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家书屋连锁服务的三大模式*

2014-02-12 22:09杨智慧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办公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图书馆建设 2014年6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总分

杨智慧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办公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张芳蕊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河北 秦皇岛 066100)

张伯男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农家书屋建成后,其运行和发展特别是对农民读者的阅读服务都面临着严重障碍,最严重者已经危及到农家书屋能否进一步存在,清除障碍的任务迫在眉睫。对于农家书屋的发展障碍,笔者将其概括为三大瓶颈,初期瓶颈是资源闲置;中期瓶颈是资源供应不足;远期瓶颈是资源补给困难,农家书屋发展遭遇到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为了打破初期瓶颈,笔者提出宏观导读设想,通过多种途径、办法将农民群众吸引到农家书屋来。本文提出建立农家书屋的连锁服务模式,为打破中期瓶颈乃至远期瓶颈寻找解决方案。三个模式的具体内涵是农家书屋的总分馆机制建设模式、农家书屋联盟建设模式和流动农家书屋建设模式,笔者希望借此支撑农家书屋的永续发展。

1 农家书屋总分馆机制建设模式

1.1 农家书屋总分馆机制建设的概念

所谓农家书屋总分馆建设就是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以农家书屋为分支馆或者为代办点,就近为农民群众开展阅读或者信息服务。

1.2 农家书屋总分馆机制建设的基础

1.2.1 业务轻车熟路

由县级公共图书馆负责管理农家书屋是内行领导、指导,便于农家书屋管理员尽快熟悉业务,服务更加高效。事实上,在农家书屋最初建设中,不少地方的县级公共图书馆直接派人参与建设,整个工作路数清楚,资源底数如数家珍。在农家书屋建设中县级公共图书馆即使不是牵头单位,也未能置身事外,图书资源的分类,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乃至农家书屋制度的制定、农家书屋工作流程的建立,绝大多数都是由县级公共图书馆提供智力和劳务支持完成的。实行总分馆机制建设,不过是将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服务主体,由临时援建任务变为连锁服务常规任务,由只为城镇服务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变为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县级公共图书馆。

1.2.2 借助行政惯性

县级公共图书馆参与农家书屋前期建设,主要是借助行政力量进行的。无论是县委宣传部还是县文化局,都采取行政手段推动其工作进展。农家书屋总分馆机制建设还是要借助党委、政府行政惯性加以推动。县级公共图书馆虽然是事业单位,但因为隶属县文化局,享有一定程度的官方身份,加上县文化局直接支持,行政惯性便得以产生,这种行政惯性对推动农村书屋建设工作十分有利。

1.2.3 盘活存量资源

现在许多县级公共图书馆门庭冷落,读者寥寥无几,资源闲置、浪费严重。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对于已经调动起来积极性的农村读者来说,可是不可多得的阅读资源。将县级公共图书馆闲置的资源拿到农家书屋流通,既盘活了资源,又解决了农家书屋供给不足,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1.3 总分馆机制建设的成功范例

总分馆机制建设起源于西方。在美国,总分馆模式差不多与图书馆同时产生。很多图书馆建馆不久后,马上开始建设分馆。美国地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模式主要有早期芝加哥模式、洛杉矶模式、纽约模式[1]。他们的图书馆设置,既考虑服务区域,又考虑服务人群。日本地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模式有东京模式、大阪模式。1977年,日本政府提出了居民步行20分钟便可享受图书馆服务圈构想,地方公共图书馆发展以总馆带分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新加坡将国家参考图书馆设为总馆,在总馆统筹管理下,全国建有4个区域分馆,23个社区图书馆,46个社区儿童图书馆[2]。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文献统一采购,目录统一编制,馆员统一培训;分馆直接面向读者服务,不负责文献采编。

1.4 我国地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惠及农家书屋

我国建设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机制是近年来的实验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图书馆总分馆模式总括起来现在是12种模式[3],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式有东莞模式和嘉兴模式。东莞模式主张“以技术为支撑、以政策作保障、以管理见效益”[4]。东莞公共图书馆建成1个总馆,也叫中心图书馆,36个图书分馆,102个图书流动服务站构成图书馆网络,农家书屋囊括其中,产权一体,归东莞市所有,为全市城乡一体化服务。嘉兴模式主张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三级投入、集中管理”,分级投入,产权共有,按比例确权,风险共担,平等地为全市读者开展高效的图书、文献、信息共享服务[4]。此外,我国实行总分馆连锁服务模式的还有上海中心图书馆模式、北京一卡通模式、天津社区分馆模式、长春协作模式、深圳一体化模式、厦门混合模式、嘉定“百姓书社”模式、佛山联合模式[3]、苏州公共图书馆市区街道一体管理服务模式[5]、哈尔滨“总馆加中心分馆和社区分馆”模式[6]。

