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省 050228)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已经开始步入“低碳社会”,每个人都要成为“低碳世界”的一分子,在日常生活中低碳出行、低碳消费,做一个自觉的低碳人。“低碳”一词也迅速成为当下校园生活的关键词。毫无疑问,学生习以为常的不低碳的生活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低碳生活首先面对的是学生观念的冲突、思想的懈怠和行动上的阻力。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固然离不开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努力,但是,如果没有校园低碳文化的构建,学生低碳生活的实现会大打折扣。因为低碳生活的构建,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学生主动选择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发展校园低碳文化就是让低碳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从而坚定学生的低碳信仰,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伴随着气候变暖及生态环境问题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已成为国际共识和各国的共同选择。过去,在国际社会中对碳排放一向表现消极的美国,自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逐渐把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上升到美国的全球利益和国家安全层面,力推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立法进程。欧盟最早关注气候变化,也一向对全球减排参与最积极。早在2000年就启动了一个气候变化框架(ECCPI),迄今为止,欧盟各方已实施了35个减排措施。这意味着实行碳排放控制已上升到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今天,国家间的经济竞争逐步演变为绿色贸易壁垒之争,换句话说,低碳经济是全球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更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博弈的焦点。谁在碳减排上处于优势地位,谁就在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低碳环保也是生产力,而且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
从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本质来说,低碳倡导的是一种生态美、一种自然美,一种绿色环保美,它要求社会的发展符合自然规律,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尽量融入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毁灭自然。可见,它既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又顺应社会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低碳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创造的是一种新的低碳文化和精神文明,对社会有用,对自然有利,对人性的完善有益,能够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
一个时代孕育一个时代的文化,低碳社会本身就蕴含着社会文化价值理念向低碳的全面转型,即人们的生活信念、态度、价值观要体现出零碳或节能的理念,人们对生活中的资源节约、适度消费的坚定信仰和崇尚。因此,低碳文化首先是一种和谐文化。通过在生产、生活中的资源节约、适度消费和回收,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前提,如果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就不可能持续发展,整个社会的和谐就失去了基础;其次低碳文化是一种提倡节俭、戒奢侈和浪费的节约文化。虽然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物质产品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但与此同时,能源和资源紧张、资源浪费、生态环境压力加剧等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却更加突出。所以,今天仍然需要艰苦奋斗,重拾节俭教育,杜绝浪费、戒奢侈和过度消费、身份消费。最后,低碳文化还体现了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政治文明。CO2过量排放不仅促使地球气候变暖,而且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使老百姓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气,吃不上放心的食物,这严重侵犯了人民的生命健康权。所有这些表明,低碳文化不再是简单的生活方式的变革,而是以为民服务为本、以艰苦奋斗为荣、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和实践。
在全球气候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祖国的大好河山已不再“山清水秀”、“江山如画”,号称天下第一瀑布的黄果树瀑布因水土流失、人为分流而成“破布”,哈尔滨的冰雕艺术品受到地球变暖的影响变成汗水淋淋的冰雕,如果气候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冰雕艺术品将在地球上消失……无独有偶,太平洋岛国马尔代夫、图瓦卢、斐济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大部分国土被淹,这些国家将放弃祖国,纷纷向周边国家购买土地移民。所有这些都在证明: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环境安全已成为威胁国家和地区安全的最大隐患。英国著名生态学家爱德华把全球的环境危机比喻成“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这次大战所蔓延的区域极其广大,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战区”。爱国主义不是空的,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决不容许祖国大地上的美景消失。所以,开展校园低碳文化建设,引导学生低碳生活,自觉节约身边的资源,就是当代爱祖国、爱人民、捍卫国土安全的爱国主义表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庄严号召。联系图书馆的性质和功能,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做好文化育人工作。
