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莉+程双梅
【摘 要】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对业绩的自利性归因已成为上市公司操纵语言信息的常见手段。文章以莲花味精为例进行分析,探讨上市公司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的识别方法以及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与公司财务数据可靠性的关系,帮助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质量。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自利性业绩归因; 财务信息; 投资风险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发生了显著变化,语言信息的内容逐渐超过了财务报表,成为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主体部分。由于语言信息的灵活性、非规范性等特点,往往处于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之外,致使管理层对语言信息的操纵更为隐蔽和不易察觉,为管理层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国内外的学者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发现:在年报的语言信息披露中,确实存在公司管理层通过操纵语言信息的内容误导信息需求者决策的行为,即将好业绩归于自身,将不好的业绩归于环境,这种行为被称为“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自利性业绩归因已成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操纵年报语言信息的常见手段,其目的是改善和提高公司形象,诱导投资者作出对公司有利的决策。因此识别上市公司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对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上市公司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的特征
(一)普遍性
所谓普遍性是指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广泛存在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
大量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孙蔓莉等(2004、2005、2007、2008、2012),蒋亚朋(2007、2008、2012),邹婷(2007),胡潇潇(2008),王德发、张佳(2010)等研究者主要以年报中的董事长致辞、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盈余预测等为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根据文字内容逐句进行分析,判断每一句话的归因类别,再将归因情况与业绩状况联系起来,通过统计方法作出判断。通过研究发现:公司绩优时,管理层更倾向于将其归因于公司战略、技术创新、成本费用的控制等内部因素;公司绩差时,管理层倾向于将其归因于经济增速放缓、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外部因素,而很少进行自我反思。
本文在深市2011—2012年业绩上涨幅度较大和下降幅度较大的前30家上市公司中各随机选取了10家上市公司,作为调查样本公司,业绩上涨幅度较大的为绩优公司,业绩下降幅度较大的为绩差公司,对这20家上市公司2012年的年报进行分析,调查“董事会报告”中的业绩归因情况,调查结果(表1)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具有普遍性。
(二)风险性
所谓风险性是指上市公司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以及与这种行为同时存在的财务造假使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与其理想的经济目标发生偏离、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上市公司信息的不对称,致使外部投资者很难详细了解公司的实际运作状况,只能根据公司的经营成果以及对经营成果的原因解释来评价公司管理层能力和公司发展前景,从而作出投资决策。
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蒋亚朋、张天西,2009;孙蔓莉等,2012;蒋亚朋、赵娇等,2012等):如果公司将业绩的大幅上升归因于企业内在的、稳定的因素,投资者倾向于认为公司未来业绩会持续以前发展势头,作出积极的投资行为;反之,如果公司将业绩的大幅下跌归因于外在的、偶然的、非持续性的因素,投资者倾向于认为公司未来业绩将逐步摆脱外部突发事件的影响并恢复正常,也会作出积极的投资行为。
公司管理层以此为指导原则,对业绩归因信息进行“加工”,积极业绩强调内部管理因素,消极业绩则强调外部环境因素,即本文所指的自利性业绩归因。管理层的这种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与业绩盈余管理行为如出一辙,两者往往是同时存在的且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两者的目的都是影响投资者对管理层的态度,都很有可能导致投资者的决策与其理想的经济目标发生偏离,致使投资者蒙受损失。如图1所示。
二、莲花味精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分析
本文以莲花味精作为分析对象,说明如何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以及此行为与其财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从而帮助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一)莲花味精概况
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一家被无数光环环绕的企业。莲花味精是中国味精十大品牌,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之一,中国最大的味精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国务院确定的520家重点企业之一,被农业部等八部委认定为全国第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国家大型一类企业和国家确定优先扶持发展的300家企业集团之一,综合经济指数居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第88位。
(二)莲花味精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的识别
根据证监会的调查,莲花味精2007—2009年间业绩存在造假,那么业绩最为突出的2009年,业绩归因是否存在严重的自利性问题呢?如果能够证实这一点,也就可以推论:当上市公司年报中被发现存在严重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时,该公司其他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也很可能被操纵。
