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14-08-08 09:19建,孙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教练员

王 建,孙 正

(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2004年国务院召开会议提出:今后承担世界大运会任务由过去以体育总局为主改为以教育部为主.在这一新形势下,为尽快担负起国家竞技体育重任,完成世界大运会的参赛任务,必须迅速提高我国高校的竞技体育水平.同时,高校更要成为培养和造就走向奥运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基地,即学校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具备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资格的272所学校名单中,安徽省占7所,项目涉及篮球、武术、田径、游泳等项目.但通过调查发现,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资金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发展之路举步维艰.本文旨在通过对安徽省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调查,分析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针对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制定相应的措施,为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内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队资格的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肥学院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笔者通过网络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阅读教育学、体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相关书籍,收集本研究课题所需的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专家访谈法.笔者向安徽省体育局领导、安徽省各高校有关领导、教练员,以及相关专家咨询有关问题.

问卷调查法.分别设计出领导、教练员、运动员问卷,共发放各类问卷798份,实际回收753份,回收率95.8%,有效问卷721份,有效率90.4%(其中教练员问卷发放55份,回收53份,有效问卷52份;领导问卷16份,回收15份,有效问卷15份;运动员问卷650份,回收585份,有效问卷554份),并对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进行检验(见表1).

表1 问卷的专家效度检验(N=10)

数理统计法.主要运用SPSS FOR WINDOWS 1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影响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1 运动员类群特征

(1)生源状况.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大多数来源于高中,大约占总人数的87.1%.由于近几年业余体校呈现萎缩状况,业余体校中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因此来自省市业余体校的学生数量比较少,约占9.4%;另外2.5%的学生来源于省市体工队;来自于国家队(国青队)的学生数量极少,仅占0.5%.在走访的学校中,有的学校领导明确表示,专业运动员文化基础差,且较难管理,因此不愿意招收专业队运动员.有的学校直接从体工队的一线队伍中招收学生,这部分运动员拥有学籍,但不在学校上课或者训练,在有比赛的时候就直接替学校参加比赛,导致其它学校对此现象意见较大.

从学生的入学形式来看,预科班录取的占一半以上的比例;其次是降低分数录取,占29.4%;而免试录取和单招录取的分别占8.2%和3.2%(见表2).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提高了高校招生自主权,增加了选拔和录用运动员的渠道.缺点是在单独招生考试过程中,高校之间难以形成统一的录取标准,如果监管不到位,在招生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表2 入学前所在单位与入学形式

(2)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训练目的是学生进行运动训练的动力所在,有了良好的动机才能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自己所热衷项目的训练.在“最初参加训练的动机”这一问题上学生选择最多的是个人兴趣,占63.2%;其次是求学的需要,占51.4%.而其它的选项,如国家的需要,求职的需要等选择的比较少.

从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回答的情况来看,选择非常高和比较高的学生分别占11.8%和41.2%,两者共计53.0%.选择一般、比较低和非常低的学生分别占38.6%、6.6%和1.8%.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训练态度较为积极,而另外接近一半的学生训练态度比较消极.

(3)运动员的比赛情况.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参加的比赛主要有四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安徽省大学生运动会、所在城市高校运动会、各种选拔赛(如CUBA安徽赛区选拔赛)、达标赛以及校际邀请赛等.此外,一些学校还参加一些本系统组织的比赛,如安徽农业大学所参加的华东区高等农业院校运动会以及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运动会.参加竞赛的学生必须是在校注册拥有学籍的学生运动员.

从2010年入学和2010年之前入学的455名同学的回答来看,有20.4%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比赛.参加过1~2次和3~5次比赛的学生分别占38.9%和23.7%,参加过6~8次比赛的学生占10.3%,参加过9~10次比赛和10次以上比赛的人非常少,各占2.4%和4.2%.从对学生和教练员对比赛场次的感觉来看,有62.7%的学生认为参加比赛场次偏少或者太少,有35.2%的学生认为比赛场次正好,仅有2.1%的学生认为比赛过多或者有些多.而教练员认为比赛场次过多或者有些多的人数为0,认为正好的仅占9.1%,认为偏少和太少的占90.9%.由此可见,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普遍认为比赛数量过少.

安徽省大多数高校运动员的参赛机会比较少,缺乏实战经验,不利于运动水平的提高.大部分高水平运动员处于只训练、不比赛的窘境.这种缺乏比赛的现状,不仅严重影响了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而且教练员和运动员也不能根据比赛任务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

(4)运动员的学习.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高校本科专业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这十二个大类.[1]从对安徽省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调查情况来看,学生所学专业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管理学,占37.1%;文学,占 19.2%;经济学,占 15.4%,理学,占15.2%;其次是工学,占8.3%.而学习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的学生数量较少,没有学习哲学与农学的同学.可见,多数学生所学的专业都是实用性较强的、偏重于记忆而且数理化应用相对较少的专业,这种专业分布比较符合运动员的文化基础与接受能力.此外,学生的专业类别与学校关系比较密切.

