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剪纸
——纸的文明与我们的生活

2014-02-13 10:47乔晓光
中国艺术时空 2014年6期
关键词:造纸术剪纸亚洲

乔晓光

亚洲的剪纸
——纸的文明与我们的生活

乔晓光

土族biangbiang合仪式 何梁摄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中国剪纸”(paper-cutting)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的申遗成功,不仅意味着世界对中国剪纸这种文化形态和艺术传统价值的公认,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纸”这一传统中华文明的认识和重新思索。剪纸在中国的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存在,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也是有一定普遍性的艺术形式和民俗载体。一张剪纸承载了一个民族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习俗观念。

纸的发明

土族剪纸 何梁摄

库淑兰的窑洞 乔晓光摄

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时间是在西汉,考古发现有放马滩纸、灞桥纸出土。西汉中后期,造纸技术有所改进,使用范围扩大。东汉中期,蔡伦对造纸技术进一步完善并发明了皮纸,使造纸术逐渐成熟。并且在我国的内蒙古、新疆、云南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都有自己的造纸传统。公元2世纪—3世纪,造纸术最先通过越南传到东南亚,公元4世纪—5世纪又传到了韩国和日本。公元7世纪,中国的造纸术进入阿拉伯、印度、尼泊尔等地区,最后在12世纪通过阿拉伯进入欧美大陆,至此,造纸术传遍全球,在各个国家发展和改进。

中国在掌握造纸术以后,用纸书画、用纸复制印刷、用纸祭祀铰剪纸,一张纸,是承载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记录着中国的文化信息,纸的发明将中国的文化推向纸的文明的高度。中国的造纸术贡献给了全世界,因此造纸术不仅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给予世界的文化馈赠。

剪纸的概念

以活态文化的视野来看今天中国剪纸在社会形态中的存在,我们首先应当关注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价值。但作为文明转型期的现实,中国剪纸的社会传承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定义中国剪纸的概念,正是以这种动态的社会学视野认知界定的。剪纸作为一个文化物种,包括传统生活形态和现代艺术形态两方面类型,他们相互关联,又因社会功能差别各自发展。传统生活类剪纸是在平面材料上用剪刀和刻刀进行剜铰,通过镂空、上色和折叠等手段制作民俗生活需求的纹饰花样。通常传统生活类剪纸传承的主体是劳动妇女群体,也有少部分区域是男性作坊式的传承。一定地域民族生活中的剪纸,拥有与本民族民俗传统相匹配的纹饰谱系。在传统生活类剪纸中,其使用功能分为三类,信仰习俗类、人生礼俗类、日常生活类。一些祭祀、丧俗使用的剪纸,要通过火的焚烧来实现民俗功能,生活类剪纸通常和生活的实用物品相结合,提供族群认同的文化隐喻和审美装饰。现代艺术类剪纸,包括传统生活类剪纸在现代生活中的延续和流变,但更主要的是围绕着现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需求所进行的个体化的艺术创作。今天,传统生活类剪纸和现代艺术类剪纸并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时在发生着濒危、变化与艺术的发展。

亚洲的剪纸

在纸的诸多使用方法中,有一种用途其广泛性不亚于书写作画,其文化内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不亚于历史典籍,她如同活生生的画卷为我们呈现历史的昨天与社会的现实,她就是“剪纸”。所以说剪纸作为一个纸文明的形态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剪纸在亚洲、美洲、欧洲都存在,这里只就亚洲剪纸做概括介绍。中国、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日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蒙古等地区都拥有与剪纸相关的民俗传统和艺术传统,除了与民俗相关的剪纸,也有现代的创作型剪纸。

日本民俗剪纸是依附民俗和伴随庆典而出现的吉庆剪纸,也是祝福性和装饰点缀的实用剪纸,多出现在寺院、神社和丰收庆典等活动上。剪纸悬挂在长长的绳索上,排成一串串,随风飘荡。日本的现代剪纸则以表现神话、民间故事、传奇人物、自然景色为主要题材。泰国有传统剪刻皮艺术,是用刻刀在动物的皮毛上(一般是牛皮)刻出花样。传统的泰国剪纸一般用于装饰寺庙和祭坛。缅甸剪纸与中国云南边境地区的傣族、布朗族剪纸类似,是小乘佛教信仰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符号信息。传统印度剪纸(Devasthanakala Sanjhi)是一种用剪刀和尖锐刀片制作,用以装饰寺庙建筑的内部和结构的剪纸,与当地的佛教信仰直接相关。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常制作一种叫Syrmak的地毯,先用毛毡切割镂空出图形,然后缝制而成。

