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实施与探索

2014-02-12 15:37:45宋娟夏阳
考试周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弘毅基础学科学堂

宋娟 夏阳

摘 要: 武汉大学于2010年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设立了“弘毅学堂”建设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特区。本文阐述了3年来武汉大学在拔尖学生选拔和培养方面的经验,介绍了各学科实施计划的举措与成果。

关键词: 弘毅学堂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实施 探索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语)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基础学科领域国际领军人才,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部署,教育部自2009年起,开始在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19所高校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涵盖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为培养有潜力成为国际一流科学家的基础学科人才,武汉大学自2010年起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设立了“弘毅学堂”,旨在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基础学科研究,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国际化培养,培养一批国际一流的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同时探索适宜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力图在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上进行突破和创新,为整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实现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三年来,通过锐意改革和艰苦摸索,武汉大学在“弘毅学堂”学生的选拔和培养方面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

一、“弘毅学堂”在选拔人才方面的措施

“弘毅学堂”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5个理科班和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国学2个文科班,每个班每年招收人数不超过20人,整个选拔过程坚持“严入口、小规模、高水平”的原则,力图将基础扎实、且有潜力、对学术研究充满兴趣、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遴选出来进行集中培养。

“弘毅学堂”通过自主招生、高考录取等方式进行初次选拔;新生进校后,则在各学科专家分委员会的主持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通过笔试和面试进行二次选拔。为了能够挑选出真正有志向、有潜力、肯钻研的人才,“弘毅学堂”二次选拔时打破专业限制,5个理科班面向全校高考理科类本科生(国防生和定向生除外)进行招考。选拔时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兴趣和在某学科上的发展潜力,并侧重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外语水平及动手能力等。通过层层选拔,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成为“弘毅学堂”的一员。

在二次选拔中,报考“弘毅学堂”的学生除了高考成绩优秀外,还需要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如2012年“弘毅學堂”数学班要求报考学生是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这四项比赛中获省级赛区一等奖以上的保送生,或在数、理、化、生等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的学生。

为保证最优秀的学生进入“弘毅学堂”,武汉大学实施了动态流动机制。在第一、第二学年,进入“弘毅学堂”的学生如果没有达到培养目标或学术兴趣发生了转移,可在学科专家委员会审查后离开该计划,转入普通班级,不再享受“弘毅学堂”学生待遇;而其他未进入“弘毅学堂”的学生,如果成绩突出、表现出色,则可申请进入“弘毅学堂”学习,申请后由专家进行面试考核,通过考核方可进入“弘毅学堂”。每学年结束,“弘毅学堂”各学科专家委员会对进入培养计划学生的前期综合表现进行评估,同时考察申请进入“弘毅学堂”学生的情况,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决定进入和调出的人选。原则上第三、第四学年不再进行滚动。

选拔过程中的高标准是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必要前提,带有激励性质又符合人才培养实际需要的动态进出机制既可以实现优中选优,让已经入选“弘毅学堂”的学生继续保持领先,又能让其他没有进入培养计划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进来,逐次挑选,保证被选入”弘毅学堂“的学生在学术上是最优秀的。

二、“弘毅学堂”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措施及成果

“弘毅学堂”建立三年来,武汉大学经过不懈探索,使得武汉大学七个“弘毅班”的培养模式逐渐成形,形成适合武汉大学的教学模式。在培养与管理方式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每个学科小班分别设立首席教授和班主任,实行多样化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国际合作,为“弘毅学堂”的学生创造一流的培养环境,且每一个“弘毅班”的培养模式都有其各自的特色,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对学生因材施教地进行个性化培养。

课程学习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弘毅学堂”的课程层次结构分为人文素质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及科学研究训练课程。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必须拥有人文情怀,身心健康,德才兼备,于是“人文素质基础课程”的设置就成了“弘毅学堂”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武汉大学依托学科门类齐全、人文底蕴深厚的学科优势,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个可以尽情徜徉的人文科学海洋。“弘毅学堂”理科班的选修课程中出现了京剧、建筑与音乐、中国陶瓷艺术、全球问题和中国外交等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同时我们发现,“弘毅学堂”各班通过高雅音乐会、自行车环湖、原创歌曲征集赛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思维活跃、视野广阔、素质全面的学术新星。比如2010年底,“弘毅学堂”物理班的石兢教授带领全班19名学生欣赏了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交响音乐会,而这19名学生的30余门选修课中,有近半都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和科学研究训练课程方面,各班根据其学科特点,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思想上高屋建瓴,措施上细致入微,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数学班的师资阵容非常强大,不仅汇集了学院名师,还聘请了国内数学名家主讲专业课。如《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课程聘请的习题课老师就是加拿大Dalhousie大学博士、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博士后王融教授。除此以外,还有暑期学校、冬季学校、国际化课程、中法春季学校、大群体读书班……通过这些精心搭配的“营养套餐”,学生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还为高年级科研打下了基础。在四位国内外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为四组完成了《如何逼近一个函数》、《数学分析中的怪兽》、《凸函数的性质与应用》、《周期三蕴含混沌》等读书报告。

