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构建

2014-02-12 10:53陈寅德
图书馆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馆际互借纸质期刊

陈寅德

(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图书馆,山东 莱阳 265200)

1 学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学科建设是围绕学科方向、学科队伍和学科基地,通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积累,提高学科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综合实力的一项系统工程建设的过程。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硬件投入,是学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一个集学科信息的收集、贮存、组织、传递、利用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系统,在学科建设中,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2012年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了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这四个一级指标都涉及到科研成果及其应用评价。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科研水平是判断学科建设实力的重要指标。学科信息资源使专家学者能及时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发展方向,对确定科研课题、明确研究方向有较好的导向性作用。高水平论文的发表、专著的出版离不开学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支撑。(2)丰富学科队伍知识结构。高校高素质的专家人才队伍是学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影响学科建设。构建学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队伍提供了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培训资料,有助于丰富学科队伍知识机构。(3)夯实人才培养基础。人才培养质量涉及教学与教材质量、学生学位论文质量、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在编写教材、从事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参考最新的国内外学科研究动态,学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方便教师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从而使课程教材及教学过程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在查找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学位论文的写作。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是在不断参与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累积而成的。学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了可靠的资源支持。

2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

2.1 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提高纸质文献资源建设质量

纸质文献是以纸张为载体,用书写或印刷等方式记录知识的文献,具有可信度高、符合人们阅读习惯的特点。在网络时代,纸质文献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2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12年我国出版图书 414 005 种,期刊 9 867 种,报纸 1 918 种[1]。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370万种,期刊13万种,会议文献100多万篇,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产品资料100万件以上,其中至少90%以上仍然是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2]。在纸质出版物增加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构建学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仍要以采购纸质文献为主。纸质出版物品种多样,涉及各个学科门类,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要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要求,选择采购与学科建设相关的文献。如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从学校学科发展的需要出发,全面收藏各个学科资源,收藏重点集中在钢铁冶金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和采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以及产业经济学、外国语言学等优势学科上,逐渐形成既全面又具有鲜明特色的钢铁冶金、采矿、防灾减灾和化工等学科的馆藏体系[3]。

为了提高纸质文献采购的针对性,高校图书馆要在调查读者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科建设需要,进行纸质文献资源建设。除了通过问卷调查、读者荐购等方式让读者参与信息资源建设外,高校图书馆还可采取读者决策采购(PDA)的模式,扩大读者选择文献的范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于2008年开始实施PDA项目,发现PDA图书拥有极高的流通率。对研究课题日益增多的大学科研工作者来说,PDA的实施是一种个性化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满足了他们对学科研究文献的需求。同时,高校图书馆可建立教师(专家)选书制度,以保证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准确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山东大学图书馆通过制定《山东大学文献采购专家选订暂行办法》,有效地提高了专家选书的质量。浙江林学院图书馆开拓采访信息渠道,成立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召开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会议,讨论与提出文献资源建设指导性意见,定期组织教师共同参与采购,逐步形成了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2.2 加大数字文献建设力度,与纸质文献形成互补

2.2.1 电子文献的合理收藏

电子文献,又称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阅读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电子文献具有多媒体信息存储和传递功能以及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检索方便,信息存储容量大等特点。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全文数据库、音像制品等是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收藏的重点。电子期刊尤其是国外电子期刊是专家学者掌握国外最新学科发展动态、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水平的主要来源。跨领域的集成性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网络电子期刊是目前学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渠道,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科方向,采购全文数据库和网络电子期刊。如清华同方、重庆维普、万方公司的期刊数据库以及Blackwell Publishers的 EJN、ProQuest的 ARL 和ABI、EBSCO的ASE等是集成的电子期刊数据库,实现不同出版社、不同期刊内容的集成检索,高校图书馆可有选择地购买。网络上有大量免费资源,如开发存取资源(OA资源)以及各高校、学术研究单位的科研动态、科研数据等,图书馆应结合学校专业和学科设置,通过各类搜索引擎、互联网信息整合系统,建构统一检索平台和分布式检索系统,对分散的网上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分类、标引等,使之有序化、系统化,使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资源得到深度开发,从而形成为特定用户所需的有效的信息资源,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截至2012年5月16日,《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com已收录OA期刊11 697种,其中社科类期刊、医药与健康类期刊、人文科学期刊、技术与工程类期刊占大多数[4]。高校图书馆可对OA期刊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及整合,使之成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如:对OA期刊资源进行编目,通过OPAC集中揭示OA期刊;建立OA期刊资源导航系统,指导读者利用OA期刊。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建设的OA资源导航系统具有按首字母浏览、按资源类型浏览、按学科分类浏览的功能,并提供OA资源检索。读者通过该系统,便可通过网络链接在线利用OA资源。

