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视域下中职英语教师的国际化角色

2014-02-12 05:55杨立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感性导向中职

杨立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扎实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国际化合作,大量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同时我国也对外投资,由此,国际化职业人才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国际化空间中,使用的工作语言普遍是英语,英语在此并非仅仅作为交流工具而存在,更重要的是还作为职业人才经验国际化工作过程的一种方式。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母体,中等职业学校应重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英语教学。

在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课程教学能有效地将教学活动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使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以工作过程为指向重新选择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文献[1]详细研究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中职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其课程实施能力,认为中职教师应该担当课程整合、传播职业文化和创生职业课程等角色,其课程实施能力包括职业课程实施的认识、实践和反思能力。本文在此基础上,具体对中职英语教师在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中职英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中,中职英语教师应担当的角色。

1 中职英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中职英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英语教学这一感性活动中形成自身。师生之间最初是一种伦理关系,西方一千多年的中世纪基督教教化,使人从家庭中脱离出来。《新约》中说,“来到我身边的人,如果他不恨他的父母、妻儿和他的兄弟姐妹,甚至他自己,他就不是我的门徒”[2]。这种思想经过一千多年的教化,最终完成了人与家庭的分离,分离的目的是为了让人进入宗教团体,后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解除了传统基督教信仰对世俗生活的排斥,认为人只有通过完成现实世界中被指派的义务才是上帝所接受的[3]。职业从此被神圣化,剥离家庭伦理关系的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关系。师生之间也不可避免地形成这种平等、合作的关系。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的师生关系也趋向平等,原来的伦理关系剥落,在这样的情形下,并非如传统那样,教师选择的内容,学生就必须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感性活动中,时有感性冲突的发生,师生之间彼此的诉求、期待碰撞磨合。如果有一种教学方式代表未来,一定会被意识形态所论证,从而上升为权利,由此对教学产生指导性的影响。这里的意识形态指主流的思想,它将论证和认可代表未来的教学模式。

中职学生基本上来自初中生源,想通过中等职业学校获得实在的技术,以便能获得一份较高收入的工作。工作的获取是以适用技术的掌握为前提,而不是以伦理关系为前提。其对英语的需要与其职业期待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对学生接受能力的把握不够,对其职业期待的重视不足,就容易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向期待的分离,从而造成英语教学效果欠佳的状况。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制一般为3~4年,英语课开设2~3年。这些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关,与所学专业不相关。这样,因为与自己的专业相关性弱,造成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足。比起日常英语和文学英语,学生更期待英语教师给他们适用于工作过程的专门用途英语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适应了这一期待,代表着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将被主流思想论证为权利。中职英语教师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国际化进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高中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升入大学,因此传统的语法、词汇、写作教学不可避免地成为主导。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就业,还有提高学术素养,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因此,对其英语教学内容以英语文学为主,写作通常以议论文为主,这显然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期待,因为他们想掌握适用于某种工作的技术。

当中职英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能满足这种期待,师生间感性冲突必然发生。在传统的伦理关系中,学生会出于对教师的尊重而接受既定的教学模式,但在现代以平等、合作为主流的中职师生关系中,感性冲突就会造成现行教学模式的改变。这种冲突要以教学模式的改变达到中职英语师生感性活动的平衡。

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师角色

中职英语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教育主体,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其独特性。按海德格尔的思想,人是被抛到自己的生存境遇之中的,事先并未通知,也无理性的根据[4]。因此,人要在自己的生存空间中根据对现实的领会做出抉择。中职英语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院校,他们是被安排到中等职业学校这样一种教学空间中。现在通常中职英语教师如普通学校那样,讲解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英语课程,但由于这样造成与学生期待的分离从而形成感性冲突,中职英语教师不可避免地选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新的课程体系中,中职英语教师就需要重新定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组织英语教学。中职英语教师具体的课程实施步骤包括国际化职业氛围建立、职业英语课程准备、实践、考核和反思等5个方面。

2.1 国际化职业氛围的建立

中职英语教师除了具备语言的教学能力之外,还需要发挥自己专业的特长,对中西方文化精髓有深入的了解,这是中西方文明所生长起来的根基。不同文化造成民族性格的差异,在国际化的工作过程中,这种差异往往形成合作的障碍。对这种差异的领会需要中职英语教师在根源上予以把握。中国是儒道佛为主的文化,西方是以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思想相结合的文化,中职英语教师目的不是让我国学生完全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而是让他们领会这两种价值观的差异性,从而在未来工作中对出现的感性冲突形成理性认识,这种认识能避免由冲突走向排斥,增进相互理解。

中职英语教师由于不涉及具体工作过程中的逻辑运算,因此基本上还处于感性领域,这一领域要求中职英语教师营造起国际化的工作氛围,就是用英语营造起一种与本职业相似的氛围,这种氛围是中职英语教师所建立的一种感性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学生能领会到什么是正确的职业操守,什么是不正确的,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工作世界的建立具有原初的真理性,即它决定着工作过程中逻辑真理的派生。海德格尔区分了感性真理和逻辑真理,他将逻辑真理称为科学,认为感性真理是原初的真理,他说“科学并非真理的原始发生,而是在被开启的真理领域中培育,科学是在领会和确定在这一领域内表现为可能性和正确性的基础上展现自身”[5]。感性的真理是基础,理性的真理是在领会感性真理之后才发展起来。由此可见,中职英语教师所建立的感性职业氛围是职业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前提,如果这一前提出错,中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整个知识经验过程就会出现问题。

