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打造城市“第三空间”的实践探索

2014-02-11 19:48白芳
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第三空间讲座市民

白芳

(盘锦市图书馆,辽宁 盘锦 124010)

公共图书馆打造城市“第三空间”的实践探索

白芳

(盘锦市图书馆,辽宁 盘锦 124010)

网络数字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图书馆不断地转型,而图书馆转型为文化空间才是最佳的社会状态,已成共识,正成为一种趋势。本馆创新工作理念、通过营造最美环境、增加服务功能、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打造文化品牌等一系列措施为市民营造最美的文化空间。

转型发展 图书馆 文化空间 城市发展 第三空间

1 引言

随着网络和信息存储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知识和多种载体的信息形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特别是当今社会已进入4G网络时代,人们获取知识信息越来越方便、快捷。为适应社会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图书馆经历了从传统图书馆到自动化图书馆、复合图书馆以及数字图书馆的转型。但是这种转型发展更多重视业务功能而轻视社会功能,导致图书馆的“公共性”“教育性”逐渐萎缩,图书馆依旧是门前冷落的状态。

2009年国际图联年会卫星会议主题“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受到普遍关注。图书馆转型为文化空间越来越受到业内专家的认同,通过打造舒适的空间,提供社交和活动机会,承担社会功能,达到聚集人气、凝聚智慧和思想的目的,从而使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发挥,凸显图书馆的“公共性”和“教育性”属性,体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从本质上说这种转型是使图书馆由“书”的空间转变为“人”的空间。如今国外“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运动正如火如荼,吸引众多公众走进图书馆并参与其中。国外的成功案例表明,图书馆转型为文化空间是最佳社会状态。目前我们国家很多城市图书馆都把它作为发展目标并付诸实践。现结合实践就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

2 打造城市文化空间的实践探索

从图书馆到城市的“文化空间”,需要图书馆人在思想观念、办馆理念、服务创新等方面有一个全新的转变。近年来,盘锦市图书馆在工作中逐步改变“自我封闭”的办馆理念,树立“开门办馆、开放办馆”发展理念;改变“以我为主”的服务理念,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变“静态僵化”的服务理念,树立“延伸创新”的服务理念;改变“坐等上门”的服务理念,树立“服务到家”的服务理念。在全新的工作理念指导下,该馆在打造城市文化空间的实践中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2.1 营造最美环境,增强文化功能

温馨典雅的环境是打造城市文化空间的首要条件,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则是吸引读者到馆的重要手段。2008年以来,盘锦市图书馆在打造“城市书房,文化空间”目标的指引下,将老馆舍进行大规模的装修改造和环境美化,重新布局,全新设计。将图书馆一至三层最好空间全部留给读者。读者服务区分为阅览空间、超市式借阅空间、展览空间、自习空间、休闲空间等多块开放区域,为读者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和环境感受。馆内整体装修风格简约大气、清新淡雅,给人一种温馨舒适、轻松愉悦的感受,再配以格调高雅的艺术作品,使图书馆散发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为打造家居式的阅读氛围,该馆的阅读空间(报刊阅览室)采用了多元化的阅览席位配置方式,将书架与阅览席位交叉,塑造不同的阅读区间,老年阅读区间配置柔软舒适的沙发,儿童阅读区间配置低矮卡通的阅览桌椅,而青年阅读区间则温馨浪漫、富有创意。在这样的空间里,在柔和的灯光下,读者会自然形成阅读族群。我们的理念是让每位读者都有自己喜爱的阅读角落,舒服自在地读书。自然环境方面,对图书馆主体建筑周边的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灰瓦白墙、栅栏围成一个园林式院落。院落内池鱼、藕花、盆景、竹林、回廊等人工自然景观,使图书馆建筑生机盎然、天人合一。在喧闹的市区里一处书香缕缕、宁静怡人的文化空间呈现在市人面前。在服务功能上,增加了讲座、展览、自习、影视播放、文化沙龙等文化休闲功能。我们的目标是使图书馆不仅成为市民读书学习、获取知识信息的文化殿堂,而且成为市民看展览、听讲座、自学、休闲的好去处,成为市民工作、生活之余充电提高、知识交流、休闲娱乐的第三空间。

