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的文化功能及其实现

2014-02-11 18:26金华宝重庆行政学院重庆400041
探求 2014年3期
关键词:期刊功能文化

□金华宝(重庆行政学院,重庆 400041)

期刊与文化天然有着密切的血肉关系,期刊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而文化体现的是期刊的内涵与品质,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有学者就指出,期刊编辑过程就是作者的文化创造、编者的文化选择与读者的文化认同的过程,作者、编者、读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文化制约与文化互动的关系[1]。无疑,期刊在文化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多重功能。

一、期刊的文化功能

期刊的文化功能是指期刊在文化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些方面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由于在办刊宗旨和读者对象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期刊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文化功能也会有所不同。期刊的文化功能发挥程度如何,是影响和决定期刊的社会存在价值的重要指标。归纳起来,期刊的文化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教育功能、信息功能、文娱功能等,在一种期刊中这几个方面的功能既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又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

(一)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期刊的主要文化功能。期刊的文化导向包括政治性导向、学术性导向、实践性导向,其功能在内容和方式上是随着社会和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一是政治性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由社会主义出版的性质决定的。《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由此可见,党和政府为了确保期刊等出版物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了严格的规定。只有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些规定,在出版过程中具体落实规定精神,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导向功能。同其他舆论宣传工具一样,期刊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二是学术性导向。期刊的学术性主要通过期刊所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来体现。刊载研究创新成果,反映学术前沿知识,始终是每一个学术期刊的不懈追求。期刊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研究领域的不断创新。这样的创新体现在很多方面,或是对某一学科领域既有问题的研究提出有创造、有新见、有价值的思考,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供了新知识;或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或提出了新观点,建构了新理论;或挖掘了新资料,得出了新论证;或转换了新视野、新角度,运用了新路径、新方法。就期刊发表的一篇论文来说,其研究的问题愈新颖、愈重大,对问题的分析所用的资料信息愈详实可靠,论证愈深入透彻,得出的结论愈新颖、科学,毫无疑问,该成果的学术价值就愈大,学术水平就愈高。反之,学术价值就不大,学术水平就不高。作为刊发学术研究成果的期刊,就是通过这样的鉴别、选择、评估,发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引导学术研究不断前行。

三是实践性导向。这里所说的实践性,就是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能够体现的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唯一标准。任何一项成果,只有通过应用于人类实践,并指导人类实践,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才能说它是一个好成果。因此,如果理论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而没有在应用领域的突破,再好的理论也是没有应用价值的。作为承载学术研究成果的期刊,就是通过这样的鉴别、选择、评估,判断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以发表有实践价值的、实践价值大的成果,从而实现对科学研究的实践性导向。

(二)教育功能

期刊的教育功能是指期刊在对读者心灵的启迪、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升、思想性格的塑造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方面所发挥的功效和职能[2]。

在德育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意识日益活跃,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巩固的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有所滋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时有出现,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任务更加繁重[3]。因此,期刊肩负着“用科学的思想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大责任。社会科学类期刊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弘扬主旋律,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充分体现期刊的思想教育功能。

期刊的智育功能主要通过生成知识、发表思想和传播文化来实现的。一方面,期刊是人类的知识宝库,是读者接受新知识、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的重要渠道,是社会大众的良师益友。在科研工作者的教学、科研和知识更新过程中,在各种培训学习与教学辅导中,在中小学生课外学习中,期刊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期刊还是重要的资料库。相比书籍,期刊发表的知识信息新颖,研究也比较系统深入,是科研工作者从事研究工作的好帮手,是他们搜集文献资料的重要来源库。另一方面,期刊具有定期连续出版的功能特征,使它得以记载了人类几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各类信息资料和文化成果。它可以打破地域和国别界限,使众多的读者通过阅读期刊文章获得先进的思想,又把先进的思想转变成改造社会与自然界的巨大力量;借助期刊传播,人们获得需要的科学知识与生产技术,通过消化吸收,这些知识技术又成为推动科学研究和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期刊的美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上的美,指的是期刊发表的内容信息给阅读者生理带来的愉悦与享受。相对美的实物来说,这种美是潜在的,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到的,但它确又是客观存在的,体现的是哲学意义上的理性美。离开了内容美,期刊的美也就不复存在。可以说,期刊的内容美是一种高级的美。它是人们探索自然与感悟心灵时用心思考的成果。因此,相比自然美、艺术美等其他一切美的事物,期刊内容带来的科学美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美。当读者看到一篇观点新颖、方法独到、思想深究、语言精炼的文章而爱不释手,甚至看得废寝忘食时,这时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就是期刊内容的科学美。比如,许多物理学家读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都认为它是一个漂亮的理论,是现代物理学中最美的一个,著名物理学家玻恩甚至称赞它像一个被远远观赏的艺术品[4]。

