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向骞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史梦兰先生年谱简编
石向骞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史梦兰(1813-1899),字香崖,直隶乐亭县(今河北省乐亭县)人,道光庚子举人,后绝意仕进,潜心学术,是清代后期弥合汉、宋之学的代表人物。本简谱在考辨相关史料基础上,订讹正误,初步呈示史梦兰先生的生平、交游、著述及刻书情况。
史梦兰;生平;交游;著述
本谱以“年号(公元纪年),甲子,年龄”格式依次编排,日期均为农历。人名后括弧内标注字号。
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一岁。
四月二十九日生于直隶乐亭县大港村,村距县城西南二十五里。先生姓史,名梦兰,字香崖,号砚农,又自号竹素园丁。祖上自明代迁居乐亭。曾祖父史秉德(性生),庠生。祖父史成获(麟徵),太学生。祖母阚氏、阴氏、郭氏。父亲史纪瑞(辑五)。兼祧父史纪元(书葊),廪贡生。母亲王氏,直隶滦州倴城镇廪膳生王化成次女。
十月,父丧。自此靠母亲和祖父养育。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五岁。
始能言。偶出门,闻村童相互诟骂,不解何意,回家后即将所学秽语加之于婢仆。母亲王氏闻之,立批其颊。自此不敢以秽语加人。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七岁。
入乡塾读书;母亲严加督课。
道光七年(1827年),丁亥,十五岁。
应童子试,名列前茅;蒙乐亭知县张霖(云岩)赏识,被唤入内堂,赐以茶果。
道光十年(1830年),庚寅,十八岁。
通过童子试,入县学为生员,不久成为廪生。
道光十一年(1831年),辛卯,十九岁。
从滦州毕梅(雪庄)①先生游,师生交谊深厚。秋,进京应顺天乡试,不第;被选为国史馆誊录。
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二十岁。
秋,进京应壬辰恩科乡试,不第。
是年,县令张霖离任,赠梦兰七律四首以志别。
道光十四年(1834年),甲午,二十二岁。
秋,进京应顺天乡试,不第。
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二十三岁。
秋,进京应乙未恩科乡试,不第。是科顺天乡试发生科场弊案。
是年,毕梅离开史家。
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二十四岁。
开始创作《全史宫词》。
道光十七年(1837年),丁酉,二十五岁。
秋,进京应顺天乡试,不第。
是年,天津梅成栋(树君)任永平府学训导。
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二十六岁。
梅宝璐(小树)②来永平随侍其父梅成栋,因与史梦兰结识。
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二十七岁。
秋,进京应顺天乡试,不第;被选为国史馆誊录。
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二十八岁。
秋,进京应顺天乡试,与昌黎才宇和(霁堂)③同寓南柳巷永兴禅院。中式第一百六十九名。之后到史纪元东光县训导任上省亲。史纪元乃梦兰伯父,无子,以梦兰兼祧两房。本科乡试齿录中所列业师为:倪积和,庠生;王质强,字秉刚,岁贡生;陈秀峰,廪膳生;温琢,字精斋,岁贡生;杜誾,字清垣,廪膳生;毕梅,恩贡生;劳崇光,字辛阶,壬辰科进士。所列课师为:表伯阴振猷,字子翼,嘉庆丙子科举人;外舅倪耀,字德甫,嘉庆戊辰恩科举人;堂舅王一晋,字鹤山,贡生。所列恩师为:张霖,前任乐亭县知县;沈维鐈,字鼎甫,提督直隶全省学政,考取入泮补廪;张日章,字褧堂,辛卯恩科荐卷房师,后受业;胡正仁,字心莲,己亥科荐卷房师,后受业;孙右章,永平府学教授;梅成栋,永平府学训导。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二十九岁。
春,进京,寓直隶会馆,与杨在汶(鲁田)④同住。先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参加乡试覆试,中第二等第三名,总第五名。后初应会试,获房荐堂备,但最终未被取中。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壬寅,三十岁。
是年,滦州张灿(启明)⑤与乐亭倪垣(启藩)⑥为史梦兰作《松阴读史图》。
是年,聘迁安田氏为簉室,并委以家务。先是,嫡妻倪氏生长子履泰(安溪)后,忽患头疾,双目因之失明。
是年,母王氏以节孝受旌表。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三十二岁。
春,进京参加会试,获房荐堂备,不第。
