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影
2013年12月1日——7日,首届“牡丹花”戏剧艺术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在江城武汉成功举办,本届研修班由湖北省文联主办,湖北省戏剧家协会、湖北省文学艺术院承办,特邀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沈虹光、朱世慧、杨至芳等戏剧界、文艺界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可谓名师荟萃、阵容强大。
参加本次研修班的学员同样是百里挑一,均为湖北省戏剧界的优秀中青年演员,其中不乏文华表演奖得主、青京赛金奖得主、牡丹花奖得主,“戏剧艺术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实至名归。
在12月2日上午的开班仪式上,湖北省剧协主席、省政府参事、省文化厅巡视员沈海宁作了开班动员,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朱莎莉主持了开班仪式。在接下来的六天里,老师们倾囊相授,并和学员们热情互动,交流心得体会,令人受益匪浅。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以《面对戏曲艺术的历史和使命感》为题,生动讲述了自己的演艺生涯,并鼓励青年演员要在生活中磨砺自己。孙毓敏老师重点讲授了荀派艺术在唱腔、身段等方面的特点和演出技巧,指出荀派艺术具有“三化”、“三感”的特点,即:生活化、个性化、趣味化;时代感、真实感、幽默感。强调演员要多学、多看、多问、多悟、多实践,充分吸收舞台营养,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成为受欢迎的、可爱的演员。
国家一级编剧、湖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胡应明深入剖析了戏曲演员对角色的创造,认为演员要深入生活,深入生活才能深入人心,所塑造的角色才能够打动观众。体验是起点,不仅要体验生活,还要体验角色,要以己之心,自度度人,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心心相印。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以《戏曲演员怎样进入新剧目的二度创作》为题,认为戏曲演员要善于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剧目,在创作新剧目时,演员要尽早介入一度创作,不要将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割裂开来。演员要主动思考、深入理解剧本,并要善于与导演沟通,共同探讨角色的创造。朱世慧老师还指出,演员要保持自身眼界的开阔,应重视在眼光、理念、审美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
著名戏剧导演丁素华结合自己丰富的导演经验,指出戏曲演员具有三位一体的艺术创造特性,演员既是创造者,又是材料,又是作品。戏曲演员必须打好基本功,尊重戏曲的程式规范,要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且要善于将生活中的体验化用到戏曲的创作当中去。
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永泽受邀作了专题讲座,从戏剧唱词的韵律之美、情境之美、曲牌体和板腔体的关系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刘永泽书记充分肯定了湖北省戏剧事业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讲述了著名剧作家曹禺的故乡“戏剧之都”湖北潜江和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福特镇缔结友好城市的美好情谊,并对湖北戏剧事业的发展寄予了厚望。
国家一级编剧宋西庭就编剧与演员的关系作了深入剖析,指出好的编剧需要好的演员,好剧本通过好演员的再创造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舞台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好演员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宋西庭老师还与学员们分享了楚剧《大别山人》、黄梅戏《妹娃要过河》的精彩片段,生动展示了演员在戏剧艺术创作当中的重要地位。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至芳深情回忆了自己早年学艺的艰辛历程,并鼓励地方院团的青年演员要有充分的艺术自信,艺术只会回馈刻苦而虔诚的努力和汗水,唯有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才能让艺术家走得更稳、更远。杨至芳老师边讲边演,现场示范了唱、念、做等京剧表演技巧,并就京剧的发展状况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不应囿于流派的桎梏,要敢于有所突破。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以《演员的坚守》为题,与学员们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戏曲演员的幸福与快乐,她认为,在戏曲事业当中所能够获得的沉醉是其它行业无法替代的,并鼓励学员们热爱并坚守戏曲事业。在互动环节中,杨俊老师鼓励学员们踊跃发言,并针对学员们所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耐心的解答。
著名剧作家、原湖北省文联主席沈虹光从剧本创作切入,作了题为《戏剧的讲述》的讲座。沈虹光主席以话剧《雷雨》、京剧《红灯戏》、花鼓戏《刘海砍樵》等经典剧作为例,深入而生动地剖析了优秀剧作在人物设定、情节推进、内心刻画等方面的高明之处,认为戏剧的讲述应当“回到日常”,温故而知新。
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李祝华从美声唱法的特点讲起,比较了美声唱法与戏曲唱法的异同,就咬字、声腔共鸣、真假嗓转换等问题与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现场示范并仔细纠正学员的发声问题,收到了极好的课堂效果。
本次研修班内容丰富、深入严谨,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学员们受益匪浅,在湖北省文艺界引起了良好的反响,有效促进了湖北省戏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持续挖掘、培养戏剧艺术拔尖人才,为努力开创湖北省戏剧事业的新局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