期刊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期刊外观的装帧设计和内文的版式设计。版式设计从整体上表现期刊内容的编排布局形式,折射出期刊的个性特色和文化品位。一个好的版式设计能够将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字体、线条、空白等排列组合成既有序又有美感且形式多样的空间场域,在减轻了读者阅读时产生的视觉疲劳的同时,又增强了读者的审美感,让读者带着非常愉悦的心情进行阅读,从而唤起读者更大的阅读兴趣。期刊的装帧设计主要是封面设计,个性特征鲜明的封面设计往往能让读者体会到期刊内容与形式结合完美的快感。对于期刊来说,其内容美主要取决于发表文章的质量,即文章作者的理论水平;而其形式美则主要取决于期刊编辑部及其编辑对美的领悟与感受以及对美的表现的创造能力。一本期刊从外观的封面设计、到内容的图表设计再到从里到外的版式设计,经过精心的美化处理后,可以使刊载的内容与其形式相得益彰,给读者产生更大的感染力。

(三)信息功能

期刊的信息功能是指期刊向社会公众传播各种各样信息的功用和效能。

一是传播先进思想。期刊将人们生活时代的精神文化财富记录下来,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流传,后来者又在前人基础上对其加以发展,从而使人类的精神文化成果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丰富,并不断发扬光大。回顾期刊发展史,留下光辉篇章的,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起到了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驱动科技发展、带动文化创新的时代意义。五四时期的《新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后来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开始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那时期的许多共产党员都受过其影响。

二是传播先进文化。在我国,先进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价值取向是有利于个人、家庭、国家、全人类的和谐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人们在心灵自由、身体健康、财富自由等方面获得最大满足。先进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而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播,文化成果的价值正是通过传播来实现。

三是传播先进科学知识。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在于创造。同时科学的真知灼见在其诞生之时,往往又与非科学、伪科学鱼目混珠,缺乏明显的分野。在这时,期刊常常以超常的洞察力、前瞻的判断力和无畏的魄力,发现新思想、新理论,传播先进科学。通过发现与组织,促进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使它们变成现实生产力。同时,又通过对先进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文娱功能

