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色斯举”章辨正

2014-02-12 19:12常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杨伯峻交尾野鸡

常彦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甘肃 定西 743000)

《论语》“色斯举”章辨正

常彦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甘肃 定西 743000)

《论语·乡党》篇“色斯举”章被古今儒家们认为有“阙文”而“费解”,以致“自古以来就没有满意的解释”。其原因是注解者没有抓住本章的核心关键词“雌雉”,从而没有领悟到孔子说话的场景及记述的事件,就字论字,出现误读。雌性代表“性”,这个核心词也就表明了本章记述的是野鸡交尾的情形。如此领会,本章可通解。

色斯举;雌雉;时哉;共之;三嗅

《论语·乡党》篇:“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本章是《论语》章句解读的一大难点。本文将主要针对朱熹、杨伯峻的译注,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

一、朱熹、杨伯峻译注及其批判

杨伯峻[1]注:“这段文字很费解,自古以来就没有满意的解释,很多人疑它有脱误,我只能取前人的解释之较为平易者翻译出来。”杨伯峻译为: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几只野鸡。孔子的脸色一动,野鸡便飞向天空,盘旋一阵,又都停在一处。孔子道:“这些山梁上雌雉,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它们拱拱手,它们又振一振翅膀飞去了。朱熹[2]注:“言为见人之颜色不善,则飞去,回翔审视而后下止。人之见几而作,审择所处,亦当如此。然此上下,必有阙文矣。”朱、杨注有两点显然有误,一是“人之颜色不善”。其人为孔子等人,难道孔子“颜色不善”?这不符合孔子“与人为善”的事实。二是解“翔”为“盘旋”或“回翔审视”,都不符合野鸡飞行的习性。野鸡脚强健,善于奔跑,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也善于藏匿。见人后一般在地上疾速奔跑,很快进入附近丛林或灌丛,有时奔跑一阵还停下来看看再走。在迫不得已时才起飞。飞行速度较快,也很有力,但一般飞行不持久,飞行距离不大,常成抛物线式的飞行,落地前滑翔。落地后又急速在灌丛和草丛中奔跑窜行和藏匿,轻易不再起飞,有时人走至眼前才又突然飞起。由于野鸡体积较大而飞行能力较弱,飞行时不会盘旋。所以朱、杨注不符合事实,当然有误。朱注:

“共,九用反,又居勇反。嗅,许又反。邢氏曰:‘梁,桥也。时哉,言雉之饮啄得其时。子路不达,以为时物而共具之。孔子不食,三嗅其气而起。’晁氏曰:‘石经嗅作戛,谓鸡鸣也。’刘聘君曰:‘嗅,当作臭,古阒反。张两翅也。见《尔雅》。’愚按:如后两说,则‘共’字当为拱执之义。然此必有阙文,不可强为之说。”

由于朱熹等人只就文字考证而解读,且在文字考证中忽略了最为重要的词语“雌雉”,没有把握住此章记述的实际事件,便认为此章“必有阙文”。本章记录的是在现场实际发生的情形,解读也应该到实际场合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形。显然,朱熹和杨伯峻都没有亲自去观察野鸡的生活习性,那时又没有现在这么便捷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只就文字论文字,出现误读是自然之事。事实上,本章可通解,未必有阙文。

二、今人观点及其译注

今人对此章也有很多探讨。具有新意的是《中国哲学史》刊发的“《论语》‘色斯举’章释读”[3]。该文认为此章“是一段以雉为表现内容的歌舞片段,是孔子与子路二人自娱自乐场景的记录。反映了中国春秋末期之前人们师法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氏族生活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并将此章译为:“(孔子)把脸仰起来了,做飞翔和从空中降落的舞蹈动作,唱道: ‘山梁上的雌雉,时令到了(交尾期到了)!时令到了(交尾期到了)!’子路共同舞蹈,反复做着低头觅食和昂首挺胸的舞蹈动作。”文章在解读中认为:“这是氏族生活方式的反映。上古时代,地广人稀,人们依氏族聚落而居,但氏族成员之间禁止相互通婚。不同氏族的青年男女,定时聚会,以繁衍人口。”此解有两点值得怀疑,一是,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就是说,孔子赞许和继承的是周文化、周传统,而周代在婚姻上实施“一夫一妻”制,所以在婚姻特别是男女交配上,孔子不可能赞许氏族式的不固定婚姻,也就不可能以此为乐。二是,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学而》)孔子很讲究庄重,在弟子面前亦如此,“子温而厉”(《论语·述而》)。在生活中更是谨小慎微,《论语·乡党》篇就生动地记述了他在国君面前“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平时上车及途中“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由是可见,孔子和弟子子路狂舞拟交尾似不可信。