1.5 大面积开展惠及农家书屋的总分馆建设构想

1.5.1 政府相关部门达成高度共识

农家书屋要列入公共图书馆系列,不管中央一级是否认同地方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统一管理,地方上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都要沟通合作,达成高度共识,尤其到了县级,要想实现农家书屋连锁服务模式,总分馆建设是重要选项。而最具备条件担当总馆的就是当地的县级公共图书馆。

1.5.2 科学确定农家书屋总馆

有专家认为,目前最适宜建立的总分馆模式是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社区或乡镇图书馆为分馆的模式[7]。但笔者认为,将农家书屋直接作为分馆更具现实意义。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通过的《地方公共图书馆标准》规定:每5万人拥有一座地方公共图书馆,一座图书馆服务半径通常为4公里[8]。文化部在2008年6月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提出,小型图书馆服务半径为2.5公里,服务人口为5~20万[9]。农家书屋作为分馆建设符合文化部颁布的这一标准。

1.5.3 合理划定农家书屋总分馆级次架构

目前的农家书屋总分馆建设有的采取两级架构,如黑龙江省林甸县,由县级公共图书馆直接带动农家书屋,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农家书屋为分馆;有的采取三级架构,如海南省海口市,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农家书屋为支馆。相较而言,两级架构级次简洁,运转灵便,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减少级次意味着节省成本;三级架构可以调动乡镇的积极性,在比较发达地区,乡镇拥有充足的财力、物力,乡镇中心建立县级公共图书馆分馆,不仅可以满足中心城镇居民的阅读需求,同时可以有力支持农家书屋的运行、发展,为总馆的服务减轻压力、提供助力。

1.5.4 确定农家书屋经费保障制度

常规预算制度的建立可以保证农家书屋的固定经费。各地可结合当地的不同情况,合理确定不同级别政府的投入份额,像发达地区可以借鉴嘉兴模式经验,各级政府共同投入,促进地方公共图书馆(包括农家书屋)事业水涨船高。欠发达地区财力紧张,乡镇一级政府根本没有财力,所以县、市、省级政府就要增加投入,乃至需要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助推农家书屋成长。

1.5.5 严格建立县级公共图书馆分支馆建设标准

将农家书屋建设成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分支馆,不能采取“大帮轰”办法,而应严格考核书屋基础,考核开展读者服务的情况,分批择优建设分支馆。对于暂时达不到分支馆标准、其读者又迫切需要阅读支持的农家书屋,可以先行建立县级公共图书馆代办服务点,待农家书屋建设条件成熟后,再将代办服务点晋升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分支馆。

1.5.6 认真完善县级公共图书馆分支馆档案

将农家书屋建设成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分支馆,应该完善每一家农家书屋的档案建设,时刻清楚资源底数,这是充分发挥资源效应的基础;要分清楚财富资源产权性质和所有者区别,就多数地区来讲,房屋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是集体所有的公共设施,而书桌、书柜和书刊资源归国家或地方所有,是全民所有的公共资源。

1.5.7 充分发挥总馆的龙头作用

(1)由总馆牵头组织制定统一的分支馆服务标准 服务标准统一是农民读者平等享有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本保证。农家书屋总馆制定统一的分支馆服务标准,也许做不到统一城乡服务标准,但可以做到统一乡村服务标准,为将来的城乡居民同等享受信息权利奠定基础。

(2)由总馆牵头规划分支馆服务活动 作为农家书屋龙头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安排系列活动时要考虑到农村因素,如对于讲座活动,可能做不到村村设讲堂,但只要适合农村群众,就可以制成光盘,通过农家书屋村村播放。

(3)由总馆牵头对分支馆管理员培训 农家书屋管理员都属于业余身份,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总分馆机制建成后,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成为龙头图书馆的基本任务和常规工作,必须做好、做实。

