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涛,周晨旭,顾世昆,彭丽华,彭建玲
(1.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昆明 650223;2.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500;3.昆明市第二中学,昆明 650031;4.大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5.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昆明 650093)
城市初中生家庭客观环境与家庭心理环境的关系
——以昆明市城区某中学初一学生为例
梁文涛1,周晨旭2,顾世昆3,彭丽华4,彭建玲5
(1.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昆明 650223;2.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500;3.昆明市第二中学,昆明 650031;4.大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5.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昆明 650093)
调查城市初中生家庭客观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关系,对昆明市城区某中学初一48名学生及其家长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自编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心理环境与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家庭人口数均有密切关系。
城市初中生;家庭客观环境;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family)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在传统和法律上,家庭是指居住在一起的,由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们〔1〕2。
最早提出家庭环境概念的Vennon认为:“所谓家庭环境(family environment),往往是指家庭为受教育者所创造的学习环境和所提供的学习条件,如一定的学习场所,适当的图书设备和必要的生活保障等。”国内学者将家庭环境分为三种:硬环境和软环境、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2〕。笔者将家庭环境分为客观环境和心理环境。家庭客观环境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家庭条件,如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职业等;家庭心理环境是指人为因素形成的家庭条件,包括家庭中一切家庭成员的世界观、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成员亲密度等。
20世纪70年代初,Belsky提出了家庭系统的观点,作为家庭系统观点的代表人物Minuchin把家庭看成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提出家庭是由复杂的、多个相互依赖的亚体系构成,且只有把每个亚体系放在整个家庭系统中才能被理解。从生态系统观来看,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家庭和学校,随着时间的改变,微系统会从以家庭为重心转向以学校为中心〔3〕。这些关于家庭环境与儿童健康发展关系的观点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实。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持久的家庭不和、不良的家庭气氛、家庭亲密度差、情感表达差、家庭矛盾程度大和家庭暴力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4〕。例如Borge报道,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对儿童的期望值密切相关,父母受过高等教育和对孩子有着较高的期望值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5〕。Lucia等人研究发现,家庭亲密度对子女心理健康有影响,母亲评定的家庭亲密度对子女的注意问题和内隐问题有积极的改善作用〔6〕。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庭亲密度、文化性、矛盾性、娱乐性等因素会影响中小学生的人格特征,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庭亲密度和矛盾性因子,家庭心理环境影响青少年人格特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心理环境有密切联系〔7-10〕。
影响家庭心理环境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近几十年社会学家开始关注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对个人生活和家庭影响的测量和评估。社会经济地位是结合经济学和社会学关于某个人工作经历和个体或家庭基于收入、教育和职业等因素相对于其他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总体衡量。社会经济地位是反映家庭经济状况的指标,一般通过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进行测量,它影响着一个人的早期社会化、角色期望和角色投射、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受教育的机会等,基本上所有与教育有关的因素都与社会经济地位有关。最重要的是,社会经济地位决定并导致了权势、权利和机会的重大差别〔1〕133。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Family’s Socio-economic Status)是指根据家庭所获取或控制有价值资源(如教育、财富、社会地位等)的程度进行的层级排名,它反映了个体获取现实或潜在资源的差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是影响个体成长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及财富状况直接影响子女对自己职业选择意向的认知。高收入家庭中的青少年有更高的职业抱负,追求有威望的职业,并且职业预期很高〔11〕。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表现出较低的学业预期、职业抱负和职业成就〔12〕。拉斯梅特·米斯特里等通过测量被试对收入是否充足的感受性,研究发现,被试受不同的经济资源影响,这些效应造成了普遍的心理压力、抑郁和低的自身效能感,进一步影响了父母对孩子的反应,并感到对孩子缺乏控制〔1〕151。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容易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在情感、行为和观点上与父母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而且初中生社会经验不足,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在以往心理学研究中,关于家庭客观环境与家庭心理环境的关系验证性研究中,主要考虑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父母职业两个指标。
(一)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从云南省昆明市城区某初中抽取初一年级48名(男23人,女25人)学生,其年龄分布为12~14岁,平均年龄为12.60岁。
(二)工具
1.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家庭环境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Moss于1981年编制,量表有90个条目,分为10个分量表(10个家庭特征):①亲密度,即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承诺、帮助和支持的程度;②情感表达,即鼓励家庭成员公开活动,直接表达情感的程度;③矛盾性,即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④独立性,即家庭成员的自尊、自信和自主程度;⑤成功性,是将一般性活动,如上学和工作变为成就性或竞争性活动的程度;⑥知识性,即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大小;⑦娱乐性,即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程度;⑧道德宗教观,即对伦理、宗教和价值观的重视程度;⑨组织性,即安排家庭活动和责任时有明确的组织和结构的程度;⑩控制性,即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