1.莲花味精2009年业绩归因的披露
莲花味精在2009年年报“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对2009年业绩增长的原因作了如下描述:
2009年,公司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报告期内,公司深化机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继续推进分线运营机制,实施民主决策管理,进行各事业线之间的租赁或合并;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强化资金、现金流及企业各项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生产经营潜能;加强质量、环保、安全管理,挖潜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效益,多方面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在巩固发展味精主业的基础上,公司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升级,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endprint
公司在巩固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境内外商务对接活动,推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莲花味精管理层将2009年业绩的增长完全归因于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优化和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管理和扩大市场份额等内部因素。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莲花味精存在严重的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因为业绩的表现既可能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受到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关键在于公司管理层有无夸大内因掩盖外因的行为。
2.莲花味精2009年行业环境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2009年的行业环境对莲花味精是十分有利的:第一,味精价格从7 000元/吨—8 000元/吨的价位一路飙升至11月份的12 000元/吨。第二,味精供应下降,需求增加。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20多家味精企业被关闭,国内味精供应减少。同时,在国外受到环保因素的制约,日本等国纷纷关闭设在本土的味精生产企业,国外供给减少,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增加。第三,2008年下半年以来,味精的主要原材料玉米、煤炭价格大幅下降,尽管玉米价格在2009年第一季度有2%至3%的回升,但与2007年及2008年上半年的玉米价格相比仍较低,因此企业盈利的空间得到改善。
从以上分析可以断定:有利的外部环境必然对莲花味精2009年业绩产生正面影响,而莲花味精在年报中对上述有利的外部环境只字未提。
3.莲花味精同行业对比分析
在此把莲花味精与同样以味精为主营业务的阜丰集团作对比。阜丰集团2009年的业绩表现(每股收益较2008年增长了215%)与莲花味精一致,与以前年度相比都呈现出向上跃升的态势。在阜丰集团2009年度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明确提出了“味精需求增加和价格上升”这一有利外部行业环境对公司业绩产生的正面影响。对比莲花味精的业绩归因分析,可以更加肯定地判断出莲花味精存在严重的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
(三)莲花味精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的风险
2010年4月25日,莲花味精因存在涉嫌虚增会计利润、重大诉讼事项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等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的行为被河南证监会立案调查,此消息一传出,严重打压公司股价,次日开盘不久就触及跌停,最终收于5.98元,下跌8.98%,使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转眼间,莲花味精盈利能力、业绩表现与行业背景严重背离的情形便浮出水面。莲花味精2009年营业收入达24.79亿元,同比增长20.85%,但销售净利润率只有0.297%,同比下降60.62%。这主要是由于莲花味精存在大量关联交易造成的。莲花味精通过控制“坏账计提”比例来虚增利润。因此,莲花味精不仅操纵业绩归因,而且对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加工”,误导投资者,使投资者的决策目标与其理想的经济目标发生偏离。
(四)分析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莲花味精2009年年报存在严重自利性归因行为。自利性业绩归因与财务信息造假是同时存在的。2010年证监会对莲花味精的立案调查正是这一结论的最好佐证。
作为投资者首先应了解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这一事实,同时应有意识的分析目标公司的业绩归因,看其是否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投资者对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公司的其他信息应多加留意,因为自利性业绩归因与财务造假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三、上市公司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的识别技巧
1.阅读公司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的业绩归因,对照财务报表所反映出的公司业绩状况,对公司的业绩归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与判断。
2.分析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判断该行业环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如果该行业环境是利好因素,而公司在业绩归因中只字未提或一带而过,那么投资者就应该多加留意。
3.与同行业同地区业绩类似的其他企业的业绩归因情况相比较,看该企业的外部业绩归因在其他企业是否被提到,或其他企业提及的有利外部环境因素该企业是否提到。
【主要参考文献】
[1] 孙蔓莉,王竹君,蒋艳霞.代理问题、公司治理模式与业绩自利性归因倾向[J].会计研究,2012(1).
[2] 李晓慧,孙蔓莉.业绩归因分析在审计风险识别中的运用研究[J].会计研究,2012(9).
[3] 董普,田高良,王敏.我国上市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倾向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9(7).