从专业的选择情况来看,有309名学生选“学校的安排”这一项,占55.8%;有196名学生选“自己的选择”这一项,占35.4%;而选“从学校指定的专业中选择”的人只有49人,占8.8%.这说明学生专业选择的自主权较差,学生专业选择的局限性比较大.这也反映出学校对学生运动员专业选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兼顾学生运动员的个体差异.高校应当扩大学生专业选择的范围,根据运动员入校时的文化基础,结合学生自己的意愿,使学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2.2 学校对运动员的管理措施

从对管理人员的调查可以看出,对运动员进行单独编班和集中住宿的学校占56.3%,上课与住宿同普通学生在一起的占43.7%.集中住宿可以避免与普通学生的互相干扰,有利于运动员休息,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单独编班可以使文化基础接近的学生运动员在一起学习,避免运动员随普通班学习文化课所出现的听不懂或跟不上的情况,有利于组织教学和训练.但这种方法不利于与普通大学生的相互交流、学习,不利于带动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竞技体育文化的传播.同时,由于学生文化学习成绩整体情况不好,也就缺乏学习竞争的氛围,不利于部分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成绩的继续提高.

学校对运动员采取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经济压力与学习负担,有助于运动员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也是吸引优秀运动员报考本校的一项措施.对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学校采取的优惠政策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发放训练补助费,占81.3%;免收部分学费和提供奖学金,各占50%;而免收全部学费和无偿提供住宿的学校分别占18.8%和6.3%,这两项措施一般只针对运动成绩非常优秀的运动员.没有学校无偿提供运动员伙食.从学校根据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而采取的激励措施来看,采取最多的是根据运动成绩发放奖学金,占81.3%;其次是根据运动成绩,提高训练补贴,占62.5%;奖励学分占50%;而评优树先和保送研究生各占31.3%.这说明多数学校都比较注重对学生的物质奖励.

2.3 教练员队伍状况

(1)教练员学历和运动等级.安徽省高校高水平队的教练员多数是体育院系的毕业生,个别是高水平运动队留校任教练的教师.从教练员学历来看,绝大多数教练员是本科学历,所占比例为77.3%;拥有硕士学历的教练员所占比例为19.1%;专科学历为3.6%.从教练员的运动等级来看,69%的教练员运动等级在一级或者一级以上;19%的教练员是二级运动员;另外4%的教练员运动等级在二级以下.

(2)进修学习状况.在竞技水平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教练员必须具备很高的业务素质才能走在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前沿.从教练员对进修学习的态度来看,所有教练员都认为非常有必要或者比较有必要.对于如何提高高校教练员水平,多数教练认同的方法是多参加比赛和举办教练员培训班,各占85.5%和83.6%,而外聘教练员则选择的比较少,仅占16.4%.但从教练员实际参加培训的情况来看,选择经常参加的人占9.1%;偶尔参加的人占72.7%;有18.2%的教练员从未参加过培训活动.这说明安徽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无论在教练员培养体系上,还是在教练员培养制度上都缺乏有效的运作.

2.4 保障条件

(1)经费来源与充足度.经费是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要条件.[2]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上级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接受到一定的企业赞助或者个人捐助的学校数量较少.

由于学校运动队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同时,由于运动队的“高水平”体现不出来,比赛不精彩对社会缺乏吸引力,因此吸引社会力量办队和拉赞助来筹集资金就比较困难.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人员和教练员一致认为,经费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经费缺乏,运动员参加各类比赛的机会就少,从而影响了运动队整体水平的提高.

(2)就业保障.从学生对毕业后的去向的选择情况可以看出,选择数最多的是“专业对口工作单位”,占44.0%;其次是“收入好的职业”,占22.9%;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式,“考上研究生”也成了一个学生重视的选择,有18.4%的学生选择了此项.其它的选择项,如“从事社会体育工作”,“进入职业队”和“其它”选择的学生比较少,各占8.2%、0.4%和7.8%(见表3).

表3 学生希望的去向

对学校竞技体育管理人员的访谈得知,近几年多数学生的去向是专业对口的工作单位;另外一部分学生从事与体育有关的行业;一小部分学生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专业运动员或从事其它行业的学生数量极少.

3 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3.1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当前,可持续发展理论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全新指导思想.实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平等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3]

3.2 缩短竞赛周期,增加比赛场次

拓宽高校运动队与各行业队以及省市体工队竞赛交流的机会,组织各个层面的高校竞技体育比赛,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高校竞赛体系,突破那种只由行政部门主办高校竞赛的方法,给高校更多组织竞赛的机会.

3.3 加大安徽省高校教练员岗位培训力度,完善教练员培训体系

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是高校教练员的一个共同心愿,这就需要一定级别的组织机构进行疏通协调.[4]安徽省相关体育部门需完善高校教练员资格认证和考核制度,对不同等级教练员绩效进行定期考察.

3.4 完善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生激励措施

安徽省高校对运动员激励措施较单一,今后应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完善激励措施.应根据学生训练、学习情况设立一定的目标,然后建立运动队绩效评价体系,并给予各方面奖励.

3.5 拓宽经费来源,走市场化发展道路

目前大学生篮球、足球联赛已经较好的融入了市场经济轨道,让资金短缺的高校尝到了经济效益的甜头,但是很多其它项目仍然举步维艰.因此,高校如何为高水平运动队争取到企业赞助是其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S].[2010]11号附件一.

[2]杨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目标管理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1.

[3]王建.山东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18)4:15-21.

[4]邹勇,何志林,等.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教练员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3:42-46.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教练员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