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霞
用“礼貌原则”理论探讨中日话题选择的问题
——以燕山大学日语专业为例
李宇霞
(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以燕山大学日语专业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就同届同一性别大学生分别使用日语和汉语在初次见面谈话中所选话题问题进行了考察。从整体上看,即使会话时使用的语言不同但是所选的话题项目大体相同。使用日语会话时10组中有4组谈到恋爱方面的话题,而使用汉语会话时没有出现相关话题。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对学生的追踪调查,运用Brown&Levinson (1987)礼貌原则进行分析说明。
话题选择;礼貌原则;D(社会距离);P(上下级关系)
“礼貌原则”作为交际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诸多研究人员就从社会言语学、语用学等角度深入地探讨了这一理论。其中以李奇(Leech,1983)[1]、布朗与列文森(Brown& Levinson,1987)[2]“礼貌原则”理论最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收集自然会话语料,使用科学的会话实证研究方法,来探讨同一个人使用汉语和日语这两种不同语言时在话题选择上有哪些异同,以验证明布朗与列文森(1987)的“礼貌原则”也适用于解决东方语言交际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2012年调查显示,在中国高等教育当中学习日语的学生人数达679 336人,但是日籍教师的人数只2 372人。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日籍教师与学生直接会话的机会相对比较少,而学生之间用日语进行会话练习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做为学习语言的中间阶段,学生之间的对话有哪些特征,与母语有哪些区别很值得研究。
日本人之间的会话以及日本人与外国人的会话研究层出不穷(三牧1999[3]、中井2003[4]、等),与此相比,学习日语的学生之间的会话研究极其罕见。
因此,作者以国内日语专业的学生为对象,使用布朗与列文森(1987)的“礼貌原则”理论,探讨他们用日语在初次见面时所谈及话题的特征,并且与其母语汉语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探求日语教育的新航线。
(一)言语社会心理学的方法
本文运用宇佐美(1999)[5]所倡导的“言语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该研究方法是以心理学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基础,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方面进行会话分析的方法,此方法的特点是将会话录音以外的要因也作为分析的对象。也就是说,除了会话录音资料以外,还关注参加录音的学生的背景、感想等,将作为分析的重要依据。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1)需要保证所收集的会话语料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收集的。
(2)通过会话参加人填写的个人情况调查表及会话语料收集后所做的追踪调查,掌握会话语料收集对象的相关背景资料,并进行定量分析。
(3)对所收集的会话语料进行便于定量分析的文字化处理。
(4)确定分析项目并对文字化资料进行符号化处理,以便于使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5)使用Cohen’s Kappa系数确认文字化资料和符号化处理的可信性。
(6)对于无法定量分析的现象需进行定性分析。
(二)研究步骤
本文以布朗与列文森(1987)的“礼貌原则”为基础,证明该理论在东方语言(日语和汉语)中的有效性。主要利用该理论中的Wx=D(S、H)+P(H、S)+Rx公式,分析在D(社会距离)和P(上下级关系)不变的情况下,Rx对Wx有什么影响。主要以在中国的日语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同一性别同一届学生(P一致)在和第一次见面的人接触(D一致)时,分别使用母语和日语进行会话情况下,所选择的话题有哪些不同。
1.研究对象的选定。为了确保研究对象在D(社会距离)和P(上下级关系)保持一致,我们将以学年、性别、日语能力相同的学生为会话语料的收集对象。具体要求是燕山大学日语专业4年级的女生(21-23岁),要求日语水平达到能力测试一级。
2.会话语料的收集方法。两人一组用日语进行15分钟的自由会话,内容不限。为了确保是初次见面的会话,所选择的学生分别来自本校和二级学院(理仁学院)。录音结束后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此次录音的自然程度进行反馈。一周后用同样的方法收集汉语的会话录音。
3.文字化方法。将所收集的日语和汉语会话录音分别按照宇佐美(2007a)《改订版:基本的文字化原则(Basic Transcription System For Japanese:BTSJ)》和宇佐美他(2007b)《「基本的文字化原则(Basic Transcription System For Japanese:BTSJ)在汉语中的应用》的方法进行文字化处理,以便进行统计分析。
