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乃岐,卢晓莉,王恒桓
试论保密认识与保密实践的关系
巨乃岐,卢晓莉,王恒桓
(信息工程大学 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保密认识和保密实践是保密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从根本上说,保密实践决定着保密认识,是保密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也是检验保密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反过来,保密认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保密实践,对保密实践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组织动员、行为规范和方法指导等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和辩证统一的。
保密认识;保密实践;关系
保密认识和保密实践是保密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保密实践作为社会实践的特殊形式,是指保密主体为了生存、安全和利益的需要,以保护秘密事项、保守秘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保密认识作为社会认识的特殊形式,则是指人们在保密实践的基础上,对保密领域中的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本质与规律的意识反映和理论构建。科学把握保密认识与保密实践的辩证关系,对于深刻认识保密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系统构建保密科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密实践是从精神到物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保密认识是从物质到精神、客观反映于主观的精神性活动。在这两种基本活动中,保密实践决定保密认识。
主体保密认识能力的形成和保密认识成果的获得,依赖于保密实践。一方面,保密实践作为人的自觉性活动,要求主体必须形成关于保密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保密实践的目标和方案。这就提出了以观念方式把握保密活动的客观需要,即提出了保密认识的必要性。因此,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保密实践及其需要是保密认识所以发生的根源和动力,没有保密实践的需要,就不会有保密认识的启动和发生。另一方面,保密实践作为保密认识的直接对象和获取途径,又是保密认识赖以产生和形成的直接来源和客观基础。毛泽东同志说得好:“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1]287−288可以说,一切保密认识从根本上都是从保密直接经验发源的,是对现实的保密实践的经验总结、意识反映和思想把握。离开了保密实践,保密认识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人们只有通过保密实践活动,直接地去接触和变革保密客体,才能获得保密客体的各种信息,从而产生具体的保密认识。一开始是保密感性认识,即关于保密客体的具体现象、外部联系和各个片面的直观反映。随着保密实践的继续和深入,保密客体的本质逐渐显露,主体才能获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的客体信息,才能逐渐形成关于保密活动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的抽象的和概括的反映,才能使保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最终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保密认识和理论。因此,保密实践是保密认识产生的根源、终极动力和客观基础。
保密认识是伴随着保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保密实践是保密认识运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方面,保密实践的不断发展,给保密主体不断地提出新课题、新要求,推动保密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历史上每一次保密活动,都有其特点,都要求保密认识主体去分析、研究,从而推动保密认识的发展。人类关于保密实践的认识运动就是一个随着保密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历程。每一次保密实践的发展,都是保密认识进步和发展的直接动力和具体途径。另一方面,保密实践的发展还给人们创造和提供了新的认识手段和工具,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主体的保密认识能力和水平。保密认识活动是认识主体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作用于认识客体而具体展开和进行的,离开一定的认识工具,认识活动就将寸步难行。众所周知,人自身的感知能力是极其有限的,人眼只能接受380~770毫微米的电磁波(光波),人耳只能接受20~20000赫兹频率范围内的振荡波(声波),超出这一范围的红外线、紫外线、超声波、次声波等,人体本身是无法感觉到的。但是,运用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人类能够看到数亿光年以外的星体,电子计算机每秒数万亿次的运算速度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变得更迅速、更准确,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扩展了人们的认识范围,也极大地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保密实践的持续开展和不断发展给人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工具和手段,使认识不断向深度开拓,向广度进军,向精度提升。
保密实践不仅是保密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而且是保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一切认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保密认识的目的也不例外。人们研究保密事物极其过程,其目的决不仅仅是为了认识而认识,而是要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取得的认识成果,即根据保密实践活动自身内在的本质和规律,能动地指导保密实践,科学制定保密活动方案,精心设计保密实践计划,全程指导保密实践进程,最大限度地减少保密实践的盲目性、受动性,增强保密实践的自觉性、主动性,确保秘密事项和信息的绝对安全,夺取保密斗争的全面胜利。如果离开对保密实践的理论指导,那么,任何保密认识的存在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保密实践既是全部保密认识的源头和始点,又是全部保密认识的归宿和终点。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密实践对保密认识的客观要求更高,保密认识对保密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强。如果说,在以往的保密活动中保密认识对保密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多地表现为“用剑”的艺术,那么,在现代保密实践中保密认识对保密实践的作用则更多地表现为“铸剑”的艺术。特别是保密哲学中的保密观、谋略论和方法论等内容,作为保密活动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保密实践时代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思想先导和行动指南。可以说,在信息时代的条件下,保密认识对保密实践的引领、指导作用更突出了,保密实践对保密认识的需求依赖更加强烈了。
