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

2014-02-11 22:58于祥凤
图书馆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农民农村

于祥凤

(辽东学院图书馆,辽宁 丹东 1180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新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社会各行各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不但有力地彰显了高校图书馆开放、平等的服务理念,树立了高校图书馆良好的社会形象。

1 开放、平等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应始终坚持的理念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办馆条件日趋优化,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服务资源呈现多元化特点,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条件业已成熟。

图书馆收集、保存了各种文献信息资源,这些文献信息资源记录着人类文明的活动,是传承知识的有效载体。知识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其生产、传播和应用不同于私人商品或服务的经济过程,公益性是知识与信息的客观属性。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是以文献为载体的传播知识的活动,具有公平性、公益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因此,从图书馆本身的工作内容看,开放、平等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固有的理念。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008年10月28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要求,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起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神圣使命。2005年,全国62所大学图书馆馆长签署的“武汉宣言”中再次强调:“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应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向社会开放”。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行业的呼声进一步夯实了高校图书馆开放、平等服务的实践基础。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已成为世界趋势。国外一些高校图书馆逐步向社会开放。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均对社会开放。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社会人员构成高达40%。澳大利亚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对社会开放。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也积极向社会读者开放。据王玉林等的调研分析可知,1649个高校图书馆中有276个高校图书馆不同程度地面向社会读者开放,占实际调研图书馆的16.74%[1]。这些高校图书馆通过办证服务和临时服务两种方式,面向合作单位人员、科研合作人员、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人员(含社区内人员)、外校师生等提供图书外借、室内阅览、文献复制 、电子资源使用、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服务。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为社会读者服务的有益探索,丰富了高校图书馆开放、平等服务理念的内涵。

2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秉承开放、平等服务理念的最好诠释

2.1 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发展农村经济、培育新型农民,离不开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曾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需要各行各业的关心支持[2]。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设,以知识的力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丰富的科学知识涵养现代农民,有助于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风貌。

2.2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举措

2.2.1 提供文献借阅服务

文献借阅服务是图书馆的最基本服务内容。文献资源优势是图书馆的最大优势。在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已形成各具特色的馆藏资源体系,可面向农村读者,开展文献借阅服务。一是高校图书馆之间形成协作关系,开展馆际互借。同一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要形成协作网络,建立统一共享的图书、情报资源信息库和资源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农村读者在任何图书馆的任何节点、终端,都可以检索文献,用最短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各馆之间建立图书资料借阅和归还的流动机制。本着就近借阅、就近归还的原则,方便农村读者借阅和归还。一个读者即使从多个图书馆借阅了多本图书资料,他也只需选择一个最方便的图书馆归还即可,不必向每个图书馆分别归还,而由图书馆网络流动机制完成图书资料的归还工作。二是与公共图书馆合作,联合开展服务。公共图书馆近年来参与了国家的“知识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在为农村、为农民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高校图书馆应与公共图书馆密切合作,形成合作机制,联合开展服务。建立由以公共图书馆为主、高校图书馆参与建设的乡镇图书馆分馆或村图书室,为农村读者提供文献借阅服务。为了满足偏远地区农村读者的需求,也可以建立流动图书馆,采取定期服务的办法,让偏远地区的农民能及时借阅到其所需的文献。高校图书馆之间以及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要注意优势互补,将最新的、农村读者急需的有关养殖业、畜牧业、农林技术方面的书籍及时送到农村读者手中。如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将5591册书刊捐献给湘潭市 “示范村”图书室[3],与湘潭市图书馆一起帮助“示范村”筹建图书室,指导制定规章制度,加工整理图书,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2.2.2 开展信息咨询服务

发挥图书馆人力资源优势,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凸显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一是编辑纸质信息资料,满足不同读者需求。宏观政策信息、农业新成果及新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务工信息等是农民最需了解的信息。高校图书馆藏有大量科技资源,可在调查农民信息需求现状的基础上,编辑专题信息资料,免费分发给他们,使他们及时了解各类信息,使农民生产经营有目标、农资来源可靠、种植有计划、技术有支撑、销售有渠道、收入有保障。如搜集农产品市场行情,预测与分析行情的未来走势;选择适合的致富项目,拟定经营规模,为农民提供新品种引进渠道以及种植、养殖技术;对农产品储藏、保鲜、深加工进行技术指导;进行市场调研,为农民制定销售策略等。丹东市图书馆通过编发《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决策信息参考》等资料,定期向农民朋友宣传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产品有关的农业政策、市场趋势、致富经验等,受到了农民朋友的喜爱。二是走出校门,参与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最新科研成果。高校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新技术要转化生产力。高校图书馆要主动参与高新技术的推广,不但利用已建立的各级图书馆系统向农民推广,而且要通过各种渠道,诸如农业新产品展示会、农产品交易会以及图书馆系统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向农民朋友宣传、推广。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把专家、教授直接请到田间地头,为科研人员和生产实践者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三是建立虚拟参考咨询系统,解答农民各种咨询问题。虚拟参考咨询是图书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推出的一种参考咨询服务形式,是图书馆的咨询服务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在网上实时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从而使读者能够及时得到问题的答案。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在高校图书馆已普遍开展,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范围向农村延伸,解答农民咨询问题,高校图书馆应建设适合农民需求的网络信息资源或建立涉农专题数据库,让农民能通过登录图书馆网站查阅相关数据库资源。同时,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微博、微信平台,为农村读者开展一对一的咨询服务。随着“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等工程的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信息化平台、农村信息化业务逐渐繁荣。2012年农村市场正在使用3G网络或者3G号码的用户占30.8%,较2011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有41.7%的被访者用手机接收农业生产、科技和市场供求等信息[4]。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 “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在利用手机阅读电子出版物或游览网页的读者人群中,年纪在18-70之间的读者占整个国民阅读人数的23%,其中52%的是农民[5]。在越来越多农村读者利用手机获取信息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构建网络服务平台,利用微博、微信多功能特点,开展农业信息咨询服务,让农村手机用户尤其是青年农民通过移动网络学习新技术、获取新信息。

2.2.3 举办系列读者活动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实践者和直接受益者,是建设新农村、管理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图书馆具有社会教育职能,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图书馆大有可为。一是举办培训班和专题讲座,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高校图书馆可以联合学校的有关部门,聘请有关专家、教授,采取走出去的办法,与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新闻出版机构联合举办知识培训、专题讲座,使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掌握一定的实用技术。二是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农民良好的经营管理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健康素质、农民良好的民主法律素质。广东、江苏、四川、黑龙江等省都举办“农民读书月”活动,以此激发农民阅读的积极性,让先进文化在农村得到传播。高校图书馆可参与“农民读书月”活动,或举办读书活动,让农民成为活动的主角,通过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撰写读书心得比赛,把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之中,用优秀文化丰富农民生活,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培养农村文明新风尚。

3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是主动履行服务社会的一种责任体现。高校图书馆应在做好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多种服务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1] 周铁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EB/OL].[2014-04-1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6/20/content_4723234.htm.

[2] 王玉林,曾咏梅,崔然,等.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调查[J].图书与情报,2011(6):26-32.

[3] 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捐献书[EB/OL].[2014-04-10]http://www.xtlib.com/ab_cont.aspID=432.

[4] 农村移动电话用户消费特点及趋势 [EB/OL].[2014-04-11].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3-04/18/c_1323188 67.htm.

[5] 中国手机阅读用户群体中 农民占据主导地位[EB/OL].[2014-04-11].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1/0425/91848.shtml.

猜你喜欢
图书馆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图书馆
去图书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