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云
散文现今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阅读教学以散文为主;写作教学大有散文化趋势;语文测试,散文阅读也几乎成为必选项目,并且历来都是阅读理解板块的重头戏,也是学生失分的大项。所以谈到这个课题,我不禁想起了今年为了高效地指导学生复习散文整理出的一份答题技巧指导资料。在研究中考考纲说明的基础上我对考点进行了梳理,形成提纲如下:
根据以上的提纲,我用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指导学生按类分点进行了散文阅读复习,在每一点的复习上都选择了近年来典型的中考考题进行强化训练,引导学生研究答题模式及得分要点。进行指导后,学生在之后的模考中散文阅读的得分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在答题时不再像以前那样无的放矢了,这让我很欣慰。
说了这么多,好像与今天我们所谈的课题关系不大,我们的课题指向教学内容及实施体系,而我所说的却是中考评价体系,但仔细想想,这两者在现下语文教育的现状中关系又是多么的密切且微妙呀。就现下语文教育的现状而言,初中教师三年以来对学生的指导帮助,最后都得接受中考的检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得高分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并不矛盾,那么我们如何能在中考这一指挥棒下跳一支漂亮的舞呢?
在带领学生总复习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在七、八年级乃至九上学期的散文教学中没有目的性地关注过这些能力考点呢?这个问题像棒子一样击中了我,瞬间使我意识到了之前的散文教学是否存在了一定的低效性。几个学期教材中那么多文质兼美的散文范文,我有没有好好利用起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进行提升呢?我陷入了沉思,其实那些考点又何尝不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的再现呢!我感到了我们这个课题研究意义的重大。
语文教育专家郑桂华老师在《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一文中提到:思考一篇课文“教什么”,几乎是所有中学语文教师常常遇到的难题。归根结底,语文教学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三是“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说,“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
那么,在日常的散文教学中,首先得先明确我们到底该教什么呢?其实中考的考点里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散文概念和特征吧: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等并称的文学样式,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常是撷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光、一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所以“情”与“理”是散文的核心所在,品读散文的关键,就是要体会作者的个人性情、微妙情绪和独特感悟。也就是考点所涉及到的第一类:感知内容,体会散文所表达的情思和内涵。
但我们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强调语言、文字,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散文教学也不例外,考点的第二类——表达类中要求我们在进行散文教学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内容观点、情感态度,即“说了什么”,接受作者心灵和课文内容的陶冶;更要让学生理解文本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内容观点、思想情感的,即“怎么说的”,掌握了这些表达经验而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才是散文教学最终的目标。至于考点中的第三类拓展类,则是建立在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考及表达,对培养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考点的整理,也许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中考,但我却认为它可以成为确定日常散文教学的内容的依据,进而提高散文教学的效率。那么,该怎样对确定的散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实施呢?我们要不要在教学每篇散文时对考点中涉及到的诸多要点都面面俱到,从而进行所谓有效地阅读教学呢?
郁达夫说过,“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是的,散文贵在“个性”。如果每篇文章都按照考点来一一诠释,那么散文的个性美将会在这样的教学中消失殆尽,并被肢解的体无完肤,想来那样的课堂是多么的可怕呀。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那些散文都是语文专家们经过反复考量精挑细选才得以成为学生们学习的范本,我认为我们应该充分的加以利用。有的散文重在说理,有的散文叙事有特点,有的散文长于抒情,有的散文语言出彩,而有的散文结构很新巧。在文章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尝试把六个学期的散文全盘打乱,根据考点重新整理进行分类,就一考点选择不同的文章,设置为一个单元。对所选文章在教学上应采取求同存异的处理,不能因为他们在某个层面上存在的“共性”而泯灭了“个性”。散文教学应在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思的基础上,彰显每篇散文的独特特点,学生如果能被文中个性化的东西所打动,或者是从中学到了一招半式,都将是散文教学的收获。
莫言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都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可见语文水平的提高,大量阅读非常重要。”所以要实现散文教学良好的效果,我认为教师也应成为教材的“编者”,为学生选择一些经典的散文来拓宽他们的阅读面,引导学生把在课堂学到的方法应用到课外的阅读中去,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经典篇目的补充也应以单元为依托,选择在某个点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文章进行拓展。如针对考点中融情于物的表现手法可以选择教材中的《猫》、《紫藤萝瀑布》、《行道树》作为单元范文教学,并以冯骥才的《失去的书桌》、季羡林的《神奇的丝瓜》和贾平凹的《丑石》等文章作为单元拓展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学习、去模仿、去写作、也顺理成章地去考试。
以上是我个人关于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及其有效实施研究的一点构想,最后用语文教育家葛维春老师的一句话结束全篇,愿语文教学能实现“工具共人文一体,素养与高分齐飞”,让我们在中考的指挥棒下跳一支漂亮的舞!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琥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