年末,留京度岁,准备明春参加会试。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三十三岁。
春,参加恩科会试,获房荐堂备,不第。
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三十四岁。
永年举人武澄清(秋瀛)⑦任乐亭教谕,与史梦兰一见倾心。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三十五岁。
春,进京参加会试,获房荐堂备,不第。
秋,与常守方(职卿)⑧送生徒赴府城卢龙应试。与守方商定选编家乡先辈四书遗文;之后,课徒之余,与家中所聘塾师王宗谟(显文)共相参校,汰择篇目。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戊申,三十六岁。
五月初九日,阴振猷卒于平山训导任上。史梦兰作《哭阴子翼先生》七律二首。
七月十五日,阴浴德将赴巩昌做幕僚,史梦兰在自家宅东花园设饯,并邀常守方、杨在汶同来赋诗赠别。
是年,滦州旗籍学童李希珍(穉园)因家贫不克延师,史梦兰垂怜招至,与常守方共同负责教读。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三十八岁。
春,进京参加会试。已拟中数日,因本房考官朱兰(久香)为选刻闱墨之事与总裁某发生争执,内监试曹某又媒蘖其间,总裁遂发怒,将拟取中的本房所荐之卷,留一撤四,梦兰之卷适在被撤之列。落第后以举人身份应挑,以史馆誊录议叙选授山东朝城知县,但在母亲的建议下未就任。自此绝意进取。在闱中曾得晤同年临榆魏式曾(镜余)。
秋,编成《乐亭四书文钞》六册,并出资刊刻。
是年,在卢龙结识四川新都举人、卢龙知县谢子澄(云航)。
至是年,已编撰成《尔尔书屋诗草》八卷、《砚农试律》四卷、《全史宫词》一千首,尚未付梓。
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三十九岁。
夏,阅邸报有感,作七律五首寄赠业师劳崇光(时任广西布政使)。时太平天国事起。
是年,在卢龙与临榆郭长清(廉夫)⑨订采诗之约,着手编辑《永平诗存》。
是年,次子履升(旭东)生,田氏出。
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四十岁。
武澄清改官知县,离乐亭;史梦兰手录汪辉祖《佐治药言》、《学治臆说》二书相赠。
咸丰三年(1853年),癸丑,四十一岁。
春,偕常守方、杨在汶、张堂(肃亭)⑩进京参加会试。闻太平军气氛甚炽,未及终场即与常、杨出都,游盘山而归。
冬,时任天津知县的谢子澄在静海阻击太平军,战死;史梦兰倡议赋诗挽怀,自作《津门健令行》,和者十余人。
咸丰四年(1854年),甲寅,四十二岁。
十二月,杨在汶出任邢台教谕,赋诗赠别。
是年,山西高平举人祁之鑅(季闻)署任乐亭知县,溧阳史一经(研余)随之任幕佐,梦兰因之与二人结交。
咸丰五年(1855年),乙卯,四十三岁。
立夏日,祁之鑅以龚自珍(易简)手书《龚易简诗册》相示;史梦兰读后作《书龚易简诗册后》并题。
十月朔,长洲陶梁(凫芗)为《全史宫词》题辞。
冬,常职卿自辽东归乐亭,携铁岭魏燮均(子亨)《九梅村诗集》抄本相示;史梦兰为题七绝四首。
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四十四岁。
春,进京会试不第。至此,共应乡、会试一十四次。
秋,开始雕版刊刻《全史宫词》。
咸丰七年(1857年),丁巳,四十五岁。
春正月,史一经将南行,由保定而枣强,史梦兰枉道滦州送别。
是年,客都门;由同年正定王荫昌(五桥)介绍,拜访因谒选至京的高继珩(寄泉)⑪,与之订忘年交。
咸丰八年(1858年),戊午,四十六岁。
正月十五日,邻村演剧,戚党来家中燕集。梦兰素不善饮,尤不喜博,乃检滇黔闽粤诸志乘,采其新奇可咏之事,做竹枝词八十八首以为破寂、避喧。是月,刊刻《全史宫词》成。朝鲜进士任庆准于书坊见之,称赞不已;因赠与一部。任随后来函致谢,并以丸药、折扇等物回赠。
秋,史履泰入都应京兆试,携《全史宫词》请于钱塘许乃普(季鸿)。中秋,许乃普为《全史宫词》作序。
咸丰九年(1859年),己未,四十七岁。
朝鲜贡使购《全史宫词》数十部归其国。
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四十八岁。
二月,为遏阻英法内犯,僧格林沁至乐亭查视海防,邀史梦兰出办团练。梦兰出私财募练乡勇一百数十人,昼夜巡逻,乡里赖以安居。
六月二十一日,季子履晋(康侯)⑫生,田氏出。
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四十九岁。
杨在汶卒于邢台教谕任上,哭之以诗。
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五十岁。
九月九日,登昌黎县城北之碣石山。
十一月十三日,于碣石山仙人台下购山田百亩,拟邀常守方一同前往相度。次日,守方病,派人嘱梦兰代为延医诊治;及医至,守方气绝。守方临终,检出自己所著诗文数册,呼家人交梦兰删订。
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五十一岁。