期刊,尤其是文化类、生活类、文学艺术类期刊,不仅可以起到文化教育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欣赏及娱乐价值。浏览杂志已成为人们在工作之余的重要消遣方式之一。期刊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读者能够花较少的钱,就可以在办公室、图书馆、家中、旅途中阅读他们喜爱的期刊,获得精神的愉悦。读者随着期刊的指引走遍生活的各个角落,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期刊中角色的心路行程,与期刊中许多主人公的情绪一起浮动。读者可以借助阅读期刊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徜徉、沉醉于古今中外的生活情景中,探究生活的底蕴与奥秘[5]。像国内著名的情感类杂志《知音》,以悲惨曲折的爱情故事,以及名人轶事等内容与精英文化形成对垒,多年稳居国内期刊发行量第一。1996年,《知音》月发行量突破200万份,同年创刊的《知音·海外版》亦创造了月发行量最高达30万份的佳绩。1999年,《知音》由月刊改为半月刊后,月发行量更跃升至450万份;《知音·海外版》月发行量也稳步攀升到50万份。再比如,国内第一家以恋爱、婚姻、家庭为报道和研究对象的综合性期刊《家庭》,本着在婚姻家庭领域里倡导精神文明、促进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变革、竭诚帮助读者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为办刊宗旨,通过多样化的栏目设置,讲述家庭生活故事。“社会经纬”栏目以纪实类形式讲述天下家庭演绎的社会新闻故事;“家庭内外”讲述各种家人之间的情感故事;“法制网络”讲述家庭中畸形的爱所造成的悲剧;“家庭多棱镜”栏目反映现代家庭特色,刊登家庭婚姻故事;“情感方舟”讲述林林总总缠绵绯恻的情感经历,折射出现代人的情爱世界;“精致人生”刊登家庭情爱美文;“都市时尚”栏目刊登服饰、美容、保健篇章,营造美丽、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6]。像《知音》、《家庭》等每期发行数百万册以上的著名期刊,都是许许多多读者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读者在阅读中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快慰。

二、期刊文化功能的实现

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信息成为人们不断的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期刊对文化知识的传递,期刊文化功能的发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应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变化,期刊在发展中必须要有鲜明的文化定位,注重对文化品位的塑造,唯此才能在激烈的期刊角逐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发挥好期刊应有的文化功能。

(一)期刊要有鲜明的文化定位

文化是期刊的本质属性,是期刊品质和内涵的体现所在。但在改革过程中,有些期刊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往往过多地关注期刊的产业属性,而忽视了抑或忘记了期刊的文化属性。期刊渐渐失去了对内在文化品质的自觉追求,淡忘了它在文化精神的现实引领和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功能。从期刊的产业属性出发,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期刊的经济指标与市场份额,关注期刊的规模化经营、国际化经营、品牌经营和跨媒体经营,至于期刊定位,更多的是基于目标读者群诸多外显因素的当下调查。这种定位对于期刊的产业化运作固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但满足于这种操作技术层面的定位,无法彰显期刊的文化属性[7]。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市场驱动所带来的文化入侵,中国期刊需要把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打造成为中国期刊的精神内核与文化根基。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只有塑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自我,中国期刊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也才能真正凸现中华文化独特的价值魅力。这是中国期刊最根本的文化定位。具体到每一种期刊,在读者需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因年龄、职业、知识背景、人生阅历、生活态度、审美观念的不同,人们的文化需求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取向。科研工作者需要期刊传播他们的学术思想,普通市民需要期刊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目标读者群的潜在文化需求就成为期刊文化定位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办刊人在确定自己刊物的文化定位时,就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需求,以提升人们的文化品位,塑造人们的文化品格,同时又要在这一过程中致力于期刊永恒而长远目标(人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现。

(二)期刊要有厚实的文化积淀

期刊的出版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向度:一是内容方面的文化积淀,要求期刊在编辑过程中严格把握所发文章的质量,经由不懈的努力,使刊物本身积累起相当的社会影响力;二是形式方面的文化积淀,要求期刊在完成文章遴选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诸如刊物栏目整划、装帧设计乃至发行时的宣传策划等工作[8]。在内容方面,要求期刊编辑在传统的学术维度上再拓展一个文化积淀的维度,从而以一种大文化的编辑视野来取代原先单一的学术视野。在这一视野下,期刊编辑的目标是要实现刊物的学术积淀与文化积淀同步增长。期刊要在传递知识时更加注重文化品位的提升。发表的内容既要有理论意义,又要有实用价值;既要体现时代感,又要有历史性。在形式方面,装帧技术影响力的累积对刊物文化形象的塑造极为有益。比如,《读书》杂志在装帧上连续27年采用丁聪的漫画,遂使“小丁漫画”成为杂志一道亮丽的风景,许多读者在拿到新一期《读书》杂志时,必先翻阅他的漫画。后来“小丁漫画”停止供稿,许多读者一时都还很难接受。