2.2 出台便民举措,开展多元文化服务

2.2.1 无差别服务。该馆一直秉持“平等、免费、无障碍”的服务理念,坚持推行“无差别、无门槛、零收费、零距离”服务,对所有市民全免费开放。在这个空间里,无论是高官、百姓、专家学者,还是农民工、乞丐都一律平等。不论他们身份的高低贵贱,馆员对他们都一视同仁。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活动,每位市民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使是行人走累了到图书馆坐会儿,环卫工人或执勤交警渴了要杯热水,我们的馆员也一样热情接待。

2.2.2 便民服务。该馆在各服务窗口均设立便民服务处,备有笔纸、毛巾、花镜、雨伞、针线包、日常用药等物品,方便读者使用;设立读者意见箱、留言簿、读者QQ群、馆长接待日等,及时倾听读者心声;建立科技工作者绿色通道,为全市科研人员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针对老弱病残等不方便来馆的弱势群体读者,除了坚持送书上门外,还推出了增加借书册数、延长借阅时间等优惠服务。

2.2.3 自助式服务。该馆不断完善自动化服务系统,除了提供馆藏信息查询设备外,还在读者自学空间处安装网络端口30余处,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全馆,读者只要携带具有无线网卡的手提电脑以及拥有WI-FI功能的手机或PDA,便可在全馆范围内随时随地灵活、便捷地享受网络服务,查阅各种数字资源。

2.2.4 “点菜式”服务。该馆在2013年首次推出了“点菜式”服务。凡读者在本馆借阅不到的文献资料,只要有价值,我们就让读者填写“读者文献需求登记表”,图书采访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购进,满足读者特定需求。另外,本馆的其他文化服务也实行“点菜式”服务,如视听阅览室的视频健康讲座、影视播放等活动,都是按照读者需求来安排播放内容的。“点菜式”服务彰显了人性化的理念,使读者“品尝”到了自己喜爱的文化大餐,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

2.3 打造文化品牌,形成服务特色

随着市民素质的提升,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读书看报或知识信息查阅已不能满足市民高品位的文化需求。为让市民在这个文化空间里享受到高品位的文化休闲服务,图书馆努力打造成为最有魅力、最受市民喜爱的公共文化场所。近年来,本馆坚持服务创新,充分发挥馆藏文献资源、空间资源等优势,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服务品牌,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内涵不断深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3.1 创办公益性讲座。2009年本馆推出了《鹤乡讲坛》公益讲座。《鹤乡讲坛》以挖掘盘锦地域文化,学养盘锦精神为宗旨,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在市图书馆设坛讲学,为广大市民搭建挖掘家乡历史、了解盘锦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文化平台。随后,又应广大市民要求,丰富讲坛内容,整合了馆内数字资源,推出了《鹤乡讲坛·盘图视频讲座》服务品牌,为市民免费播放中国人文历史、健康养生、经典老电影等方面内容的视频讲座。由于每次讲座之前都通过报纸、图书馆网站、馆内公告、宣传海报、发送短信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加之讲座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公益讲座活动自开办以来,受到市民们的热烈欢迎,几乎场场爆满。2009年至今,共举办公益讲座180场,免费接待市民3万余人次。