春,于所买山田建正房五间、厢房五间,种松三万株、杂果数百株,筑成别业一所,名曰“止园”。
三月十九日,立夏,吴郡叶道芬(香士)为《全史宫词》题辞。时道芬客居乐亭。
三月二十八日,作《止园记》。
九月九日,游碣石山水岩寺,醉后作诗一首。
是年,叶道芬为作《止园图》小横幅。
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五十二岁。
从北京一个勋旧世家购得一部完整的《古今图书集成》,装满两大车运回家中,凿壁藏之,护以纱橱。
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五十三岁。
春,将《永平诗存》初稿寄郭长清参订。
夏,与郭长清相会于卢龙,面商《永平诗存》付梓事宜。抚宁增贡生王立柱(砥山)至客邸来访。
秋,高继珩自粤东引疾归故里迁安,史梦兰往见,与之畅谈两日,又索观其女高顺贞(德华)所作《翠微轩诗稿》,为之点定。不久,高去世,其子铭鼎(小泉)携继珩诗文稿来,嘱梦兰代为甄录。
是年,出资刊刻其所撰《异号类编》二十卷。
同治五年(1866年),丙寅,五十四岁。
史母七十五岁;梦兰发启向海内名流征集赠言为母亲庆寿。
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五十五岁。
正月,长孙妇周氏去世,作《告原聘长孙妇周氏墓文》。
春,应乐亭知县蔡志修(少川)之嘱纂修《乐亭县志》,乐亭增贡生李润霖(荫香)助之,八个月后完成初稿。此稿乃私家撰述,并非由官府设局拨款纂修,所需费用均出自史、李两家私财。
十月,出资刊刻所撰《燕说》四卷。
是年,出资刊成所撰《叠雅》十三卷、《双名录》一卷。
是年,辑前明南京户部尚书乐亭王好问诗文,编成《春煦轩残稿文集》六卷诗集二卷,并出资刊刻。
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五十六岁。
四月,泸州杨廷熙(挺生)以诗集相示;梦兰阅后,赋诗七绝六首赠杨。
九月十五日,有流星自东向西飞过,烟飞声震;做诗记之。
同治八年(1869年),己巳,五十七岁。
三月,直隶总督曾国藩(涤生)拟定《清讼事宜》十条,最后一条饬各州县举荐人才,分才、德、学三科。乐亭知县蔡志修以史梦兰荐,梦兰作《辞蔡邑侯荐举德学科启》请辞。
五月八日,所著各种书以公牍递到直隶总督署,曾国藩略一翻阅。
十一月,应曾国藩之邀,赴保定与之相见。先是,曾国藩于保定莲池设礼贤馆,征招畿辅德行才学之士,特首聘史梦兰,并寓手书再三敦请。初到莲池,李传黻(佛笙)出面接待,称:“我们天天盼,中堂亦天天盼。”十三日见,曾国藩觉史梦兰学问淹博,与之座谈甚久。十八日,又见。二人纵论古今学术得失及地方利病大端,并互赠各自所刻图书。曾氏极为赏识史氏所著《全史宫词》与《叠雅》,并面许作序;对史氏所修《乐亭县志》,则有“厘正旧例,体裁尤雅”之褒。二人相见时,史梦兰还曾向曾国藩介绍抚宁王立柱、昌黎崔树宝(子玉)、乐亭张山(亦仙)⑬、乐亭阚润章等永平籍贤才。国藩欲留聘梦兰主持莲池书院讲席,且为礼贤馆中诸人表率,梦兰以奉养老母为由力辞。
临别,国藩手书堂额“德侔欧母”为史母寿。此行在保定住八日,期间又与曾幕中之方宗诚(存之)、吴汝纶(挚甫)、游智开(子代)、陈兰彬(荔秋)、萧世本(廉甫)、薛福成(叔耘)等人结识。方宗诚多次徒步过访,赠予其师友所著书九种,嘱梦兰作序,并索要梦兰所著书;陈兰彬挽留尤为恳切。随后由保定过安肃入都,晤丰润贡生孙孝先(铁珊),与之清谈竟日;别后孙氏以所著《横云山馆诗钞》寄示,乞为删定。二十八日返里。
十二月十四日,曾国藩奏请奖励永平府属举办团防尤为出力官绅,拟请赏加史梦兰五品衔。
是年,应吴汝纶之请,为其父母六十双寿赋寿言三十八韵。
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五十八岁。
初春,致信已调署高阳知县的蔡志修,叙去冬在省城与曾国藩谈话内容,称曾国藩曾询及蔡在乐亭的为政情况。信中史梦兰又勉励蔡志修云:“从此益竖起脊梁、立定脚跟,凡事当为即为,不当为即不为,虽汉之循良,何难媲美?一切细人姑息之言,谅不至荧其聪听也。”
三月,为孙孝先《横云山馆诗钞》作序。
春末夏初,致信曾国藩,请求送还去冬所呈《乐亭县志》稿数本,及为李传黻索观并上呈的古近体诗二册、试律二册、制艺一册;又言及永平春旱,麦秋无望,兼因关外歉收、海上无粮船,以故诸色粮价日见昂贵等事。
六月二十一日,与友人在李润霖新筑成的清音园雅集,赏莲赋诗。恰传来天津教案发生的消息,众人震惊。史氏记述当天聚会情景云:“时洋人在天津滋事,津民激怒,杀其通事官丰大业,并毁其洋楼数处,掠其财物。通商大臣崇奏闻,津门守令俱获谴。旨派侯相曾公赴津查办,抚夷安民,大费调停。是日,余与座客蒿目时艰,并读曾相答夷使威妥玛书,不胜诧叹。”⑭
是年,致信方宗诚并寄去所著书二种。信中谈读书体会,并询问方氏出处局面。方宗诚复信,以“由博返约”规之并劝史梦兰讲学。
约于是年,编成《舆地韵编》二百卷。
约于是年,撰《粤匪始末》,又名《粤匪纪略》;终因“闻见未确”,在方宗诚的建议下搁笔。
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五十九岁。
正月,曾孙蟾桂生。
四月八日,史母八十正寿;亲友来贺,欲招优伶助兴,梦兰请示,被史母以戒浮文制止。