2.2.2 进行馆藏文献数字化,建立学科特色数据库

馆藏文献数字化是指将以纸张形式存贮的信息转换为数字化信息,其中除文字信息外,还有大量图形、图像信息及声音、视频、动画等数字信息。高校图书馆应依据学校学科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确定图书馆印刷型文献转化的品种,突出重点学科馆藏的特色,对馆藏资源数字化,使富有学科特色的信息资源得以长久保存。

学科特色数据库建设一方面展示了高校丰硕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为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学科特色数据库的价值和生命力的体现需要通过数据库的质量保障来实现。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建设学科特色数据库之前,要做好数据库的规划、论证工作。选题论证要严谨,针对馆藏特点、学科设置、用户需求等因素,确定适当的主题范围或文献类型范围。数据是数据库的核心,数据的收集是数据库建设中的重要步骤之一,要确保收集信息的完整性和权威性,应确定学科范围、时限范围、地域范围、文种范围等,确定信息源的种类和收录信息的形式。对相关读者进行调查,掌握用户需求,确定数据库模块,对准备入库的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并对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在选择好软硬件平台的基础上,设定子库及字段,录入数据和进行数据审核。最后,通过试运行后为读者提供检索服务。如天津科技大学采用北大方正的 DESi系统建设的“制盐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数据库,包括制盐图书、图纸、资料、期刊论文、专利、标准、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以及制盐企业名录和专家数据库等内容,实现了学科资源集中化揭示,提高了信息的获取效率,推动了该校“制盐科学与工程”学科教育、科研的发展[5]。

2.3 以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为手段,增强学科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因经费、人力等因素的制约,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全部收集齐全所有学科文献。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之不足。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依托众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以多样化的获取方式,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是国内最大规模的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系统。目前,CALIS已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开通了馆际互借服务。高校图书馆可通过申请加入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成为成员馆,为读者提供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如中南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图书馆通过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为本校师生提供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高校图书馆也可加入地域性的或行业性的高校图书馆联盟,通过联盟内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如构建于1994年的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馆有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12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该联盟在联合借阅、协调订购、学术交流、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已建设区域资源平台、外文期刊联合目录、免费电子全文库、创新参考文摘库、期刊评价与投稿系统、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等数字资源系统等,有效地保障了各成员馆的文献信息需求,促进了区域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6]。

3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资源建设者应处理好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一般信息需求与学科信息需求的关系,协调好图书馆与院系图书馆或资料室的关系,使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始终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为高校学科建设服务。

[1]2012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发布[EB/OL].[2013-11-15].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3-07/25/c_132572 572.htm.

[2]刘莹.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比较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6):88-90.

[3]李亚君,王伞伞.基于学科建设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9):35-38.

[4]OA期刊十年:数量猛增 影响力有待提升[EB/OL].[2013-11-16].http://www.csstoday.net/Item/15455.aspx.

[5]赵永强,曹欢增,冯军.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流程的研究——以基于DESi平台的制盐特色数据库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1477-1478.

[6]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 [EB/OL].[2013-11-16].http://www.th.superlib.net/news/newsList.action?&flag=gzdt&customLanmu=0&cpage=1&cataid=559.

猜你喜欢
馆际互借纸质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期刊问答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工作探讨
图书馆联盟馆际互借的运营模式研究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中外图书馆馆际互借现状比较研究
美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