有学者认为,此章最难解的是色字,它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关键性的文字。由句义以及字义,由于“色”、“危”二字在形体上大同小异,色为危误写大有可能。由此将本章译为:鸟感觉处境有危险,就立即起飞,在上空盘旋一阵,重新选择地点降落栖息。孔子触景生情,感叹地说:“食宿在山脊间的雌雉,知危而去,择安而息,识时务呀,识时务呀!”子路随侍在侧,听闻此语,有所启发,肃然拱手。野鸡听见人的声音和看到人的动作,叫了三声,惊飞而去[4]。有学者认为,“色斯举矣”之色,物也,用现代话说就是一个东西,这里实指一只鸟。由此将本章译为:有一次,孔子同子路外出,看到一个东西突然飞了起来。回旋一阵又落了下来。孔子高兴地叫道:“上梁上一只雌野鸡,在那里!在那里!”子路跑去抓它,那野鸡张开两翅连连扑着飞走了[5]。有学者还认为,《论语》中的“色斯”就是《山海经》中的“竦斯”,是一种鸟。“色斯举矣”就是“色斯”飞了起来。由此将本章译为:一只叫色斯的鸟飞了起来,盘旋了一阵,又飞落下来。孔子说:“山梁上的野鸡,真实识时务啊!”子路想捉住它,它拍了几下翅膀,又飞走了[6]。

三、基于批判的正解

本文认为,此章是孔子在外看见交尾期的野鸡而生发的感言。寓意为繁衍生息是人类延续和生命不衰的基本保障。而上好的政治环境是人类繁衍生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色,有两解,一为色彩华丽,本句意思为,色彩华丽的野鸡飞起来。雄野鸡色彩华丽,被誉为“凤凰鸡”,具有观赏价值。虽然雌野鸡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但也具有色彩华丽的成分。雌雄野鸡混合而飞,色彩更具华丽状。二是引申为性,指交尾期。从本章语义看,其记述的是野鸡交尾的情境,所以本解取此义。本句意思为,交尾期的野鸡飞起来。

翔,只是飞行的意思,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回旋,因为野鸡在飞行中不可能回旋。集,聚集。翔而后集,指交尾期的野鸡都飞到一起,以便求偶交尾。

梁,引申为弓起或凸出的地方,指高地。山梁,指山间的一块高地。雌雉,雌性野鸡。这是解读本章的核心词。为什么孔子在此处说雌雉而不说雄雉?或笼统地说雉?这是因为雌性代表性,就像女色代表性一样。这个核心词也就表明了本章记述的是野鸡交尾的情形。

时,有两解,一是时机,指抓住时机。时哉,抓住时机繁衍后代,或不要错过交尾的时机。二是指野鸡交尾季节。时哉,意思为,是交尾的时候了,或交尾季节到了。但考虑到孔子一贯的言行及弟子子路在场的具体背景(孔子可能说得委婉一些),取前义第一解。

共,同样。之,指孔子说的话。子路共之,子路同样附和着说孔子说的话“山梁雌雉,时哉时哉!”本句意思为,子路同样附和着说孔子说的话。

嗅,用鼻取味。这里指用嘴相接表示亲昵。动物交配大都有此举,其意是表示亲昵、友好,以达顺从之目的。三嗅,表示多次嗅对方,嗅来嗅去挑选中意者的意思。但是野鸡交尾并非完全如此,如“《论语》‘色斯举’章释读”文引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于2004年7月13日播放南京大学黄成副教授《动物的社会行为》讲座。在其中的《求偶行为·求偶炫耀》中,有这样的内容:有一种山里的野鸡,叫做雉。在求偶的季节、繁殖的季节,在树林里找一个空旷的场地。在这个空旷的场地的周围,有

