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行与思

2014-02-11 21:34朱莉
戏剧之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传媒声乐艺术包装

朱莉

摘 要:本文从现代传媒产业的发展视角来深入探析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进而研究传媒产业能够对我国声乐艺术的推广和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为实际运用进一步创造基础。

关键词:传媒;声乐艺术;传播;包装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29-03

声乐艺术集表演、演唱、器乐、舞美为一体,给人予丰富的情感效果和艺术效果。不仅如此,声乐艺术的演唱是以人体作为乐器,表演形式最自然、最动情、最鲜明直接,为器乐所无法取代。所以,声乐艺术的群众基础最为丰厚,人人都可以参与。特别是美声演唱艺术,从作品到艺术性、到流行度来看,都要更为成熟和丰富,并也是本文的研究关注点。作为一名声乐工作者,如何增强声乐艺术在我国的影响力是我们一直要面对的问题。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用更加开放、更加现代而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来充分思考中国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传媒产业的巨大作用力会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与支持。

传媒产业是传播各类信息的传媒实体所构成的产业群,形式主要有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等。传媒产业作为现代社会中新兴的、也是最具传播力和文化影响力的产业,在为社会的文化娱乐产业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也逐渐被运用于现代商业领域当中。同时事实也已经充分证明,传媒行业不仅能扩大文化娱乐产业的影响力,还能助其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所以,传媒与文化产业的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其在娱乐界到文化界的运用是成功的,在西方声乐领域的运用也是成功的。通过它强大的传播力量,也必将为中国的声乐事业的发展开辟出一片天地。

一、中国声乐艺术舞台的发展现状与不足

纵观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我们需要正确认识问题,并尝试借鉴经验,用传媒手段打开突破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声乐艺术演出事业从创作、到演出、到群众基础以及行业综合发展等方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是日本、韩国等亚洲发达国家,我国声乐表演事业的发展水平依旧十分落后,优秀人才缺乏、舞台萧条、群众基础薄弱依旧是摆在面前的问题。

(一)基础人才与优秀人才缺乏

人才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础与根本,更是一个行业未来发展最有效的推动力。无论是体育界还是艺术界,一个行业明星往往会带动起一个国家在这个行业上的繁荣发展。而目前我国声乐艺术领域正是缺乏优秀人才来引发明星效应,制造社会热度。

基础人才方面,从近些年艺术类高校的情况来看,音乐类专业,特别是声乐专业的报考人数在不断减少,这一方面与当前社会上音乐类专业的就业难问题相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前社会上的声乐表演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有限,影响力相对缺乏,学生乃至社会对声乐艺术的兴趣爱好程度有限。同时,基础人才的缺乏也注定了优秀人才的产生困难更大、基数更小,整个行业的发展难以被带动起来。当前在我国还没有能够起到极大社会反响的美声歌唱家,从而使我国的声乐舞台缺乏一股必要的人气和带动效应。

(二)演出舞台冷淡萧条

目前,我国的一二线城市都拥有自身的歌舞团和音乐演出团体,例如中央歌剧院、国家大剧院、上海歌剧院、哈尔滨歌剧院等等,甚至一些三线城市也拥有自身的大型剧院和演出团体,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基础。但是目前除了北京和上海,我国其他城市以声乐艺术为代表的古典音乐市场都处于相对萧条的局面。不仅演出数量十分稀少,而且演出质量也相对较低。这不仅不能调动起当地对声乐艺术的热度,也使自身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演出市场日益呈现出衰弱萧化条,更造成了演出团体和场馆的闲置和浪费。

(三)群众基础薄弱

对于艺术文化领域,群众基础是一个行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我国,声乐艺术的群众基础需要从大众基础和专业群众基础两个角度进行认识。大众基础方面,声乐艺术在中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爱好者和参与人数多、活跃度强,而且很多人都愿意参与到合唱比赛、歌唱比赛等声乐活动当中。但是这种群众基础没有被很好地引导和利用,很多群众维持在相对初级的技术水平和欣赏水平,专业欣赏和专业学习意愿不强,这对于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相对不利。

