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蜜
(通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吉林通化134000)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仅凭专业知识来衡量人才培养的时代已经过去,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衡量人才的标准.高校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非凡.体育作为高校课程之一,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它更强调实用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拓展训练课,没有开展拓展课的高校,每年也会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组织学生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拓展活动,以此满足学生们该方面的需求.在素质教育的政策引导下,拓展训练课在高校的全面铺开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也叫外展训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商务船队频频遭到德国潜艇的袭击致使许多船只沉没,许多船员在海水中丧生,只有少数人漂流到孤岛上幸存了下来.这些人历经磨难终于得到救援.调查中发现,活下来的并不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而是年纪较大的老水手.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难到这只是幸运或是巧合吗?经过专家的调查研究,终于找到了其中的原因.那就是当船只沉没的时候,年轻的水手由于精神崩溃,导致放弃求生的欲望,最终走向了死亡;而那些老水手们凭借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以及强烈的求生欲望,最终幸存下来.研究表明,当灾难来临的时候,要想存活下来不仅要依靠体能,更多的要依靠人的心理素质.此后,德国教育家库尔特哈恩提出了外展训练的概念,并在1941年与其好友建立了拓展训练学校.我国的拓展训练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推进改革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刚刚落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案中也重点提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当前,传统的体育专业教学重点主要集中于身体素质的提高、技术动作的掌握等方面,而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有些教师主观认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就应该直接进入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其他的都是花拳绣腿毫无意义.这些错误的思想会直接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果.拓展训练具有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等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新的教育方式对推动体育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拓展训练能够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个性需求.传统的体育专业教学更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样的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需要引入新的内容来改变学生的厌学现状.拓展训练的融入能够使体育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提高体育专业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访谈发现,目前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拓展训练,有的还参加过训练或类似的活动.除了少数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以外,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拓展训练融入体育专业教学持欢迎的态度.此外,拓展训练以其特有的方式和内容,能够给学生带来新的思想、不同的学习模式,在体验式的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他们的观念和态度,从而指导他们的行为,帮助其更好的适应社会.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严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1]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每年都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供需不平衡的现状使学生的就业成为大难题.学校把拓展训练引入体育专业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参与体验,还能够把拓展培训师变成学生的另一个就业选择.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孙艳在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中国拓展训练行业在未来3~5年将呈持续增长趋势[2],那么必然会增加对拓展训练师的需求.拓展训练师分为助理户外拓展培训师、户外拓展培训师、高级户外拓展培训师三个级别,它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级别越高收入越可观.所以,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专业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掌握一项新的技能,拓宽就业途径.
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3]2002年颁布的《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有利于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4].《意见》将全国 63所高校作为试点,并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政策.经过多年的实施,这些高校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环境资源.[5]这些都成为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重要政策保证.
一般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为场地项目、高山课程以及水上课程,所需的场地会根据项目的不同有所差异.拓展训练场地项目对于场地的大小要求不高,半个足球场的大小就能容纳近百人进行训练.一般的高校都配有标准的田径场、多功能体育馆、露天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多种场地,这些完全能够满足拓展训练课程开展的需要.另外,某些高校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还将有利于水上、室外冰雪类的拓展项目和定向运动等高山项目的设计实施.
在器材方面,有许多拓展项目是不需要器材的,例如坐地起身、连环手、千斤顶等项目.除了野外拓展训练基地需要耗费很大的物力和财力之外,一般的器材几百元钱就能购置,从高校的实际情况考虑,这些费用不会造成经济压力.
一般的高校都设有学生处、团委、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心等部门,在组织管理学生活动等方面经验丰富.高校体育教师从事多年的体育教学工作,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他们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都有所了解,经过专业的培训完全有能力承担拓展训练指导工作.高校能够将各个部门的教师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各专业教师的作用,有针对性的设计出适合体育专业学生的拓展训练项目,真正达到心理培养的作用.
要把拓展训练与体育专业教学进行很好的融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首先,高校应该对拓展训练给予一定的重视,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拓展训练师的培训,使任课教师都能持证上岗.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已经实行了培训政策,拿到证书的教师可以继续培训新的教师,实现师资队伍的不断扩大.其次,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特点设计“信任背摔”、“变形虫夺宝”等提高学生相互信任和相互沟通能力的项目.根据高校独特的环境,可以参考已开课学校的开课经验,开设水上、冰雪项目以及定向越野等课程.最后,由于拓展训练强调的是自我提升,所以不需要通过具体的成绩来判断成绩高低.评价方式可以选择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相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应该在拓展训练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对在整个课程中发生的变化、得到的收获进行自我感悟.学生的互评方面一定要加强引导,要淡化成绩的优劣,强调个人在拓展训练课中的提升.教师评价要依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完成任务的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等进行综合评价.无论哪种评价方式,在评价的过程中都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拓展训练的作用.
现代社会对体育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远远不够,拥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提高竞争力.拓展训练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方面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所不能比拟的.高校现有的物质、师资等条件表明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专业的教学是可行且有实际意义的.
[1]新华网.教育部: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2/04/c_119209921.htm
[2]西陆中国军事.西陆网发布拓展行业发展报告[EB/OL].http://junshi.xilu.com/2011/1130/news_358_216872.html
[3]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
[4]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Z].2002.
[5]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