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天津 300350)
学院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通过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重点的教学探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近两年,以进入海河教育园区为契机,下大力量探索校企联姻,产教相融的新形式,多种途径开展校企合作,努力实现课堂与车间的无缝对接。
以往的校企合作,往往局限于学生在最后一至两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除了采取这种合作形式外,还探索将校企合作引向教学全过程,将企业的设备、技术、文化、人员引入校园。这种合作方式,使我们能够最为直接地掌握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及时了解当前企业的技术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
近两年,我们成功地引进了日立楼宇(天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丰田汽车公司、大连机床集团等企业进校园,实行全方位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主要方式有:
1.设备进校园
日立楼宇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丰田汽车公司、北京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无偿提供了电梯、汽车、电焊设备等产品作为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设备组装、维修的真实场景。
2.企业专家进校园
每两周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一线班组长和人力资源部专业人员到学院,共同研讨专业发展和教学的有关问题,或是直接面对学生开展讲座,这种形式已形成制度。通过将企业的前沿技术和管理引入学院,使教学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需求。
3.产品进校园
学院与天津市天高液压件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内专业实训场。 该企业的“阀”类产品比较适合学生实习训练。学院按照企业生产的要求,将现有实训场改造成校内企业(车间),实行企业技术人员和学院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管理和实施教学的模式。
4.车间文化进课堂
在实训场的设计上,按照企业的现实进行布置,在车间中设立企业管理看板,制定生产作业指导书,悬挂现代企业物化文化标识。
5.订单培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的方式与企业共建委培班。以企业命名的委培班有“爱信班”、“日立班”、“三星LED班”、“电装电机班”、“电装空调班”、“SEW班”和“一汽丰田班”等。这些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双方共同招生、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实施教学和质量监控,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6.大赛建平台,助推校企融合
利用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机会,将企业的产品、设备引进学院予以展示,不仅创新了实训环境,也很好地宣传了企业。在大赛期间举办校园企业招聘会,实现优秀毕业生高端就业,扩大社会影响力。将历年大赛学生获奖作品及学院开展项目教学的学生优秀作品在实训场中集中展示,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学院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担负着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的社会职责。将培训工作与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工作紧密结合,与重点企业签订互为基地的协议。目前已经与三星LED、三安光电、爱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日立楼宇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关系。
1.发挥学院的培训优势,为企业骨干进修搭建平台
学院作为企业的培训基地,承接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开展了企业管理骨干、后备干部、班组长的拓展培训,多个专业的操作工至高级技师的各层次培训。
2.发挥企业的综合优势,为学生顶岗实习、教师进企业锻炼搭建平台
企业作为学院的实训基地,每年都能稳定地接纳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同时学院也承诺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在每年学生下厂实习前,由协议企业优先挑选学生进厂实习。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有稳定的实训岗位,而且还能使大部分学生实习结束后留在实习企业就业。
3.定期派教师轮流到企业跟班学习,掌握生产一线的现实需求
目前,已经派出61名教师,到大连机床厂、日立电梯(广州)公司、深圳海翔铭实业有限公司、天锻压力机、天发水电等企业学习,每期学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在企业,教师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实践能力得以快速提升。新教师进校后,学院安排首先不少于一个学期的企业实践后再分配岗位,这已形成制度。
按照以往的教学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 尽管学生完成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储备,但缺少一个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经验积累的过程,综合职业能力难以形成。 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将3年的教学构建为“三段式H结构”模式。
H左面一竖为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储备阶段,即“双基”储备阶段,用在校前两年的时间完成;H右面一竖为综合技能提高阶段,即第六学期的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而H中间一横为综合技能形成阶段,架起了学生“双基”储备与成为准员工之间的桥梁。
这一桥梁的作用不可或缺,乃中职学校学生综合技能形成举足轻重的一个阶段。学院利用第五学期,完成这一横,安排学生在校办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为了支撑学生的生产性实习,学院在2004年与专门为世界500强企业配套生产模具的深圳海翔铭实业公司,跨区域合作建立了校办企业——产学研模具中心。这个中心的气动执行器、管道泵、柔性夹具、各类模具等系列产品,已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同时对外承揽加工业务,为学生的生产性实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依托这个中心,将企业生产情境和车间管理模式引入实习场。 将企业质量管理引入实习教学,通过产品检验标准、检验报告书、检验流程等,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将企业产品评价标准引入实训考核,将实训技能点考核标准与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相结合,培养学生效率、质量及成本意识。
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满足教学做合一的要求,实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教学的有机衔接。
1.教学场地设计,符合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在海河教育园区新校的设计之初,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世界先进国家教学改革的经验,将实训场设计成“一体化教室”。以求达到“教室与实训室合一”,实现知识学习与基本功训练的结合,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实训与生产合一”实现生产性实习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的目的。
2.教学模式调整,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按照“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将部分专业课与实训课融合,在“一体化”教学部分讲授。 为了满足这部分教学的要求,还编制了配套的校本教材。
3.教学团队打造,满足一体化教学的标准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根据一体化教学的要求配备师资。建立了师带徒制度和理论、实训教师结对子制度。师带徒制度就是,每学年为年轻教师或新教师配备一名高级职称教师为指导教师,签订师带徒协议,制定为期一年的师带徒培养方案,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和成果展示环节。结对子制度就是,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结成对子,实习教师向理论教师传授操作技能,理论教师向实习教师传授课题研究方法,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注重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教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技术服务和技术改造,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完善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满足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在第六学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前,注重改进和完善就业部门选择企业及安排顶岗实习专业对接的环节:
1.提高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率和顶岗实习企业的资质考察
2.顶岗实习实行校企共管共育
整班级建制顶岗实习的,我们采取教师深入企业全程跟踪管理,协助企业完成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同时完成学院的教学环节。非整班级建制顶岗实习的,建立班主任电话跟踪与定期进企业走访了解学生情况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要求学生每周公休时间回校完成一定课时的素养教育培训。
3.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将企业评价纳入学生考核内容。建立了“三方六元”评价体系。学院——任课教师、班主任、住宿老师;家庭——家长、学生;企业——班组长。旨在完善全员、全程、全面的“三全育人”过程,使学生成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发展有基础的新型产业工人。
天津市教委为贯彻《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见》的精神,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在两所中职学校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我学院是其中之一。具体试验内容为:
学院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由集团内高职学校和中职学校共同制定,由中职学校实施。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发挥教育集团内部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各自的优势,教师互聘、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资源的配置优化与使用,从而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获得优质职业教育的机会,进而为天津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学院试验班开设了数控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两个专业。为保证试验班的办学质量,我们采取的多项保证措施,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高职联合落实教学实施规范和质量监控措施,对教学主要环节实行实时、动态监控,确保教学工作有章可循,促进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在探索的基础上,建议对中职学校的学制做2年制或4年制的调整。 如学院主要是培养机电类的操作工人,近些年,机电工业的工艺与技术进步非常快,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实行的3年学制,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非常有限,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 以现有的技能标准和教学内容,所以认为学制改为4年更为合理,前3年在学校系统的学习,第四年实行顶岗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