保密实践作为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特殊社会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保密主体的主观意识通向保密客观存在的中介和桥梁。人们在保密实践中所形成的保密认识是否正确,说到底还要通过保密实践来检验和证明。保密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现实物质活动,能够使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保密认识变为直接的现实的认识,人们因此就可以直接看到保密认识与保密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如果保密实践活动达到了保密认识中所预想的结果,那么保密认识就被证实了,这样的保密认识就是正确的,就是保密真理,反之,就是错误的认识,就不是保密真理。很显然,离开了具有直观现实性的保密实践活动,保密认识与保密实践、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就无法联系起来,如果这样,保密认识也就无法得到检验和证明。因此,保密实践是检验保密认识是否正确以及正确程度的根本标准、根本途径、根本方法。舍此,我们便无法判断保密认识的正确性、真理性。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保密实践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任何具体的保密实践活动本身又是相对的和有限的,因此每次具体的保密实践对保密认识的检验和证明又不是绝对的,而只是相对的。但是,从保密实践与保密认识发展的全局和整体来看,保密认识的真理性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保密实践来检验,保密认识真理性的判断、提高和完善离不开保密实践的检验和推动,这个结论是不会变的。
强调保密实践对保密认识的决定作用,并不是否定保密认识对保密实践的巨大作用。保密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现实物质运动,本身就包含着保密认识的因素,离不开保密认识的指导。特别是在现代,保密认识对保密实践的相对独立性和巨大反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保密认识在依赖保密实践的同时,其自身的活动方式、发展过程和运行机制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逻辑,它既可以与保密实践完全同步进行,也可以超前于保密实践或滞后于保密实践而相对独立地进行,其认知过程、组织原理、逻辑进程、理论体系等均有自身独特的矛盾运动和规律性。保密认识的理论体系一旦形成,其内在结构和运动发展又立刻表现出自身质的特点和意识反映与理论建构的规律。正是保密认识的相对独立性使其不仅依赖于保密实践,而且反过来能动地作用于保密实践,给保密实践打上直接或间接的理论指导的烙印。保密认识对保密实践的能动作用是指,在保密实践中所取得的正确的保密理论,反过来又成为保密实践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成为驱动、引领、指导、支撑和推动保密实践的强大动力、内在因素和精神支柱。概括地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正确的保密认识和理论作为对保密实践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和观念把握,可以预见保密活动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因此对现实的保密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思想引领作用。一方面,它能够为保密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原则和理想方案,为现实的保密实践活动规定方向、目标、计划等,提高人们行动的自觉性,避免或减少盲目性,从而指导保密实践取得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它对保密实践和事物的未来发展具有科学预见作用,能够指导保密实践自觉探索未知现象,超前进入未知领域,从而科学开辟和超前建设保密实践新领域、新阵地,大大提高保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1]286可以说,保密认识对保密实践具有极强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再一方面,它在保密实践过程中还具有很大的思想解放作用。保密认识作为保密科学和真理,它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具有破除迷信、打倒偶像、解放思想的理论品质和巨大作用。历史上,西方国家把我国称为“贫油国”,我国科学家李四光不信邪,他用自己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指导我国工业实践,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宣告了“中国贫油国”彻底破产,解放了中国工人的思想,创造了中国工业的辉煌。保密认识在保密实践中一样,也具有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是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旧传统、旧习惯的锐利思想武器,也是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新习惯的理论先导和前提条件。
革命导师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2]241保密认识作为保密理论和真理,对保密实践具有动员和组织的巨大作用。首先,这种作用通过制造革命舆论而发挥出来。有效地开展保密实践活动,首先要动员群众、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只有广大群众被发动起来了,积极参加到保密实践中来,保密实践才能顺利进行,保密事业才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而只有用科学的理论动员群众、说服群众,并使它转化为保密实践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保密宣传、动员和号召才会真正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凝聚力,保密实践才可能真正地开展起来,这样的保密实践也才可能富有成效。其次,这种作用通过观念驱动而发挥出来。保密实践作为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既需要集体的组织和发动,更需要个体的观念驱动和先导。就此而言,保密谋略先于保密实践,保密观念先于保密行动。离开保密认识和理论的驱动和先导,保密主体就不会投身保密实践中去。因此,保密认识和理论作为保密实践的内在因素、观念先导和精神力量,从深层次上影响和决定着保密实践活动的方向、性质和规模。
