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是教育的根本

2014-02-10 05:11张田青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1期
关键词:立德分数家长

张田青

落实“德育为首”,把“立德”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教育家孔子说:“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但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实社会中,我们却往往会忽视人的“德性”,曲解了“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意思,简称“有钱就是老大”!“人之初,性本善”,为何十几年的教育却让一些人偏离了“善”的方向,走向了“恶”的迷途,甚至是不归路。这是教育的缺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缺失。在家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在家长面前蛮不讲理、大吼大叫,可是做父母的却不以为然;在学校,我们也常常会看到一些老师眼里只盯着分数,对孩子的品行缺少关注;在社会,我们更是常常看到一些无良商人,为了一己之利,掺假、售假,泯灭良知,祸害百姓。

“德”应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为根本的东西。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在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的评比中,学校和老师们是否将“德”摆在了首位?这需要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摒弃功利主义,克服浮躁的心理,踏踏实实地做好教育工作,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家长们在辅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只盯着考卷分数,更要重视孩子的品性。只有这样,“德”才能被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德育为首”的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立德”要注重落实“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要尊重规律,讲究科学性。目前,德育工作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唱高调、说大话、摆空架子,即“高、大、空”的现象。如在小学生中大谈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生中却要宣讲礼仪教育,这实在就有些本末倒置,不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了。爱国主义教育,对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来说,应该从热爱家庭、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热爱家乡做起,认真地参加升旗仪式,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努力地学习,尽职地完成每一次的值日工作,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情……这些远比空洞地“说爱国”,或是教唱几首爱国歌曲要强得多。

要因材施教,讲究针对性。尽管学生年龄相近,但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喜好不同,理解事物的能力也会有差距,所以德育工作除了普遍性的教育外,还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个别教育、个性成长。如一个常有打架行为的学生,其成因极有可能是家庭暴力的一种迁移。在这种情况下说教、严惩只会使其厌烦,甚至叛逆,唯有与家长加强沟通,先解决好家长粗暴的教育方式,改变教育方法,为孩子创设开心愉悦的生活环境,增强孩子的幸福感、安全感,其打架行为自然会减少,其品行就更易“向善”。

要重视实践,讲求实效性。有条件的话,学校和家庭都应尽可能多开展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激发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如湖南卫视的《变形记》就是非常成功的教育实践活动。“变形”主人公在与相关对象的互换中,体验不同人生,达到改善关系、解决矛盾、收获教益的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体验、换位思考是人们达到互相理解的最佳途径。《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正是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段上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体验后,变了“形”,其“德性”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齐抓共管,将“立德”贯穿教育的始终

教育没有神话,那些“一个故事改变一个人生”,“一句话影响其一辈子”的教育,不敢说没有,但教育绝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立德”工作不是三两天就能成就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结合。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学生能有诚信的品质,就要在他们每一次上课、作业、检测中有所要求,在他们参加的卫生值日、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及社会交往中有具体表现,教师、家长,甚至朋友和邻里都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引导。而且,这种评价和引导必须是常态化的,必须是从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到了大学也应重视的教育。这样,其诚信的品质才能得以强化,成为一种习惯,最终成为影响其人生的优秀品质。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立德分数家长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可怕的分数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算分数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