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单式”教学模式实践再研究

2014-02-12 07:59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单式校企实训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天津 300400)

一、“跟单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当前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各类型人才,社会普遍反映动手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时间较长。对于这些问题,各高职院校都在对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加大了对校企合作的力度和合作形式的研究。我们借鉴兄弟学校“跟单式”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跟单式”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总体感觉这种教学模式比较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合学生成长的规律,适应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有效提高教师们对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认识,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有效发展。

“跟单式”教学模式是借鉴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种叫做“跟单式生产”的生产模式,所谓 “跟单式生产”模式是指:企业以产品规格为依据(产品订单),到承接订单的加工企业进行加工生产,同时派出跟单员(专业技术员)协助并跟踪产品生产过程,以确保本生产产品的质量及生产的时间节点,从而确保企业效益。而“跟单式教学”模式就是学校承接企业的产品订单,企业派出技术员和有经验的生产技术能手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完成产品的加工。在这里学校的教师和企业技术员共同研究产品的加工工艺来确定实训的项目和内容,并根据加工工艺整合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学生在产品加工的过程中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

二、跟单式教学模式,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由于政府没有发布专门的指导校企合作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另外企业作为经济实体,是以经济收益为宗旨,在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考核奖励办法,很难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因此现在职业院校大部分的校企合作都停留在形式上的合作或短期的合作。

“跟单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互利互惠的、校企双赢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方式。在这里企业带着产品订单,借助学校的厂房(实训基地)、生产设备(实训设备)、人力(学生和教师)完成产品加工,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了最大盈利目标。同时学校与企业(企业提供特定的设备)联合组建具有深层次校企合作特色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学校工厂化、工厂教室化”的全新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任务为引领、以产品加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中接受专业教育和训练,通过不断的企业文化渗透,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对社会企业的了解和熏陶、真正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对接。为今后尽快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提升校企合作的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整合专业学科课程,开发专业学习领域

1.精心挑选选择合作企业和实训产品

在早先与天津泽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合作的基础上,新近与以天津义兰泽机械加工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了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年5月—2011年3月采取产品生产、学生实训及产品研发于一体的合作形式,其中,生产原料、流动资金、部分专用工量具、产品销售及市场开发由天津易兰德机械加工有限公司负责;厂房、机器设备、工卡量具及动力由学院负责,双方各自投入的资金和固定资产产权不变;第二阶段:2011年3月开始,采取来料加工的合作模式,实施企业化运作。天津义兰泽机械加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机械加工的的民营企业,有一批具有丰富机械产品的加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所涉及的加工产品也非常广泛,比较适合开展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和研究。

在选择跟单产品方面,考虑到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学院目前设备的加工能力,精心挑选跟单产品,与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跟单产品加工教学方案。到目前与企业合作加工的产品主要包括轴套类零件、轮盘类零件、壳体类零件、支架类零件等四大类零件,基本满足专业教学和实训的需求。

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跟单产品加工教学方案

在“跟单式”教学模式中,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合作,本着以“以学校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为原则,紧紧围绕学生完成产品加工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来选择课程内容和配置知识点,遵循学生对专业知识认知规律,对课程的结构、比例权重、内容衔接等纵横方向作了认真推敲,逐步将典型产品的加工工艺的技能点分解到各年级的专业课和实训课的教学内容中,合理调整或整合专业课程。彻底改变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局面,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具体的做法是,在接受生产订单后,学校专业教师首先通过零件图纸,对零件的结构、技术要求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然后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制订工艺规程,确定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必需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并结合教学需要适当调整加工工艺流程,以便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实施专业知识技能和训练,形成以产品加工过程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方案。

例如,在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数控编程等课程中,都有意识的将一些典型的跟单产品、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为案例作为讲课的实例,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更贴近生产实际,目标更加明确。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专业教师“双师型”素质

在整个“跟单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起主导作用,这无疑对教师全面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和素质起到促进作用。从“跟单式”教学模式的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出,接到企业订单后最先进行介入的是教师,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充分对跟单产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与企业的技术人员(跟单员)共同制订工艺方案的同时整理产品生产加工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和技能点。然后,按工艺流程将知识点和技能点分解到各工序的生产和教学活动中。以产品加工为载体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活动。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案,“跟单式”教学方案还包括学习任务单、质量控制工程表、工作过程记录评价表(班组长填)和实训过程记录表(教师填)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试生产和反复的尝试修正生产工艺和教育教学方案,最终形成跟单式教学活动设计和相应的任务单,形成任务引领型教案和讲义。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和探索,专业教师通过与企业的经常性接触,及时了解了和掌握来自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内容,教室和车间两种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定环境下教学情境的处理能力水平明显提高。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和研发能力,促进教师“双师型”成长。

五、实训教学的生产化,改变了传统的实训模式

首先,改变了传统的实训模式。教学场所从教室转移到实训中心,实训中心既是课堂也是车间;教学实训任务由学校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员共同担当;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特长施教,有利于提高教学实训效果;教学内容紧扣实训操作的生产项目,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知识学习和操作训练紧紧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改变了过去将大料加工成小料、小料加工成废料的“务虚”实习实训模式,并有效的避免材料和能源的大量浪费,使学生、教师、企业和学校各得其所,实现了多方共赢。

其次,实训设施社会化。过去因为教育经费困难,加上实训观念陈旧,学校配置的实训设施往往是利用企业淘汰的设备,甚至是一些代用设备。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实训不仅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生产条件。随着数控实训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目前,学校实训设施的配置与现代生产同步,使学生能在“跟单式”的教学实训模式中利用现代生产设备,及时得到现代化生产的锻炼,大大提高了学生适应现代生产的能力。

再次,实训生产化主要体现在现代企业生产加工的管理环境中。实训中心是企业生产加工的车间,学生在实训中心按企业要求和制度参与生产实训。这样的训练使企业文化完全渗透到教育教学的运作过程中,企业派来的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一丝不苟的质量意识、良好的协作精神,这些都起到了隐性课程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有效实现了学校教学与社会行业的零距离对接。

六、结束语

虽然在“跟单式”教学模式中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预期的成果,但后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我们把从企业承接的订单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但由于订单的多变和不稳定,对教师在教室和实训加工中心两种课堂驾驭处理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完善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学校教育规律、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成绩考核)和管理模式,如何更好地与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相融合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方德明.“跟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教育发展研究 [J].2009,(08).

[2]王鹏,蔡长霞.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3]丁书文.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4]姬树荣.“校企合作”——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猜你喜欢
单式校企实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单式万向铰链型膨胀节在烟气除尘管道上的应用
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