夏,乐亭孙国祯(辅臣)⑮始登堂受教。
十二月,编定《永平诗存》二十四卷并出资刊刻。
是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委黄彭年(子寿)修《畿辅通志》,开局于莲池书院;冬,派任信成、恩福二位观察递书至乐亭,聘史梦兰前往志局襄助,并索要《乐亭县志》稿以备采择。梦兰以母老婉辞;托任信成赠送黄彭年新刊《永平诗存》一部,因此书与地方文献相关。
是年,门人及儿辈主持刊刻《梧风竹月书巢试帖》,收史梦兰往日所作试帖诗一百首。长子史履泰又主持刊刻《砚农制义》,收史梦兰昔日所撰四书文三十篇。
同治十一年(1872年),壬申,六十岁。
夏,游智开由滦州知州升任永平知府,重修敬胜书院;梦兰为作《重修永平府敬胜书院记》,直陈科举取士之弊。
八月初六日,直隶总督李鸿章题请旌表史母王氏五世同堂。
秋,游智开巡方至乐亭,不顾地方接待,乘夜过访史梦兰。车行至大港村,天尚未明,竟不敢进村,盘桓村外,口占一诗曰:“我来访高贤,晓月犹未堕。恐惊先生眠,绕村走一过。”黎明,叩门而入,相与大笑。智开嘱为滦州李茂春(荫圃)编校其遗诗。梦兰为之甄录,得二百余首,从游智开之意,改原名《沁香吟馆诗草》为《荫圃遗诗》。
是年,黄彭年来信,以所拟《畿辅通志》体例相商,并索要史氏所刻别种图书。梦兰回信,并寄上所刻《全史宫词》、《叠雅》、《异号类编》各一部。
是年,应迁安知县韩耀光(仲弢)之聘,纂修《迁安县志》。
是年,倪夫人去世。史母命梦兰与田氏重行合卺礼,以为继室。
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六十一岁。
春仲,撰成并出资刊刻《古今谣谚》二卷、《谣谚拾遗》十卷。
十月,纂成《迁安县志》十八卷。
十一月,应高继珩从子高兆鼎(宗禹)之请,将高继珩诗文稿编次为诗十二卷、诗余一卷、古文一卷、骈体文二卷,总名曰《寄泉类稿》,为之作序并与兆鼎谋划刊刻。
是年,出资为史一经刊刻其所著《洮渔遗诗》四卷。
是年,长子履泰去世。
约于是年,编成《四朝诗史》九十卷。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六十二岁。
是年,代乐亭知县陈以培(序东)作《乐亭新建尊道书院记》,论讲学之法。该书院由乐亭知县王霂(斗坪)于同治十二年主持创建。又为陈以培之父陈云章(亦昭)所著《劫灰集》作序,论诗与史之关系。
约于是年,为尊道书院拟定《书院条规》。
光绪元年(1875年),乙亥,六十三岁。
三月一日,撰成《家藏书画记》一卷。
三月下旬,编成《图书便览》一百五十六卷,并开始雇画工摹图,雕版刊成图版,文字部分则请人于图版留空处以工楷誊抄。此书至少抄成两部,图文并茂。
秋,次子史履升中举。
冬,黄彭年寄来通志局所刊图书数种;史梦兰回信,向黄通报修志情况。
是年,作《公举孝廉方正呈》上于有司,举荐乐亭县西南乡黑崖子社民石奉元。
是年,助定州王灏(文泉)校刊《畿辅丛书》,为其采搜、编校永平地方文献。
是年,开始刊刻所撰《尔尔书屋诗草》。
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六十四岁。
春,应游智开之聘,纂修《永平府志》。游智开恐梦兰以母老辞,命于其家分设志局。
四月初八日,史母八十五寿诞,永平知府游智开率僚属至大港村来贺。
秋,出资刊刻《论语说》上、下两卷。该书为毕梅著,史梦兰笺注并作序。
十月上旬,辑母亲前后所得寿言,成《萱庭寿言》一册,并雇工刊刻。
是年,游智开将《乐亭县志》稿自《畿辅通志》局取回,从府志经费中拨款付梓。
是年,应抚宁知县张上龢(子纯)之聘,纂修《抚宁县志》。
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六十五岁。
五月,纂成《抚宁县志》十六卷。
七月十八日,于府城太公祠(永平府志局设于此)小住,应游智开之邀,与张山、郝锡章(晋三)、韩来贺(筱坡)等志局同仁登清风台。
十月,以修志小住府城;游智开邀游角山并登澄海楼观海;又约王立柱等人同游悬阳洞。是月,《乐亭县志》十五卷刊成,《永平府志》七十二卷亦纂成。
是年,应抚宁教谕丰润鲁松(香泉)之请,为其祖父鲁克恭《野鹤山人诗钞》作序。
光绪四年(1878年),戊寅,六十六岁。
二月,撰成《止园笔谈》八卷并出资刊刻。
三月二十日,史母王氏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七岁。
冬,以志书事宜至抚宁,张上龢以其父张之杲(东甫)所著《初日山房诗集》相示;后梦兰为之作序,有“诗与政通”之论。
是年,史履升为史梦兰《放言百首》作笺,撰成《放言百首笺注》一卷。
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六十七岁。
年初,复信黄彭年,叙南游计划;拟于母丧一周年后出行,登泰山,谒孔林,由齐鲁进览吴越江山之胜,小住明圣湖边,登南北高峰,步里外六桥,访白居易、苏轼及林逋遗迹,再渡钱塘江,谒禹陵,上兰亭,大暑前回棹上海,乘轮船而归。
二月,编校并出资刊刻《永平三子遗书》,收佘一元《佘潜沧四书解》一卷、杨开基《复庵遗书》一卷、倪上述《损斋遗书》二卷。
