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雪美
摘要:地理学科是人类很好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一门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变化,地理学科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功能。人类要想更好的与地球和谐共处,建设美丽家园,必须要有正确认识地球、爱护地球的态度。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使更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审美情趣和正确的观念,成为合格的地球公民。
关键词:地理学科 ; 审美情趣与价值观教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沙漠化、沙尘暴、雾霾、泥石流、旱涝、地震、污染、资源短缺等等。为什么我们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呢?人们都在反思,国家也提出了要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环境教育的不受重视,人们的地理观念比较差,所以才造成了今天一边是人们在不断惊叹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另一边却是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严重缺失的局面。地理课程本来作为人类很好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科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地理学科在环境教育方面时常陷入苍白无力的境况。可喜的是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地理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有了一定的提升,特别是重视了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育经费的投入也越来越多,教学设备也不断补充和更新,尤其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走入课堂,这给了我们地理教师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作为承担培养合格的地球公民的地理教师,应该紧跟形势重视地理学科的教育功能,通过每一节课的引导,逐步把更多的学生引上具有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以及懂得关心爱护环境的道路,这样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会越来越宽,美丽中国梦也一定能实现。下面仅就地理审美情趣和节约资源、关心爱护环境方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看法与做法。
一、教师要放开观念,大胆走出知识本位的禁锢,在每一堂课上给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一定的地位
长期以来,受传统课程标准的影响,教师比较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由于地理知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厌学情绪容易产生。学生不重视学习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也就陷入空白的境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大胆走出知识本位的牢笼,把地理教学变成真正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对生活有用、对保护地球有用的一门学科。地理学科的有用性并不是给人带来物质上的实惠,它跟人的眼前利益离得很远,它的有用性更多的是表现在人类生存环境上,然后通过人类生存环境反过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利益,地理学科的这种有用性没有一定素质的人是看不明白的。比如说节约资源,很多人在生活中并没有觉得资源短缺,每天家里的水、气、电等都源源不断,他们怎会懂得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又怎会自觉行动起来?但是有一定地理素质的人都明白地球的资源越来越少,所以保护地球需要人类有正确的地理观念。但是要想把正确的观念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并能形成自觉的行为,仅靠一两节课的说教或形式上的宣传,效果是甚微的,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熏陶,才能逐步把学生的素质培养起来。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每个学期可能都会有环境教育课,但都是形式化走过场,很多学校平时根本就不会安排课时来完成,而是到了上级来检查时才匆匆忙忙应付式的安排一两节课做做样子。因此,这种重任必须要靠地理学科来完成,地理教师首先要明白本学科教育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并充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给予它应有的地位。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
地理学科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素材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挖掘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每一节课堂上合理安排好时间进行教育。地理学科的学习,首先是讲究直观上的感受。由于教材编幅的限制,教材中的内容一般都是专业性的描述,加上很多东西又不能亲眼看到,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免枯燥乏味,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地理学科蕴含的美和各种观念的重要性就很难被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没有感受就不会用心去呵护,这就需要教师能把直观的内容放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利用网络搜索资源,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进行播放,学生就容易产生直观上的感受,从而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自然而然的就会在行动中形成自觉的行为。
1.教师要敢于把地理课变成审美的课,积极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大胆放飞学生的心灵,带领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心灵去追求美,用行动去爱护美
地理学科的美蕴含在大自然和人文中,它们能给人视觉上、心灵上的享受。这些美,有的在身边,但更多的是在远方。大自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它的美也是无穷的,它们体现在山水草木、飞禽走兽、风雨冰雪、天地日月、四季轮回中,它们以千姿百态装扮着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让我们拥有一个如此美丽的地球。还有各个地区、国家的风土人情,也非常独特、丰富多样。地理学科的这种自然美和人文美,单靠语言去描述是无法穷尽的,印象也是不够深的,需要用眼睛去看,“百闻不如一见”。但是人的生活空间、经历、时间等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地方你都能去看,网络会帮助我们看到更多、更广。只要教师能用心去做,就能把大千世界的美尽可能多的展示给学生。这方面的材料,特别是图片、视频非常多,各种自然的、文化的、社会的、旅游的等,信手都可以找来拿到课堂上。通过每节课的养眼,学生在精神上就会得到享受,在心灵上就会有感触。
例如讲中国的疆域,一段视频《我爱你中国》,一段“远方的家”边疆行的主题曲《边疆颂歌》视频,祖国的辽阔与美丽绝对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爱她;讲少数民族,一段《民族的服饰》视频,绝对是一场时装盛宴;讲气候对人类的影响,一段《舌尖上的中国》足以令人垂涎三尺;对南方人讲北方地区,选择一段《北方风光》或一首《我爱你塞北的雪》MV,就让很多南方学生后悔为什么不生在北方;讲农业的现代化,收集一段搞笑的《江南style_农业版——看看中国农业机械化》,非常有意思的把农业现代化中的大型机械化生产的魅力夸张的展现出来,学生也恨不得上去开一把过过瘾。
2.教师有责任把正确的地理观念灌输给学生,有责任培养合格的地球公民
大自然实在太伟大,它无私为人类提供着一切的资源。人类生存的这个家园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理由、有必要、有义务好好善待她。一个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但十个地球也满足不了人类无止的贪婪。我们放眼去看,每天发生的资源的破坏、灾难的发生,都跟人类的不合理做法有关。地球本身并没有多为难人类,更多是人类为难地球、为难人类自身。经过长期的掠夺与破坏,地球的资源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差、灾害越来越多。也许每一个人都会骂油价的高涨、空气的污浊、水质的不好、食品的不安全等,都会骂有关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但是有多少人会去检讨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给这些问题的出现贡献了多少?具备一定地理观念的人会反思,会自觉去过低碳生活。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是不是合格的地球公民,关键是能不能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能不能形成自觉的行为,这才是地理教育的有用性,也是地理教育的精髓。正确观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过程,要通过大量的有说服力的事件去证明、对比,在课堂上需要老师不断的强化教育。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很有说服力,但不同地区的问题程度不同,教师就必须借助网络的资源来说明。通过不断的洗脑,就能引导学生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建设美丽地球,尽一份力量。
比如讲地震,播放一段《地震的发生,地球灾难频发的原因》视频,虽然是美国科学家的推想,但是很有道理,据说地壳因为有石油的缓冲作用,地震就不会频发,而大量开采石油后地壳的缓冲作用失去,地震的发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人类用石油越来越多,交通工具需求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拥挤,空气污染越来越大,温室气体越来越多,极端天气会越来越频繁等等,通过播放视频,非常直观生动形象并且很有说服力,学生从中就会明白滥用资源的后果,懂得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以及节约资源跟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关系。再比如讲污染,收集各种污染的图片播放,学生看后都有触目惊心的震撼,或者收集一段网络上针对时事热点进行改编谈唱的歌曲,如由《万物生》改编的调侃雾霾的《万雾生》,由《忘情水》改编的调侃水污染的《放心水》,诙谐幽默又能让学生从中明白污染的原因、危害。这种直观的、幽默的辅助教学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也容易接受。
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学生升学考试方面也许没有多大的价值,但在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对环境保护方面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地理教师一定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在培养学生地理审美情趣和保护环境的教育道路上走出我们地理学科教育的一片蓝天,为建设美丽中国,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四中学 524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