物理班的经典力学、光学及统计物理学等课程,用的都是全英文教材,目前,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名校用的也是同样教材。老师们上课时,还要随机补充、穿插新内容,包括当前最前沿的新资讯。这样的做法使得学生在入学伊始就在培养国际视野,为这些学生将来出国交流奠定基础。物理班在培养方式上更加强调“match”,使所有课程组成协和交响乐,如物理与数学的match,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的match,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match等。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与一个独立课题的全部研究过程,强调“全程参与体验”,但对成果不作过高要求。尝试变“圈养”为“放养”,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除了课程与国际接轨外,物理班同样重视学生与科研基地的联系,曾组织学生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拔尖人才班学生及相关实验室交流,参观北京国家天文台、北京物理所、北京高能所等相关科研院所。

在化学班的培养方案中,将学生毕业时必须修满的总学分由150左右调整到120左右,尽可能减少必修学分,鼓励学生在教学计划之外,与科研导师一起量身定制个人学习计划。同时,化学班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业余科研训练,目前许多学生已通过与实验室师兄师姐的合作在SCI雜志上发表了论文。化学班对实验课程进行了大幅改革,建立了以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验课程设计,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与业余科研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广泛地参与从院级到国家级的各种科研项目中。他们曾组织学生赴襄阳航天42所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进行了参观及学术交流活动,开阔了眼界,丰富了专业知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化学班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求学生自我阅读基础学科教材和参考书,对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最大限度地减少直接讲授。

生物班加强讨论式教学,由优秀学者进行个性化指导并突出实践教学,如指导学生自主实验,培养学生兴趣;深入开展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训练研究活动。同时重视与后续培养的对接,鼓励学生到国际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通过小班课堂报告与讨论,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学习之余,生物班组织学生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生物物理所参观、座谈、学习。根据弘毅学堂生物班的教学计划,2011年学院组织了2010级生物学弘毅班20名学生赴北京中科院所参观学习三天。弘毅班学生游览了北京大学校园、参观了清华大学生物学博物馆及专业实验室,感受了两校学生学习及生活氛围。随后,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及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参观、座谈、学习。期间,还组织了多场在北京读研的往届本科毕业生与该班同学联谊活动,师哥师姐回顾了过去在武大的学习与生活,介绍了现在读研的苦与乐,解答了2010级弘毅班学生学习上的困惑,使学生受益匪浅。这样的交流活动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同时开阔了学生眼界,提高了他们对生物研究的兴趣。

弘毅计算机班采用“1+2+1”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强化基础课程,二三学年打下学科研究基础,第四学年出国学习和研究。他们每年组织3次论坛,一起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应学生兴趣开设的高级程序设计课很受欢迎,对每位学生进行深入跟踪,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鼓励措施。弘毅计算机班的任课老师要求有出国经历或为学科带头人,且一旦担任了弘毅班某课程教师,同一学期内不得再教授其他本科课程,教授的研究生课程亦不得多于一门,保证了任课老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弘毅班的教学中。

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班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教学指导小组,设立了首席教授。实施“学习之星”专项奖励计划,通过学术讲座、跨年级学习经验交流会、课外学术活动等,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科研,培养了一批学术新星,陆续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奖。聘请国际知名大学教师;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将学生送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和交流;充分利用高级研究中心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以及留学生校友掌握的学习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弘毅学堂学习资源与国外高校的同步更新。组建五个学习钻研小组,分别由专门的教授指导小组进行辅导。

国学班作为其中唯一的人文科学班,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为根基,围绕“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创新”的全新教育理念,指导学生回归经典,锻造心智。参酌中国古代书院制度和牛津剑桥大学的导师指导制,采取单独开课、小班授课、集体诵读经典等形式,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度讨论的能力。弘毅国学班的学生有机会赴台湾参加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等机构联合举办的“2011东亚青年儒家论坛暨讲习营”进行学习,还有机会赴甘肃敦煌进行有深度实践意义的文化思想史迹考察。通过教学联系实践的方式,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将所学知识联系实践的能力。

目前这些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只是“弘毅学堂”的阶段性成果,“弘毅学堂”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学校的进一步支持,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使“弘毅学堂”成为那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大师级后备人才成长的沃土。

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202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弘毅基础学科学堂
古稀之年上学堂
立德树人背景下“弘毅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粤西地区某中学特色建设为例
弘毅崇文 和合精进
——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学校
以战略远见促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校训展示墙
临床医院培养基础学科研究生的探索与思考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娃娃画报(2015年6期)2015-07-30 04:48:07
宝宝国学堂
娃娃画报(2014年5期)2014-07-31 08:18:10
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属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