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丽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当中,这项战略抉择的颁布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只有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协同发展、持续发展,构建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才能真正实现。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就要加快,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中不可或缺,同时又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为此,加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村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加快农村地区的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刻不容缓,为早日实现“七好”(即“村庄规划好、建筑风貌好、环境卫生好、配套设施好、绿化美化好、自然生态好、乡风民风好”)的现代化美丽乡村而不懈努力,让美丽乡村的光芒照亮中国。
为加快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永安市根据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培育“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导产业,其中最具特色的有洪田镇洪田村、上坪乡天斗山旅游度假山庄、槐南镇、罗坊乡左拔村等四个乡镇。
1.1.1 洪田镇洪田村 “中国林改的第一村”洪田村在寻求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围绕“三化两增收”和建设“和谐林区、幸福林区”的要求[1],利用现代竹林高效生产基地的优势产业,推动了汇宝生物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林竹深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1.1.2 上坪乡 上坪乡生态旅游公司为促进天斗生态度假游升温,采取“微信”吸引游客的眼球+“镜头”刺激游客的感官+“美食”抓住游客的胃+“家味”吸引游客的钱袋子的“4加创新模式”吸引游客广大游客,游客络绎不绝,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1.1.3 槐南镇 槐南镇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通过加快安贞堡周边莲子生产基地建设,将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结合,大力发展“游百年古堡、赏十里荷花”的休闲观光旅游,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即促进农民增收,又发展了生态产业。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槐南镇农民人均收入在万元以上,比2012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蓝图,让美丽乡村的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1.1.4 罗坊乡左拔村 罗坊乡左拔村是永安市淮山产业的生产核心基地之一,2013年在“淮山经济”的催化下,全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2013年全村淮山种植面积达66.67 hm2,总产值达1050万元[1]。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目前该村的房屋改造正在进行中,在不久的将来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画卷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3年,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永安市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整改:一是做好全市所有11个乡镇的村庄规划和立面改造工作;二是对高速公路沿线村庄的村容村貌进行全面的整改,以永宁高速沿线立面改造为契机,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辐射至全市高速公路沿线村镇;三是创建绿色乡镇和示范(优秀)小区;四是积极配合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把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农村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结合,配合农办确保改造任务完成;五是大力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在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永安市共投资1.4亿元对11个乡镇集镇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其中,立面改造27万m2,拆除违章搭盖4.5 m3[2]。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永安市各部门积极建言献策,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农办负责建筑物立面改造工作和农村垃圾处理,环保局负责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水利局负责水流域整治工作,并多次召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二是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168”党建工作机制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的通知》和《永安市2013年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工作考评办法》确定30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并且设立不同模式典型示范村。三是共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100多万元,其中投入195万全面完成农村建筑物立面改造390户;投入180万建设垃圾焚烧炉,完成农村垃圾焚烧生态处理75%以上;投入800多万完成危房改造和造福工程搬迁800多户。四是每季度召开一次汇报会,并不定时开展专题督查,确保工作全面推进[3]。
2013年,在我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中,永安市燕西街道吉山村、小陶镇八一村、青水乡沧海畲族村榜上有名。永安市借助中国传统村落的品牌文化,丰富了永安市人文景观。为推动美丽乡村的生态文化建设,永安市广电局还制定了四位一体的建设方案:一是完善农村文体设施建设,促进和带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二是结合“农民‘种文体’百村赛”活动[4],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推动美丽乡村的乡风文明建设;三是用好大学生村官,对他们进行培训,大学生村官是个充满活力的群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带动农村文体队伍的建设;四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村落的利用价值,并对各个村的特色文体活动进行综合整理、改编和展示,为“幸福永安?美丽乡村”的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永安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但在建设道路上依然存在着制约其长期、稳步、健康发展的因素。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应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并成为家园建设的主人,享受建设的成果。然而,在许多村镇的美丽乡村建设中,都是政府官员和主要干部在谋划、执行,并未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作用。农民们没有建言献策的话语权。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依靠全面的力量。目前一些地方官员和农民的生态意识淡薄。农业生产垃圾、生活垃圾随处倾倒在村口、街道、河边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着村容村貌,污染了生态环境。工业污染,废水、废弃、废物的排放,也严重影响着农村人的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仅仅依靠有限的财政资金是无法满足基础建设、产业发展、能源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而且建设资金多头管理,层层划拨,短时间内难以投入使用,加上资金的分散使用,难以满足规模的扶持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所需的人才十分缺乏。目前农村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发展美丽乡村,需要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与开发等新兴产业人才,因此传统的农业劳动者不能满足美丽乡村建设的高要求。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整体细致的规划,这样才能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要按照“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要求,定位区域内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将垃圾、污水、改厕等各项处理措施的建设要求与完成时间具体化。正是因为规划方案不够完善,才会导致规划的项目未能如期完工。
永安市农业局可以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稳步落实。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管理好团队,还要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并定期带领团队深入基层,及时跟进“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完成进度。同时,要深入开展调研,结合村情实况多方位考虑和比较乡村之间发展的差异、发展的水平,合理规划并制定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工作指标。这些指标要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多功能产业的拓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促进乡村文化的建设等。
一是要立足科学发展观,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加快转变粗放式的农业发展方式,加大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大力支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以提高农品的附加值。探索新型农村清洁模式,鼓励并引导农民将废弃物产分门别类,回收利用。二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办法。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对造成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成因、途径、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做到从源头减少污染,形成合力多管齐下治理,最终摆脱重金属污染的困扰。
一方面构建奖励机制,将“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全体机关干部绩效考核和年终评先评优相挂钩,让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大局意识,把创建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让广大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目标落实到位。另一方面依托网络、电视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不断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愿意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来。善于挖掘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各类典型,并且应该重点培养,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让他们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起到带头作用,进而带动村民的积极性。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美丽乡村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上的扶持,同时还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家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出谋划策,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质方面的支持。政府还应该灵活运用国家的惠农政策,鼓励采取挂包方式来实现帮扶的目的,最终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宏伟目标。二是强化农民培训。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因此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对“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的农民进行培训,重点培育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能力强、团队协作佳的新型职业农民,旨在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服务技能,让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之路上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可以采取“学校+基地+大学生”的模式,在美丽乡村的试点村落,设立社区大学,积极鼓励大学生投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当中,大学生可以活跃在社区大学的基地中,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提供宝贵的建设意见。
参考文献:
[1] 魏兴谷,罗辉. 永安市开展建设“美丽乡村”侧记[N/OL]. 三明日报,2014-03-17. [2014-04-27]. http://fjsm.wenming.cn/WMCJ/WMCS/201403/t20140317_1061997.htm.
[2] 江海华. 永安市住建局围绕五个重点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EB/OL]. [2013-04-08]. http://www.smsjs.com/gzdt/201304/t20130410_192597.htm.
[3] 永安市农办. 永安市采取“四到位”措施美丽乡村见成效[EB/OL]. [2013-12-19]. http://www.smnb.gov.cn/view.asp?newsid=1245.
[4] 钟丽红. 永安市3个村落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EB/OL]. [2013-09-16 ].http://www.yongantour.com/news/yejie/2013-09-1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