保密实践作为满足主体生存、安全和利益需要的特殊活动,反映到保密认识和理论中来,不仅是对保密真理的实然把握,而且是对保密价值的应然追求,是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毫无疑问,与一般的科学认识和理论不同,保密认识和理论更关注价值目标,保密实践与认识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为确保并实现保密价值而存在的。舍此,既不会有保密实践,也不会有保密认识。保密认识和理论内在固有的确保主体利益的原则,作为保密实践活动中普遍的、优先的和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尺度,同时又构成了保密主体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因此,保密认识又是保密实践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特别是保密认识和理论中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准则体系,它们作为系统化、标准化、程式化的规范、准则、制度、法规和要求,既是保密主体价值认同的思想基础,又是保密主体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对于保密实践活动中的每一个主体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规范力。保密主体行为习惯的养成既来自于保密认识和理论中的保密精神和保密思维模式,同时也来源于保密主体对保密原则、保密制度、保密规范和保密要求等保密规范体系的严格遵守和长期执行。可以说,正确的保密认识始终是保密主体自觉养成保密行为习惯的观念源头、心理导师和精神动力,保密认识作为对实践中必然的和本质的关系的意识反映和观念把握,反过来又成为保密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和客观要求。
理论应用于实践就会转化为指导实践的方法。保密认识和理论对于保密实践的能动作用最普遍最一般的表现,就是对保密实践的方法指导。具体地说,保密实践作为有计划有意识的自觉活动,从目的的确定、目标的选择、规划的制定、方案的设计、步骤的安排、行动的实施、过程的控制、方法的使用、结果的评价、成果的保护乃至秘密信息的保守、存储、传递和使用,都离不开保密认识和理论的具体指导,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中,保密认识和理论都发挥着重要的方法指导作用,既是保密主体观察、分析和解决保密活动中各种事物、现象和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理论工具,也是其物质操作的实践方法和技术工具。就是说,保密认识和理论以思维活动的方式、理性指导的方式、理论武装的方式、价值调节的方式、素质能力的方式和物化手段的方式,普遍地存在、作用和渗透于保密实践的全部活动和过程中。在现时代的条件下,保密认识和理论对保密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加突出。保密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直接导致许多全新保密技术手段的发明和创造,同时也引起了保密思想、保密理念和保密谋略的创新发展,开辟了网络信息空间、虚拟空间、心理空间乃至文化空间等全新领域,改变了而且继续改变着保密实践的方式、模式和样式,使现代保密实践全面展开于陆、海、空、电、磁、光、声、场、网、天、心、文等多维时空之中[3]。
保密活动是保密认识活动、保密实践活动和保密价值活动的有机统一过程,保密认识与保密实践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和有机统一就实现于保密活动的具体和历史过程中。
在复杂的保密活动中,保密认识和保密实践的关系是相互包含、辩证统一的。保密认识与保密实践作为统一的保密活动中的两个过程、两种运动,它们既不是相互分割、彼此孤立的,也不是截然有别、泾渭分明的,更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在统一的保密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成全的。一方面,由于保密实践作为有意识的活动是保密认识指导的活动,任何保密实践中都少不了保密认识的参与,而保密认识作为有对象、有内容的活动又是基于保密实践并面向保密实践的活动,任何保密认识中也都少不了保密实践的内容,因此,保密认识与保密实践始终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不可分割的,二者的关系始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另一方面,保密实践活动从确定目的、选择目标、科学决策,到设计方案、选择方法、制定路线,一直到最后的成果评价、活动总结等,与其说是复杂的实践活动,还不如说是复杂的认识活动;而保密认识活动从搜集材料、积累事实、实地考察、社会调研、讨论座谈,到模拟实验、跟踪调查、信息反馈等,与其说是复杂的认识活动,不如说是复杂的实践活动。保密实践也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保密认识也是一个实践过程,保密认识与实践活动因此不仅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关系,而且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活动。再一方面,保密活动的历史证明,一个正确的保密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够取得,而一次成功的保密实践,也需要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由此可以看出,保密认识与保密实践二者同时还是相互转化、相互成全的互动共生关系。