[4] 蒋亚朋,张天西.基于维度的公司业绩归因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2).
[5] 孙蔓莉,王化成,凌哲佳.关于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行为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5(2).
[6] 蒋亚朋,刘学波.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中的归因行为[J].经济导刊,2007(S2).endprint
公司在巩固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境内外商务对接活动,推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莲花味精管理层将2009年业绩的增长完全归因于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优化和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管理和扩大市场份额等内部因素。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莲花味精存在严重的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因为业绩的表现既可能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受到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关键在于公司管理层有无夸大内因掩盖外因的行为。
2.莲花味精2009年行业环境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2009年的行业环境对莲花味精是十分有利的:第一,味精价格从7 000元/吨—8 000元/吨的价位一路飙升至11月份的12 000元/吨。第二,味精供应下降,需求增加。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20多家味精企业被关闭,国内味精供应减少。同时,在国外受到环保因素的制约,日本等国纷纷关闭设在本土的味精生产企业,国外供给减少,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增加。第三,2008年下半年以来,味精的主要原材料玉米、煤炭价格大幅下降,尽管玉米价格在2009年第一季度有2%至3%的回升,但与2007年及2008年上半年的玉米价格相比仍较低,因此企业盈利的空间得到改善。
从以上分析可以断定:有利的外部环境必然对莲花味精2009年业绩产生正面影响,而莲花味精在年报中对上述有利的外部环境只字未提。
3.莲花味精同行业对比分析
在此把莲花味精与同样以味精为主营业务的阜丰集团作对比。阜丰集团2009年的业绩表现(每股收益较2008年增长了215%)与莲花味精一致,与以前年度相比都呈现出向上跃升的态势。在阜丰集团2009年度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明确提出了“味精需求增加和价格上升”这一有利外部行业环境对公司业绩产生的正面影响。对比莲花味精的业绩归因分析,可以更加肯定地判断出莲花味精存在严重的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
(三)莲花味精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的风险
2010年4月25日,莲花味精因存在涉嫌虚增会计利润、重大诉讼事项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等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的行为被河南证监会立案调查,此消息一传出,严重打压公司股价,次日开盘不久就触及跌停,最终收于5.98元,下跌8.98%,使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转眼间,莲花味精盈利能力、业绩表现与行业背景严重背离的情形便浮出水面。莲花味精2009年营业收入达24.79亿元,同比增长20.85%,但销售净利润率只有0.297%,同比下降60.62%。这主要是由于莲花味精存在大量关联交易造成的。莲花味精通过控制“坏账计提”比例来虚增利润。因此,莲花味精不仅操纵业绩归因,而且对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加工”,误导投资者,使投资者的决策目标与其理想的经济目标发生偏离。
(四)分析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莲花味精2009年年报存在严重自利性归因行为。自利性业绩归因与财务信息造假是同时存在的。2010年证监会对莲花味精的立案调查正是这一结论的最好佐证。
作为投资者首先应了解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这一事实,同时应有意识的分析目标公司的业绩归因,看其是否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投资者对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公司的其他信息应多加留意,因为自利性业绩归因与财务造假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三、上市公司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的识别技巧
1.阅读公司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的业绩归因,对照财务报表所反映出的公司业绩状况,对公司的业绩归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与判断。
2.分析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判断该行业环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如果该行业环境是利好因素,而公司在业绩归因中只字未提或一带而过,那么投资者就应该多加留意。
3.与同行业同地区业绩类似的其他企业的业绩归因情况相比较,看该企业的外部业绩归因在其他企业是否被提到,或其他企业提及的有利外部环境因素该企业是否提到。
【主要参考文献】
[1] 孙蔓莉,王竹君,蒋艳霞.代理问题、公司治理模式与业绩自利性归因倾向[J].会计研究,2012(1).
[2] 李晓慧,孙蔓莉.业绩归因分析在审计风险识别中的运用研究[J].会计研究,2012(9).
[3] 董普,田高良,王敏.我国上市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倾向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9(7).
[4] 蒋亚朋,张天西.基于维度的公司业绩归因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2).
[5] 孙蔓莉,王化成,凌哲佳.关于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行为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5(2).
