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与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比较研究

2014-02-10 06:59:47陈丽纳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2期
关键词:香港地区广州地区街镇

陈丽纳

广州与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比较研究

陈丽纳

论文通过对广州和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出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有:缺乏统筹规划、规范管理;资源过于集中且分布不均衡;基层图书馆发展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并提出了促进该地区公共图书馆快速发展的对策。

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广州香港

0 引言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1]《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各级各类文化设施更加完善,使人民群众能够公平、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2]的建设目标。近年,广州市致力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现行管理体制运行绩效偏低,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均衡、保障水平低,基层图书馆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尚未形成有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等。广州与香港毗邻,人文环境相似,香港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已形成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网络。本文通过对广州与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状况的比较,指出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这对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广州与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概况比较

本文主要从设立情况、建筑面积、馆藏资源、服务效益等四个方面对两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进状况行比较分析。

1.1 公共图书馆设立情况

根据《广州统计年鉴:2012》,2011年广州市的常住人口为1 275.14万[3],各区县常住人口详见表1。根据香港地区人口普查数据,2011年香港人口数为7 071 576[4],各地区人口数详见表2。

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紧密联系,共分为国家、省、市、区县、街(镇)和社区(行政村)六级公共图书馆。区、县以上设立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区、县以下的街(镇)图书馆和社区(行政村)图书室则依附于文化站(室)而设。广州地区共有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15个(详见表1),包括1个省级馆、2个市级馆、12个区县馆。此外,还有内设于文化站(室)的街镇图书馆166个、社区(行政村)图书室2 642个。然而,街镇图书馆大部分常年处于“三无”状态:无购书经费、无专职人员管理、无正常读者服务工作,而且馆藏规模小,图书陈旧,对读者没有吸引力。社区(行政村)图书室的建设水平更低[5]。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文化需求的还是上述15个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即平均85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

表1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统计

表2 香港地区各类公共图书馆数量及建筑面积统计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提出:“在每个分区内各设一间分区图书馆。此外,每200 000人应设一间分区图书馆。”[6]2011年香港共有图书馆77个,包括10辆流动图书车和67个固定图书馆(详见表2),平均9.2万人拥有一所图书馆。此外,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自2005年起推出“便利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根据该计划,康文署与非政府机构合作,协助设立社区图书馆,由康文署提供图书资料,并提供免费专业意见。这项计划深受区内居民欢迎,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家庭主妇和长者,可在邻近地方借阅图书馆资料[7]。根据康文署网站公布资料,截止2012年4月,社区图书馆的数目已增至203个[8]。

香港从行政和服务人口两方面出发,形成以中央图书馆为总馆,以主要图书馆、分区图书馆、小型图书馆为分馆,并有流动图书车作为补充的各种类型图书馆共存的图书馆网络。目前,香港共有分区以上公共图书馆35个,即平均20万人拥有一个分区图书馆,已达到《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要求的标准,能够为公众提供完备的图书馆服务。再配以小型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和社区图书室,香港地区已形成了“全覆盖”的图书馆网络。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则沿用行政体制,各级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各自为政,造成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由于基层政府领导不重视、经费投入少等,作为发展着力点的街镇图书馆和社区(行政村)图书室建设水平极低,广州市亟需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机制,促进基层图书馆的快速发展。

1.2 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

从表1、表2可看出,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已达到了36.9万平方米,是香港总建筑面积的2倍以上;千人均建筑面积28.92平方米,约比香港多6平方米。从整体上看,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高于香港。然而,从表1也可以看出,广州地区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规模较大,建筑面积占总数的62%,区县图书馆占31%,街镇图书馆占7%。香港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从表3可知,香港中央图书馆与主要图书馆的建筑面积相差较小,分别约占20%、19%;而分区图书馆的建筑面积比二者之和还要多,占总数的51%;小型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则占10%。由此看出,分区图书馆是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主体部分。

