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平平
担保行业何能“担”当“保”护?
◇汤平平
10.13190/j.cnki.scyj.2014.10.002
八部委联合清理、鹏润担保“失联”、P2P去担保化,一系列事件使担保公司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从1993年中国内地第一家担保公司成立至今已逾20年,担保行业的发展却愈发矛盾重重,其减少交易风险、保护经济行为的作用究竟如何能够发挥?笔者将从行业特征、经营现状、未来发展几个方面来为大家剖析阐释。
担保行业存在一种怪象,想做融资担保的不能做或者做不了,想做非融资担保的不知道做什么或者没资源,结果担保公司不做担保而做中介、放贷,甚至还有一些不相关说不清的业务。
这种现象的产生要从担保公司的发展历史说起。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始于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随时间推移,担保种类和涉及领域不断丰富。2010年《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规定了融资担保公司与非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范围,明确要求不准从事借贷业务。未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的非融资担保公司不得从事融资担保业务,只能从事诉讼保全担保、财产保全担保、工程履约担保、投标担保等非融资担保及与担保业务有关的投融资咨询和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但相关规定并未明确这些业务范围的具体界定和执行细则,常见的工程履约担保、诉讼保全担保等非融资担保业务空间狭窄,且多受制于合作机构。以北京地区工程履约担保为例,为防止过度竞争,北京地区限制从事工程履约担保的公司不超过35家,并实行准入制,而实际从事工程履约担保的公司不到20家,且数量基本固定。再以诉讼保全担保为例,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能够从事诉讼保全业务的担保公司出具的保函效力并非全部能够得到法院认可,通常法院会对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查,或者有专门指定的公司名单。
担保业务涉及行业众多,专业性强,绝大部分担保公司主营单一业务。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14年6月开展的北京地区非融资担保公司调查结果显示,从事单一业务的公司占比高达76%,经营两种业务的占比21%,经营三种以上的仅为3%。
市场规模有效性与业务专业性双重压力下,担保公司为了谋求生存发展,有些转向中介业务,还有的违规操作或打擦边球。同期调研结果显示34.9%的担保公司主营中介或咨询业务;半数非融担公司承接贷款担保、中小企业贷款、投资担保等违规业务;4.4%的担保公司未经营担保相关业务,而是从事煤炭、绿植等不相关业务;甚至还有部分从事理财融资、民间拆借等违法违规行为。出于防范债务人违约风险,降低资金损失,由担保公司以财务或信用提供履约保证或承担相应责任,保障债权实现的初衷又谈何实现!
如果认为担保公司不从事合规担保业务更多是受到国家信用体系、市场生存空间、监管成熟程度等影响,那么企业经营风险则更多的是由于竞争环境、风险意识、运营能力方面的不足所致。
2013年北京地区融资担保行业代偿率达到2.94%,非融资担保代偿率不到千分之一,其中工程履约担保、诉讼保全担保代偿率几乎为零。真正从事非融资担保业务的反而相对规范,从事融资担保业务的问题较多,而存在更多问题的是那些打着担保名义,不从事担保业务的部分。
首先,很多担保公司本身风险管理知识不足,对于何种情况需要反担保不够明晰,有些公司甚至缺少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核查相关资料。其次,市场竞争加剧引发部分担保公司降低费用、减少风险控制程序给客户提供便利,以求在竞争中获胜。第三,担保行业本身门槛较低,很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且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公民契约精神不够强。这些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显性风险,合规性弱,代偿率攀升,违规违法经营行为泛滥。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担保公司本身的风险。注册资本500万元即可成立一家担保公司,且企业的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即公司股东对于公司的债务只承担有限的责任。这本身就存在风险隐患。担保的本质是增信服务、杠杆作用、高信用价值、分担风险,目前却已经异化成为了债务人转嫁风险的手段。一旦资金链断裂,只能歇业倒闭。近期席卷浙江温州、四川、新疆、河南等多地的倒闭风潮又一次拷问这一行业的价值,担保公司何能担当与保卫?
1.担保行业的未来走向,首先是一个选择问题
担保公司的发展为话语权较弱的中小企业和相对弱势方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普通人买房困难,担保公司的支持可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创业需要资金,借款困难,担保也可能帮助他们筹集到资金;欧美等国家的忠诚担保使得求职者有更好的谈判资本……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传统金融行业利润率降低,担保业务也将同互联网金融般促进信息共享、提高经济活跃度,最终的受惠者是普通老百姓。
严格的监管与彻底的清理有助于保障行业规范性和发展稳定性,减少社会风险。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担保范围的改变与担保职能的弱化。一些担保公司由政府出资成立,初衷是解决中小微企业的问题,但这些公司规模变大后,往往不愿再承接小额业务。因此,监管管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类型,是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政府直接操作型,还是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的市场操作型,是一个影响到担保行业定位的基础问题。
2.担保行业的发展,其次是具体的实操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展开:第一,明确细则,有法可依。通过法律、规章、制度等方式明确合法的经营范围与具体的实施细则,同时尽量扩展经营领域与业务类别。第二,促进交流,健康发展。一方面增加担保公司与业务相关机构的合作机会;另一方面加强同业交流、互动,促进经验分享。第三,有效监控,防范风险。系统化监控担保公司运营情况,通过信用评级,信息公开平台等方式实现社会监管。
无论担保行业如何清理整顿,都应当确保回归其本质,为普通社会大众和经济行为中的相对弱势者提供便利与支持,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