一些母野鸡一起飞到树上去,做观众,在看。然后,这个空旷的场地,一会儿就来了好多雄性的野鸡。来了以后,在这个地方,它们不是打架,而是在比武,即比赛跳舞。有的跳得非常好看,有的跳得非常难看。有的飞到天上,在空中翻两个跟头。有的一个跟头未翻就摔了个鼻青脸肿。这一番表演以后,表演最好的野鸡,趾高气昂地走出场地,有一大群的母野鸡跟它跑。也有的表演很糟糕,也可能它是刚刚第一次登台表演,刚刚性成熟,所以不行,它走出来的时候,没有一个母野鸡跟它走。因此它只好再勤学苦练,明年再来吧。这就是要暴露出求偶者的弱点,雌性个体可以做出最佳的选择。如果按此情景解读本章,实在有点难。酷6网有一段名为“山鸡交配”的视频[7],从此视屏可以看出,此种野鸡交尾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雄野鸡在挑选雌野鸡时把头伸向雌野鸡,好像在嗅,而且反复做此动作。所以,三嗅我们可以理解为,雄野鸡低头在雌野鸡中不断挑选中意者,本文取此义。另一个特点是为了争夺交配权,两个雄野鸡要进行一番争斗,而争斗的情形是,两个雄野鸡用嘴互啄。因此,三嗅还可以理解为,雄野鸡经过多回合互啄。因为孔子不喜欢武斗场面,所以不取此义。作,交尾。当雄野鸡选到中意者之后,开始结合交尾。

本章意思为:交尾期的野鸡飞起来,而后聚集到山间的一块高地上。孔子说:“高地上的雌野鸡啊,抓住时机繁衍后代,抓住时机繁衍后代!”子路同样附和着说孔子说的话。只见雄野鸡低头在雌野鸡中不断挑选中意者,选中后就结合交尾。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人烟稀少,其国家强盛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人口众多。而扩增人口的措施主要有二,一是用良好的治国策略吸引其他诸侯国民众。樊迟向孔子请学稼时,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冉有、子路告诉孔子季氏讨伐颛臾之事,孔子批评二者时有这样的话:“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子路》)可见,孔子强盛国家的策略之一就是用上好的政策吸引各诸侯国民众。因为那时各诸侯国民众可以自由往来。而归服的人越多,国家越强盛。扩增人口的措施之二,就是繁衍后代,兴旺家丁。繁衍后代是人类延续和扩增人口的基本措施,历来被国家和家庭所重视。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不论民族还是家庭,人口兴旺这是最迫切的愿望和最大的幸事。孔子借雌野鸡抓住时机繁衍后代之事,喻国家要有上好的人类生存的政策,创造人类繁衍生息的环境,以强大自己,强大国家。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2.

[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55-56.

[3] 黄宏宇.《论语》“色斯举”章释读[J].中国哲学史,2005(4): 94-96+93.

[4] 商承祚.“色斯举矣……”新论[J].中山大学学报,1963(3): 73-75.

[5] 黄端云.说“色斯举矣”章[J].孔子研究,1996(4):124-125.

[6] 胡文辉.《论语·乡党》“色斯举矣”解[J].中国文化,1993(1): 95-97.

[7] 动物性行为——山鸡交配[EB/OL].http://v.ku6.com/show/-Bm7EZJln7KXfys73XljvA...html?loc=tashangchuan.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An Analysis of the Section Se Si Ju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HANG Yan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Dingxi Teachere College, Dingxi 743000, China)

The SectionSe Si Ju in Fellow Villagerof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so hard to understand and there haven’t been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s so far. The reason for that is the key word “pheasant” has not been totally understood so that the scene and the situation for Confucius’ comment have not been comprehended. “Ci” represents sex, which shows the setting of the section is the mating of pheasant. And so was the section.

Se Si Ju; pheasant; opportunity; compliance; sniff

H131.7

A

1009-9115(2014)01-0027-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1.007

2013-07-12

常彦(1964-),男,甘肃通渭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杨伯峻交尾野鸡
野鸡“大老爷”
打野鸡
捕野鸡
气温对处女王交尾的影响
攘鸡
“客气”词义的源流演变
交尾团观察
《论语译注》注释商榷三则
小经验 试试看
提高中蜂处女王交尾成功率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