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中纬 黄勤楼 郑嫩珠 朱志明 辛清武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 350013
南方优质肉鸭种苗产业体系构建与关键技术集成推广
缪中纬 黄勤楼 郑嫩珠*朱志明 辛清武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 350013
肉鸭产业在我国南方畜牧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对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南方肉鸭产业所存在的问题,构建包含种苗繁育、饲料营养、生态养殖、疾病防控、屠宰加工、远程疾病诊断、循环利用、产业化基地建设、管理制度等9个方面的南方优质肉鸭种苗产业体系与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建立完善的肉鸭产业链,推进南方优质肉鸭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肉鸭 产业体系 关键技术 产业链
南方水禽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1年南方13个省(市、区)水禽产业的总产值达1 132.83亿元,占其农业总产值的3.21%,比北方高1.64百分点(1.57%)[1],见表1。自古以来,南方利用其丰富的水资源来发展水禽业,在我国禽类生产中已形成了南鸭北鸡的格局。目前,在南方养殖业中是鸡、鸭并重,水禽业正在大力追赶养鸡业或逐步替代养鸡业。
近几年,福建省养殖农户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发展肉鸭产业,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目前,肉鸭产业已经成为福建省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特别是半番鸭、番鸭的饲养已成为全国最大养殖地区。随着养殖规模不断上升,肉鸭产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风险增大、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风险上升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针对如何发展现代肉鸭产业链、如何培育肉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肉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福建省政府于2011年启动了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优质肉鸭种业创新与生态养殖产业化工程建设”。该项目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白羽半番鸭为种源,实施科企结合战略,依托福建省农科院提供配套技术支撑,以企业为实施主体,构建科企对接和有效合作的肉鸭产业一体化生产的创新模式,推进南方优质肉鸭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新农村的建设。
1.1 优质肉鸭的育种体系建设不完善半番鸭也称骡鸭,是由河鸭属母家鸭与栖鸭属公番鸭属间杂交生产的一种没有繁殖力的瘦肉型鸭,具有比普通肉鸭更高的生长速度、极强的抗逆性及抗病力,肉质细嫩、无腥味、瘦肉率高,被称为肉鸭大家族中的优质鸭[2]。也是福建省肉鸭的当家品种,但是因为人工授精技术的瓶颈,使得白羽半番鸭在省外很难推广,外省基本上都靠福建省供苗,使得物流成本上升,无形中加大了半番鸭的生产成本,从而制约了半番鸭的推广生产。目前,我国肉鸭品种几乎被国外品种占领,80%以上的肉鸭养殖为樱桃谷鸭等国外品种。大部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盲目引种、技术力量差、档案管理不规范、系谱资料不健全等问题,从而造成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且南方肉鸭市场需要大量体重在2.0~2.5 kg的肉鸭。北京鸭系列肉鸭在30日龄左右时体重已达到2.1~2.3 kg,而胸肉重只有40 g左右,胸肉率约3.0%,胸肉产量过低,不适合南方的消费市场。
表1 2011年南方13省(区、市)鸭生产统计
1.2 肉鸭疾病危害严重影响产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肉鸭传染病的流行日趋复杂,表现为老病未除、新病不断。鸭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是过去长期危害我国肉鸭产业最主要的疾病,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病原或其病原出现了新的血清型,给肉鸭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南方肉鸭生产主要是以分户规模化饲养为主,疾病很难控制,加之养殖者的技术水平不高,肉鸭防病治病用药不科学等现象(如剂量超标、停药期过短、不对症用药等),给肉鸭疾病的防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食品加工中也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禽产品质量不稳定,从而影响国内消费者的信任度。
1.3 肉鸭营养与饲料配制技术相对落后我国的营养与饲料研究课题长期以来一直集中在猪、鸡和牛方面,几乎没有肉鸭营养与饲料方面的研究课题和研究队伍。因此,缺乏对肉鸭生理生化、营养、饲养及饲料配制技术的系统研究;肉鸭饲料配制缺乏科学依据,饲料资源浪费严重[3]。国内企业配制肉鸭饲料或依据经验配制,或参考美国NRC(1994年)公布的家禽营养需要量标准配制[4]。美国NRC推荐的肉鸭、肉鹅营养需要量数据主要依据鸡的试验数据制定,不适用于肉鸭生产。原因是肉鸭的消化生理不同于鸡,而且食糜在消化道的排空速度、消化酶活性、消化道组织学结构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1.4 肉鸭饲养技术与方式滞后肉鸭饲养技术与方式落后直接威胁产品安全,并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南方肉鸭养殖业普遍采用低投入、开放式大棚生产模式或者是水面放养模式。大棚饲养占南方总饲养量的90%以上,基础设施和设备简陋,饲养环境差。近几年来,建设了许多肉鸭养殖小区,规模巨大。但其设备简陋、管理混乱、实行家庭承包,套养混养现象普遍,导致疾病泛滥、交叉感染十分严重,药物使用频繁,水禽健康不能得到保障,产品卫生、安全存在隐患。水面饲养模式存在多方面的问题:(1)蛋鸭活动的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或民用水污染。同时,蛋鸭活动严重污染周边水域。因此,放牧无法保证蛋鸭饮水需要和采食安全,更不利于疫病预防和控制,容易造成疫病的扩散和蔓延,严重影响肉鸭健康及产品安全。(2)不能对粪便进行资源化和无公害化处理,造成环境污染,水质恶化严重[5]。
