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村 乡村里“不祥”的女人

2014-02-10 05:30
旅游世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兰格寡妇布尔

焦特布尔是印度北部拉贾斯坦邦的第二大城市,城市的标志梅黑兰格尔城堡建在城中一百多米高的山丘上,站在城堡上俯瞰老城区,就会看到一片靛蓝色的民居犹如童话故事里蓝精灵居住的村庄,又如同一朵“蓝色妖姬”盛开在印度沙漠之中。走在焦特布尔的小巷中,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片片的蓝色,沐浴在暖阳之下丝毫没有蓝色所带来的忧郁感,反而心情增加了些许的明快。穿着色彩艳丽纱丽的印度女人从身边缓缓走过,抬头望见漏过蓝色房屋间的那一束束温暖的阳光,心情愉悦,脚步也跟着轻快起来。

寡妇曾是“不详之物”,地位十分低下

男尊女卑,古今中外,不乏其例,但印度教却把它淋漓尽致地发挥到了极致。这方面的典范就是印度的嫁妆和殉葬习俗。在印度,女性被视为丈夫的一半,丈夫一死,妻子也等于死了一半,所以身为寡妇的女性,其命运比普通女性更为悲惨。在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需要殉葬,如果没有勇气殉夫,寡妇的脸上和衣服上就要加上标志。根据印度教的“摩奴法典”,寡妇不许改嫁、不许打扮、不许倚门而立、不许贪食美味、不许拜访邻里、不许进行祭礼,日食一餐,席地而卧。寡妇常被认为是“不详之物”,她们必须回避任何男性,不能被孕妇看见,否则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噩运。

男子见到了寡妇也要回避,人们甚至认为是妻子的不吉利才造成丈夫的死亡。寡妇因为打上不吉祥的烙印,就成为婆家做牛做马的奴仆,在社会上也不再享有一般已婚妇女的各种权利和待遇,她们无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宗教活动,不能参加婚礼、祝寿等一切喜庆大事,甚至不许修饰仪容,有的寡妇还要把头发剃光。有些寡妇正是因为觉得与其这样活着还不如死去,落个贞节的“美名”,所以才殉葬。而且印度社会崇尚轮回之说,有一些寡妇殉葬也是为了来世不再做女人。19世纪,焦特布尔梅兰格尔城堡进行了最后一次的殉葬仪式,当时国王的31位皇后及妃子主动地走上圣坛陪同国王的尸体一起火化,火化前留下了31个右手的手印印在门墙上记念了这一切。

因为寡妇是相当受到歧视的,按照印度教传统,寡妇不能再婚,并且还要遵守一堆苛刻的规矩,这样留给寡妇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在家里默默忍受痛苦度过余生,要么跑到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自己讨生活。在最初,一些寡妇来到印度的维伦达文(Vrindavan)并在克里什那庙宇里安顿下来,以表示自己愿意终身侍奉这位英雄之神。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此,据统计最多时,寡妇数量多达9000名,因此维伦达文也被称为印度的寡妇之家。

焦特布尔,没有歧视的乡村寡妇生活

在焦特布尔的城郊有五个古老的村庄,这几个小村庄至今都保有着原始的制作陶罐、羊绒、地毯等民族工艺和传统的风俗。印度女人头顶水罐的走路姿势配合着纱丽的飘扬,往往让人看得神往,据说在古代印度的审美观中,头顶水罐的姿态便于保持一个女人的平衡与优雅。在其中三个村庄中,还可看到印北拉贾斯坦传统陶罐的制作和高品质印度手纺纱棉毯的生产制作中心。

在焦特布尔的乡村里,我看到了一名不同寻常的寡妇,她的穿着并没有像其他寡妇一样被人管制,也没有像其他寡妇那样不允许再佩戴首饰,相反,她得到了当地妇女组织、非政府组织和邻居们的帮助,和她的外孙女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过着自己的生活。简陋的卧室墙上挂着她死去丈夫的相片,她示意要和丈夫站在一起让我给他们拍一张“合照”,等拍立得的相纸上呈现出他俩的影像时,她笑了。虽然她的丈夫已经过世了十几年,但我在她的眼睛里依然看到了依恋。临别时我给她和她的外孙女也拍了一张合照,她说不知道已经有多少年没有看过自己的照片了。

T I P S

印度的公路、铁路交通比较发达,在发展中国家中也算得上是名列前茅。从周边城市到焦特布尔的火车和巴士的班次都非常多,出行很方便。

焦特布尔是旅游城市,所以既有五星级豪华宾馆,也有小旅馆和青年旅社,但最好提前预订。

印度人的主食是大米和面食。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印度人还常以一种被称为“馕”的面饼为主食。无论在高级餐馆还是在街头树阴下,时常可以看见印度人席地盘腿而坐,用手撕下一块馕,蘸上菜糊、汤汁以及用豌豆、绿豆等各类豆制品熬成的豆汤,津津有味地吃着。

要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最好的选择莫过于深入当地的集市。徒步上焦特布尔全城最高处的梅兰格尔堡要穿过钟塔附近的Sardar市场。市场里商品琳琅满目,虽然每个小摊占地都不大,但蔬菜瓜果、饰品绢布、日用杂货等等一应俱全,让人眼花缭乱,每天都有很多人到这里采购,非常热闹。

猜你喜欢
兰格寡妇布尔
古代的寡妇
纪实摄影师多罗西娅·兰格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
幺叔
老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