2 农家书屋联盟建设模式

2.1 农家书屋联盟的概念

2.1.1 对图书馆联盟的借鉴

农家书屋联盟借鉴于图书馆联盟,或者说是图书馆联盟的一种特殊形式。图书馆联盟的成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对等性,其规模、地位乃至服务人群都具备相应的可比性。但农家书屋和规模较大的图书馆结成联盟,就不是对等、互惠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优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援助。

2.1.2 农家书屋联盟成员的分类

农家书屋联盟有两类成员:一类是对等、互惠成员;另一类是非对等、非互惠成员。前一类联盟成员包括:农家书屋、农村中小学图书馆、乡镇企业图书室。后一类联盟成员包括:高校图书馆、党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县级公共图书馆。前一类成员之间是互利互惠,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后一类成员之间是互利互惠,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但主要是后一类成员对前一类成员提供支持和扶助,并不期望获取回报和收益。

2.1.3 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联盟中的特殊地位

在农家书屋联盟建设中,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情况比较特殊,它有义务成为紧密型成员。一般来说,它还是自然形成的龙头成员。这是因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在相应行政区内,应当为所有公民提供阅读服务,服务范围包括广大乡村,而不仅仅局限于城镇。农家书屋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任务。目前,要想优化、壮大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县级公共图书馆对此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2 农家书屋联盟建盟构想

笔者主张建立农家书屋联盟,主要意图是盘活资源、调剂余缺、造福社会。建设农家书屋联盟涉及多个方面,特别是对于援助型成员来说,其增加投入和劳务,但没有直观的回报,农家书屋联盟运作起来难度较大。即使是互惠成员,其结盟的积极性也不是天生的,需要做细致的工作。

2.2.1 达成广泛的建盟共识

(1)达成四方共识 要建设农家书屋联盟,就要在农民读者、农家书屋建设者、援建者及农家书屋建设领导者之间达成共识,在普遍需求中拓展书屋资源空间;要使大家意识到单凭财政拨款扶持的办法是难以满足农民阅读需求的,只有挖掘现有的资源潜力,把多个农家书屋联结起来,建立农家书屋联盟,实行通借通还,才能应对农民读者第一次阅读需求扩大的浪潮。

(2)做好建盟准备 这在农家书屋建立之初就要有所准备,在资源采购上实行差异化策略,即相邻村庄之间尽量减少复本率,有的提出60%的差异率,笔者认为还可以更大一些(70%或者80%),因为差异率越大,给农民读者提供的选择机会和阅读机会就越多。农家书屋建设初期如果未能做到差异化配给资源,在农家书屋后期补给上必须坚持差异化原则,这是打造农家书屋联盟的必要基础和条件。

(3) 借鉴典型经验 杭州市萧山区在农家书屋建设中,萧山图书馆主动请缨,担当建设龙头,他们抓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萧山支中心建设的契机,2007年向萧山区发展和改革局申请项目资金85万元,2008年开展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萧山支中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匡算资金367.8万元[10]。农家书屋项目建设启动后,萧山区图书馆推出城乡一体的连锁图书馆建设规划,萧山区委宣传部从文化建设经费中划拨600万元补助经费,共建成镇级农家书屋129个,村级农家书屋550个[10]。同时,他们还争取到政府信息公开查询项目,实现了三个项目的有机结合,打造了农家书屋服务联合舰队。

(4)发挥已有优势 在农家书屋后续建设中,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以肩负使命,担当主力,统筹规划区域基层图书馆建设,统一调配现有资源,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黑龙江省在农家书屋建设中,注重发挥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例如,林甸县图书馆是农家书屋建设的主要负责单位,全面负责全县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依安县图书馆负责农家书屋制度的草拟、书目分类编目、管理员培训等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效。

2.2.2 建立明确的入盟标准

(1)设立农家书屋入盟标准的必要性 从萧山图书馆的经验看,建设农家书屋联盟应统筹城乡基层图书馆一体化建设,而连锁图书馆的标准则不必特别强调,只需在建设中具体把握就可以了。萧山区农家书屋联盟是“规划在前、建设在后”的典型,标准把握得规范、有序。而笔者认为,建设农家书屋联盟的前提是大部分独立的农家书屋已经建立,而联盟是为了把大家联合起来发挥整体效应,没有入盟标准是不行的。

