滕晓惠
在金秋十月,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执教的习作指导课《“0”的畅想》,受益匪浅。宋老师的童漫作文指导课真可谓独树一帜,在此我撷取五大亮点与大家分享。
亮点一:关注导入的铺垫意识
好的导入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方,能把学生深深地吸引。课始,宋老师充分彰显了“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理念。他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上,让学生说出未见到老师、见到老师时真实的内心,再用不同的方式和老师打招呼。学生说得真实、说得有个性,这在不经意间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为后文指导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埋下了伏笔。
亮点二:关注词语的积累意识
在高年段的习作指导课中,一线老师喜欢单刀直入地揭示习作题目,再指导学生回忆生活,然后进行写作。这样的习作指导缺少了情境的铺垫,学生思维、情感的闸门还未打开,老师就要求其动笔写作了。学生只能是瘪芝麻榨油,被迫应付。
宋老师的课让我耳目一新。在学生和他用不同的方式打招呼后,他很自然地出示了一段描写六3班语文老师的文字,教会了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捕捉文字的主要内容。随即因势利导,使学生明白了形象传神的修饰词能使文字增色不少;再趁热打铁,分别出示了两组描写人物伤心之情、开心之情的四字词语,学生在对比朗读中品出了词语表达的情感,为后文看图理解愁女的心情作了有效的铺垫。
亮点三:关注语言的表达意识
在出示第一幅漫画“0”后,宋老师让学生放飞想象,说出对“0”的畅想。心灵自由舒展的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想象神奇又独特。但更让我折服的是宋老师在课堂中那拾级而上的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无痕引导。他能敏锐地从学生灵动的发言中捕捉生成性的资源。如:学生看图后,说出“0”是盘古开天地前的宇宙、恐龙化石,可能是金蛋,宋老师就很智慧地追问:“为什么用‘可能?”“与‘可能接近的词语还有哪些?”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也就明白了用词要规范、准确!当学生对“0”的畅想表达出不同的见解后,宋老师又让其用“或许是……也许是……大概是”的句式有条理地说一说,再引导其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分别描述。在如此细致、扎实的言语训练中,学生说得“有序”“有法”,归纳概括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也为有条理地写作打好了基础。
亮点四:关注表达的独我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如何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宋老师自有高招。
1.巧妙点拨,表达更灵动
儿童漫画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但也有这样的局限,学生会被其形象的画面所吸引,往往不能很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体味其所思、所想、所感。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点拨、智慧地引领。
在宋老师的童漫习作指导课中,就随处可见其巧妙的引领,把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推进。如出示“鸡毛掸子”这幅图后,宋老师就故弄玄虚地问:“鸭蛋里怎么会蹦出一个鸡毛掸子?”学生则理所当然地想到了“挨打”的画面。宋老师又进行了追问:“谁打谁?”“见到地上的拖把呢?”(用拖把打)“ 见到拖鞋呢?”(用拖鞋抽)“什么都没有呢?”(卷起衣袖,用手打)“打愁女时父母又会说些什么?加上人物的语言!”……“鸡毛掸子”的画面,只是为学生想象故事情节提供了一个依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已经由图走进了生活,想象出了愁女被父母打的各种不同方式和画面。童漫作文和生活巧妙地对接,学生的思维更深入,表达也就更灵动。
2.移情体验,表达更真我
在出示第四幅画面“?”后,宋老师随即引导:“看到孙女被打的一幕,爷爷奶奶们又会有什么表现呢?”学生走进了生活,移情体验,将心比心,唤醒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自我和愁女产生了共鸣,达到了两者的相融,因而表达也就更真我!
亮点五:关注习作的读者意识
在宋老师的课堂中,我充分感受到写作是有用的,写作要有“读者意识”。如:在课的尾声,宋老师问学生:“这个故事写给谁比较合适?”“给学弟学妹们,告诫他们要认真对待学习。”“给家长,让他们不要只关注我们的成绩,平时也要关心我们的学习。”“给老师,因为我们压力太大了,我们需要心理疏导!”孩子们各抒己见,明确了写作的服务对象,拥有了强大的写作动力,写起来也就更带劲了。
正是这些亮点,让学生快乐地表达着,让宋老师的童漫习作课魅力十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