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全有
百年中国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男女比例问题,学术研究成果多有涉及,特别是当代图书馆里女性为主体的客观状况,分析评论连篇累牍,不胜枚举。至于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长时段审视的成果,多是点式研究,微观阐释,研究的视距短,视野有待开阔。其实若能拉长视距,新见地将次第而生,正所谓“草色遥看近却无”。从解释学意义看,学界需要新式解释框架——年鉴学派之长程历史观式。有鉴于此,笔者以图书馆人的男女比例为视点,视距涵盖民国以来的百年中国,梳理脉络,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推动相关研究走向深入。
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我国起步晚于西方,始于民国;至于晚清时期及其西学东渐,只是从藏书楼向图书馆的过渡。几千年的封建传统——男权专制,历史的重负使得民国时期图书馆成了男性馆员的一统天地,女性只是点缀,正所谓阳盛阴衰。
1928年,图书馆学家杜定友指出:“现在中国的图书馆,正在落第时代,需才孔亟。国内从事图书馆的人,虽是很多,但女子还不满十余人,以专门图书馆学业的人而论,全国还只有男子九人,女子一个还没有。”[1]
1930年,国立广西大学图书馆职员一览表中,19名馆员中有8名女性。相对于男性,她们普遍学历较低,有的甚至没有学历,在图书馆只能担任助理员或书记(从事公文、抄写等工作的人员),负责较简单的工作[2]。
1936年12月,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全体馆员合影,全馆27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11人[3]。开化的广州尚且如此,其它广大内陆地区,性别差异之大可以想见。
女性总数少是其一,其二是图书馆界中知名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宋景祁等在1930年编著的《中国图书馆名人录》中进行详细介绍的图书馆界人士有143人,其中只有5位女性。冯陈祖怡编著的《上海各图书馆概览》介绍了1933-1934年上海81所公、私立图书馆的基本概况,其中女馆长(包括1位是美国人)只有6位[4]。
正是由于女性较少,因此女性馆员得到更多关注,甚至普通女性馆员的任用[5]、去留[6]也多为报刊新闻报道。在今天看来,女性馆员的任用与离职缺乏新闻价值,但在民国时代则不然,于此足见其少。
与女性馆员人数少相映衬的是女性读者亦较少。署名“苍民”者曾对20世纪20年代上海区域图书馆男女读者数量进行考察,他说:“吾于各图书馆中,见男子阅书室中,则有人满之患,而一观妇女阅书室,则位空无人,即有之,其数亦寥寥二三耳。”[7]在那个男女有别的年代,男女分别阅读是常态,自然女性阅读由女性馆员管理较合时宜[8]。因此,从这一层面而论,女性读者人数少成了女性馆员队伍发展的制约因素,使之缺乏社会需求。同时我们亦应注意到,女性读者不足也是女性馆员人数少的折射和真实写照。
图书馆女性馆员人数少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1929年1月28日,中华图书馆协会在金陵大学“开第一次年会,到代表百六十余,机关代表五十余,戴志骞主席,行礼如仪,杨查佛演说”,会上郑婉锦提出“图书馆应多用女职员案”[9]。
舆论界中,早在1921年,李大钊就撰文鼓励女性从事图书馆工作,“因为图书馆员的职业,于女子最为相宜”[10]。1928年杜定友著文《图书馆与女子职业》,从责任、择业、个性、机会等四个方面阐释图书馆与女子职业的关系。责任方面,图书馆的责任包括发扬文化、普及教育,“这种工作,非但女子可以担任,而且又是应该担任的”。择业方面,从“对于人类的贡献”“有兴味”“自身利益”三点看,“女子服务于图书馆,实为最合宜的职业了”。个性方面,女性具有“沉静”“整洁”“耐久”“温和”的特点,因此,“就图书馆的性质而言,对于女性,是很适宜的”。机会方面,“女子可服务于图书馆的机会,实在较无论那种职业为多。前途无量,正无可限量。希望女界加以考虑,决心去担任这高尚的精神事业”[11]。
1941年,杜定友在广东省立女师作题为《图书馆与女子职业》的演讲,从女子个性方面切入。首先,“因办理图书馆是最需要条理和规律,而女子做事是最有条理的”;其次,图书馆的工作“需要安静的人来处理,所以以女子从事是最适合的”;第三,“慈爱态度为管理图书馆所必需的,女子比较慈爱,故对于管理图书这种工作,是较适合”。“从上各点看来,可知道女子在图书馆中的重要”[12]。
杜定友之外,还有诸多论者倡导女子从业图书馆:“我以为图书馆用女职员,最少有下面几点的好处:一、免除纠纷,二、减少吵闹声音,三、时间经济,四、增加到书馆的兴趣。”“这几点只是随便写来,其它的特点尚多。总之,图书馆任用女职员利多弊少,海内各校的图书馆未有用女职员者,都应采取大夏这种办法,必定可以得到很好的成绩。”[13]
舆论界之所以倡导女子择业图书馆,与当时欧美图书馆女性居多数的情况息息相关[14]。在舆论界倡导下,图书馆逐步推进对女性馆员的任用,如报刊上就有“聘女性图书馆主任”的广告[15]。此外,为适应图书馆对女子人才的需求,相关专业的女子招生也得以推进[16]。不过,由于战争连绵,人才培养基础薄弱,如著名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1931年在校生共计12人,其中女学生仅3人[17],因此,总体看,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可谓是阳盛阴衰。
2.1.1 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的统计