该量表由我国费立鹏等人进行第三次修订,将不适合中国家庭的一些项目进行了修改,并对两个最不满意的分量表(独立性和道德宗教观)的项目进行了重新编写,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所有项目按是非题形式回答,回答“是”计1分,答“否”计2分〔13〕。
2.基本信息调查表
自编家庭人口统计学资料和客观家庭环境调查表,主要包括:学生性别、年龄、年级、父母婚姻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庭人口数、家庭年收入等。
(三)方法
学生在调查员的指导下,现场填写“家庭环境量表”,当场收回问卷。
由学生带给家长填写基本信息调查表并带回学校,一周后收回问卷。
研究共发放“家庭环境量表”53份,收回53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8份(有效率90.57%);发放“基本信息调查表”53份,收回52份(回收率98.11%),其中有效问卷52份(有效率100%)。以48份有效家庭环境量表问卷和对应的基本信息调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用EpiData和SPSS18.03.1进行录入和分析。
(一)家庭收入状况
本研究被试家庭年收入均值为9.74万元(1万元~100万元),家庭人均年收入均值为2.78万元(0.17万元~16.67万元)。根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2013年1月20日发布的数据,2012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 075元。以此为标准,本研究被试家庭分为低收入组(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21 075元)和高收入组(家庭人均年收入高于21 075元)。由表1可知,高、低收入两组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6,P<0.001),揭示两组可以分别代表各自群体。
表1 两组家庭的收入比较(
表1 两组家庭的收入比较(
注:*P(双侧)<0.05,**P<0.01,***P<0.001。以下同。
项目 高收入组(n=24) 低收入组(n=24)t家庭人均年收入∕万元4.41±2.8701.16±0.5185.466***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家庭在人口数、总住房面积、人均住房面积上的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两组家庭在人口数和人均住房面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总住房面积上高收入组家庭显著高于低收入组家庭(t=-2.190,P=0.034)。
表2 两组家庭的人口数、住房面积差异比较(
表2 两组家庭的人口数、住房面积差异比较(
项目人口数∕人总住房面积∕m2人均住房面积∕m2低收入组(n=24)2.54±0.884 84.56±52.00高收入组(n=24)2.17±0.637 116.88±50.246tP1.686 -2.190* 0.099 0.034 28.80±27.49636.82±14.209-1.6860.210
(二)家庭环境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家庭环境量表得分经单样本t检验发现,独立性(t=-7.415,P<0.001)和成功性(t=-7.916,P<0.001)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娱乐性(t=5.837,P<0.001)与道德宗教观(t=2.475,P<0.05)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其余因子与全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三)家庭人均年收入与家庭心理环境的相关性
从表4可见,家庭人均年收入与亲密度(r=-0.365,P<0.05)、娱乐性(r=-0.315,P<0.05)都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控制性(r=0.305,P<0.05)呈显著正相关。
分别对两组家庭人均年收入与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低收入组家庭人均年收入与道德宗教观(r=0.434,P<0.05)和控制性(r=0.563,P<0.01)都呈显著正相关。高收入组家庭人均年收入与亲密度(r=-0.743,P<0.001)、情感表达(r=-0.485,P<0.01)、娱乐性(r=-0.416,P<0.05)和组织性(r=-0.505,P<0.05)都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矛盾性(r=0.507,P<0.05)呈显著正相关(详见表4)。
表3 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表3 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因子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全部被试(a)(n=48) 7.70±2.358 5.36±1.858 1.98±1.927 4.23±1.448 5.19±1.393 5.93±2.110 6.62±2.017 5.81±1.387 6.94±1.725 3.36±1.847低收入组(b)(n=24)7.57±2.313 5.30±1.845 2.08±1.535 4.17±1.614 5.04±1.551 5.78±2.152 6.83±1.669 5.57±1.562 6.91±1.756 3.13±1.517高收入组(c)(n=24)7.83±2.444 5.42±1.909 1.88±2.271 4.29±1.301 5.33±1.239 6.08±2.104 6.42±2.320 6.04±1.233 6.96±1.732 3.58±2.125全国常模(d)(n=126) 7.7±1.9 5.8±1.7 2.2±1.9 5.8±1.4 6.8±1.7 5.6±2.1 4.9±2.0 5.3±1.4 6.7±1.8 3.6±1.8t(a与d)t(b与d)t(c与d)0.006 -1.617 -0.787 -7.415*** -7.916*** 1.092 5.837*** 2.475* 0.939 -0.885 -0.280 -1.289 -0.353 -4.832*** -5.430*** 0.407 5.534*** 0.814 0.582 -1.485 0.267 -0.984 -0.701 -5.678*** -5.797*** 1.125 3.202** 2.947** 0.731 -0.038
表4 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的相关(r)
(四)家庭人口数、人均住房面积和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家庭心理环境的影响
以被试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作为自变量,以家庭环境量表的各个因子得分作为因变量,应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由表5可知,家庭人口数和家庭人均住房面积都未进入回归方程,只有家庭人均年收入进入回归方程。家庭人均年收入对亲密度和娱乐性两个因子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解释率分别为13.3%和9.9%;家庭人均年收入对控制性因子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解释率为9.3%。
表5 家庭人口数、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年收入和家庭心理环境的回归分析(未分组)