1.5 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南方肉鸭现有的养殖方式主要以大棚地养为主,采用垫土、填料堆沤发酵后还田的方式处理鸭粪便。由于露天随意堆放,缺少有效的防护措施,极易引起环境污染。此外,规模种鸭场均缺少污水处理系统,养殖过程产生的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坑塘或河流中,造成水体水质恶化。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建立了污水处理系统,长此以往,众多企业的加工污染必将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南方肉鸭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肉鸭养殖和加工规模有可能进一步增加,有机废弃物和加工污水等对生态平衡的威胁将逐步加重,进而制约了养殖业和加工业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1.6 肉鸭产业信息化水平较低随着肉鸭产业的快速发展,肉鸭产业信息化能力的不足逐渐凸显出来。肉鸭产业目前的生产信息、技术信息、预防防疫信息、产业链发展信息等都是欠缺和严重不足的。肉鸭产业化数据库、产业化基本信息、产业化整体规模等信息的不健全,客观上造成了一些企业和养殖户的盲目养殖,这种境况不利于肉鸭产业化的持续稳定发展。肉鸭养殖基地,基本都是地处偏远地区,养殖户相对文化水平偏低,在疾病诊断、饲养管理等方面知识比较匮乏。而互联网技术恰恰可以弥补农户在这些方面的缺失,并且具有快捷、方便、低成本的优势。
1.7 水禽产业化发展链呈现不平衡现象肉鸭产业的发展需要各产业环节的密切配合和协调发展,也离不开物流、信息流、政府等多部门的协助。但是,综观整个南方肉鸭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是不平衡的。使得肉鸭生产养殖的原材料等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相互调动,客观上给南方肉鸭产业的物流、信息流及部门协调等带来巨大压力。产业链生产优势的不均衡,也影响了水禽产业产前、产中及产后各生产环节的顺畅协调发展,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市场扩张,也不利于产业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束缚肉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技术瓶颈,本项目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福建肉鸭特色品种--白羽半番鸭以及驰名中外的北京鸭等为创新种业,构建科企对接和有效合作的种鸭产业链一体化开发的创新模式。从而确保优质肉鸭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和支撑行业中长期健康发展战略的实施,突破肉鸭产业在种苗发展上的技术瓶颈和体制约束,形成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的“联合舰队”和优质肉鸭产业一体化开发的经济实体。见图1。
2.1 良种繁育技术体系选用的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具有白羽率高、瘦肉率高、皮薄、脂肪含量低、母本繁殖性能好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等优点[6]。完善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开展白羽半番鸭亲本专门化品系保种与选育以及白羽半番鸭核心群保种选育,建立良种繁育制度,不断提高核心种鸭群体的生产性能和整齐度[7]。对白羽半番鸭种鸭人工授精技术、母本种鸭限制饲养技术、父本公番鸭饲养技术、母本种鸭人工强制换羽技术等饲养管理配套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与优化。进一步开展优质肉鸭新品系繁育和配套系杂交利用,发挥福建省作为水禽之乡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培育出品种更为优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系,为肉鸭产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图1 鸭产业链一体化开发创新模式
2.2 疫病防控技术体系开展不同生产和生长阶段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流行的主要疫病的调查、采样,建立病原学快速检测技术,并对样品进行检测,明确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流行的主要疫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检测结果,初步制定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主要疫病的免疫程序,并在鸭相应生产过程中应用,观察生产水平、主要疫病的发生情况,对发生的疫病采样检测。对免疫的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采血、分离血清,建立抗体检测方法,开展抗体水平的测定,确定五套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疫病的免疫程序[8-13]。编制白羽半番鸭和北京鸭主要疫病诊治技术手册,为我省优质肉鸭产业一体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3 饲料营养技术体系开展环境友好型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专用系列配合饲料的技术集成和产业化开发,按理想蛋白氨基酸平衡模式,设计肉鸭在不同生长阶段低蛋白质日粮技术方案,确定肉鸭在不同生长阶段低蛋白质日粮适宜的粗蛋白质水平。依据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消化生理、营养生理及营养需求特点,综合应用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及发酵饲料原料等,以低蛋白质日粮为配制基础,优化和筛选饲料配方。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开发出环境友好型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专用系列配合饲料配方。制定出环境友好型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配合饲料生产技术体系(饲料原料质量标准、饲料配制及加工工艺技术规范、环境友好型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专用系列配合饲料质量标准等),降低排泄物粪中氮含量,减少肉鸭饲养过程的环境污染,促进肉鸭产业更好地发展[14-15]。
2.4 生态养殖技术体系开展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旱养的生态养殖技术研究,根据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在不同生产和生长阶段对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密度等)的需求,通过创造吃食、饮水和排污的良好内部饲养环境,不设放游池,不用垫料,全期在棚舍内饲养,采用舍内网养、笼养,建立不同结构的网上平养、笼养方式,建立网上平养、笼养模式。建立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养殖新模式,并开展技术培训。以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保持养鸭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养殖产业化生产形式[16-17]。