(2)入盟标准设立由地方把握 入盟标准不必全国统一,各地可灵活掌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农家书屋联盟的入盟标准可高一些;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农家书屋联盟的入盟标准可适当放低一些,以建设经济、实用的农家书屋联盟。但无论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农家书屋联盟的入盟标准都必须高于农家书屋建设标准。

(3)农家书屋联盟的入盟标准 笔者提出一个建议标准,其一,农家书屋面积标准认同农家书屋建设标准,最低不少于20平方米。其二,出版物配备标准适当提高,每家农家书屋配备的图书应不少于2 000册,品种不少于1 200种;报刊不少于30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不少于150种(张)。其三,硬件设施维持书屋建设标准不变。其四,增加书屋使用指标,对于资源流通量,图书流通不低于每年1 000册次,报刊阅读每月不少于50人次,网络阅读每月不少于60人次;对于固定读者拥有量,千人村庄的农家书屋的固定读者不得少于30人;固定读者的标准为每年到农家书屋借阅图书不少于3次。

2.2.3 选好称职的联盟龙头

(1)县级公共图书馆担当农家书屋联盟的范例 农家书屋联盟同时也应包括城市图书馆联盟的龙头,其龙头一般由县级公共图书馆担任。例如,吴江市图书馆在2007年实现“镇镇有分馆”,有力地带动了村级农家书屋的建设,为书屋成为吴江市图书馆的支馆奠定了基础;张家港市图书馆从2006年起建立农村分馆,如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11]。从已经取得成效的大多数地区看,农家书屋联盟建设以县级公共图书馆担任龙头为好。

(2)县级公共图书馆担任农家书屋联盟龙头的优势其优势包括:一是,行政管理关系顺畅,便于协调;二是,集中人财物的管理、利用,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大效益;三是,图书和过刊实行通借通还,方便了读者,提高了时效。除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外,也不排斥别的主体担任农家书屋联盟的龙头。党校、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图书馆,如有愿望,也可以担任农家书屋联盟的龙头。

2.2.4 依托健全的规划章程

农家书屋联盟建设是农家书屋后续发展的有效选择。但发起者多数不是农家书屋,往往由龙头单位充任。这由以往的许多经验所证实。农家书屋联盟建设不仅是一种公益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法律行为,所以在建设过程中除了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外,还需要具有法律契约凭借,对于主管机关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要呈报《农家书屋联盟建设规划》,经批准后才可以实施建设;对于等待加盟的每一家农家书屋,则须制定《农家书屋联盟章程》,初期《农家书屋联盟章程》是个草稿,第一次盟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农家书屋联盟章程》才具有法律效力。

2.2.5 表彰无私的施助盟员

农家书屋联盟建成后,有一些盟员属于施行援助的盟员,他们主要是向弱小盟员提供援助,自己不期望从中获取利益。对于这类盟员,应当给予表彰奖励,如每年由政府或者政府主管部门出面,大张旗鼓地表彰贡献突出施助盟员。表彰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既向突出的集体授予荣誉,也向突出的个人颁发奖励。同时,表彰奖励要请媒体参加,把优秀盟员的施助精神向全社会宣传,以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弱势群体的阅读需求,用社会互助来补充国家和地方投入的不足。

3 流动农家书屋建设模式

3.1 流动农家书屋建设的必要性

截至2012年8月底,超过60万个达到统一规定标准的农家书屋已在全国建成,农家书屋覆盖了能够覆盖的所有行政村[12]。这传达出一个不该忽视的信号,即不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显然没有得到农家书屋的覆盖,这还不包括行政村下的自然屯。有的自然屯离行政村所在地较远,使用农家书屋还不够便捷。固定的农家书屋服务存在不足,所以流动农家书屋存在建设的必要。流动农家书屋建设一方面覆盖农家书屋建设的空白区域,让所有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现有书屋实现资源流动,以充分实现资源价值。

3.2 流动农家书屋建设的可借鉴范例

3.2.1 国外流动图书馆的历史

早在公元10世纪中叶,波斯帝国就已有了骆驼图书馆。在19世纪中叶,英国费林顿出现了马车图书馆。1905年,美国俄亥俄州和马里兰州开始出现了第一批有组织的流动图书馆服务;2004年,美国全国共有中心图书馆数量9 047个,分馆数量7 502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流动服务点数量844个,流动图书馆数量9 207个[13]。1948年,瑞典建成了第一个流动图书馆;1971年,32家市立图书馆的流动书车总数达到40辆;由于国家的资助,1983年流动书车猛增到128辆,现有100多个流动图书馆[13]。在20世纪40年代末,日本的流动图书馆产生;1981年,全国有流动图书馆591个;1996年3月,日本2 336个县级公共图书馆共有流动图书馆近3 000个[13]。