2.2 职业英语课程准备

由于中职英语教师大多来自普通院校英语专业,要让其融入某一领域,要求教师熟悉某一特定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的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关注英语句法在特定职业情景中的表现、职业英语语篇的衔接手段和连贯策略、职业英语特定表达方式的运用规律等方面。这种教学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英语教师自身准备,一方面需要与理论和实训教师合作。由于有部分中职专业教师具有阅读和撰写专业英语论文的能力,因此应该鼓励理论专业教师从事职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但这些教师缺乏对英语语言理性的认识,也缺乏对语言学习相关规律的了解,因此需要与英语教师合作,互通有无。

2.3 职业英语教学实践过程

这一实践过程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首先,教学内容。传统英语教学内容为日常生活相关的记叙文、文学作品的节选、改编等。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内容应与学生专业相匹配的工作密切相关,如数控专业就需要讲授数控专业英语,汽车专业就需要讲授汽车专业英语。各个专业英语在词汇、语篇方面有各自的特点,作为一种科技英语,其句法模式不同于日常英语和文学英语,这些都需要中职英语教师深入研究,并选择相关专业题材作为教学内容。专业英语教材已经出现,如《计算机专业英语》、《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数控专业英语》,但是这些教材在中职学校应用率不高,现在通常还在使用普通类的中职英语教材,由于这种教材的内容不关涉学生将从事的职业,势必造成英语教学空间的感性冲突。这一状况要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中予以改变。

其次,教学方式。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不论以教师为主导,还是以学生为中心,都采用课堂教学。但按海德格尔的观点,外部事物不是仅仅靠逻辑范畴来认识的,而是人与之打交道,让其上手[4]。中职学生与英语打交道也应以这种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的经验英语所建立的工作世界,在实训室,通过现实的机器材料接触这个工作世界,这些机器材料要有双语的标示和操作程序,让学生在双语的环境下进行实训课程。通过与英语打交道,让其成为学生工作过程的一部分。除了课堂必要的知识传授以外,中职英语教师应该与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一起参与到学生的理论和实训课程。在这一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英语的优势,帮助解决学生在国际化课程空间中所遇到的英语困难。

2.4 职业英语课程考核方式

中职英语课程考试评价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职业相关的英语进行考核,而不是采用传统日常英语的词汇、阅读、语法和写作进行考核。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反过来影响到整个学习过程。成绩的评定不再以期末考试一种方式,应把成绩分派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学生双语参与实训、课堂空间的职业英语互动、职业英语模拟活动都应计算入成绩。期末考试也应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范围内有足够的自由度,可以采取用英语完成某一专业项目,提交英语报告的形式,也就是让学生在工作项目的体验中完成英语报告。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在日常上课时的投入度,又减轻了传统期末考试的压力,避免了传统期末考试代替职业英语经验过程的丰富性。

2.5 职业英语课程实施过程的反思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中,中职英语教师要对英语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经验,中职英语教师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有了总体的把握,但这并非教学的完结,因为这种英语教学实施模式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英语教师在职业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对工作过程与英语的期待进行跟踪,并及时调整英语教学内容。当英语教学与工作过程期待不匹配时,要反思教学过程,与专业教师、实训教师、相关企业和学生共同研究,找出问题的关键,并调整英语课程。这一课程的动态性就在于其不断反思、不断调整的过程。中职英语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动态教学,需要不断更新、优化,以使学生适应工作过程对英语的期待。

3 结束语

中职英语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前期投入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但经过在职业英语空间中一定时间历练,将会有效地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现有中职英语教师无视这种期待,依然按传统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这样做势必与学生期待产生激烈的感性冲突。按黑格尔的说法,“只要是理性的就是现实的,是现实的也就是理性的”[6]。意思就是存在都是合乎理性的,合乎理性的事物一定会出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合乎普通中学和大学的理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英语教学符合现代中职教育的理性。因此,只要这种模式代表未来,它终将被意识形态论证为权利而被中职学校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英语的媒介经验工作过程,从而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视域领会所从事的专业。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文本能帮助学生相互参照,使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对这种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推进,将有助于中职国际化技能人才的培养。

[1]赵文平.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J].职业技术教育,2013(1):30-33.

[2]Anonymous.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ew Testament[M].Oregon:The Ages Digital Library Bibles,1996:194.

[3]MAX W.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5:40.

[4]HEIDEGGER M.Being and Time[M].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6:64-65,127-131.

[5]HEIDEGGER M.Poetry,Language,Thought[M].New York:Harper&Row Publishers,1975:62.

[6]HEGEL G W F.Philosophy of Right[M].Kitchener:Batoche Books,2001:18.

猜你喜欢
感性导向中职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