“话题”是研究谈话的重要概念之一。不同的研究者对此有着不同的提法,诸如:话题、题目、主题等用语,本文均统称为“话题”。对“话题”这一概念沿用三牧(1999)所提出的“在会话中导入、展开的内容中认定具有结束性事物集合体的共通概念为话题”。话题进一步展开后会产生下属话题,本文将特定的话题称为“大话题”,其下属话题称为“小话题”。另外,某个话题在谈论一半后插入其他话题,然后又重新谈起时我们将其看成同一话题。
对中国大学生分别用日语和汉语对话时的会话资料进行分析,将其按照谈话内容分为大话题和小话题,并且统计其中的大话题,将各组中相同或类似的话题归类为“话题项目”。关于话题的区分和认定,笔者和第二判定人(中国人,日语语言学博士)按照定义分别进行划分,算出与其判定人之间的信赖性系数为κ=0.86,大于0.75,所以我们可以认定为话题的划分是妥当的,并且对不一致的部分进行协商,找出妥当的划分方法。
(一)大学生使用日语会话时所选择的话题
首先,中国大学生用日语会话时所选择的话题结果如下,从10组会话录音中归纳出114个话题,其中各组同时选择的话题居多,从其内容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表1的结果。
表1 中国大学生用日语会话时所选话题的统计结果①
中国大学生用日语会话时在10组会话中都出现的话题是“实习”,因为协助本次调查的对象都是大四的学生,实习时使用日语的机会较多,所以作为大家的共同话题在用日语会话时自然就出现了。还有“毕业后希望工作的地方”也成了谈话的焦点,主要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究竟在哪个城市工作成为主要关心的话题。
有半数以上的会话中出现的话题是“实习,上课,学习,考试,老师,找工作,兴趣,家庭成员”等,其中“兴趣,家庭成员”是在课上老师曾经介绍过日本人在自我介绍中经常提到的话题。“实习,上课,学习,考试,老师,找工作”是大四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第一次见面的谈话中出现了。也就是说中国大学生在用日语交谈时所选择的话题与生活密不可分。
(二)大学生使用汉语会话时所选择的话题
其次,中国大学生用汉语会话时所选择的话题结果如下,从10组会话录音中归纳出98个话题,其中各组同时选择的话题居多,从其内容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表2的结果。
表2 中国大学生用汉语会话时所选话题的统计结果
(三)大学生使用不同语言会话时所选择话题的异同
从整体的数字上来看,同样是15分钟的会话,用日语会话时出现的话题有114个,而用汉语会话时只有98个,也就是说用母语会话时所选择的话题相对比较少,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说与日语相比,话题所讲的时间相对比较长。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具体的话题,比较一下表1和表2的结果,不难发现学生无论是用日语还是用汉语会话,虽然数量略有不同,但是所选择话题的范畴大致相同。
选择率最高的都是“大学生活”其次是“出路”。可是分析具体的所选择的话题项目时,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用日语会话时有一半的会话组(50%)选择了“学习”这个话题,可是用汉语会话时只有2组(20%)。而谈到课余生活时,用汉语会话时有3组(30%),但是日语会话中只有1组(10%)。在会话后的采访中得知,有的学生说“用日语会话时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有的时候用日语说不出来,所以想更好地学习”,因此用日语会话时无意识地选择了“学习”这一话题。看来用日语会话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考虑应用于教学中。
另外,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关个人隐私的话题,学生在用日语会话时,尽管是第一次见面,但是有4组选择了“恋人·喜欢的类型”这一话题,另外还有一组讨论了“婚后生活”这样非常私密的话题,但是在用汉语会话时却1组也没有出现。就这一现象对参加会话的学生进行了追踪调查,出现了这样的回答:“用母语聊天时讨论这样的话题很不好意思,但是用日语说就觉得没有什么了”。
三矢(1995)[6]在对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话题选择问题上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是,中国人在第一次见面时最不喜欢讨论的话题之一就是“理想的异性”。这次我们用实际的会话录音也证明了这一点。
下面我们使用Brown&Levinson(1987)的礼貌原则进行一下分析,主要利用该理论中的Wx=D(S、H)+P(H、S)+Rx公式,我们这次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日语专业的学生,她们性别相同又是同一届,所以可以说P基本一致。都是在和第一次见面的人接触,所以也可以说D基本是一致的。我们看一下她们分别使用母语和日语进行会话的情况下,Rx对Wx有什么影响。我们从学生所选择话题的角度进行观察,可以看到这次学生在日语会话中所涉及的“恋人·喜欢的类型”这一话题,是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见面时免谈的话题之一(三矢1995),因此对对方的面子侵害程度很高,所以10组学生在聊天中都没有涉及到。也就是在面子侵害度Rx较高的情况下,学生采用了回避策略(Wx未出现)。而学生在用日语进行会话时,因为不是母语,根据对学生的追踪调查显示,面子侵害度并未感觉到很高,所以尽管是第一次见面,学生在聊天时10组中有4组还是谈及到此话题。也就是说在面子侵害度Rx不太高的情况下,学生会选择其话题(Wx出现)。