[6] 蒋亚朋,刘学波.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中的归因行为[J].经济导刊,2007(S2).endprint
公司在巩固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境内外商务对接活动,推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莲花味精管理层将2009年业绩的增长完全归因于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优化和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管理和扩大市场份额等内部因素。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莲花味精存在严重的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因为业绩的表现既可能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受到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关键在于公司管理层有无夸大内因掩盖外因的行为。
2.莲花味精2009年行业环境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2009年的行业环境对莲花味精是十分有利的:第一,味精价格从7 000元/吨—8 000元/吨的价位一路飙升至11月份的12 000元/吨。第二,味精供应下降,需求增加。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20多家味精企业被关闭,国内味精供应减少。同时,在国外受到环保因素的制约,日本等国纷纷关闭设在本土的味精生产企业,国外供给减少,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增加。第三,2008年下半年以来,味精的主要原材料玉米、煤炭价格大幅下降,尽管玉米价格在2009年第一季度有2%至3%的回升,但与2007年及2008年上半年的玉米价格相比仍较低,因此企业盈利的空间得到改善。
从以上分析可以断定:有利的外部环境必然对莲花味精2009年业绩产生正面影响,而莲花味精在年报中对上述有利的外部环境只字未提。
3.莲花味精同行业对比分析
在此把莲花味精与同样以味精为主营业务的阜丰集团作对比。阜丰集团2009年的业绩表现(每股收益较2008年增长了215%)与莲花味精一致,与以前年度相比都呈现出向上跃升的态势。在阜丰集团2009年度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明确提出了“味精需求增加和价格上升”这一有利外部行业环境对公司业绩产生的正面影响。对比莲花味精的业绩归因分析,可以更加肯定地判断出莲花味精存在严重的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
(三)莲花味精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的风险
2010年4月25日,莲花味精因存在涉嫌虚增会计利润、重大诉讼事项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等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的行为被河南证监会立案调查,此消息一传出,严重打压公司股价,次日开盘不久就触及跌停,最终收于5.98元,下跌8.98%,使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转眼间,莲花味精盈利能力、业绩表现与行业背景严重背离的情形便浮出水面。莲花味精2009年营业收入达24.79亿元,同比增长20.85%,但销售净利润率只有0.297%,同比下降60.62%。这主要是由于莲花味精存在大量关联交易造成的。莲花味精通过控制“坏账计提”比例来虚增利润。因此,莲花味精不仅操纵业绩归因,而且对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加工”,误导投资者,使投资者的决策目标与其理想的经济目标发生偏离。
(四)分析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莲花味精2009年年报存在严重自利性归因行为。自利性业绩归因与财务信息造假是同时存在的。2010年证监会对莲花味精的立案调查正是这一结论的最好佐证。
作为投资者首先应了解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这一事实,同时应有意识的分析目标公司的业绩归因,看其是否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投资者对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公司的其他信息应多加留意,因为自利性业绩归因与财务造假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三、上市公司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的识别技巧
1.阅读公司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的业绩归因,对照财务报表所反映出的公司业绩状况,对公司的业绩归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与判断。
2.分析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判断该行业环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如果该行业环境是利好因素,而公司在业绩归因中只字未提或一带而过,那么投资者就应该多加留意。
3.与同行业同地区业绩类似的其他企业的业绩归因情况相比较,看该企业的外部业绩归因在其他企业是否被提到,或其他企业提及的有利外部环境因素该企业是否提到。
【主要参考文献】
[1] 孙蔓莉,王竹君,蒋艳霞.代理问题、公司治理模式与业绩自利性归因倾向[J].会计研究,2012(1).
[2] 李晓慧,孙蔓莉.业绩归因分析在审计风险识别中的运用研究[J].会计研究,2012(9).
[3] 董普,田高良,王敏.我国上市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倾向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9(7).
[4] 蒋亚朋,张天西.基于维度的公司业绩归因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2).
[5] 孙蔓莉,王化成,凌哲佳.关于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行为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5(2).
[6] 蒋亚朋,刘学波.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中的归因行为[J].经济导刊,2007(S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