2.3.2 创办公益性展览。利用图书馆空间资源举办公益展览,一方面可以使公共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也是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拓展服务的需要。对于民间艺术家而言,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并不是件容易事,租用场地需要花销,布展也耗费精力,图书馆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公益平台,既可以实现艺术家们办个展的愿望,同时又使广大市民受益。基于这样一个初衷,盘锦市图书馆于2009年创办了“公众审美教育系列展览”文化服务品牌,专门为本市艺术家及爱好者们常年提供个人艺术作品展览平台,广大市民在图书馆读书学习的同时,能够常年欣赏高雅的艺术精品,接受美的熏陶。展览活动自创办以来,共举办书画、摄影、民俗、工艺品等各类艺术展览56回,接待参观展览的市民20余万人次。图书馆的美誉度不断增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宣传报道及时,本馆的展览活动受到了国家级、省级媒体的关注,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及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网站都对相关展览活动进行了报道。现在,市内外不少艺术家及爱好者都在本馆登记、排队,希望利用图书馆的文化空间开办个人作品展。随着图书馆在社会上知名度的与日俱增,看个人展览到市图书馆,在市民中已经形成一种共识。

2.3.3 创办文化沙龙组织。万卷楼文化沙龙俱乐部,是本馆专门为全市文化艺术群体提供的包括会议研讨、讲座培训、作品展览、笔会交流、休闲品茗等内容的文化服务。市内外的文学、美术、书法、摄影、收藏等各界专业人士及业余爱好者,定期集聚在万卷楼文化沙龙俱乐部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万卷楼文化沙龙自2013年4月创建以来,先后接待文化艺术沙龙活动30余次,其中吉林省公主岭市文联与盘锦市书协的考察交流活动,盘山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40周年纪念活动,美籍华人油画家殷永春画展,中国盘锦—韩国洪川联合美术、书法作品展,癸巳中秋赏月雅集等文化活动均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万卷楼文化沙龙已经成为广大艺术家和文人雅士交流、休闲的“后花园”。

3 对图书馆打造城市“第三空间”的思考

3.1 加强对外宣传

公共图书馆——城市“第三空间”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加强图书馆的对外宣传工作,就是要所有市民像知道咖啡馆、公园、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一样,知道这座城市有这么一个自由的文化空间,不只和书有关,而是包含各种形态的文化活动。人们到这里来碰撞思想,分享快乐。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微博等媒体广泛宣传,让市民了解到图书馆的转型,通过活动吸引市民走进图书馆、依赖图书馆,并喊出像星巴克一样的口号:“如果我不在家和单位,就在图书馆,如果我不在图书馆,就在去图书馆的路上。”

3.2 丰富服务内容

作为一个公共文化场所,就像地铁站、公交车一样,要为民所用。在这里,只要是市民感兴趣的文化活动,图书馆都可以举办。我们现在开展的活动多一些文化休闲,少一些生活休闲。可适当开展如“茶吧”“聊天室”“棋牌室”等生活休闲服务。另外,创意和展示也是新时代人们的文化追求,图书馆打造创意空间,开展一些创意体验活动,激发人们的创意灵感,开拓思维。像上海图书馆引进3D打印机,就为读者学习研究和创意体验提供了必要工具。在展示空间里,为各类有艺术表演天赋的人才搭建了平台,如组建合唱团、乐器弹奏、小品剧策划表演等,使图书馆成为一个集学习交流、创意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第三空间”。

3.3 提高馆员素质

要打造图书馆为城市的公共“第三空间”,人是主要因素。活动也好,服务也好,都需要人来策划和实施,馆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决定着读者在图书馆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极为重要。要不断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公关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培养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职工带着激情投入到无限的服务中去,让爱心、耐心、细心服务深入到每一个服务细节,增加读者的幸福感、信任感和对图书馆的亲和力,使图书馆成为人人向往的城市“第三空间”。

[1]服务转型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http://www.slgz.cn/ html/jingjixuelei/qitaxiangguan/2012/0216/105270.html.

[2]张继敏.基于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图书馆“第三空间”[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63-64.

[3]鲍甬婵.图书馆:城市的“第三空间”[J].图书馆论坛,2011(5):16-18.

[4]许慧颖.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及其作用[J].公共图书馆,2013(3):7-12.

白 芳女,1972年生。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副馆长。

G258.2

2014-01-21;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第三空间讲座市民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在文化改写中建构第三空间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意义”的问题所在
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看《偶遇者》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