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与构建

2014-02-13 00:21张继龙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人文教学方法

一、“语文”中“人文性”的界定

语文学科的界定在我国教育界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准确的定位,从最初的工具性,再到思想性,直至后来的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结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直到2003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才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最早见于《周易》,其解与天文相对,意为社会人伦。以《现代汉语词典》为解,“人文是指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人”为首,“文”辅之。由此可见,对人自身完善的追求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内涵,通过语文教育引导学生对美好生命的追求,树立良好品格,塑造思想道德体系,以人的发展为本,提高人的素养,是语文学科教育人文性的基本界定。

二、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

(一)人文性缺失的表现

纵观整个中学语文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体系,还是从中学生自身语文素养来说,都存在着人文缺失的现象。虽然百年语文教育取得空前成就,但受到的批评亦十分激烈。引用李裕德老师的一句话:“空前的成就受到空前的批评,巨大的进步得到巨大嘲笑,千古的奇功变成了千古的难题。”笔者想其批评与难题实为人文之缺失。

长久以来,受政治因素影响造成的语文教育内容政治化与工具化虽已得到改善,但并未完全改变,使语文与现实脱节,与人文脱节,政治化与工具化架空了语文教育。在语文教学方式上,中学语文教学多为教师“一言堂”模式,灌输居多,交流颇少。其课堂授课讲究一定步骤模式,必为“解题、作者介绍、背景、泛读、分析、总结、复习”。语文教材范文的教学多以分析讲解为主,将学生的思维约束在一定的框架之内,长此以往,必定打击学生的兴趣与激情,使学生丧失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远离人文性。语文教育的实效性是通过考核评价来展现的,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评价方法太过单一,考核标准化,缺乏灵活性。绝大多数评价考核以升学考试为重点,甚至唯一标准,这就变相地将语文教育引向了偏离的方向。除此之外,中学生自身语文人文缺失亦十分严重,语文素养整体不足。

(二)人文性缺失的原因

言及语文教育人文性缺失的诸多表现,其原因必定多元化。综合考察分析可知,人文性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政治思想和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下,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及实践过于极端化,使语文几乎成为思想政治的工具,所有课文都可与政治挂钩。比如提到“青松”就想到“战士的百折不挠”,提到“白杨”就想到“挺拔傲然的品质”,提到“乌鸦”就代表“反动势力”,以及“本文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极端的引导必将偏离语文的本质,泯灭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第二,在应试教育的挑战面前,教师越来越不能伸缩自如,除了不愿意,教师自身语文素养的不足亦是重要原因。第三,独立性与自主性是当前中学生所展现的两个优良素养,但在语文教育中却并未体现,且在语文学科中学生明显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归其主要原因有三:语文考试成绩不能拉开差距、语文内容太过单一枯燥、社会功利性的影响。第四,科学主义的理性工具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缺失的影响巨大,过度追求短期实效使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格式化、教学方法套路化、教学评价标准条文化。

三、加强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策略

站在教育教学这个庞大系统前,面对语文教育人文性缺失的诸多表现及其原因,一己之功不足以改变现状,因此需要整个教育系统以及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加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结合重新植入中学语文教育之中。

(一)管理者方面

首先,准确指定语文教育方向,遵从语文教育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法规。通过法规指引方向,改变传统政治性和经济性,重视社会性和育人功能性,强调人文性。确定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明确语文教育的任务是培育人才,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针对语文学科教育的人文性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评价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无论何时,考试仍不失为一个具体有效的措施。但怎样考试,怎样设置考试内容,怎样制定考试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影响比例是评价的关键。比如考试内容多设置开放性题目,评价标准多元化,评分分阶段,甚至选择题的设置上,灵活设置多选,且每个选项设置分数等。另外,最终的考试成绩采用绩点法或加权平均法等,注重实践成绩。第三,从中学语文教材上着手做出改变,选择更多的具备丰厚人文内涵的文章进入教材,摆脱语文为政治服务的现状,将语文教育放在纯粹的语文范畴内,使语文教育的目的由“习得”转为“会学”,着重培养语文素养。

(二)教师方面

首先,从思想和观念上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观,即全新的学科性质观、新型师生观、准确教学观。“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成长的支撑品质”,因此全新的教育观有助于教师的成长,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其次,树立教育观是指引方向,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是基础。教师的自身素养主要从思想道德品质、知识储备、高超及独具一格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强,通过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润物细无声”地感染学生。第三,打破常规,摒弃传统的“一言堂式”、“套路式”教学方法,转变思路,更新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方法更具人文性。第四,准确界定“名著”范围,督促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以四十五分钟课堂为基础,延伸到课外阅读,使学生通过阅读具备更加开阔的视野。

参考文献:

[1]黄晓赟.语文课堂教学人文性的失落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04,(10).

[2]刘文晓.中学作文教学人文性养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D].曲阜师范大学,2012,(04).

[3]李莉.浅议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10).

[4]李克仲.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建构[J].语文天地,2012,(11).

(张继龙 甘肃省张掖市沙河镇中心学校 7342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人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人文绍兴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