对高、低收入两组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在低收入组中,对于道德宗教观因子,只有家庭人均年收入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解释率为18.9%;对于控制性因子,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家庭人均年收入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解释率为31.7%,而家庭人均住房面积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解释率为13.3%。在高收入组中,对于亲密度、娱乐性和组织性3个因子,家庭人均年收入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解释率分别为55.2%、17.3%、25.5%;对于矛盾性因子,家庭人均年收入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解释率为25.7%;对于情感表达因子,家庭人口数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解释率为31.4%。
表6 家庭人口数、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年收入和家庭心理环境的回归分析(分组)
(五)两组在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上得分比较
回归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3,27)的F统计量的临界值为F0.05=53.94,表明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高等院校学生数量、西藏高等学校教职工人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t=1.88>α(0.5)临界值,因此,X1通过显著性检验,X1与生产总值成正比,有显著性影响,即西藏自治区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t=2.06>α(0.5)临界值,因此,X2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X2(西藏高等学校教职工人数)和生产总值成正比。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高、低收入两组在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7)。
表7 两组被试在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上的差异(?)
(一)家庭人均年收入与家庭心理环境的关系
家庭收入多少关系到生活水平的高低,是家庭幸福和睦的重要条件。本研究发现,家庭人均年收入与家庭心理环境中的亲密度、娱乐性、控制性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并对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即随着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增加,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承诺、帮助和支持,以及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程度会越低,而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会越高。这个结果与其他研究结论矛盾。例如马可比(Maccoby E.)认为,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父母更强调服从、尊重权威,更倾向于严厉和专制型,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父母更注重独立、创造和抱负,更多为允许和权威型,与儿童交谈、说理更多,向孩子表示更多的温情〔14〕。矛盾的原因可能是各研究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标不同。例如有的研究中的社会经济地位包括父母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但不含家庭人均年收入,而本研究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标主要是家庭人均年收入。
进一步的分组研究显示,低收入组家庭人均年收入与道德宗教观、控制性呈显著正相关,并对两者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随着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增加,低收入家庭对伦理、宗教和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以及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会越高。高收入组家庭人均年收入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组织性、矛盾性呈显著相关,并对亲密度、娱乐性、组织性、矛盾性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随着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增加,高收入组家庭的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承诺、帮助和支持的程度,鼓励家庭成员公开活动和直接表达情感的程度,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程度,以及安排家庭活动和责任时有明确的组织和结构的程度会越低,而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会越高。
综合以上分析显示,本研究被试家庭人均年收入与亲密度、娱乐性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高收入家庭,与控制性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低收入家庭,并且在不同收入组中,家庭人均年收入与家庭心理环境各因子间有不同的相关性。这与两组间的家庭心理环境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有矛盾,但是,笔者认为,这个矛盾可能是两组的样本量不够大造成的,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二)家庭人口数和人均住房面积对家庭心理环境的影响
本研究应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家庭人口数和家庭人均住房面积都未纳入回归方程,说明家庭人口数和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对家庭心理环境因子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对高、低收入两组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低收入组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对控制性因子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高收入组家庭人口数对情感表达因子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随着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增大,低收入家庭的控制性越低;而随着家庭人口数增多,高收入家庭越少鼓励直接表达情感。这符合一般常理,也与其他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这个结果表明,在研究家庭心理环境时需要考虑家庭结构和空间的作用。