三月末,与王立柱结伴,携次子履升、三子履晋出游。从芦台买舟南下。途中寻访神交已久的蓟州盐运分使王钟霖(雨生),到其所司之地,王氏已去世两月。又绕道枣强见方宗诚。宗诚留之信宿,并致书南中诸友,如彭玉麟(雪岑)、孙依言(琴西)、应宝时(敏斋)、甘绍盘(愚亭)、孙云锦(海岑)、张裕钊(廉卿)、王士铎(梅邨),嘱为照顾。至德州,陆行。至济南,解装于山东盐运使卢龙傅观海(星源)署中也可园之桐阴话雨轩。时已入夏十余日。至济南后第二日,德州马葛邨由马递寄到长歌一首,系送史梦兰登泰山、游西湖即以赠别之作。至济南时,又有乐亭举人宋森荫(豫堂)⑯为之接风。
闰三月十八日,与王立柱、张益堂、史履升、史履晋及居停主人傅竹安、傅寿山游大明湖,作《大明湖棹歌十二首》。继游趵突泉、厉山;时连日大风。之后魏清凤(仲仪)招饮于大明湖汇泉寺;是日身体小有不适。又游华不注山。时天方亢旱,满路沙尘,因而感患热嗽,在也可园中静养数日方愈。再欲买车南下,居停主人及同行之人极力劝阻,遂怏怏而归。此行在济南停留半月,途中撰日记一卷,诗三十余首。
五月,《永平府志》刊成。
腊月,接到武澄清长子武用章来信,信中为其父征求八十寿言;史梦兰为作《武秋瀛明府八旬寿诗一百韵》。
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六十八岁。
正月十三日,收到由永平府署递来的方宗诚书信三封、《棘津诗册》一本及其他著作六本。方宗诚拟南游,邀与同行。梦兰因年内家中有婚嫁之事谢绝;为作《题方存之棘津诗册》五古一首。
三月二十四日,进京;在次子履升处遇迁安李昌时(雨芗);李携所撰诗稿四卷来访,求为点定。时值会试。
三月二十八日,自京动身去保定会见黄彭年。至保定后宿于古莲池之君子长生馆,与黄氏面商修志事宜。住五日后返回。
四月初八日,自保定归至长辛店;翌日至潭柘寺、戒台寺游览。
十月,次女孙出嫁;因其父母俱亡,一切奁具琐碎之事,梦兰不得不身任之。
是年,郭长清病逝于刑部郎中任上;史梦兰致信郭长清长子之桢(弼廷、啸琴)索要长清遗稿,郭之桢以其父所著《性理浅说》、《小学浅说》、《种树轩文集》、《种树轩诗草》抄寄。
光绪八年(1882年),壬午,七十岁。
四月十五日,携三子履晋及王立柱至临榆海阳镇访郝乔龄(晋年),因同游首山、五泉山。后作《游首山五泉山
记》;郝乔龄之戚、傅家店张奕扬见之,欣慕不已,呼石工刻于山壁。
四月二十九日,七十岁生日。邀白头弟子十人聚庆,如张山(时年六十岁)、杨兆琦(符韩)、赵建邦⑰、张灿、李润霖、王立柱等。张灿画乔松一帧为寿。
四月下旬,为临榆王朴(守愚)《知白斋诗草》作序。
七月二十一日,收到由永定河道署递来的方宗诚书信。梦兰回信,再次表达南游之愿。
八月,携儿孙进京参加乡试;会见永定河道游智开。
九月朔,还里;寄梅宝璐《全史宫词》四部及旧所刻图书数种,此前梅氏来信索要。
至是年,已为王灏所纂《畿辅丛书》采搜编辑永平文献十余种。其中有从临榆田莲舫处访得的清初山海卫人李集凤(翙升)所著《春秋辑传辨疑》八函五十本,反复校阅,酌为删节,改分为七十二卷。又为此丛书的编辑撰《畿辅艺文考》十二卷。
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七十一岁。
春,家中旧藏五百罗汉图石刻十册不知所向。
六月,卢龙文庙遭水淹坍塌。
是年,越南使臣阮述(荷亭)介天津梅宝璐(小树)索要《全史宫词》诸书,并以其国亲公《仓山诗集》相赠。
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七十三岁。
春,送游智开升任四川按察使。梅宝璐嘱为其父梅成栋甄录古文。
秋,作《乙酉乡闱报罢口占八截句以勖儿孙之试京兆者》,其一称:“眊氉情怀我惯经,显扬岂独在科名。安知利器加盘错,不是天工玉汝成。”
是年,梅宝璐以《中秋对月后五日为七十初度感成二律》寄示,词多凄楚,因和赠二律以宽慰之。
是年,卢龙文庙重修竣工;代作《重修卢龙文庙碑记》,针对中外异端纷至沓来的局面,表达了对儒学前途的忧虑。
是年,山西兴县人康少茗自开封寄到王誉昌《崇祯宫词》一帙;史梦兰因此开始补作宫词。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七十四岁。
春初,致信梅宝璐,有“欲访名山,过津,快释积忱”之语。
中秋,新被委任为山东乐安知县的孙国桢寄来书信,询以为官之道。次日回复,指出乐安盐务既归官办,难免用人太多,积弊宜防。
九月十五日,梅宝璐作《九月十五日对月有怀乐亭史香崖却寄》诗相寄,史梦兰和作并回寄。
是年,致信王灏,索要《畿辅艺文考》誊抄本,商讨《畿辅丛书》收书问题,又言及明年春或赴定州王家造访,与之面商编纂事宜。此前史梦兰将《畿辅艺文考》草稿寄给王灏以作参考;王灏将书稿留置案头,请求割爱移赠,因别无副本,应许代抄一份送给史梦兰。
是年,应方宗诚之子守彝之请作《方存之七十寿序》。
是年末,游智开自四川来信招游,盛赞蜀都山水名胜,梦兰读罢不禁神往。
是年冬,寒天独坐,追忆旧闻,参以阅历,偶有所触,辄以韵语写之,共得诗三十余首。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丁亥,七十五岁。