表3 香港地区各类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统计

1.3 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

表4 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藏量统计

从表4可知:广州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达到了2 473万册,即人均1.94册。其中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藏量占总藏量的62%,区县图书馆占23%,街镇图书馆占15%,这与建筑面积的分布情况一致。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总藏量则比广州地区低,总藏量为1 264册,即人均1.79册。从表5可以看出,分区图书馆是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藏量占总数的42%。

1.4 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

纵向来看,笔者根据潘拥军对2005年和2009年广州与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比较[9],增加了2011年两地相关数据(详见表5)。与2005年相比,2011年广州地区的登记读者量和文献外借量都有较大增长,分别增加了78%、46%,但是登记读者量占服务人口的比例仅增加了2.1%,人均外借量反而呈下降趋势。

表5 香港各类公共图书馆藏量统计

横向来看,广州市的服务效益与香港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近年随着政府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有了较快发展,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面积、总藏量都已远高于香港,然而广州市的登记读者量、占服务人口比例、文献外借量、人均外借量仅是香港的27%、15%、13%、7%,比2005年增加了9%、2%、7%、1%(详见表6)。

表6 广州与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效果比较

2 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广州和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缺乏统筹规划和规范管理

由于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不同,造成广州地区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上处于分散多头、条块分割的状态。虽然各级图书馆之间逐步开展了业务上的合作,如广州图书馆与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12个区县之间已实现了通借通还,但相互之间互不隶属,缺乏统筹规划及规范管理;总体上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省、市图书馆与基层图书馆出现两极化的发展状态。而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中央图书馆作为总馆,统一管理下设的主要图书馆、分区图书馆、小型图书馆和流通图书馆,实现了整体规划、均衡投入、规范管理[9],而且图书馆还会随着当地服务人口改变而不断调整。过去两年,东区小西湾小型馆开放,东涌的一所小型图书馆升格为分区图书馆,屯门蝴蝶邨图书馆得到重置。未来五年,香港将有六所图书馆落成启用,包括一所位于天水围的主要图书馆、两所分别位于将军澳及圆洲角的分区图书馆,而位于蓝田及元朗的两所分区图书馆和在白田的小型图书馆则会重置。此外,通州街和鲤景湾的两个分区图书馆计划仍在规划之中[8]。

2.2 资源过于集中且分布不均衡

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资源主要集中的省、市两级公共图书馆,省、市图书馆具备大规模的馆舍、丰富的馆藏资源,相较之下,区县和街镇图书馆的资源却很匮乏,尤其是街镇图书馆难以满足公众的阅读需求。此外,同级别图书馆的投入也有很大差距。在建筑面积方面,越秀区和黄浦区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达到了1.2万平方米,而番禺区和萝岗区仅有4 000平方米,相差2倍之多。在馆藏资源方面,番禺区图书馆有99万册,从化市则仅有33万册。相较之下,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资源的分布则较为科学合理,虽然分区图书馆占有较多的资源,中央图书馆、主要图书馆和小型图书馆之间的资源投入也有一定的差距,却不像广州地区这样悬殊。

2.3 基层图书馆发展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广州市已形成了市、区县、街镇和社区(行政村)四级服务设施网络,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香港的四种固定图书馆(中央、主要、分区和小型图书馆)相互对应,也就是街镇图书馆相当于香港的分区图书馆,社区图书室相当于香港的小型图书馆。目前,香港的分区图书馆与主要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网络的骨干,能够提供较完备的图书馆服务,小型图书馆也有一定的服务能力。然而广州地区街镇图书馆和社区(行政村)图书室由于内设于文化站(室)内,严重缺乏人员、经费和馆藏资源,或者无法正常开放,或者开放时无人问津。荔湾区一个街道文化站只有两位工作人员,而且都不从事图书管理工作,仅有一位合同工在管理书籍。由于图书陈旧,很少有人到此看书。花都区一个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是干部兼任的,只有在领导检查时该干部才会出现,平时则完全由志愿者管理。由于资源缺乏,无专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基层图书馆(室)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应有效用。