近年我国高校图书馆人的性别比例情况在“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里有一定的反映:
2006年、2007年,高校图书馆在编女性职工馆均分别是37人、33人,男性职工分别是18人、14人[18],男性职工所占比例分别是32%强、30%弱。
2008年,624所图书馆的馆均男性职工为15人;630所图书馆的馆均女性职工是31.4人,是馆均男性职工数的2倍。“在性别结构上,男性职工约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图书馆职业的女性化特征更趋明显”[19]。
2009年,468所图书馆的男性职工为7408人,馆均15.76人,略高于2008年的15人;470所高校图书馆的女性职工为15071人,馆均32.07人,是馆均男性职工数的2倍,略高于2008年的31.4人[20]。
2010年,530所图书馆的在编男性职工为8814人,馆均约17人,530所高校图书馆的女性职工为17579人,馆均33人;在性别结构上,男性职工约占职工总数的33%,而非“2010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所称的40%[21]。
2011年,484所高校图书馆在编男性职工总数为7261人,平均每馆15人,在编女性职工总数为14456人,平均每馆30人[22],男性职工所占比例为33%。
2012年,559所高校中,女性职工15734人[23];男性职工8277人,所占比例为34%强。
从上列数据可知,近年我国高校图书馆男性职工所占比例维持在30%左右。
2.1.2 散见于研究成果中的统计数据
由于“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的统计数据并不完整,为此,笔者将学术研究成果中涉及的高校图书馆性别比例数据分地区予以例举,以弥补“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之不足。
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例,2009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女性职工所占比例分别为78.85%、66.13%、82.46%、78.76%[24]。
华南地区,以广州为例,2004年32所高校图书馆职工中,女性超过男性的1倍以上,其中3个图书馆的岗位全是女性[25]。
东南地区,以上海为例,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女性职工所占比例分别为64.03%、57%[26]。
西部地区,以新疆为例,1996年南疆喀什师院、塔里木农垦大学等高校女性馆员比例分别为54.8%、82.8%[27],2005年伊犁师范学院校本部图书馆女性所占比例为70%[28]。
东北地区,以吉林为例,2010年吉林省属高校图书馆员中女性所占比例达72.8%[29]。该省高校图书馆共有馆员1798人,男馆员587人,女性馆员1211人,男女比例接近1∶2,个别馆如长春税务学院和长春大学达到1∶5[30]。
关于全国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所占比例,王惠英认为“几乎普遍占了60%~70%以上”[31];陈淑君认为“一般都在70%以上”[32];王延凤等认为“约在75%以上”[33];王彦认为是“80%以上”[34]。综上,笔者认为70%左右是客观理性的判断。
对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职工人数统计,《中国图书馆年鉴》中的统计资料有一定反映。不过,对于图书馆员的性别未予区分。
我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1980年为19461人,1995年达45323人[35],2007年为52021人[36]。若再加上医院等类型的图书馆,远远高于高校图书馆,至于其男女比例,已有零碎的研究成果有涉及。
西部,以陕西为例,该省计有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3所,分馆体制少儿图书馆1所,其中2008年4馆合计总人数45人,女性36人[37],女性比例达80%。同期该省20家医院图书馆,女性占74.47%[38]。
东部,以浙江宁波为例,2009年市馆、慈溪馆、余姚馆、奉化馆、宁海馆、象山馆、镇海馆、北仑馆、鄞州馆职工中,女性比例分别为60%、54%、67%、56%、54%、67%、86%、67%、91%,海曙馆、江东馆、江北馆三馆为100%[39]。
2007年杜懋杞称“我国公共图书馆女性馆员比例为79.1%”[40];2012年李佳莹对19所省级公共馆、18所市级公共馆的统计分析得出女性比例为64.1%[41]。依据上述数据,笔者认为是70%左右,与高校馆持平,应该是一个相对中肯的估计。
综上可知,无论是高校馆还是公共馆等,女性馆员所占比例均为70%左右。
目前我国图书馆界从性别和谐、体力、发展需要及女性缺陷等多个视角,对馆员性别比例失衡现状予以否定。在否定图书馆人女性化的认知前提下,许多人倡导改变这一现状,甚至有论者预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人女性化现象将被彻底打破,“在未来10年间,男性馆员在图书馆中的作用与地位将日渐明显。尤其是在数据开发、系统维护等工作中,男性馆员相对于女性馆员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思维敏捷、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交往和研究能力、擅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男女性别比例日趋均衡,将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开展”[42]。笔者难以苟同,持相左观点。
