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艺
教师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以黄淮学院双师型教师培育为例
崔文艺
(黄淮学院 生物工程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双师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双师型教师,非双师型教师在向双师型教师转型的过程中内心的压力和冲突是明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要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认清形势,明确责任,树立职业自信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教师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提高自我效能感,树立职业自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
应用型本科;双师型教师;非双师型教师;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多样化特征凸显,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适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决定了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和根本所在。当前国内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非常丰富,但主要集中于对双师型教师内涵、标准和培养机制的探讨,而对双师型教师培育中教师产生的心理冲突问题探讨不足。本文以黄淮学院为例,通过调查教师在由非双师型向双师型转变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分析广大教师在双师型教师培育中的心理诉求,为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提供参考。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共包含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1]115−120。
自编问卷共26个题目,围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对教师所产生的影响,从认知和评价、满意度、压力与影响程度、应对方式、情绪体验、躯体症状和行为表现6个方面设计题目。我们采取整体取样方式对黄淮学院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42份,有效率为97.7%。在342位被调查者中,男性171人,女性171人;副高以上职称116人,中级职称167人,初级职称59人;50岁以上16人,40―50岁79人,30―40岁191人,30岁以下56人;双师型教师102人,非双师型教师240人。
一方面,相当数量的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认识不够准确。在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认识是否准确的问题中,7.7%的教师选择非常准确,58.2%的教师选择比较准确,31.9%的教师选择不太准确,另有2.2%的教师选择不准确。在关于自己所具有的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能力的自我评价方面,大多数被调查教师的自我评价为较强,占被调查教师数量的75.8%,3.3%的教师自我评价为很强,20.9%的教师自我评价为不强。同时,52.2%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自己还不符合双师型教师的条件。
对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办学定位,26.1%的教师非常赞同,69.6%的教师比较赞同,不同性别、年龄和职称的教师差异不显著,即绝大多数的被调查教师是认同学校的办学定位的。但对于学校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40.7%的教师不太满意,3.3%的教师很不满意,非常满意的只有6.5%,比较满意的为49.5%。不同年龄教师满意度的差异显著,其中,30岁以下教师满意度明显高于40―50岁、50岁以上的教师。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相对于40岁以上的中年教师来说更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心理上更容易适应变化。
被调查教师对工作整体的满意度高于对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举措的满意度,68.8%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满意,3.2%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这说明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一方面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和一线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使学校的举措更能够贴近教师实际,更人性化,更能够获得教师的认同,成为教师自觉自愿的行动。
从调查结果看,学校培育双师型教师的举措对绝大多数教师是有影响的,12%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对自己有重度的影响,42.4%的教师认为对自己有中度的影响,41.3%的教师认为对自己有轻度的影响,4.3%的教师认为对自己无影响。对此,8.8%的教师感觉压力很大,62.6%的教师感觉压力较大,24.2%的教师感觉压力不大,4.4%的教师感觉没有压力。对于工作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8.8%的教师感到很紧张,54.9%的教师感觉比较紧张,31.9%的教师感觉比较轻松,4.4%的教师感觉很轻松。
调查结果显示,面对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大部分教师不同程度存在苦恼、害怕、自责、自卑、畏难、沮丧和忧郁等情绪。对于自己不符合双师型教师的标准,26%的教师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感到沮丧或忧郁,50%的教师偶尔感到沮丧或忧郁;对于工作感到力不从心的程度,30.2%的教师选择“轻度”,31.1%的教师选择“中度”,4.7%的教师选择“偏重”,6.6%的教师选择“严重”,只有27.4%的教师选择“从无”。面对工作问题,76.1%的教师不同程度地经常责怪自己,80.4%的教师感到自己比不上别人,81.5%的教师感到很苦恼,58.7%的教师不同程度地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只有5.4%的教师觉得自己的工作效率总是很高。
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教师从总体上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但64%的教师认为自己距离合格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还很远,自己满足目前的工作要求有困难。绝大多数被调查教师能够积极应对,适应工作的新要求。46.6%的教师选择制定计划,并按计划去做,46.7%的教师选择向有经验的人求教解决办法,只有6.7%的教师选择等待观望任其发展,没有教师选择幻想和抱怨。由此可见,虽然很多教师认识到自己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要求还有困难,但从他们内心里对双师型教师是认同的,而且面对差距和自身的不足,他们更多地选择了成熟、理性的应对方式,通过积极努力提高自己去缩小差距,适应环境。
由调研可知,双师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非双师型教师,主要体现在总均分、躯体化、抑郁和焦虑四个因子上,其中焦虑因子差异极其显著。这一结果也佐证了自编问卷的调查结果,即很多非双师型教师对于自己的转型,内心的压力和冲突是明显的,甚至已经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影响。这同时也说明了个体所处的环境和个体的自我强度是影响其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学与科研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与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师,是集普通教师素质和行业职能素质于一体,既能够从事理论教学,又能够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他们应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质量的复合型教师。虽然我们现有的双师型教师可能距离实际要求仍有差距,但是就整个群体来讲,相对于非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更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更能够胜任岗位任务,在整体素质上优于非双师型教师。因此他们在工作中相对困难较少,压力较小,身心健康状况较好。
在非双师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型中,广大教师的心理压力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广大教师调整心态,会影响教师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进而成为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都要采取有效做法,应对压力。
学校的管理者要关心非双师型教师在转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第一,帮助教师了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办学定位,使广大教师在思想上认同这种转型,能够认识到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第二,引导教师明确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崇高性,增强其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广大教师不怕困难和压力,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通过不断学习达到自我的成长,不断增强职业自尊和自信。第三,使广大教师意识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而,教师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更新教育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据调查,各高校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是非常欠缺的,因此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要根据广大教师的需要定期举办教师心理健康专家讲座,使教师具备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教师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引导和教育,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建立合理的认知,保持平和的心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动和朋友、同事交流和沟通;帮助他们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和自我减压的技巧,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此外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质,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育价值、对自己做好教育工作与积极影响儿童发展的教育能力的自我判断、信念与感受。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教师自我效能感无论对于教育工作、学生发展还是教师自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影响着教师身心健康、专业承诺、工作动机和教育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2]。
如何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呢?从学校层面来说,就是要关心教师成长,为教师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同时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增强教师成长成才的自信心。从教师自身来说,则要正确看待成败结果,进行正确归因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结果进行归因时,要做到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同时,广大教师要有健康的身心状态,健康的身体、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3]。
总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要关注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认清形势,明确责任,树立职业自信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素质,通过不懈努力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的需要,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R].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2] 庞丽娟.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2005(4).
[3] 郭敏,李葆华.教师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2008(3).
〔责任编辑 刘小兵〕
2014-03-06
崔文艺(1976―),男,河南确山人,实验师。
G64
A
1006−5261(2014)04−01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