3 加强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对策

3.1 创新管理体制

香港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为国内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目前,佛山禅城区、深圳南山区、苏州、嘉兴等地根据当地实际均形成各具特色的总分馆模式,打破了现有管理体制的弊端,实现了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就近、便利的图书馆服务,而实现该目标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基层图书馆,其有效途径是提升建设主体,把基层图书馆建设纳入总分馆体系,由总馆的建设主体在其辖区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管理、服务一致、资源充分共享的图书馆群[10]。因此,广州市在立法中提出建立以区县图书馆为总馆,以街镇图书馆为分馆的总分馆制,将街镇图书馆的建设主体适当上移,解决街镇图书馆资源、人员不足的问题,总分馆实行文献资源的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服务。

3.2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香港地区各种公共图书馆的资源配置较为均衡,而广州市则主要集中在省、市两级大型公共图书馆,但大型馆的服务覆盖范围有限,不能完全满足辖区内所有居民的需求。街镇图书馆数量多、覆盖广,具有就近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地理条件,应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但前提是街镇图书馆具有一定的馆舍、文献、设备、人员等作为支撑。2008年,国家文化部公布了《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2012年,《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得以公布,这些国家标准都为街镇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街镇公共图书馆建设应根据国家标准,以服务人口为依据,配置相应的馆舍面积、文献资源、阅览座位等,这样街镇公共图书馆才能像香港地区的分区图书馆一样,拥有相当比例的资源,有能力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3.3 继续推进图书馆地方立法工作

2006年,广州市启动了图书馆立法工作,后因各种原因被搁置。2012年,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再次启动了立法工作。《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的首要目的是促进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尤其是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内各地立法中,该条例首次明确提出总分馆体系,并对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馆藏资源、人员等作出规定,有利于促使政府加大投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保障水平。该条例若获通过,将会促进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建立与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2-08-20)[2013-06-28].http://culture.people.com. cn/GB/22226/71018/4814170.htm.

[2]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2-08-20)[2013-06-28].http://www.china.com.cn /policy/txt/2012-02/16/content_24647982_2.htm.

[3]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5.

[4]2011年人口普查-全港统计便览[EB/OL].(2012-05-05)[2013-06-28].http://www.census2011.gov.hk/ tc/district-profiles/dcd-hk.html.

[5]方家忠.广州与香港的公共图书馆比较与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2(6):49-50.

[6]香港规划与标准语准则-摘要[EB/OL].(2012-05-24)[2013-06-28].http://www.pland.gov.hk/pland_sc/tech _doc/hkpsg/sum/pdf/sum.pdf.

[7]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发展(2010)[EB/OL].(2012-05-24)[2013-06-28].http://www.legco.gov.hk/yr09-10/chinese/ panels/ha/papers/ha0614cb2-1781-1-c.pdf.

[8]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发展(2012)[EB/OL].(2013-05-05)[2013-06-28].http://www.legco.gov.hk/yr11-12/chinese /panels/ha/papers/hacb2-2272-1-c.pdf.

[9]潘拥军.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4):14-17.

[10]邱冠华.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与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16-23,45.

陈丽纳广州图书馆馆员。广东广州,51062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uangzhou and Hong Kong Public Libraries

Chen Lina

This paper draws a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public libraries between Guangzhou and Hong Kong.It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Guangzhou,such as lack of overall planning and specification management;concentrations and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lack of effective protection mechanism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ass-roots library.It also puts forward main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ublic libraries’development.

Public library.Building area.Guangzhou.Hong Kong.

G259.2

2013-10-09 编校:方 玮)

猜你喜欢
香港地区广州地区街镇
“十三五”期间广州地区在用工业锅炉能效状况分析
街镇总工会非公企业工会改革优秀案例
上海工运(2021年6期)2021-08-16 00:37:46
街镇资产管理探究
当前街镇基层信访工作困境及出路
青年时代(2018年5期)2018-03-31 10:07:20
香港地区政党与内地民主党派的发展比较研究
学理论·下(2017年11期)2018-03-26 12:30:48
香港STEM教育的推进和支持举措
香港地区公立大学“服务学习”的经验及反思
高教探索(2017年4期)2017-05-06 11:01:28
移动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以广州地区Y代消费者为例
香港地区读书会的发展及其启示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