早在民国时期,杜定友就指出女性比之男性更适合于图书馆的工作[43]。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一看法仍然获得了广泛认同。何小曼认为,“女性由于特殊的气质,温婉娴静,心思缜密,工作认真负责,在传统图书馆中占据着主要地位,也的确发挥了主要作用”[44]。武亚文在论及女性馆员的素质修养时也认为,她们“乐予奉献,甘人为梯,办事细致,工作认真”。“有不少男性馆员不能安于高校图书馆的‘清贫’生活,而‘跳槽’‘下海’,他们给图书馆的工作带来很多实际问题。但从另一个侧面,则恰恰说明了我们广大女性馆员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高贵品质,说明了她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风范”[45]。
图书馆作为一种择业选择,女性化色彩鲜明。1990年有论者对我国10种“女性”职业的女性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其中幼儿保育员99.75%,家庭服务员98.77%,护理人员95.66%,旅店、饭店服务人员85.19%,纺织、针织、印染人员78.42%,图书资料业务人员77.91%,档案业务人员74.64%,电信业务人员72.77%,环境清洁卫生人员67.26%,财会和审计人员59.18%[46]。尽管该统计数字未必精准,不过,大致而论,图书馆职业适宜于女性当无疑问。以至于“一般所见经典名著、电影或电视影片所描述的图书馆员角色也几乎全是女性,男性并不多见。一般人常认为男性不适合从事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正如同护士、美容师等工作均普遍被大众认定是女性的职业”[47]。
有论者对2002-2006年23所高校招收的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根据提供的招生性别数据进行分析,男生共1519人,女生为1980人,比例约为77∶100。在这些学校中,只有北京大学和安徽大学5年本科招收的男生数量超过女生数量,其余21所高校招生的性别情况则相反,甚至有些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招收的女生超过男生3倍多。也有部分高校虽然存在女生数量超过男生数量的情况,但这种差距并不明显,如西北大学,性别比例基本趋于持平[48]。
还有论者选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5所北京高校图书馆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13所山东省高校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分析2006-2008年间所引入的硕士研究生性别比例,结论是女性所占比例高达60%以上,2006年最高达到70%,明显高于男性[49]。
总之,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研究生,女性化均显性存在。
图书馆人女性化并非我国独有,而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50]。“图书馆是各国妇女就业较多的职业,约占图书馆总人数的三分之二。”[51]
在日本,根据2005年的社会教育调查,日本都道府县立、市立镇村立、合作社及法人图书馆专职职员男性为5600人,女性为8248人,女性比例为60%;临时职员中,男性1255人,女性11951人,女性比例为90%[52]。
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是图书馆人女性化的高峰,达90%多,之后有所下降,70年代为80%多[53]。在21世纪的今天,美国图书馆员中有83%是女性[54]。美国图书馆协会会员方面,20世纪末据“读者指南”数据库调查结果显示,26%ALA成员为男性,73%的成员为女性(另有1%的性别作者没做解释)。根据1997-1998年HUDR和ALISE的数据调查,具有ALA认证的硕士学位成员中,有21%为男性,而79%为女性[55]。
有论者称,大学“女性图书馆员的比例明显大于男性图书馆员,这与中国和美国等图书馆界的男女性馆员比例大体相同”[56]。
综上,笔者认为,未来我国图书馆人性别比例的走向依然是女性化。今天需要做的是在认同图书馆人女性化的前提之下,努力提升、充分发挥女性馆员的能力与作用,改变其在职称、职位及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劣势地位,从而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11][43]杜定友.图书馆与女子职业[J].妇女杂志,1928,14(4):5-8.
[2] 国立广西大学图书馆.国立广西大学图书馆览[M].南宁:国立广西大学图书馆,1930:48-50.
[3] 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全体馆员摄影纪念(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 [J]. 广州学报,1937 (1):扉页.
[4] 姬秀丽. 试析我国近代图书馆员的资格与待遇[J]. 图书馆论坛,2013 (5):38-43,49.
[5][13]大夏图书馆任用女职员[N].申报,1930-11-05(28) .
[6] 伯汝.图书馆女职员的去[N].申报,1929-09-24(28).