在专业群众基础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专业素养较高的乐迷越来越多,对声乐艺术的演出市场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虽然2001三大男高音的来华演出和歌剧《图兰朵》在中国的广受追捧,我国曾经掀起一股声乐热潮,积累起了大批声乐爱好者。但这种光景非常短暂,热度快速退却。这不仅是由于三大男高音在帕瓦罗蒂离世后舞台影响力已经相对减弱;同时,歌剧《图兰朵》在中国的盛行也因为这部歌剧中包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是这股热潮伴随有一定的特殊性。后社会和媒体对声乐艺术的关注力度也在逐渐减弱,这对于基础群众和专业群众都是很大的损失,也为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带来很大阻力。

(四)作品创作能力有待提升

声乐艺术舞台需要更多的新作品来让舞台的生命力得到延续。当前中国声乐艺术舞台很多原创作品的质量确实存在很大问题,创作风格陈旧而形式化,旋律无味不鲜明,创作素材方面很多也具有很强的政治宣教和功用色彩,作品的艺术性薄弱。这不仅导致歌手没有新作品和好作品可唱,艺术事业生命力受到影响,同时也让广大群众和声乐爱好者没有优秀的作品可以欣赏,从而大大影响了对声乐艺术的热度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即便有一些好作品,由于媒体的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也不能让这些作品产生很强的影响力。

(五)传媒利用处于初级阶段

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最强推动力,但目前我国的声乐艺术舞台正是缺乏这股强劲的推动力和推动意识。我们知道,作为中国文化之都的北京是中国古典音乐演出最为繁荣兴旺的市场,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北京拥有数量最为庞大的乐迷市场和最为丰富的演出资源,同时也拥有最为发达的传媒行业作为支撑配合。这座城市中,每天都有与古典音乐相关的电视新闻咨询、最新的音乐刊物、歌剧的专业杂志,以及在地铁、公交等公共场合随处可见的演出宣传广告。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艺术氛围更为浓厚,媒体对声乐艺术传播的种类和力度也更大,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二、现代化传媒产业对问题的优化措施

纵观这些问题,我们能够清楚的发现。每一类问题都和媒体传播息息相关,都体现出了我国声乐艺术事业在传媒领域方面进行合作探索的缺乏。传媒声乐剧领域的传播力度强化可以增强群众基础、可以加大基础人才基数、可以实现优秀人才的包装、可以提升社会对行业的关注度等等。从传媒角度来看,最具备影响力的媒体形式主要有电视、网络、报纸、广播、户外媒体五大种类。而这五大种类又通过具有各自特点的传播内容构建,以及不同种类的传播方式结合来发挥传播效能。在实际运用中,传播的次数越多、所运用媒体的种类越多、传播形式越新颖,传播的效果则越明显,传播力度也越强。所以现阶段我们应当从传媒角度入手,来进行对我国声乐艺术推动促进方法的进一步探索。

(一)从包装定位的角度进行艺术家打造

从传媒角度来看,我国的古典音乐相关产业缺乏一种对古典音乐明星的包装能力和包装意识。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许多优秀歌唱家不仅拥有自身的经纪人进行周密的演出联络与时间安排,同时他们更将歌唱家赋予了明星化、甚至是娱乐化的包装模式。而对于我国从事于声乐表演事业的许多歌唱家,他们正是缺乏这方面的包装定位。例如近几年在世界歌剧界具有很高声望的女高音歌唱家和慧,虽然取得了之前华人歌剧界乃至亚洲歌剧界在世界上的空前成绩,但是在国内的知之者依旧寥寥无几。对于这些优秀的中国歌唱家,他们缺乏的正是用现代的传媒手段进行宣传和艺术包装。