闰四月,动身去定州访王灏。由胥各庄河头乘船西南行。时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山至胥各庄河头的运煤铁路修通至芦台并向天津延伸,史梦兰途中作《东西淀舟行杂咏》,其中有诗咏及铁路、煤船。八日,过天津,欲访梅宝璐,适值梅氏犯喘,不能见。至保定,天气渐热,前往定州又不通水路,遂流连白洋淀数日而还。作《赴定州王文泉之约中道而返却寄》。十六日,归途中再回天津探访梅宝璐,得见;其子梅元捷(子骏)在侧。又至紫竹林,探访在津襄办广仁堂事宜的王晋之⑱,并参观西洋机器及意大利马戏。又结识广仁堂董事王屋(景符)。王屋以其父王炳燮《毋自欺室文集》相赠,史梦兰评此书“学问经济,俱非泛常可比;所论之事,对症下药,皆可见诸施行”。又有献县诸生牛林(萼峰)、江苏监生张师荣(午亭)以求诗到津门舟次造访。此行得诗四十余首。
九月初,接到桂林倪鸿(云臞、耘劬)由台湾寄来的信函,回复,并作《读倪云臞近作赋此寄赠》七律一首。
九月十日,为梅宝璐《闻妙香馆诗存稿》作跋。
至是年九月,于原刻《全史宫词》之外,补作宫词四百七十九首。
是年,作《和杨香吟见赠原韵》七律二首赠天津杨光仪(香吟)。
是年,因年老力衰,以家务分付儿孙。
光绪十四年(1888年),戊子,七十六岁。
芒种前三日,读武秋瀛自记年谱,为题七绝四首。
十月二十九日,玄孙喜儿生;做诗一首、文一篇,戒后人勿以游惰废学,命曾长孙史应桂(喜儿之父)悬挂于壁间以当座右铭。
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七十七岁。
二月,梅宝璐以岁暮见怀之作寄示。
秋,三子史履晋应顺天乡试,中举。
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七十八岁。
正月十五日立春,仿袁枚《除夕告存》作告存诗十五首。后海内人士和作数百首。此前,王宗谟喜谈星命之学,尝推梦兰当在七十七岁寿终;去年梦兰颇有戒心,而卒无恙,故作此告存诗。
春,河间冯士塽(晓亭)得读《全史宫词》,见搜罗宏富,韵远格高,不信为时贤之作。及朋友以史氏新岁告存诗相示,始知作者尚在人间,遂作七绝六首以和。
夏初,依例重游泮宫。时按临永平的顺天学政周德润(生霖)手书“申公宿学”四字以赠。在永平府城又与敬胜书院山长盐山崔澄寰(竺西)相见。
冬十月,《放言百首笺注》刊出。
是年,史履晋连捷登进士第。史梦兰作《示三儿履晋时以榜下用主事分刑部》,勉励儿子须“慎刑”,须“仕学相资”。
是年,为丰润旗籍举人赵廷溥(博如)之母周氏所著《岁寒堂诗钞》题七绝四首。
光绪十七年(1891年),辛卯,七十九岁。
七月十六日,经周德润以学行疏荐,清廷朱批赏加史梦兰四品卿衔。
秋,作《辛卯秋闱次孙亦傑挑取誊录戏占》,注称:“余道光辛卯初试京兆,试卷内诗以书手误脱二字,抑置誊录。”
十月,刊刻所撰《尔尔书屋文钞》上下卷。
十一月上旬,为天津徐士銮(苑卿、沅青)《宋艳》题辞七绝六首。
十二月,乐亭知县骆孝先(慕韶)离任,作《留别乐亭士庶率成四律敬乞斧正》,史梦兰和作四律赠别。
是年冬,至天津。访徐士銮,赠与所刻图书数部。又访杨光仪。
约于是年,《尔尔书屋诗草》八卷刊刻完毕。
约于是年,编定《永平诗存》续编四卷。
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八十岁。
三月初二日,直隶总督李鸿章题为史梦兰五世同堂请旌。
冬,聘乐亭诸生石桂芬(芳圃)入家塾课孙。
光绪十九年(1893年),癸巳,八十一岁。
夏,史履晋主持重刻《全史宫词》二十卷,收入补遗之作。史梦兰再传弟子大兴冯恕(公度)参与校讐。
冬,留京度岁;与宁河高赓恩(熙亭)、临榆李桂林(子丹)、骆孝先等人过从甚密。高赓恩曾赠以家乡海产银鱼、紫蟹,李桂林曾赠以莲子扁豆百合山药粉,骆孝先屡邀观剧。
是年,集前后所得寿言,刊成《樗寿赠言》六卷。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八十二岁。
正月,和赠高赓恩七律二首,和赠李桂林长律一首。游琉璃厂光厂(灯市)。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丁酉,八十五岁。
冬,作《冬暮遣怀》七律一首。
是年,季孙亦俨(畏之)生,履晋出。
是年,学政徐会沣(东甫)又以硕学耆儒疏请加史梦兰国子监祭酒衔。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八十六岁。
十二月二日,卒。
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春,入祀畿辅先哲祠。
[注释]
① 毕梅,字雪庄。原名梦梅,后去“梦”字,故又号梦余。直隶滦州人,道光乙未恩贡生。一生博览群书,诗酒放浪,然潦倒名场,以在外授徒为业。著有《论语说》、《梦余诗草》。
② 梅宝璐(1816-1891),字小树,天津人,梅成栋次子,诸生。早年游幕,晚年回天津里居。以诗名,曾续起梅花诗社,与当时文人广泛交往,津门清晚期碑文楹联多出其手。朝鲜贡使闵种默、越南星使阮述来华时均与其订交。著有《闻妙香馆诗钞》。
③ 才宇和,字霁堂,原名连会,直隶昌黎人,青年时期与史梦兰为课友。道光乙酉科拔贡,曾充国史馆誊录,除安徽泗州州判,历署凤阳、怀远、绩溪等县,皆以循吏称。升灵璧县令,又以与太平军、捻军作战有功,升颍州知府。