有人认为日语专业的学生之间用日语会话很不自然,可是在中国因为存在日语母语教师不足的现象,所以在日语教学中学生之间用日语对话成了一种普遍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这种学生之间的对话应该受到重视,有必要通过对这种中间言语的研究,将其成果应用于日语教学中。
在宇佐美(1997)[7]与秋叶的对谈中提到“日语教育并不是制造日本人,而是让外国人在保持自己的归属感的同时,使用日语进行交流”。可是,加藤(2008)[8]指出“一般的日语教科书讲授的都是标准日语,而且是以日本国内的日本人之间的会话场面为主”。可见日语专业学生之间的对话作为一种非母语者的对话形态,有必要将其引入到海外的日语教材当中。
通过此项研究的结果,希望在日语教材制作环节上,能在话题选择问题上有所斟酌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以后的会话研究有一定积极的影响。
[1]Leech,Geoffrey.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2]Brown,Penelope,Stephen.Levin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三牧陽子.初対面会話における話題選択スキーマとストラテジー―大学生会話の分析―[J].日本语教育,1999(103):49-58.
[4]中井陽子.初対面日本語会話の話題開始部/終了部において用いられる言語的要素[J].早稲田大学日本語研究教育センター紀要,2003(16):71-95.
[5]宇佐美まゆみ.談話の定量的分析-言語社会心理学的アプローチ[J].日本語学,1999(18):40-56.
[6]三矢真由美.話題の適切性と自己開示度-日本人と中国人の比較-[J].日本語教育学会春季大会予稿集,1995:151-156.
[7]宇佐美まゆみ.言葉は社会を変えられる[M].東京:明石書店,1997.
[8]加藤好崇.日本語を媒体とした接触場面における規範の研究[R].平成17-平成19年度科学研究補助金(基盤研究(C))研究成果報告書,2008.
A Study of Topic Selection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Conversation Based on Politeness Principle:Take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Japanese at Yanshan University as the Example
LI Yu-xia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 066004,Hebei,China)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are the fourth year students from Yanshan University.We focus on the topic selection of students in the same grade with the same gender who meet the first time in their respective Japanese and Chinese conversation.Overall,students have chosen similar topics in their Japanese and Chinese conversation.Nevertheless,four out of ten groups of them have mentioned love issues in their Japanese conversation.In their Chinese conversation,however,the same love topic does not appear.Based on this finding and the follow-up research,we analyze this phenomenon from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Brown&Levinson’s (1987)Politeness Principle.
topic selection;Politeness Principle;D(Social Distance);P(Power)
H319.1
A
1007-5348(2014)03-0185-04
(责任编辑:廖铭德)
2014-03-12
2012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用‘礼貌原则’理论探讨话题选择的问题”(SZ129017)
李宇霞(1977-),女,吉林吉林人,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东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及日语教学研究。
①“话题范畴中()”的数值是“话题项目()中选择率”的总和,因此会超过100%;“选择率”是表示在10组会话中有几组出现此话题的出现率。表2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