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浦庄卫生院,江苏苏州 215105
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王朝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浦庄卫生院,江苏苏州 215105
目的研究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治疗老年糖尿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未进行社区护理仅由患者及家属自行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FBG为(7.56±2.04)mmol/L,P2hFBG为(8.91±1.28)mmol/L,HbAlc为(5.39± 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老年患者对于糖尿病的认知,帮助老年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治疗习惯,对于提高血糖控制效果,稳定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年;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终身性疾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各项身体机能退化,是糖尿病的多发人群[1]。据不完全统计,糖尿病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0%,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2]。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水平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易引起糖尿病足、肝损伤及脑梗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糖尿病患者大多需要进行长期的自主治疗,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增强治疗依从性,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在该次研究中,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治疗老年糖尿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67.5±4.2)岁。入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诊断的相关标准,80例患者中,Ⅰ型糖尿病13例,Ⅱ型糖尿病67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将8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分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干预组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服务:①健康宣教,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积极开展健康宣教,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向老年人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教会老年人掌握基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定期举行糖尿病知识交流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讲课,鼓励患者进行交流并分享治疗经验。充分利用社区平台,通过画报专栏、发放手册、播放专题教育片等强化宣教效果,增强患者对于糖尿病的认知。②用药干预,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进行血糖控制,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下降,容易出现忘记服药的情况,因此需要加强用药干预。向患者讲明坚持按时服药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不可擅自换药、更改剂量甚至停药,在护理初期可采用电话、卡片及口头提醒等方式提示患者按时用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3]。③防治并发症,提醒患者按时进行复诊,并定期进行随访,监测患者糖尿病各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患者的血脂、血压及心肺功能变化,采用电话沟通及上门访视的形式了解患者视力及神经功能情况,特别要加强对视力有无改变及指端末梢是否出现麻木等可能提示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症状的观察,一旦出现并发症,应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并到综合医院进行诊断治疗[4]。④心理干预,糖尿病治疗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患者为控制血糖需长期服药,容易产生烦躁、厌烦的情绪,同时由于糖尿病是不可治愈的,患者也容易出现悲观、失望的心理,甚至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在护理中,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耐心细致地开导患者,在生活上多关心和体贴患者,在精神上多安慰和理解患者,舒缓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由社区护理人员告知治疗期间的用药方法及饮食注意事项后,在家庭中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自行护理。
1.3 评价指标
护理干预3个月后,通过对比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该次研究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比较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详见表1。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糖尿病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给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糖尿病属于终身性慢性疾病,虽然通过药物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但是通过积极的防治及护理措施,也可以达到稳定控制病情的作用[5]。糖尿病的发生大多与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相关,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因而容易对治疗产生不良影响[7]。因此,医院及门诊治疗之外的护理干预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的关键。
R47
A
1672-4062(2014)05(b)-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