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让步结构和作文成绩间的相关性

2014-02-14 04:54巩华锋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6期
关键词:移情变式效能

◆巩华锋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理据

1.移情

移情概念涉及两个要素和一个过程,即主体和客体(或称自身和对象)及两要素之间的通达。不同学科或研究领域对移情的描述皆是对这两个要素进行具体化并对其通达过程进行更为形象化的阐释。阐释的角度不同使两个要素的称谓会略有差异。修辞学重视主体主动使主客体实现互通,审美心理学主张从对象角度出发实现主体情感转移。

2.让步结构

让步关系句所表示的意义可分为条件让步和假设让步,如“即使”句表示的是假设让步,而“尽管”句表示的是针对一个明确指定的条件的让步。但无论是那种让步,均可以反映话语发出者就其所述事件的主要思路,可以初步体现假设前提或必要条件,其后所述内容可以是转折意义也可以是递进意义。本文旨在考证英语教学中的让步结构及其移情属性,对于学生在提高作文水平方面是否有帮助。

二、实验设计

1.受试者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大专)一年级学生,八个班级分属土木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建筑经济管理系和机电系,依次为:Ⅰ市政1301 班、Ⅱ基础1301 班、Ⅲ给排水1301 班、Ⅳ设备1301 班、Ⅴ经管1301 班、Ⅵ经管1302 班、Ⅶ会审1301 班和Ⅷ电气1303 班。学生年龄为17~21 周岁。按照初试时作文成绩在其所在自然班中的排名分为三档:前1/3 组、中1/3 组和后1/3 组。

2.受试环境:日常教室

3.评分规则

(1)满分100 分;(2)共分五等:15 分、35 分、55 分、75 分及95 分;(3)字数不少于120 词。超词不扣分,不够扣5 分/10 词;(4)备注:从切题与否、连贯性、语言错误等方面进行检验,若认为稍优或稍劣于该分数,则可加减5 分或10 分,不得加或减其它分数值。

4.两试间教学方案

初试作文中让步结构的出现频度统计如下:

让步结构在运用中具体体现为让步状语从句,而让步状语从句的具体表现即是其变式。统计中需注意:变式份数之和不一定等于各班使用让步关系句的作文份数之和,因为同一作文中可能会出现多种变式。

通过表1 可知,经管1302 班(Ⅵ)使用让步结构的人(份)数比例最高,占本班的27.27%,变式出现也为最高值9 个。市政1301 班(Ⅰ)最低,占本班的12.90%,变式出现最少,合计为4 个。

对除Ⅵ组以外的其它组进行让步关系句的练习。方案如下:

(1)练习。每课时练习五句以上的让步关系句,练习不是简单的选词造句,要给出语境。

(2)讲解。在欣赏体悟让步关系句样本时,从作者和读者角度就其使用原因、作者的意图、意义传达实效和可否用别的结构替换等方面进行分析。

(3)作业。每次课后除需完成正常作业外,另加写五个有让步结构的句子或六十词左右的短文(含让步结构)

(4)时间:10 周,共40 课时。

5.统计分析方法

用SPSS 统计软件包对两次作文结果进行技术评价,从而确定移情、让步关系句和写作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对让步关系句和学生作文成绩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散点图和相关系数判断移情、让步结构和作文成绩等变量间是否存在直线回归趋势。

三、数据采集分析

在本研究中,先假设让步结构和作文成绩间有一定的关联。具体验证方法采取以使用域为研究单位,对两次作文测试中体现出的使用让步结构的作文频数(即让步结构的作用值)、班级均分以及学生的移情效能值采用散点图分析,确定三者是否线性相关。具体如下:

从表2 中可知,经过一段时间的让步结构的教学强化训练,在75%的使用域中的让步结构作用值增幅明显,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移情效能合计值的测算,结果如下:

在考证了各使用域的作文可信度、移情效能值、让步结构和作文成绩间的关系以及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前后的让步结构使用情况和成绩变化情况之后,本文对各使用域的移情效能合计值、让步结构的增幅和成绩均分的增幅进行相关性检验,意在使结论更加完善。根据表3,得出下图:

从图1 可以看出,让步结构与移情效能呈正相关趋势,但让步结构的增幅与移情效能合计值却不呈相关趋势,说明让步结构能搭载移情,但让步结构的使用与否,却不受移情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只依靠移情能力的培养和只进行让步结构句的训练,对学生写作成绩的提高都是有限的,最佳的办法是两者并重,互为补益。

[1]魏小兰.略谈“移情”现象的产生及其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03):75.

[2]徐大明.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移情变式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主体的突围
——论移情行为中两种现象的区分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