从包装方法方面来看,首先要对艺术家自身的人物特点和艺术特点进行突出和优化,让观众能够对艺术家进行充分认知,并产生艺术共鸣。在此基础上,媒体通过加大对歌唱家和相关活动的宣传力度来强化艺术家的影响力,使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风格能够更广泛地被人们所认知和喜爱。要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我们也需要从原创歌曲创作角度入手。因为一首优秀而脍炙人口的原创歌曲对于歌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还有一种人才打造模式值得我国声乐界借鉴。我国的声乐人才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成名和发展,但在地方成名并之后风靡全国的歌唱家却寥寥无几。也就是说,过去我们所走的道路是以一线大城市为核心,由地方向一线大城市输送或一线大城市直接进行培养的人才战略。而现在可以进行转变思路,将人才从地方进行培养和影响力强化。这种思路不仅有利于更好地选拔人才,同时也对繁荣地方文化事业,满足地方群众文化需求十分具有帮助。而这种方法的实现也需要依靠传媒产业的辅助。在各个地方的剧院和艺术团体中也有一些十分优秀的歌唱演员,地方政府的文化部门和相关单位组织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资源,从而通过传播来打造能够在本地产生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歌唱家。不仅当地艺术舞台得到丰富,同时能够充分调动起当地群众对声乐艺术的热情,从而为群众基础培养、人才培养、乃至人才向更大的舞台输送和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群众基础与演出的媒体配合策略

在群众基础的传媒强化方面,日常传播与活动传播相互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日常传播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声乐艺术的相关内容传播。电视、广播、网络由于最被人们所常用,所以是最为有效的传播平台。在传播内容上,可以采取雅俗共赏的传播策略方向。名家演唱、经典的歌剧咏叹调和优秀艺术歌曲、原创歌曲都是最为观众所喜爱的内容。特别是在原创艺术歌曲方面,也为很多的音乐家创造了平台,强化了行业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媒体开展声乐课堂,更多地传播声乐知识、歌剧知识,让群众在充分了解和喜爱声乐艺术的同时,也能够充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从而对声乐艺术产生更高的投入热情。这对于基础声乐爱好者向高级音乐发烧友的转化十分具有帮助作用。活动传播方面。可以通过媒体运作手段,更进一步强化媒体与当地音乐会、声乐比赛等音乐活动的合作,强化活动的传播力度,增强人们对活动的关注度,从而产生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声乐爱好者的数量。

(三)传播方式的积极探索与拓展

我们已经阐述过,传播方式的创新是传播力度有效度实现提升的一个关键点。这方面国家大剧院的努力和成果确实可圈可点,值得借鉴。国家大剧院不仅拥有全中国最好的演出资源、一流的制作能力,同时还拥有一流的媒体运作技巧。每年的音乐节及大型音乐活动,国家大剧院都会投入很大力度进行活动传播,传播的方法和途径也在不断突破和创新。从传播范围上不仅覆盖了电视、网络、报纸、广播,更充分运用了户外媒体。在多年的重要音乐活动中,国家大剧院创新性地运用了全城露天直播的形式,也就是在王府井、世贸天阶、东直门等北京城内最重要、人流最密集广场的八块大屏幕进行音乐会直播,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古典音乐的关注度和兴趣,增强了城市艺术氛围,使古典音乐的热度风靡京城。国家大剧院露天直播的方法不仅可以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推进,其实在我国的很多二三线城市也可以进行推广,这对于我国当前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具有很强的精神推进作用,同时对于城市文化氛围塑造和市民艺术水平的提高的推动力也将十分显著。

三、结语

纵观来看,声乐艺术舞台要在我国获得广泛群众基础,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传媒手段的利用将是最好的突破口。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需要声乐工作者和相关部门敢于开拓思维、敢于用发展的眼光和热情去推动自身事业,组织和引进更多高质量的演出、做好日常传播工作,强化传播基础。而且我们必须注意到,当前我国的社会的结构和发展形式决定了声乐表演事业的传播活动不能仅仅单凭音乐界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与配合,让政府可以看到古典音乐、看到声乐艺术的精神力量,看到其对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作用,从而愿意投入资金和精力来发展这门艺术,将声乐艺术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进而通过传媒手段进行宣传。这样人们对声乐艺术的关注热情、从事声乐活动的欲望才会不断提升,最终将声乐艺术在我国真正的传播和推广开来,让美妙的歌声飞遍神州大地。

参考文献:

[1]付琦琦.现代传媒对音乐艺术发展的影响[N].光明日报.2013-10-8.

[2]贾志方.新时期我国声乐艺术现状及发展对策[J].大舞台,2013(7).

猜你喜欢
传媒声乐艺术包装
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问题研究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大众语言艺术与现代视听传媒
信息时代包装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与设计
声乐艺术唱法及其跨界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