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勇 上官婷
摘 要 教学特色是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我国推行的新课改,对所有中小学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与教师本身的教学特色关系密切。本文基于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和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对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因素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关注这一课题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教学特色 师德修养 学术钻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02-02
2001年6月,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大众化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逐步建立、完善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教学特色的概念
关于教学特色或风格,我国有众多的研究者都给出了大致相同的阐释,如:教学特色是指教师教学的个人色彩、个性、风格。 形成学校教学特色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作用,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的辩证统一;所谓教学风格是指优秀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艺术个性和特色,即实现了教学艺术的个性化。所谓教学风格,一般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持久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它体现着教师个人稳定的教学心理品质和特色。故教学特色是优秀教师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体现,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教学特色。
二、教师形成了教学特色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相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教学特色鲜明的课更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曾经有幸听过江西省首批特级教师、全国劳模黄恕伯先生的一堂讲座,讲座期间黄老师现场展示了一段高中物理课的教学过程,黄老师运用轻松的欢乐课堂的教学特色将一堂枯燥的高中物理声学课上的意趣盎然,令每一个听课者都产生了学好物理课程的信心。
2.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一名教师在未形成自己稳定的教学特色之前,他或她的教学是不成熟的,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杂乱无章的,根本形成不了体系化的理论。我们都知道,各种教学理论都是来自于教学实践的,每个教师的教学实践都是独具特色的,是他人无法复制的。也就是说,除了你自己发展形成的理论,世界上任何一种教学理论都不可能完全适合你的教学需要。这也就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如在新课改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每一册课本都配有教学参考书,教学目标是不变的,但是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设计不一定适合你。如果你生搬硬套地在课堂上实施教参设计,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并结合自身所处的教学环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三、教师怎样形成教学特色
教师的教学特色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如道德修养、自身的性格气质、知识结构和学术钻研等。
1.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教师的成长高度还受到其道德素养的影响。一名知识渊博、教法灵活,但是品德不高、缺乏奉献精神的教师,是不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尊敬的,这样的教师也难以形成各自的教学特色。教师的个人职业角色认同感、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以及对学生的挚爱与关心等师德修养,在教学境界的深入和教学领域的开拓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像“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无”的鲁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正是他们所拥有的崇高的精神品质和高尚的师德修养,才决定了他们教学特色的高尚和超群。
2.充分挖掘自身的气质优点
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对教学特色带来的影响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由于气质的形成是先天性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它是人脑的机能, 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密切关系。气质的天赋性虽然在后天生活条件的影响下会出现某些变化, 但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因此,认真研究自身的性格和气质特点对形成稳定、鲜明的教学特色至关重要。只有做到这一点你的教学特色才不会是别人的翻版,才是你才华的自然流露。
人的气质大致可分为四种: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如果教师能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进行准确了解,充分挖掘自身气质的积极方面,克制消极方面,便能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形成良好教学风格。
3.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加拿大学者西门斯的“关联主义”(Connectivism)认为知识与知识之间是相互连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必定会涉及到很多其他的知识结构。一个形成了教学特色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必定是广博的,才能维系其教学特色的持续和有效。上文中提到的黄恕伯老师在其物理声学课教学中便运用到了大量的声乐知识,展现出高超的音乐艺术造诣,也正是这些看似与教学内容和目标无关紧要的知识,在黄恕伯老师的合理运用下变得特色鲜明、引人入胜。因此,广博的知识面是教师特色形成的基础之一。
4. 加强学术钻研,形成教学理论
教师教学特色要想具有长期稳定性就必须形成体系化并上升到理论层次,而理论的形成和学术钻研是分不开的。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将自己的教学上升为学术性的研究,不断地进行总结、反思,并对长期以来的教学成果和经验反思进行梳理,才有可能形成有自己教学特色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孙传文.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5.
[2]贡振羽. 谈高校教师的教学风格[J].科学之友,2007,02.
[3]肖耀根. 教师气质类型与教学风格的关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02.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