2.5 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在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鸭系列配合饲料及集成“体内减污环保技术”的基础上,再组装集成“体外治污环保技术”,研发生物有机肥发酵菌剂和发酵工艺,开展沼气发酵和综合利用工程化技术的研发,建立与本项目相配套的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包括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体系、沼气发酵及综合利用工程化技术体系[18]。
2.6 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屠宰加工技术体系安全卫生和营养保健是今后食品产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必然趋势。无公害、低残留、营养丰富,色、香、味均佳是消费者永远追求的目标。因此,本项目建立了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屠宰加工技术体系,总结提炼了民间传统烹调技术与鸭肉、内脏等副产品的加工方法,开展白羽半番鸭及北京鸭等屠宰加工技术的研究,为开发出品种多元化,高、中、低档产品并存,适应于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系列化产品,扩大市场销售量,确保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2.7 疫病远程诊断及视频监控技术体系建立远程网络监控技术体系,以福建省农科院数字农业研究所中心机房为核心的视频综合服务调度平台,运用摄像机、智能球机、光端机、DVR/DVS/板卡、网络存储并结合网络通讯线路将鸭棚、种苗、饲料、防疫、饲养、回收、销售、屠宰、分割及加工等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重要场景传送到监控中心,为管理人员提供清晰实时的现场画面,应用综合监控管理软件以及前端的网络摄像机可自动将每个工序的分组图像快速显示到控制中心,用户只需要连上网络获得相应权限即可在任何地方调用,实现了对生产加工全区域连续巡视,从而对关键节点过程加强控制。利用无缝联接技术建立优质肉鸭知识系统,利用3G网络技术研制手持式远程可视设备、照片及视频上传系统。
2.8 优质肉鸭一体化开发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基地构建优质肉鸭一体化开发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基地为构筑产业一体化开发的五大实体,主要包括良种繁育基地、饲料生产基地、生态养殖基地、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工基地以及屠宰加工基地。产业化基地的构建可确保优质肉鸭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和支撑行业中长期健康发展战略的实施,形成优质肉鸭产业一体化开发的经济实体。
种业工程项目实施两年多来,优质肉鸭种苗产业体系构建与关键技术集成推广成效极其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构筑了由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支撑的“优质种苗-高效饲料-健康养殖-加工增效-销售”的产业链,实现了低风险、高效益的产业效益,填补我省优质肉鸭大规模种苗基地及优质肉鸭产业一体化开发的空白,为推进我省水禽业持续发展、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2011-2012年共向社会提供优质肉鸭种苗近5 000万羽,通过生态养殖技术体系建设,目前我省实现生态养殖优质肉鸭3 000多万羽,转变传统的散养方式为现代化集约饲养,注重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大提升了产品数量和质量。同时,通过对环境友好型优质肉鸭配合饲料的技术集成,建立了环境友好型饲料配方系统软件数据库,年开发环境友好型优质肉鸭配合饲料15.9万t。建设了年产35万t优质肉鸭饲料生产基地和年屠宰、分割及加工肉鸭1 500万羽的屠宰加工厂及配套的冷库,生产优质肉鸭系列产品(白条鸭、西装鸭、鸭掌、鸭中小翅、鸭脖、鸭胗、鸭舌等)2.5万t。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远程网络和监控系统,实时观察及远程监控种鸭群和分布在全省各地的1 000个大棚肉鸭群的饲养、防疫及用药等情况,建立产业化生产全过程的可追溯体系,实现养殖技术的远程培训、远程诊断、远程咨询和远程服务。利用组建的技术平台,集成了优质肉鸭网上旱养技术、肉鸭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音乐绿藻鸭养殖技术、远程疫病诊断技术、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等8项集成技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基地建设、技术扶持、标准化养殖等方面的协作,提供6 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300多农户养鸭致富,带动农户网上旱养优质肉鸭和养殖“音乐绿藻鸭”近2 000多万羽。此外,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河南等省份示范推广,推广数量达1 000多万羽。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和“科、工、贸”一体化的经营运作,有效地推动肉鸭产业的全面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通过两年多的项目实施表明,科企合作是加快肉鸭产业思路和方向转变、提升肉鸭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科研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必将助力南方优质肉鸭产业腾飞,跨上一个新的平台。福建省农科院本着务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在福建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将发挥现有的科研技术优势,面向产业需求、社会需求,创新发展模式,完善肉鸭产业链条,带领鸭业企业为南方优质肉鸭产业腾飞而共同奋斗,优质肉鸭产业在种业工程的支持下将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1]王雅鹏.南方水禽产业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C].广州:首届南方水禽产业技术论坛,2012.
