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杰
摘要:国民经济的发展拉动了人均收入的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不同社会群体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体现了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由此对我国的社会稳定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制约。本篇文章从收入分配的现状出发,阐述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收入分配;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2
近年来,国民经济正以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高速发展的背后掩藏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其中收入分配不均就是其中的一项,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矛盾。因此,对收入分配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是政府现阶段应重视的社会问题。
一、收入分配的现状
1.初次分配占的比重较小
据统计,2004年至2011年居民报酬的比重逐年在下降,2004年我国的居民报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大约在50.7%左右,而到了2011年之后比重就下降到了44.9%,表面看来只下降了六个百分点。可是综合我国13亿人口来说,下降的幅度有些偏大,当然这还没有包含某些虚报的数据,表现出了居民的收入没有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有些失衡。财政收入逐年在增加,就以2011年为例,我国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增幅分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幅的1.76倍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幅的1.39倍,而同期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为20%左右,也远高于居民收入。受经济环境和宏观调控的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变缓,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低于GDP增长率0.8个百分点,比重偏低[1]。
2.部分居民收入增长过快
对1988年到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数据中收入最高的群体,取总数据的10%的个体。同样,找到数据中收入最低的群体,也取10%的个体,计算出两者的差距发现,1988年的收入差距保持在7.3倍,而到了2012年,差距猛然增长到了23倍。与此同时,行业间收入差距超8倍,行业内差距数十倍。在这些低收入的群体之中,不乏一些居民的收入只能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需要,甚至有一些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与此同时,富豪们并没有过多的将收入转向于消费之上,而是继续将财富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持续性的经济收益,促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3.个人差距加大
据统计,我国一半左右的收入差距都是来源于城乡的收入差距,因此,国家想要控制收入差距的发展态势,把握好城乡收入差距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接下来的收入差距问题解决的重点应集中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之上。2009年到2011年城乡之间的收入比从3.33下降到了3.13。当然,这其中还没有包括教育、住房这些非货币的因素。农民工是低收入中的代表性群体,2012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290元,并且这些农民工并不像企业的员工一样有着仅仅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享受带薪休假,他们往往会长时间的处于高强度的劳动之下,再加上高温、寒冷的环境,这种差距的不平衡性更加明显,当这种差距达到一定的程度,极容易引起社会秩序的波动。
行业不同,个人的收入差距也会有所不同。近年来,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凸显,技术类的工资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农民工的工资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之上,特别是在国企、垄断企业之中,月收入和年收入都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其中不乏一些灰色收入[2]。就垄断行业而言,其工资水平比其他行业能够高出2倍左右,有些企业的收入甚至能够达到3倍,这还不算公司的福利、补贴等待遇,如果将补贴等额外收入加在一起,差距可能会达到6到8倍。国际上对收入差距有着明确的规定,将三倍收入差距作为评定收入差距的底线,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已经严重超过国际标准。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上海市可支配收入在40188元左右,名列全国第一,而西部甘肃省的可支配收入却只在17156元左右,相差一倍多,这与上海市人口较少有一定的影响,但这都是取人均水平,即便是存在着偏差,但也能表明一些问题,其中政策、科技、地理环境都是影响区域之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根据2010年国家对东西部城镇居民收入的测算,东部地区的在可支配收入上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增长幅度较之于上一年都增长了11%左右,但是西部的收入差距远远低于东部地区,表明西部的收入增加更加体现了整体性的特点,而东部地区多是由于收入较高的群体带动增长的。
4.分配制度存在着缺陷
国家对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主要是从工资方面出发的,对个人的月收入、年收入的超额部分进行收税,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富豪的收入中工资的比重只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其他的收入大多是非工资收入。如果单纯的对所得工资进行纳税,明显会少收很多的税款。但是,工薪阶层的工资都表现在工资之上,征收税款就比较容易,一得一失,收入差距就加大了。另外,对富人征收遗产税,提高遗产税的起征点,对降低收入差距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解决收入分配不均的对策
1.提升收入在初次分配的比重
提高初次分配的比重,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如果不能提高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后续的再分配工作就难以展开。国家要将政府的支出、企业的收入以及居民的收入综合起来统筹考虑,计算出应用于政府以及军事投入的总经费,保证额度略有盈余即可,然后将其他的财政收入应用到提升企业和居民的收入之上,无论是提升工资、增加福利还是减少税收,都应该确保收入呈一种总体增长的态势。着重于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必要时可以采用社会保障的手段间接性的增加其收入,消减高收入群体的收入,通过提高税收起征点,提高增收额度的方式,消除两极分化,为了保证政府能够积极投身于收入分配公平的工作之上,最好将收入差距的年度报告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之上。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收入增长体系,在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保证增长的同步性[3]。
2.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变动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如果能够对税收制度加以变动,就能够很好的发挥天平的效用。税收对于收入分配的效用主要是通过对高收入群体加税、对低收入群体减税的方式实现的,当然税收的额度要有一定的限制,如果对于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过重,会打击其生产积极性,保持合理的收入差距,促进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分配制度的实现。对分配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防止企业和个人出现偷税漏税的行为,加大对这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税种,将房产、遗产税纳入到税收的范围之内,单纯的在一种税收上加大额度,容易引起人们不满的同时,也为他们逃避缴税提供了条件,多样性的税收,有效的遏制了逃税现象的发生。减少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对于大学生创业以及安置劳动力较多的企业应给与政策上的方便,有就业,才能有收入,避免收入差距的拉大,国家减免农民的税收,促进了收入的再分配,从侧面增加农民的收入。
财政支出重点应有所转移,将部分用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财政收入应用到提高底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之上,最基本要保证人们的温饱问题,在温饱的基础之上,加大医疗、住房、教育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促进收入再分配有所倾向。通过西部大开发等工程,将国家的发展重点转移带中西部地区,公共工程的建设不仅解决一批人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带动相关领域的兴起,以便更好地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3.行业内部的收入改革
国家应尽快完善垄断行业的准入机制,限制垄断行业对国民经济的遏制,加大对垄断等大型企业的税收,将国企的收益纳入到财政收入之中,以便扩大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类支出。除了加大对企业的税收之外,应完善内部收入的分配机制,根据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情况,确定企业内部的员工的收入,将其限制在收入差距的规定范围之内,另外,加强对非工资性收入的调控力度,严禁高管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对收入的二次分配,相较于初次分配来说,效用相对小一些,但是如果运用得当,就不仅仅被用来缩小收入差距了,而是将更多生活在生死边缘的居民拉回来,相较于前者来说,后者的意义更加重大,不过想要一次性完善保险、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体制,路途还比较遥远。对于社会边缘人士,要给予其更多的人文关怀及经济补贴,尤其是教育、医疗等方面,以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通过完善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满足人们生活及工作需求,并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程度已经步入到了一段较为危险的时期,由收入差距直接或者间接引起的事件,直接影响这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因此,平衡高收入与低收入两者之间的收入,是国家现阶段应重视的环节。
参考文献:
[1]袁金霞.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3(01).
[2]樊纲.当即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1(04).
[3]付彤.浅谈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影响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院报,2012(05).
作者简介:孔 杰(1980-),女,山东邹城人,学历:本科,专业:电气自动化。
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