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的精神胜利法

2014-02-11 11:52浅水戏虾
百家讲坛 2014年19期
关键词:使臣公使同治

浅水戏虾

清朝时,觐见皇帝是件力气活,因为觐见者必须行三跪九叩之礼。不过,能见皇帝毕竟是件光荣的事,大多数人宁可闪了老腰也要去觐见。与此相反,那个时候的老外就不这样想,他们觉得那样做太伤自尊了,于是满肚子意见和牢骚。双方因此闹得很不愉快。

同治的老爹咸丰是个实心眼,他坐江山的时候,老外的腰杆子随着枪杆子的胜利硬了起来,提出不但要设立大使馆,常驻北京,还要向皇帝当面递交国书。这回轮到咸丰傻眼了,只得留下老弟奕訢在北京与洋人周旋,自己跑到了承德避难。即便英法联军退了兵,咸丰想着洋人见了自己不磕头了,实在愧对列祖列宗,死活也不愿回北京,结果在承德避暑山庄一命呜呼,真正做到了與外国人老死不相往来,颇似有几分“骨气”。

同治即位之后,架不住外国人的步步紧逼,终于答应见一见外国使臣。1873年6月29日,他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了日、俄等六国大使,日本大使以作揖礼,西方各国公使以鞠躬礼,都没有搞大清三跪九叩那一套。然而,此次见面之后,大清满朝文武弹冠相庆,认为八十年来围绕礼仪的艰苦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

首先,享有胜利愉悦的是同治,因为他将觐见地点安排在中南海紫光阁,这里历来是大清皇帝筵宴藩属国君主或使臣的地方。外国使节们不了解大清特色,见过面递过国书之后,高兴得屁颠屁颠回去了,过后才大呼上当。此外,心里乐开花的还有以同治的亲叔叔、恭亲王奕诉为首的一帮王公大臣。他们认为外国使臣虽然没有对同治三跪九叩,但脱帽鞠了五个躬,这帮洋鬼子觐见自己国家的皇帝时,也只是免冠三鞠躬而已,他们对同治如此加倍恭敬,显然是在礼仪斗争中服软了。

最令人捧腹的是当时的官方媒体。据《京报》报道,英国公使先念国书,念了大约三五句,便开始战战栗栗。同治问,你们皇帝身体如何啊?英公使不能答。同治又问,你们屡次要求见朕,有什么意图啊?对方仍不能答。至于递交国书的情形,各国公使更是狼狈不堪,有的人因为紧张,以致失手将国书掉到了地上……如同亲眼所见,有板有眼,令人不得不信服。

然而历史的真相是,各国使臣在觐见过程中不仅不卑不亢言行得体,而且也没有损害各国尊严的表现。

大清的失败,如果只是败给了先进文明,还不算太丢脸。但问题是,同治不承认失败,不学习先进的礼仪制度,反而认为西方那一套是不知礼义廉耻、不知君臣上下的表现,因此搞这么一出精神胜利法,为坚持落后的三跪九叩礼仪寻找借口,这才是要害所在。

在其他军国大事中,清朝的精神胜利法更是频频现身。大清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虽然常常挨打,但同治及慈禧太后不谙世界大势,盲目虚骄自大,始终不愿承认西方在整体上超过了中国,认为西方之长不过是奇技淫巧等形而下的东西,而中国所长则是西方人望尘莫及的根本之道,就是不肯踏踏实实向人家学习。结果大清在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日常生活上,都远远被西方抛在了屁股后面,输得一塌糊涂,最终也就只能在精神上“战胜”人家。

编辑/晓雪

猜你喜欢
使臣公使同治
便秘、痔疮要“同治”
浅析日本遣唐使的人员构成
大清为何强撑也要万国来朝
荒唐同治讲信义
浅论越南使臣与花山岩画
唯一的要求……
论清末三帝无嗣之真实原因
昏君同治为何名声不坏
外国公使为何苦苦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