3.2.2 国内流动图书馆的发展

中国流动图书馆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前,名称为“巡回文库”。当时的巡回文库积极开展乡村阅读服务[14]。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我国不少图书馆设立了图书流通站点。1985年底,第一辆汽车图书馆专用车研制成功并交付武汉图书馆使用开展服务,自此我国汽车图书馆开辟了新纪元。至1995年,全国己经建立了160多个汽车图书馆[15]。

3.2.3 流动农家书屋建设的萌芽

目前,我国农家书屋服务出现了三轮车送书到田间地头、到农户家中的方式。这是一种流动服务方式,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流动农家书屋。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已建有成熟的汽车流动图书馆,汽车流动图书馆停靠地点包括乡镇文化广场和乡镇企业,已经部分承载了农家书屋的功能,或者可以看作是流动农家书屋。广东省中山市中山图书馆于2008年2月1日开始开展流动图书馆服务,以汽车为载体,免费为全市的乡镇村屯、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阅读服务。汽车图书馆集图书阅览、借阅、馆藏查询、借书证办理等一系列服务于一体。其服务对象中的农村读者占有较大比重[16]。

3.3 流动农家书屋建设构想

建设流动农家书屋中外都有可借鉴的先例。而且管辖广大农村的县切实需要拥有流动农家书屋以补充固定农家书屋服务的不足。流动农家书屋的建设构想为:一是,流动农家书屋以各种交通工具为载体,如陆路的汽车书屋、水路的船舶书屋,深入到固定农家书屋还未能覆盖的地方,让那里的读者享受到公共阅读服务的温暖。二是,流动农家书屋可以为固定农家书屋调节资源,互通有无。流动农家书屋由中心图书馆直属,可以拥有图书馆分馆身份或者农家书屋联盟的盟员身份。

3.3.1 建立制度保障

(1)优化流动农家书屋生存发展的法律环境 其主要为宏观的法律制度保障,即优化流动农家书屋生存发展的宏观法律空间。这就要求有明确的相关立法,如在《公共图书馆法》或者《农家书屋法》中写入流动农家书屋条款,使流动农家书屋作为文化公益机构的设立合法、发展合规矩、满足需求有保障、获得支持有政策。

(2)优化流动农家书屋生存发展的制度土壤 其主要为中观和微观制度保障,使流动农家书屋的生存发展不缺乏“空气”、“土壤”和“阳光”。这就要求建立地方法规或者制度,保证流动农家书屋的运行、发展。

(3)优化流动农家书屋生存发展的政府支持措施 其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支持,除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立法外,政府出台法律文件支持县级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和流动农家书屋生存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3.3.2 纳入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共图书馆生存发展的经费已经纳入常规财政预算,固定农家书屋和流动农家书屋生存发展的经费也要纳入常规财政预算。单个流动农家书屋表面上看投入要高于单个固定农家书屋,但流动农家书屋的作用是固定农家书屋不可替代的。它既可以覆盖固定农家书屋覆盖不到的地方,也可以帮助固定农家书屋调剂资源。固定农家书屋每年也需要有固定的财政预算,这是保证农家书屋运行发展的必要条件。流动农家书屋的财政支持和固定书屋的支持的目的是一致的,而流动农家书屋获得支持运转后,可以成为固定农家书屋的后援力量。

3.3.3 明确肩负使命

(1)公民公共阅读权利的最后保障 所谓公共阅读权利,是指在国家、地方或者社会力量兴办、帮助公民免费阅读的公共机构所实现的阅读利益。城镇居民可以在县级公共图书馆实现这种权利,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可以通过固定农家书屋实现这种权利,而对于缺少条件的其他居民,流动农家书屋成为他们实现阅读权利的最后保障。这里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带有明显的法律救济色彩。一个社会公正与否,跟法律救济机制完善与否有极大关系。发达的法治社会是绝对不可以省略法律救济机制的。