保密认识与保密实践在保密活动中的统一,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和超历史的统一,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和历史的统一。这种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归根结底是因为保密实践的丰富性、发展性和保密认识的相对性、条件性。其一,从保密实践方面看,任何保密实践活动都是极其复杂而又发展变化的。与此相应,保密认识与保密实践的统一也是具体的和历史的。原因在于:第一,保密活动中被认识与改造的客体一般都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因此,对它的认识必然也有一个由一个方面到另一个方面的展开过程和由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上升过程,总的过程必然表现为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再到更深本质的发展过程。因此,保密认识与保密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和绝对的。第二,保密活动中被认识与改造的客体本身又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特别是它常常表现为互为主客体的双方之间的激烈的竞争、斗争和对抗,这种竞争、斗争和对抗既因时代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发展,又因保密双方民族、地域、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差异而不同,因保密双方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而使其变得更为复杂、曲折和多变。因此,保密认识与保密实践的统一只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可能是超时代的、超阶级的、超历史的抽象、僵死和永恒的统一。其二,从保密认识方面看,主体的认识活动不仅受到保密实践条件的制约,而且还受到主体素质和认识条件的制约。诸如主体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主体的知识结构、聪明才智和实践经验等,都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保密实践的历史反复证明,保密主体在特定的实践条件下产生的保密认识,只是对特定条件下保密活动本质与规律的认识,只能达到相应的广度和深度,而不可能穷尽所有的保密客体和实践过程。因此,保密认识与保密实践的统一始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和超时空的统一。
保密认识与保密实践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要求保密认识必须伴随保密实践过程的推移和保密环境的变化,紧跟保密实践的时代发展,以实现在新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保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具体地说:一要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保密理论是对保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反映和认识,是一般性的东西,而保密实践要解决的问题和所涉及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具体的。个别比一般要丰富得多,一般决不能代替个别。因此,保密认识要与保密实践相结合,决不能生搬硬套,而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二要从实践出发,始终坚持保密理论认识与保密主体需要相结合。保密认识指导保密实践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保密客体的现有形式,以满足保密主体的现实需要。因此,保密实践不仅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要做到一般理论与主体实践需要相结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保密实践目的,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展开具体保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理论引向实践。三要把握好时机与尺度,始终坚持实践牵引与理论先导相结合。保密认识和保密实践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保密实践向前发展了,保密认识就必须跟着发展,否则认识就要落后于实践,主观意识就要脱离客观实际,就要犯本本主义的错误;保密理论向前发展了,保密实践也要积极跟进,要在保密认识的指导下创设条件、大胆推进,否则,实践就要落后于认识,保密活动和事业就要落后于时代,如果这样,就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因此,必须始终坚持用发展了的实践推动发展着的理论,用发展了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把实践牵引与理论先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实践的发展始终行进在理论指导的科学轨道上,保证理论的发展始终建立在实践的肥沃土壤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密认识与保密实践的有机结合更为突出、更为重要。只有始终把实践牵引与理论先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保密实践和保密事业才能真正掌握主动,把握先机,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4]289。
[1]毛泽东选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列宁选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巨乃岐.试论信息时代的新知战观[J].东方论坛,2011(5).
[4]刘怀彦,巨乃岐.军队保密文化建设[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叶厚隽〕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onfidentiality Practice and Cognition
JU Nai-qi, LU Xiao-li, WANG Heng-hua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Confidentiality cognition and confidentiality practice are a couple of basic category. Confidentiality practice decides confidentiality cognition, forming its resource, motives power and goals, and is the fundamental criterion by which we distinguish the true and false of confidentiality cognition. Confidentiality cognition acts on its practice, giving important play to it, which leads, organizes, standards, and guides its practice. Their relations are concrete, historical and dialectical.
confidentiality cognition; confidentiality practice; relation
国家保密局保密科研项目(BMKY2011A02)
巨乃岐(1958―),男,陕西岐山人,教授,博士。
2013-01-15
E0-055
A
1006−5261(2014)01−00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