本研究主要结论为:①家庭心理环境中的娱乐性和道德宗教观两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独立性和成功性则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其中,低收入组家庭独立性和成功性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而娱乐性则显著高于全国常模;高收入组家庭独立性和成功性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而娱乐性和道德宗教观则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②家庭人均年收入与亲密度和娱乐性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控制性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低收入组家庭人均年收入与道德宗教观和控制性均呈显著正相关;高收入组家庭人均年收入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和组织性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③在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三因素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家庭环境量表上各因子有预测作用。其中,对亲密度和娱乐性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对控制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④低收入组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对道德宗教观和控制性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对控制性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高收入组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对亲密度、娱乐性和组织性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对矛盾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家庭人口数对情感表达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⑤家庭人均年收入高、低两组在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罗斯·埃什尔曼,理查德·布拉克罗夫特.心理学:关于家庭〔M〕.徐晶星,译.1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彭向君.维汉初中生家庭环境状况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3〕朱皕.近50年来发展心理学生态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心理科学,2005,28(4):922-925.
〔4〕MCGEE R,SILVA PA,WILLIAMS S.Perinatal,Neurologi⁃cal,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Seven-year-old Chil⁃dren with Stable Behavior Problems〔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84,25(4):573-586.
〔5〕BORGE AL.Developmental Pathways of behavior Prob⁃lems in the young child: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ntinuity and change〔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6,37(2):195-204.
〔6〕LUCIA VC,BRESLAU N.Family cohesion and children’s behavior problems: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J〕.Psychia⁃try Research,2006,141(2):141-149.
〔7〕余毅震,黄艳,王重建.中小学生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7):868-869.
〔8〕白丽英,叶一舵,王东宇.畲族中学生心身症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6):624-626.
〔9〕肖三蓉,徐光兴.家庭环境影响青少年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J〕.心理学探新,2009,29(2):71-75.
〔10〕李毅,钟宝亮,崔娟,等.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2,21(3):206-210.
〔11〕FOUAD N A,BROWN M T.Role of race and social class in career development:Implications for counseling psy⁃chology〔M〕.New York:Wiley,2000:379-408.
〔12〕HARVEY E.Short-term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early pa⁃rental employment on children of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9,35(2):445-459.
〔1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4-142.
〔14〕刘金花.上海市与横滨市幼儿性格特征和家庭环境因子关系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4):51-58.
(责任编辑 胡 椿)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Objective Environment and Family Mental Environment of Urba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Taking Junior School Freshmen in a Urban Junior Middle School of Kunming as an Example
LIANG Wentao1,ZHOU Chenxu2,GU Shikun3,PENG Lihua4,PENG Jianling5
(1.Yunna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Kunming 650223,China;2.Department of Education,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China;3.Kunming No.2 Secondary School,Kunming 650031,China;4.College of Further Education,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5.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Chin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objective environment and family mental environment of urba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48 junior school freshmen and their parent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the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in Chinese version and self-made questionnaire.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family mental environment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nnual per-capita income,per capita living space and family siz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family objective environment;family mental environment
B844.2
A
1672-2345(2014)09-0077-06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9.017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Z12003)
2013-11-17
2014-05-21
梁文涛,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