[7] 苍民. 沪上男女阅书人数之比较[N]. 申报,1925-06-01 (20) .
[8] 佚名. 图书馆中鲜见妇女之原因[N]. 申报,1925-06-06 (16) .
[9] 中华图书馆协会年会之第一日[N]. 申报,1929-01-29 (12) .
[10] 《李大钊全集》编委会. 李大钊全集[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672
[12][14]杜定友.图书馆与女子职业[J].民族教师,1941(1):137-138.
[15] 聘女性图书馆主任[N]. 申报,1935-10-24 (21) .
[16] 瑛. 创制中学女子部图书馆科的创设[J]. 妇女生活,1932,1 (13):308.
[17] 程亚男.高扬生命之帆———新中国的女性图书馆员[J].图书馆论坛,1996 (2):3-6.
[18][21]王波.2010 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DB/OL].[2014-01-03]. http://www.tgw.cn:18080.
[19] 王波. 2008 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 [DB/OL]. [2014-01-03]. http://www.tgw.cn:18080.
[20] 王波. 2009 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 [DB/OL].[2014-01-03]. http://www.tgw.cn:18080.
[22] 王波,吴汉华,姚晓霞,等.2011 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 [DB/OL].[2014-01-03]. http://www.tgw.cn:18080.
[23] 2012 年高校图书馆女性职工人数排行榜.2012 年高校图书馆男性职工人数排行榜. “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 [DB/OL].[2014-01-03]. http://www.tgw.cn:18080.
[24][26]师丽娟. 我国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 图书馆,2011 (5):107-109.
[25] 彭爱华. 高校图书馆女性工作者现状与素质建设研究[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 (4):63-64.
[27] 李青丽,苏萍.新疆南疆两所高校女图书馆员现状分析及对策[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6 (4):93-95.
[28][31]王惠英.浅谈高校图书馆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困境与改进的对策[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0(1):106-108.
[29] 许文芳.吉林省属本科高校图书馆馆员现状及职业发展调查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0(6):103-105.
[30] 杨丽. 吉林省高校图书馆资源调查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15-16.
[32] 陈淑君.现实存在:一个二律悖反的性别群体——女性在高校图书馆中的作用初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1):117-120.
[33] 王延凤,段熔.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中阴性化队伍管理初探[M]//方小容,李明. 读者服务工作拓展与创新.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4] 王彦.女性馆员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J].成都大学学报,2009(3):90-91.
[35]《中国图书馆年鉴》编委会.中国图书馆年鉴1996[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1.
[36] 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年鉴2008[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9:604-606.
[37] 王蓉. 少年儿童图书馆女性馆员管理探究[C]// 开放、创新、共享、发展:少儿图书馆论坛2009——第十一届“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少儿图书馆学术暨工作研讨会论文集.2009:568-571.
[38] 张晓文. 完善人力资源结构 促进医院图书馆发展——陕西省医院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调查与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7):78-81.
[39] 汪岚.宁波市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探析[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0(6):404-44.
[40] 杜懋杞.浅议女性图书馆员的现状、成长与职业发展[J].莆田学院学报,2007(3):18-22.
[41] 李佳莹.职业性别隔离与图书馆文化的研究视角[J].图书馆杂志,2012(5):14-17.
[42] 曹娟,刘永胜.未来10 年高校图书馆员发展趋势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1(1):102-104.
[44] 何小曼. 中小型图书馆馆员的素质管理[M]// 湖北省图书馆学会,湖北省图书馆.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创新(下卷)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0-52.
[45] 武亚文.小议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的素质修养[C]//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新世纪文献信息工作研究(二) .西安:西安出版社,2002:69-70.
[46] 刘德中,牛变秀.中国的职业性别隔离与女性就业[J].妇女研究论丛,2000(4):18-20.
[47] 零芷婕.高校图书馆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7):128-130.
[48] 李卓卓,唐琼.近五年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招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 图书馆建设,2008(7):106-109.
[49] 葛敬民,韩正彪.高校图书馆高级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9(2):96-100,109.
[50] 王琼林,邓儒伯. 现代化图书馆队伍建设方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2.
[51] 朱玲珍.美、中两国女图书馆员状况之比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6(1):56-58.
[52] 李农. 日本“男性图书馆员”的形象[J]. 图书馆杂志,2010(2):66-67,41.
[53] 张鼎钟. 图书馆与资讯[M]. 新竹:枫城出版社,1979:93-94.
[54] 祝林.基于美国人口普查的图书馆员数据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2(8):69-71,78.
[55] 李杰,袁芳.美国图书馆馆员的现状[J]. 情报杂志,2001(4):97-98.
[56] 王唯玮,孙大为.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人格因素分析[M]//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