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彦斌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221
根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4.16万亿美元,突破了4万亿大关。其中出口总值为2.21万亿美元,增长7.9%;进口总值为1.95万亿美元,增长7.3%;贸易顺差达2597.5亿美元。由此可见,我国对外贸易仍维持稳定发展态势。与此同时,贸易发展也呈现了一些新的形势如:贸易关系变化,与东盟的贸易合作进一步加深;国内贸易区域稳中有新,中西部贸易活跃;贸易主体格局变化,民营企业发展强劲;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进口消费品、部分资源产品等增长较快;一般贸易比重增加,加工贸易比重减少等。
这些新的变化必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际贸易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来国际贸易职业教育出现了低迷的趋势,多数院校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就业对口率出现下滑。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方针下,如何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使国际贸易职业教育适应新的贸易形势,如何适应外贸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成为职业教育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从2013年进出口贸易数据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局面,一般贸易发展迅猛。由此带来的产业链加长,贸易服务附加值增长加快,这就必然带来贸易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国际贸易职业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近几年来国际贸易职业教育出现了低迷的趋势,多数院校招生比例缩减,学生就业对口率出现下滑,反映出国际贸易职业教育没有适应贸易发展趋势,出现了错位,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后期发展能力有限。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各门专业课都要求扩大技能培训。在课时固定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专业基础知识课时量的减少。然而,国际贸易专业有其固有的专业特色,要求从业人员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分析能力,理解国家政策,能随着经济发展形势自主调整微观结构;其次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金融、保险、运输、国际法规、惯例等相关知识,以便能顺利解决贸易环节中的各项具体工作;同时,还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大环境。这些专业素养需要大量专业基础知识来支撑。但目前大部分国际贸易应用教育完全以技术工科的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不能系统的学习经济基础知识,没有合理地搭建专业框架,只是一味强调技能实训,以学生能胜任目前贸易工作为最终培养目标,虽然短期内满足学生的就业技能需求,但从长远来看却使学生丧失了专业敏感度和自我提升潜力,限制了专业发展能力。
2.为了突出技能培训,专业课内容重复。为了符合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改革方针,近几年职业院校进行了大量的课程整改工作,力求将岗位操作能力引入到课程讲授内容中。但是,综观各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流程,可以说环节基本类似,且具备很多共性,如果各门专业课都强调技能培训,其结果就是学生感觉总是重复相同的教学,然而每次教学又没有使学生了解不同的侧重点,或不同的深度。久而久之,局限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国际贸易产生厌倦感,丧失对专业的热爱。最终的结果是学生毕业时专业基础不牢固,技能的掌握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不能因势创新,无法根据实际情况顺利完成贸易工作,也就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工作环境,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3.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不能适应岗位要求。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在电子商务盛行的当今,英语读写能力是否过硬,必将决定从业者的发展。近年来,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下降,很多学生对英语有畏惧心理,而专业英语教学基本维持以前的方法,注重课上语法、词句的讲解,课下的背诵和检查,虽然课时量没有变化,仍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关键问题是不能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英语学习目标,英语基础差的学生看不到学习成果,好的学生安于现状。导致学生消极怠工,考试混水摸鱼,只求通过不求掌握,学生从根本上没有掌握使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也就影响了其就业空间。
要想使国际贸易职业教育能在贸易新特点下持续发展,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添砖加瓦,就应该对教育环境进行适当调整,进一步整合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方式,磨合教学内容,使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充分吸收专业知识,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整合课程体系,合理安排专业教学内容。职业教育管理者应研究国际贸易的总体发展情况,以长期需求来确定课程体系,安排专业课程,不能一味跟着短期市场变动频繁调动专业课程,应将眼光放远一些,根据国际贸易运行的规律,建立稳定的课程体系。然后,再研究确定各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及各专业课之间的衔接问题,减少或杜绝内容或技能的重复,使每门专业课的教学各有侧重。
2.赋予专业课教学一定的自由空间,使其能与时俱进。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有一定保留,可以先确定经过实践证明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其它部分可以根据最新的经济情况酌情处理,发挥教师的教学灵活性,并能随时满足贸易岗位的新需求。在教材的使用上,可以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使用经过数年、数十年证明的权威书籍,使教材成为学生能独立学习专业知识的辅助工具。而教师在专业课的授课中,应当引用新的案例来说明这些经济规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并能根据最新的岗位需求适当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同时,减少教师在编写教材上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将这些精力发挥到教学研究上。
3.教学方式应合理化、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课程内容来决定授课方式,不能在教学上搞标准化。过分强调工学结合必将禁锢教学的灵活性,进而使学生丧失对国际贸易政策的敏感度,成为简单的工序重复者,没有决策判断力和自主创新的意识,阻碍学生的职业发展。应当将授课方式的决定权还给教学者,让教师能根据授课内容和个人教学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方式。
4.改革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打破传统英语课的教学模式,减少集体授课的时间,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此期间为学生提供各种教学工具,如自主听音、课堂授课、单独辅导等。根据学习计划严格进行考核,对于没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给予必要的警示。这样,可以将英语学习转为学生的个人压力,并融入其日常生活,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手段,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总之,在新的贸易形势下,要尽快调整国际贸易职业教育的不和谐因素,发挥其职业教育能力,尽善尽美的培养国际贸易从业人员,以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1]郑跃声,胡凯红.海关总署2013年外贸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EB/OL].http://www.haiguan.info/files/MostCare/2394.aspx.
[2]周环宇.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新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