(2)固定图书馆、农家书屋、弱势读者之间的联系桥梁 要想有效实现图书馆、农家书屋的连锁服务,交通工具是不能缺少的。一些图书馆、农家书屋为了进行资源交换,采取临时雇车的办法,这与创建汽车流动农家书屋相比,既不经济,也不方便,尤其是对于“实现免费阅读还差最后一公里”的居民来说,打破空间阻隔和时间阻隔是十分必要的。

3.3.4 拓展服务空间

(1)由注重广场服务向关注死角方面拓展,让最需要关注的人群享受公共阅读的“雨露阳光”。即使在城市社区,也有一些离县级公共图书馆距离较远的僻街陋巷,而在那里居住的群体同样可能有公共阅读需求,流动农家书屋有责任和义务对这些群体给予关注,以帮助他们实现公共阅读权利。

(2)由注重城镇和市郊服务向关注偏远乡村方面拓展,让村民和市民共享公共阅读权利。县级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城镇图书馆,农家书屋也不仅仅是具备条件地区的书屋,越是艰苦地区的群众,越需要知识改变命运,越需要阅读富足人生,流动农家书屋服务应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给予足够的关注,扶贫励志,增知壮行,用公共阅读提升弱势群体的能力,这是新的历史时期扶贫济困的新特色。

(3)由注重固定人群向关注流动人群方面拓展,让农民工享受到公共阅读服务的温暖。有专家指出,农民工在当下社会身份尴尬,城里人说他们是农村人,城市的公共福利他们享受不到;农村人说他们已经为城市服务,农村福利有时他们也没份。公共阅读领域同样看到了农民工的尴尬,因为缺少归属感,他们不敢迈进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大门,又无法使用农家书屋,公共阅读权利无从保障。流动农家书屋对于这部分特殊群体应当给予关注,积极考虑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建立服务点。

3.3.5 争取社会支持

就中山市图书馆的经验看,不算前期汽车改装投入,建设并保证一个流动农家书屋运行每年需要投入人民币8万元。这对于一个富裕县来说是可以承担的,但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还是要颇费踌躇。对于此,欠发达地区可以想办法争取社会支持,汽车的购入和改装的费用也可以争取赞助,流动农家书屋还可以3~5年内加载车体广告,为赞助厂商进行商业宣传。

3.3.6 实行人员轮换

流动农家书屋工作人员不多,少则1人,司机、馆员甚至连同馆长一身兼任;多则2~3人,司机、馆员、馆长各司其职。流动农家书屋每日都要奔波于城乡,十分辛苦,实行人员轮换制度,可以把辛苦由多人分担。与此同时,人员轮换也锻炼了队伍。通过流动农家书屋这个阵地,大家轮流担任分支馆馆长,为流动农家书屋和数家农家书屋当家主事,可以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锻炼领导能力。

3.3.7 提升业务素质

为了做好流动农家书屋阅读服务工作,馆员业务素质培训工作需要不断强化。一是全面强化馆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二是重点做好流动农家书屋的专题业务培训;三是兼顾做好农家书屋的专题业务培训。

[1]王嘉陵.美国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考察[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4):72-76,92.

[2]韩子静.浅谈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与发展:天津滨海新区总分馆制设想[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7):100-101,105.

[3]徐宇彤.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26):39.

[4]罗雪明.论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论坛,2010(6):28-30,41.

[5]苏州市政府办公室.苏州市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EB/OL].[2014-01-03].http://www.fabao365.com/.

[6]张建友.“总分馆制”使图书馆走近市民[N].中国文化报,2009-12-02(2).

[7]李超平.构建县级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体系:规划与模式[R].第七届浙江省地市级县级公共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2008.

[8]徐志玮.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的3个支柱介绍[J].图书馆建设,2008(4):97-100.

[9]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17.

[10]孙 勤.项目机遇与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关系探讨:以萧山图书馆项目建设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5):100-102.

[11]方 玮.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乡镇图书馆建设:关于乡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1(5):51-54.

[12]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提前三年完成[EB/OL].[2014-01-04].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tjrb/2012-09/28/content_6759130.htm.

[13]张海燕.中外流动图书馆比较研究[J].图书馆,2003(4):47-50.

[14]黄悦深.中美流动图书馆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7(12):6-9.

[15]何维义.论汽车图书馆[J].图书馆界,1998(2):31-34.

[16]吴金仲.中山市汽车流动图书馆建设实践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20):24-29.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总分
西江月·农家早春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梦幻书屋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