[2]郑嫩珠,李盛霖,陈晖,等.福建省白羽半番鸭及其母本选育[J].中国家禽,2010,32(14):5-8.
[3]辛清武,朱志明,缪中纬,等.肉鸭育种及营养需要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1,33(24):49-52.
[4]NRC.Nutrition requirement of poultry[M].Washington D 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4:42-43.
[5]侯水生.我国水禽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与措施建议[J].水禽世界,2010(2):7-11.
[6]郑嫩珠,陈晖,朱志明,等.大型白羽半番鸭母本的选育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0,25(4):396-398.
[7]郑嫩珠,陈晓燕,朱志明,等.半番鸭羽色相关基因均一化差减文库的构建和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2): 4688-4696.
[8]万春和,傅光华,程龙飞,等.鸭源H9N2 AIV血凝素基因序列比较[J].病毒学报,2012(2):158-164.
[9]万春和,傅光华,施少华,等.三株鸭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福建株全基因的测序及其遗传进化分析[J].中国兽医科学,2012,42(4):362-367.
[10]傅光华,陈红梅,黄瑜,等.雏番鸭胰腺型鸭1型甲肝病毒分离鉴定及VP1基因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9): 945-950.
[11]傅光华,黄瑜,陈红梅,等.樱桃谷肉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诊断[J].中国家禽,2012,34(20):43-44.
[12]傅光华,侯东军,陈雷,等.鸭肉、鸭肝及鸭蛋中人畜共患病毒的检测与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5): 481-484.
[13]陈红梅,程龙飞,万春和,等.死亡番鸭胚中绿脓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12,48(12):30-33.
[14]李忠荣,陈婉如,刘景,等.肉鸭消化生理特征[J].福建畜牧兽医,2012,34(2):37-39.
[15]李忠荣,陈婉如,叶鼎承,等.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饲粮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氮含量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3,25(2):319-325.
[16]陈岩锋,梁阿政,陈冬金,等.半番鸭网上平养不同饲养密度试验[J].福建畜牧兽医,2012,34(5):3-5.
[17]陈岩锋,朱志明,陈冬金,等.鸭生态养殖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畜禽种业,2012,8(6):124-127.
[18]林鸿雁,叶美锋,吴飞龙,等.环境条件对猪粪堆肥卫生无害化效果的影响[J].能源与环境,2012(4):89-91.
Research on Building a seed industry system of high-quality meat duck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 promotion of its key technology.
Miao Zhongwei Huang Qinlou Zheng Nenzhu*Zhu Zhiming Xin Qingwu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 350013)
The important status of meat duck industry in southern China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increasingly prominent.It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grow the income of farmer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duck industry in southern China,this paper builds a seed industry system of southern high-quality meat duck and promotes its key technology in 9 aspects including seedling propagation,feed nutrient,eco-breeding,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laughter and processing,remote diagnosis,recycling,industrial base construction,management system etc.This paper is also aimed at establishing the duck industry chain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meat duck.
meat duck industry system key technology industry chain
A
1003-4331(2014)06-0039-05
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2011FJZY-9-0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cxtd-2-1314)资助。
缪中纬(1980-),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研究。E-mail:9951044@163.com。
*通信作者:郑嫩珠(1973-),女,在读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研究。E-mail:zhengnz@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