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周围事物 吐露真情实感

2014-02-13 10:24杨毅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真情用心课程标准

杨毅阳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77-01

通过学习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我认识到:小学生习作是否优秀的衡量标准不是看他所写人物、事物、景物是否美好,而是首先要看他是否真实,然后要看他是否有真情。那么这真实和真情哪里来?就要靠学生主动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作时再吐露真情实感。

一、留心周围事物,积累习作素材

“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用眼睛去关注身边的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强调学生作文要表露真情实感,强调写的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课标”没有对学生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关注真实的生活、记录真实的生活。这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洞察周围的一切事物。我们知道在学生身边有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是无限丰富、无比生动的。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就自然会对现实做出种种反映,这种反映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主观的能动性越高,这个反映也越清晰。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应接外物,就应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去从事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观察。叶圣陶老先生讲“不在外物来不来,而在于主观的有意无意”。这里包含深刻的哲理,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三点:

1.联系例文,学习观察。即通过一系列的例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留心观察的意义和方法。例如,学习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时引导学生认识:没有留心观察,作者认识不了这位聋哑青年,也不能从他那里受到教育,更不用说写出这样动情的文章了。

2.争取做个有心人。即要求学生看事要用心去看,听事要用心去听,做事要用心去做,自己主动地亲身地去感受周围的一切,然后用心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体会自己的感受。这样习作时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3.积极参与生活。即要求学生真正置身学校、社会、家庭之中,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人。积极参与学校、社会的各项活动和家庭生活。我们不是平时就提倡“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吗?我班的童旖洁同学平时经常参与学校与社会的环保活动,所以她写的习作 —《保护我们的家园》,曾在我县的习作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做教师的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吐露真情实感

小学生的习作贵在“真”。学生的感情一定要是自己的才是真实的。习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唯其自然才能求真。引导学生写出真情重在引发学生的感受,并不一定在指导抒情方法上下功夫。否则就会无病呻吟。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说:“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求也。”我认为要使学生写出真情的习作必须上好四节课。

1.情感共鸣的语文课。讲读课文老师必须精讲,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充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作者的真情感染。这样,学生才能在自己的习作中用真情感染读者。

2.丰富多彩的读书课。每周上1~2节读书课,所读内容必须是事先准备好的,读完再讲出文章写得好在哪里?表达了怎样的真情?是怎样表达的?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开扩的视野,又可以积累更多更好的词语、句子,同时也能学习更多的写作方法。

3.声情并茂的说话课。每周安排一节说话课,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观察的事绘声绘色地讲述或描述出来。班里的童紫玫同学讲到她家可爱的小花猫吃了鼠药被药死的经过时,竟声泪俱下,这完全是感情的真实流露。这样就不怕习作时没有真情了。

4.吐露真情的习作课。把自己讲述的人、事或景物,采用适当的表达方法,用饱蘸真情的笔调写出来,文章自然水到渠成了。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把作文的过程理解为认识生活,铸造生命的过程,并活用文本,重视阅读与积累,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倾吐内心的言语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

猜你喜欢
真情用心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我用真情守护你
用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以心换心见真情
用心熬一碗汤
真情扶贫见实效
用心,让家更有味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