中国的多民族剪纸

中国剪纸历史悠久,从古代文献中寻找剪纸发生的踪迹,常被引用的材料有两则:一则是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记载的“剪桐封弟”的故事;另一则是晋干宝《搜神记》中记载的方士以剪影之人慰藉汉武帝思念亡妻的故事。唐代杜甫的诗句“剪纸招我魂,暖汤濯我足”也证明了剪纸存在的时间。而根据目前出土的考古资料可以确切证明,中国最早的剪纸是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出土的南北朝剪纸残片,距今至少已有1500年的历史。因此,中国的剪纸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河北邢台春分打醮 乔晓光摄

拉祜族庆祝新年时在寨心跳舞 乔晓光摄

中央美术学院非遗中心根据二十多年的田野调查积累,刚刚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研究》,项目调查结果发现中国有31个少数民族有与剪纸相关的习俗传统。这些民族包括:苗族、水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彝族、纳西族、傣族、毛南族、羌族、哈尼族、壮族、满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土族、土家族、锡伯族、裕固族、回族、仡佬族、布朗族、黎族、畲族、拉祜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

中国剪纸分布几乎占了国土60%的地区,剪纸在中国是活着的,有大量的时间记忆和活态文化蕴藏在剪纸背后。陕北的剪纸既有对吉祥生活的祈愿,又是农村妇女对苦难生活的诉说。苗族剪纸多用于民族服饰刺绣底样,是苗族蝴蝶妈妈、姜央射日等口传史诗的图像记录。蒙古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巫俗剪纸是少数民族传达民族信仰的媒介。这些民族大多分布于中国偏远的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其剪纸习俗传统以山地稻作文化和游牧渔猎文化为背景,剪纸以纸材和非纸材的动物类皮质为媒介,以剪、刻为手段,其习俗功能不同于黄河流域麦作文化为主的汉民族地区剪纸。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剪纸习俗传统许多还是我们未知的领域。

日本现代剪纸

四川省凉山彝族毕摩剪纸 陈荟洁摄

我们在剪纸调查研究过程中,立足于活态文化的村社研究调查方法,通过田野调查的多种方式进入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将剪纸还原到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的村社习俗中,还原到传承人的生活中,去发现活态文化的真实存在,去发现村社民众对文化的情感心理和社会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地方文献和相关学术研究背景,去梳理出村社文化与剪纸相关的文化特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专业研究与艺术实践已经经历了70年的历程,三代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剪纸的文化研究和艺术传承发展都做出了有社会影响力的实践。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区域的剪纸文化和与剪纸相关的课题是我们没有涉及的,这还有待我们大学与社会各界有心人士的进一步关注抢救与调查研究。

面向亚洲的剪纸文化观

剪纸是一个深含人性化的文化物种,也是亚洲一些国家共同拥有的纸的文明传统。传统剪纸是沟通人与祖先,沟通人与人的文化方式,同样也是今天亚洲对话沟通的重要文化方式。在亚洲不同区域的文化信仰中,亚洲各国的剪纸共同提供了东方的艺术想象,这也是今天亚洲文化艺术发展的源泉。中国作为一个纸的文明的发源地,为纸文明的发展创造了伟大的传统,这个传统也影响了亚洲的纸文明发展,今天,在亚洲许多国家仍在延续着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纸文明。这是一个当今亚洲现代文明发展依然应该珍惜和延续的传统。

传统剪纸不仅保留了古老的文明记忆,同时它也关联着人的思维和伦理情感的成长。剪纸心手造物的艺术方式对人的身心发展和审美情感具有裨益作用。今天剪纸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尤其对儿童艺术教育仍然具有重要心智成长意义。剪纸和亚洲的女性有着悠久、深刻的关联,今天,在亚洲一些不发达地区,妇女的文化地位还存在着不平等的社会现象。我们呼吁认识一个完整的亚洲纸文明,呼吁尊重和认知亚洲的剪纸艺术传统。尊重亚洲的剪纸女性。希望纸和剪刀为亚洲的儿童带来文化的启蒙和快乐吉祥。

猜你喜欢
造纸术剪纸亚洲
《天工开物》里的造纸术
剪纸
我学会了造纸
蔡伦改进造纸术
亚洲足球
剪纸
剪纸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剪纸鉴赏
创意时代的新奇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