④ 杨在汶,字鲁田,直隶乐亭人,道光甲午举人,曾任邢台教谕,年四十八卒于任上。身体素羸弱,有痫疾,时发时愈。与史梦兰交往密切,著有《锄经草堂诗草》。
⑤ 张灿,字启明、东谷,直隶滦州张海庄子(今属唐海县)人,青年时期从师于史梦兰。曾任同文馆教习,河南候补知县。能诗善画,擅长山水,尤工花鸟。
⑥ 倪垣,字启藩,直隶乐亭人,候选县丞。少从史梦兰学诗,又工绘事。著有《轩轩草轩诗》。
⑦ 武澄清(1800-1884),字霁宇,号秋瀛,直隶永年人,为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河清长兄。道光甲午举人,曾任乐亭教谕六年。后中进士,授河南舞阳知县,又以军功赏戴蓝翎并加同知衔,以告养归。精通天文算学。生来体质较弱,但善于养生,读书为文,暇则习武,故年逾八秩,鹤发童颜,精神矍铄。
⑧ 常守方,字职卿,号半禅,乐亭诗人,道光甲辰举人,与史梦兰相处最久,唱和亦最多。谙音律,尤工横吹。著有《半禅初草》、《临溟游草》、《临溟续游草》、《昌图游草》。
⑨ 郭长清(1813-1880),字廉夫、怿琴,临榆人。咸丰丙辰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早年博览书史,期望治有用之学。任提牢厅主事时,上《恤囚十事》,堂官奏为定章。今有《种树轩文集》、《种树轩诗草》存世。
⑩ 张堂,字肃亭,滦州人,徙居昌黎,道光甲辰举人,咸丰癸丑以大挑一等需次陕西,未补缺卒。有书癖,常典当以还书债。性豪迈,工吟咏,曾手录诗稿请史梦兰点评。著有《鸣春堂诗文集》。
⑪ 高继珩(1797-1865),字寄泉,原籍迁安,幼孤,寄籍宝坻。嘉庆戊寅举人,由大名教谕军功保荐知县,
借补广东博茂场盐大使。以诗文名世,与边浴礼、华长卿称“畿南三子”。曾与梅成栋、崔旭等在天津结成“梅花诗社”,又穷二十年之力,辑成《国朝畿辅诗传》。擅绘画,工墨兰。晚年归迁安故里。著有《培根堂诗钞》《养渊堂古文》《蝶阶外史》等。
⑫ 史履晋(1860-1927?),字进之、康侯,号恂叔、叔鱼、稚农,光绪庚寅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后升任监察御史,以伉直敢言著称。清末官制改革,史履晋拥护立宪,但又明确反对奕劻、袁世凯主导的先行设立责任内阁,认为宪政必须从先行设立议院、实行地方自治入手。史履晋亦为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的先驱,致力于实业惠民。光绪三十一年,他与蒋式瑆、冯恕以“挽中国之利权,杜外人之觊觎”为宗旨,共同创立了服务于公用民生的“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是为中国民族电业之始。入民国后,史履晋又曾任直隶实业司司长。有《史履晋诗文稿》存世。
⑬ 张山(1823-?),字亦仙、景君,乐亭诗人张九鼎之子,岁贡生。不喜举业,师从史梦兰,著有《退学斋诗文集》。在众多门人当中,张山之诗最为史梦兰所称赏。其妻宋氏(乐亭宋森荫之姊)亦能诗,著有《宜堂诗草》。
⑭ 见《尔尔书屋诗草》卷八《荫香订于六月二十日会饮清音园为雨所阻翌日补之即席赋诗分得二十二养全韵共百六字》诗中自注。收入《止园丛书》,清道光至光绪年间乐亭史氏止园刻本。
⑮ 孙国桢(1839-?),字辅臣,乐亭人,光绪癸未进士,历官山东乐安、蒲台、惠民、滋阳、曲阜等县知县,颇有官声。史梦兰晚年著作多由孙国桢作序。著有《愚轩宦学集》。
⑯ 宋森荫,字豫堂,乐亭县城北井家坨村人,举人出身。曾于同治八年在史梦兰之后应曾国藩征聘,随即需次山东,后历任郯城知县、胶州知州、历城知县、德州知州。光绪二十六年,袁世凯参劾山东属吏,宋森荫因此归乡,在家中开设宋家学馆。光绪二十七年,李大钊入宋家学馆读书。
⑰ 赵建邦,字维藩,乐亭诸生,以衡水守城功保举县丞。十八岁始从师于史梦兰,壮年后游历南北,以授徒为业,传人有大兴冯恕、兴县康志儒、乐亭史履升等。著有《浣薇露轩诗草》《衡漳游草》《汴宋游草》。
⑱ 王晋之,字竹舫,蓟州人,咸丰乙卯举人。慕史梦兰先生之名,东来乐亭从之游。又历掌乐亭、永平等处书院。同治十年,卜居蓟州城东穿芳峪,辟问青园,讲求种树开田水利之法,与李江、李树屏合称“穿芳三隐”。著有《问青园集》。
[1] 王树楠.史梦兰神道碑(拓本)[Z].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善本室藏.
[2] 高周.史梦兰年谱[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2.
[3] 吴晶.史梦兰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4] 清实录.德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 蔡志修,等修.史梦兰,纂.乐亭县志[A].中国地方志集成:第23册[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6] 游智开,修.史梦兰,纂.永平府志[A].中国地方志集成:第19册[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7]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清代传记丛刊第105册)[M].台北:明文书局,1985.
