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尤金?奈达与钱种书翻译理论的异同

2014-02-10 01:41:52金鑫
校园英语·中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翻译理论差异

金鑫

【摘要】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成功的翻译理论可以让翻译工作事半功倍。作者分析并总结钱钟书和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两位翻译家都认为成功译文的基石是“信”,即译文一定要在符合译文的语言和文化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同时要让译文读者理解和欣赏,从而达到与原文相同的效果。

【关键词】翻译理论 相同 差异 尤金奈达 钱种书

一、引言

钱种书与尤金·奈达是世界一流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家,都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钱钟书是当代中国最博洽的大学者,名震国际的大智者。他精熟于英,法,拉丁,德,意等国的文字与学术。他的求学特点是涵盖古今,横跨中外,广征博引,通而化之,出语典雅并幽默。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作为“钱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翻译理论宝库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尤金·奈达的理论被称为是西方现代翻译理论研究领域中的突出代表之一。奈达在其学术生涯中,从事过语言学,语义学,人类学,通讯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还从事过《圣经》的翻译工作,精通各国文学,调查过100多种语言。

二、钱种书与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的相同点

1.奈达与钱种书都认为翻译必须以读者为服务的中心对象。奈达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观点出发来探讨翻译的标准。要判断某一部译作是否译得正确,必须以读者的反映为衡量标准。倘若译文读者的反映基本等同于原文读者对原作的反应,那就认为这部译作是成功的。同时,翻译的正确与否取决于译文读者能在什么程度上正确理解译文。译者的任务不仅使读者能够理解译文的基本含义,而且要保证读者不会产生歧义。从这个角度上讲,“正确”的翻译会不止一种。钱种书也持相似的观点:他把翻译比喻为“诱”(即翻译的作用),“讹”(难以避免的毛病),和“化”(所向往的最高境界)。他认为,“媒”和“诱”说明了翻译在文化交流里所起的作用。成功的译作是个居间者或联络员,介绍大家去认识外国作品,引诱大家去爱好外国作品,仿佛做媒似的,使国与国之间缔结了“文学因缘”,缔结了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减少反目和吵嘴、分手、挥拳等等危险的“因缘”。他同时认为翻译本来是要大家省事,免得大家去学外文,读原作。而成功的翻译可以挑动读者的好奇心,惹得他们对原作无限向往,仿佛让读者尝到一点儿味道,引起了胃口,可是没有解搀过瘾。反之,坏翻译会发生一种消灭原作的功效。拙劣晦涩的译文无形中替作者拒绝读者,读者看不下去译本,就连原作都不想看了。这类翻译不是居间,而是离间,摧毁了读者进一步和原作直接联系的可能性,扫尽读者的兴趣,同时也破坏原作的名誉。

2.两位理论家都肯定了翻译中对等的重要性。钱氏提到了“信不仅是第一位的,而且也统摄和包含着达与雅。达是信的必要条件,不达不可能信;而雅不是有些人误会的润饰美好的意思。严格按照原文的意旨和风格以译,就是达和雅,还有就是信”。相似的,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目的语中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发语的信息,译者应着眼于原文的精神和意义。动态对等翻译不等于传统的“自由翻译”和“活译”,它要求译文在不同的语言结构里尽可能地完美展现原文的意旨和作者的意图。

3.他们都提到翻译是避免不了失意的。钱钟书说道,“在翻译中‘本有非‘失不可者,此‘本不‘失,便不成翻译”。奈达也提到,“翻译中没有绝对的对等,但译者应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上下功夫”。说到底,翻译(特别是译诗)是一种“再创造”,而不是“再生产”。

三、钱种书与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的相异点

1.他们最完美的翻译标准不相同。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其中有三个关键点:一是“顺乎自然”,指译文不能有翻译腔;二是“最贴近”,指在“自然”的基础上选择意义与原文最接近的译文;三是“对等”,这是核心。“顺乎自然”也好,“最贴近”也好,都是为了寻找对等语。翻译中虽然没有绝对的对等,但译者也应该在寻求“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上下功夫。钱钟书将最高翻译标准定义为“化”,即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是化境。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化境”了。这种造诣高的翻译,就像原作的“投胎转世”,躯体换了一个,而精魂依然故我。换句话说,译文对原作就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读者在原作里决不会读到像翻译出来的东西。但是,他又指出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某些方面,某种程度的偏差也是无法避免的。

2.奈达根据多年《圣经》翻译经验,总结出一套较系统、较科学的理论。他还专门讲解翻译的程序,原语的内涵意义和所指意义等等。但是,钱钟书并没有像奈达那样系统、专注地去研究翻译学。他在许多重要的文化学术领域也有卓越的建树,关于译学的论述只不过是巍峨的学术宫殿的一幅画,一雕栏。

参考文献:

[1]Susan Bassnett & Andre Lefevere.Construction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1.

[2]马会娟.奈达翻译理论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猜你喜欢
翻译理论差异
相似与差异
音乐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解读翻译等值理论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39:41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浅议许渊冲之文学翻译理论
科技英语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