(三)编辑要有扎实的文化功底

期刊文化功能的发挥与期刊编辑的日常工作密切相关,没有高水平的编辑,就谈不上期刊的高雅文化,离开了编辑的文化贡献,也就无从谈起期刊文化功能的发挥。编辑活动的本质是社会的文化缔构,即编辑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将有关文化信息进行审选组合,以某种规范化的符号模式,将其智化为外载知识,以便久存和传播[9]。编辑的文化活动是极其广泛的,主要表现在对文化的选择、组构、积累和传播上。第一,对所有来稿进行选择,是编辑工作首要的、主要的方面。编辑对稿件的选择过程本质上是对文化成果的整饬优化,所用的评价标准不是编辑个人的标准,而是社会可以接受的标准,也是读者能够采纳的标准。就是说,编辑在选择稿件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国家的政策精神、期刊宗旨、栏目宗旨,还要考虑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对纷繁多样的文化信息,编辑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如此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满足最大多数读者的兴趣要求。因此,编辑对文化信息成果的选择过程,是建立在其评价已有成果价值的基础上的,而这种选择能力通常只有通过日常的文化实践才能获得。第二,对拟用来稿进行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对众多成果进行选择后,还需要从编辑的角度施以再加工,只有经过编辑加工过的稿件才能通过期刊平台成为人们可以复制的精神文化产品。当大量的看似散乱的作品,经过编辑的精心选择及再加工,以某个类型有序呈现在读者面前时,它们就构成了一个带有某种文化含义的新的整体,其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在保留了本身原意的同时还在新序列中形成了新的表达意义。第三,编辑把那些具有较高价值的精神文化产品通过期刊平台传播出去,使之成为人类共享的精神文化成果,在这个过程中编辑就在期刊文化功能的发挥中起到了推介作用。相反,如果那些具有较高价值的文化成果没能得到编辑的认可,没能被大众所分享,就对期刊文化功能的发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当然,这样的文化选择往往不是编辑的有意为之,而是因为自身文化功底不够,不能对之进行有效的辨别。因此,编辑的文化积累和文化修养,在期刊文化功能的发挥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编辑的文化修养,更多的要靠编辑自己在知识、经验、阅历、视野等方面的不断积累,同时编辑部也要为编辑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愿学、善学,而且学有所用。

(四)期刊的创新必须考虑文化元素

继承与创新是期刊工作的永恒主题。一般而言,期刊发展一旦定位,就应长此坚持,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期刊的服务对象也在变化,这些都要求期刊的发展必须有所创新。读者在成长、读者群在分化,只要读者需求发生变化,期刊的创新就不应停滞。

毫无疑问,期刊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但创新不是一味地求新求异,不是刻意地求得读者的认同,不是无原则地迎合某些读者的低级需求,期刊的创新必须考虑文化的元素,坚持有文化内涵的创新。忽略文化的潜在功能,期刊的发展势必要受到影响,因为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期刊的畸形发展[10]。因此,期刊的创新与文化的塑造应同步进行。期刊在力求以“新”的面孔呈现给读者的同时,文化元素的添加工作不可偏废,期刊应在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教育、信息、娱乐等功能的同时,不断塑造期刊的文化魅力,从而不断张扬期刊的文化个性与文化底蕴。

[1][7]黄耀红.论期刊的文化定位[J].中国出版,2004,(4).

[2]杨清莲.论期刊的社会功能[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刘云山.把握正确方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J].求是,2009,(13).

[4]肖兴安,熊家国.试论期刊的教育功能[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5]李建伟.试论期刊的社会功能[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6]互动百科.家庭[EB/OL].http://www.baike.com/wiki.

[8]朱晓江.文化积淀:学术期刊的另一个努力向度[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9]刘芳.编辑的文化功能[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10]陈淑华.重塑期刊的文化魅力[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4).

猜你喜欢
期刊功能文化
也谈诗的“功能”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期刊问答
谁远谁近?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