[8] 顾廷龙.清代朱卷集成[M].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
[9] 来新夏.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10] 徐世昌,撰.大清畿辅先哲传[M].民国间天津徐氏刻本.
[11] 史梦兰,撰辑.止园丛书[M].清道光至光绪年间乐亭史氏止园刻本.
[12] 史梦兰.图书便览[M].抄本.国家图书馆善本室藏.
[13] 史梦兰.尔尔书屋诗续集[M].稿本.国家图书馆善本室藏.
[14] 史梦兰.尔尔书屋文草[M].稿本.国家图书馆善本室藏.
[15] 史梦兰.石向骞,王双,刘博苍,景红录,孙春青,点校.永平诗存[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16] 史履晋.史履晋诗文稿[M].稿本一册.
[17]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修订版)[C].长沙:岳麓书社,2011.
[18] 游智开.藏园诗钞[M].光绪九年朝鲜吉云馆活字本.
[19] 吴汝纶.培毅,徐寿凯,校点.吴汝纶全集[C].合肥:黄山书社,2002.
[20] 方宗诚.柏堂遗书[M].清光绪桐城方氏志学堂刻本.
[21] 孙国桢.愚轩宦学集[C].光绪戊戌刻本.世泽堂藏版.
[22] 徐士銮.宋艳[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
[23] 梅宝璐.闻妙香馆诗钞[M].光绪丁亥仲秋刻本.
[24] 魏燮均.毕宝魁,校注.九梅村诗集校注[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4.
[25] 王晋之.问青园集[M].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26] 高继珩.培根堂集[A].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00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7] 王朴.知白斋诗草[A].清人别集丛刊第16册[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8] 朱雋瀛.金粟山房诗钞[A].续修四库全书第1564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校对:王文才)
Simplified Biographical Chronicle of SHI Meng-Lan
SHI Xiang-qi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SHI Meng-lan(1813-1899), alias Xiang-ya and poetic name Yan-nong, was born in Laoti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He became a first-degree scholar in Gengzi year of Daoguang’s time, and never intended to join the officialdom after, but devoted to academic and eventually emerged as a representative scholar who closed Song dynasty learning and Han dynasty learning in Late Qing dynasty. In the chronicle, SHI Meng-lan’s life, friends, writings and publications are shown based on the study of relev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he corrections of some mistakes.
SHI Meng-lan; life; making friend; writings
I209.9
A
1009-9115(2014)01-0005-08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1.002
唐山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1ZY01)
2013-12-19
石向骞(1965-),男,河北唐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