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英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湖州 313000)
电大开放教育网上学习资源建设探析
曹新英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湖州 313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开放性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这种教育模式是相对于封闭式教育来说的,是以学生以及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积极采用多种学与教的教学方式,进而突破与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障碍与限制。现阶段电大系统教育中展开的开放性教育具有动态性、灵活性、丰富性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仅仅从教学实践来看,电大开放教育网上学习资源建设上还存在一定问题,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意见,具有现实性指导作用。
电大;开放教育;网上学习资源;建设
开放性教学模式,是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积极借助多媒体资源展开的非实时或实时性的交互教学方式。学生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这就使得教师与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的状态,因而教师的教学活动会进一步被物化在丰富的多媒体教材中,这些教材就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所以说,电大开放教育一方面需要先进网络技术的支持,一方面需要丰富、完善的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电大开放教育网上学习资源建设已经成为了制约开放性教育开展的重要瓶颈。新形势下,加快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学习方式比较灵活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爱好、兴趣点,自由地选择学习科目、任课教师、学习时间以及学习进度等,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查询自己需要的资料与课程。这种动态性的网上学习可以是实时性的,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内由不同的学生、异地教师进行教学与学习活动;也可以是非实时性的,即由教师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事先存储在服务器上,不同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时间自由地进行下载、学习。只需要有网络、计算机的地方,就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合。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加强与其他学生以及老师之间的交流。
(二)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动态性
网上学习活动的过程是动态性的,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传递多种教学资料。一方面,可以结合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在网络上预置各种教学资源,以供学习人员“各取所需”;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需求。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是在同一环境下展开的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同步交流互动,能够有效地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很容易受到学习空间与学习时间的限制。
(一)教学资源缺乏一定的应用性
现阶段电大开放教育网上学习资源建设中,大部分教学资源以教师的讲稿以及文本性质的教学资料为主,比如说期末复习重点、各章节的难点与重点、课程介绍、课外练习题等等。这种学习资源的建设,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却忽略了对学生“引导”的功能。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资料,将“鱼”授之学生,却没有教给学生“渔”的技巧与方式。只是将知识点机械、生硬地复制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资源缺少动态性
教育与学习是一个互动影响的动态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随时遇到困难、困惑,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与提示。但是,在电大开放教育网上学习资源建设中,大部分的学习资源都是以静态的文本形式出现,无法有效地满足学生学习的“互动”性要求。这种静态的文本式学习方式只能满足学生最基本的学习需要,却无法满足学生的新需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静态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特殊化学习的需求。教学资源缺少动态性也是制约电大开放教育网上学习资源建设的主要方面。
(三)缺乏完整性、系统性的教学资源
现阶段电大开放教育网上学习资源建设中,大部分是按照专业特点进行划分,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虽然说三级教学平台的开设,都非常关注教学中的必修课计划以及限选课资源,但是对于集中性实践环节,比如说毕业论文资源、毕业设计资源、学术论文资源、生产实习资源、社会调查等缺乏必要的学习资源。缺乏完整性、系统性的教学资源,会严重影响学生网上学习的顺利开展。
(四)流通性不强,缺乏监管力度
随着电大网络学习活动的开展,多种专业课纷纷涌现,这就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但是,在具体的课程建设活动中存在着评审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导致教学资源中存在很多差错,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从具体实践情况来分析,电大开放教育网上学习资源建设投入使用之后,发现缺乏经常性的信息反馈以及质量跟踪,这就很难及时发现网络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很难促进网络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发展,更不用说针对性的提高与完善。
(五)各级教学平台之间缺乏互补性
现阶段,电大网络教学活动中都是采用三级网络教学平台的方式,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各尽其职,相互之间起到补充与促进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是千校、千课资源千篇一律的现状。中央教学平台、省级教学平台以及市级教学平台三者之间的网络学习资源重复性建设非常严重。中央电大负责课程的统一设置,要求省级以及市级电大做好相应的补充。但是,具体应该补充什么、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补充范围需要与中央电大保持一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源重复性建设问题,三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互补。
(一)强化电大开放教育网上学习资源的建设力度
1.提高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紧迫性的认识
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对于加强网络资源建设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其责任感,将学习资源建设真正摆在重要位置,并切实抓好这项工作的开展。2013年5月24日下午,浙江电大资源建设主任张吉先副教授应邀做客“电大战略转型期学习资源建设”专题培训讲座,并提出了“五关注”:①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变化,还要发现、培育、引领学习人员的需求。②关注学习资源的先进性与教学型,在提供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体现价值。③关注新技术推广,进一步利用数字化、联网技术,要综合运用IPTV、PC上网、手机终端等多种媒体。④强化学习资源应用环境的支持与管理。⑤关注学习资源的影响力与社会责任,积极引入名师名课资源,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加强网络资源建设的针对性
网络资源建设需要有针对性。需要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需求与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是一个丰富的海洋,具有无限传播的空间,能够通过网络形式传递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式教学模式,进一步丰富了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通过网络形式,能够比较丰富、全面地反应当今世界上最新的教学内容,不是简单地局限在某个学校、某个专业的具体范围。其能够通过教学资料库或者模拟图书馆等方式搜集大量的知识与信息,为同一学科的教学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3.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主动性
2011年底,中央电大正式启动全媒体化课程学习资源建设,旨在探索与开放大学发展相适应的课程观、教学观、课程学习资源建设模式和应用模式。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整合、利用、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效打破学与教的时空界限。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同步学习或者非同步学习等方式,进行学生、教师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网上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1.强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整体设计
在建设网上教学资源时,必须强调资源的稳定性与科学性,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需求,综合使用多种媒体,从整体上加强教学资源的设计与配置。针对网络资源的整合与持续性开发,形成电大特色的网上学习环境。在重视教学资源内容的前提下,必须加强教学资源表现技巧、结构与形式的制作,加强媒体资源的配合力度,进而提高网上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吸引力度。
2.加强学习资源的动态性建设
电大开放教育网上学习资源建设,需要长期教学实践作为有效支撑,并不断充实与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知识、新内容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习资源的建设力度,将新知识点积极融入教学资源中去,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学服务。
3.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的监督力度
保障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必须制定专门的技术标准与规定制度。相关资源建设人员必须坚持规范性原则,并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禁止形式、内容、技术等不标准的资源进入教学平台。另外,加强教学资源的评估力度,及时将反馈信息通报给相关人员,并结合学生反馈情况进行及时改进。
(三)建立健全电大开放教育网上学习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
1.完善技术保障机制
2008年由中央电大牵头承担,北京大学等五个单位共同实施“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国家级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推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一方面,电大相关教师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打造学习资源建设的骨干队伍,全面提高其技术水平与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为学院提供网上教学资源的服务平台,确保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的方便使用。结合不同专业、不同教师的特色,积极完善不同的模板,进一步提高服务平台的适用性。
2.完善激励机制
必须积极探索资源建设的激励机制,进而充分调动有关各方面的积极性。对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评价,尤其要注重发挥专家评价和学员评价的作用。
[1]任为民.电大网络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远程教育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孙绿怡等.中国远程教育论文集1996-2000[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3]万扑.新世纪高校教育改革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11(6).
[4]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
[5]杨宏宇.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反思[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
[6]史斐翡,郭根生.移动学习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
[7]曹雷,邹霞等.智能手机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0).
[8]杨炼.基于智能学习终端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9]李晓丽,王晓军.移动学习模式探讨及系统架构设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G64
A
1673-0046(2014)4-0081-03
本文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广播电视大学2013年度立项课题《现代远程教育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调查研究》(课题编号:2013JY15)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