文化是人的本质属性,文化育人和教育育人具有一致性,但对学校图书馆来说,文化育人则是其根本任务和光荣使命。图书馆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机构,不仅积淀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过去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还蕴含着这个国家和民族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所以学校图书馆既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重任,又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特殊任务。在当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背景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建设低碳社会,发展低碳文化将成为决定中国未来的重要力量。为此,学校图书馆主动参与低碳生活实践,传播先进的低碳文化,为学校师生提供低碳书籍阅读的文化服务已是情理之中,并且责无旁贷。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还要建设强大的民族文化。在环境问题牵动着百姓的喜和忧、威胁民众生命健康的今天,在文学创作领域,已涌现出一批先知先觉者。在利益至上,奢侈消费、充满诱惑的社会,他们选择“孤独”,远离文坛,走进大自然,徒步访遍被污染和破坏的山川、河流和沙漠地区,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在亲身感受环境破坏切夫之痛的过程中灵魂得到净化,对人与自然问题进行深思、忧虑后,拿起手中的笔,以小说、散文、纪事等多种文学形式,对现实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如徐刚的《伐木者,醒来》、《大山水》、《地球转》、《中国:另一种危机》;陈建功的《生放》、《淮河的警告》;哲夫的《黄河生态报告》、《森林的性格》等生态小说,其思想深邃、语言犀利,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能给青少年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这些文学资源正是图书馆开展校园低碳文化建设的独特资源优势。
低碳事业是现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事业,低碳素质是现代文明社会合格公民的基础素质,学校图书馆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机构和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在校园低碳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无可取代的特殊作用。
俗语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我校图书馆借助馆内环境文学作品藏书的优势,开辟低碳文学专题阅览室,举办低碳文化知识讲座,普及低碳知识。定期举办环境文学读书嘉年华,在学生中掀起低碳文学读书的热潮,通过阅读,让学生对祖国的山山水水被污染和破坏的现状及给社会经济发展、当地百姓生存带来的危害有更多地了解和感悟,使学生的文学爱好与低碳时代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学生对低碳文化的认同和内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生活价值观,引导学生逐步把自己的读书兴趣转化为对低碳社会责任的关注与承担。
学校图书馆要坚持环境法制教育与低碳文化建设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环境人权意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步入法制化轨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环境法律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图书馆开展低碳文化建设就要拓展服务内容,将环境法律法规普及工作作为向读者推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环境法律意识,而且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环境人权意识。使其明白:保护环境,不受环境污染不仅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一部分,不能容忍自己的人身权利受到侵犯,这样使低碳环保更容易深入人心。
目前,图书馆的低碳文化建设,不能仅停留在学生低碳意识、低碳生活价值观等精神文化现象的引导和塑造阶段,还要将低碳文化上升到低碳行为文化的构建上,为学生创造一种“更新生活理念,改变不良习惯,落实低碳行动”的低碳育人环境。
随着电子期刊和数字图书资源的普及和图书馆自主开发的特色资源数据库信息,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已成为为师生的科研、学习提供文献阅览和检索的学术场所,也因其快捷、方便的特点受到师生的青睐。目前,电子阅览室是图书馆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由于学生对学校拥有的电子信息资源不了解,不会查询和使用,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加上学生缺乏自我约束,把电子阅览室当作“网吧”,致使电子阅览室成为图书馆工作场所中耗能最多、浪费资源最突出的地方。我们虽然不能避免碳排放,但可以减少碳排放,使来电子阅览室的读者都能成为低碳生活的实践者,这是我校图书馆低碳文化建设的主旨。
1.开展电子信息资源咨询服务活动
针对上述问题,图书馆请学生处协助,在学生中招募一批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的品学兼优学生,成立“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讲解咨询”勤工俭学服务队,经信息检索能力培训合格后正式上岗。在电子阅览室加强巡查,帮助解决学生检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处理学生上网的违规行为,负责解答读者在上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常见问题,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提醒学生珍惜上网时间。
2.提高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学生的咨询服务工作只是低层次的监督指导,不能代替管理人员的专业服务引导。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精通数字资源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有一定的学术素养,能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制定最佳检索策略,运用最佳的检索方法,找到合适的满意的信息,让所有到电子阅览室上网学习、检索的读者都能养成低碳上网的习惯。
图书馆的低碳文化建设没有局外人,图书馆不仅要为读者提供低碳育人的教育环境,而且还要加强图书馆的低碳制度文化建设,使图书馆的所属成员都应是低碳生活的实践者。低碳制度文化是图书馆低碳生活的行动指南,主要指低碳办公制度。具体要求如下:
⑴充分利用自然光,阳光明媚时,白天不开灯或少开灯;
⑵充分利用自然风,28度以下不开空调或电扇;⑶节约用水,养成随手关水笼头的习惯,不能出现长流水现象;⑷节约用纸,养成双面打印的习惯,力求无纸化办公。
参考文献:
[1]闫光才.低碳时代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内涵及学术研究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0,(03).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李家珉.文化育人的三维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01).
[4]王博.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文化应对[J].北方论丛,2010,(05).
[5]毛倩.浅谈高校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J].教育管理研究,2011,(08).
[6]黄转红等.低碳生活理念下高效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导读工作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