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标点符号万花筒》一课在于让学生通过故事的方法掌握标点符号的意义和使用规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故事、听故事、演故事、写故事等促进了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故事;导入;方法
一、引故事,旁观者清
好的导入,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贴近文本,走近文本,因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两种选择里纠结了很久,到底是采用周星驰在《九品芝麻官》中有关巧用标点的片段,还是借用深视新闻视频“台湾中学生不懂标点一逗到底”?按理说,周星驰的形象深得人心,电影为大家所喜爱,故事也与课题吻合,似乎更容易吸引学生。但思考再三,我认为深视新闻介绍的台湾学生滥用标点的情况与我们的中学生的情况非常相似,那篇“一逗到底”的文章摆出来时让人在啼笑皆非的同时也有更深层的思考,当学生跳出局外看这个问题时,能够做到“旁观者清”,从而反思自己。
效果比我预期的还好,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这段新闻抓住了,很快就进入了状态。所以,我再次深深意识到,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若灵活、巧妙运用生活中的故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引起他们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非常有效的手段与方法,可以给课堂注入意想不到的活力。
二、听故事,趣味中悟
这节课,我选择了“行人等不得在此小便”“雨果寄往编辑部的信”等共计十个与标点符号使用相关的故事,分别安插于“小标点大作用”“小标点从何来”“小标点找座位”“小标点随我定”四个课堂流程中。
考虑到刚上课学生放不开,我决定先由我来讲述“行人等不得在此小便”的故事。由于学生对故事较熟悉,所以不时有心急的学生插话补充情节,于是,我适时地把故事转给这些学生来介绍。没有不喜欢听故事的学生,这些简单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悟到了标点符号的大作用,也顺着老师的问题,深究了标点符号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了标点符号的种类与常用标点的作用,对标点符号文化简单作了一番梳理。
如此,将生硬的标点符号知识融于故事,避免了传统教学由于过于倚重理性的分析而令学生兴味索然的现象,非常愉悦地完成了学习过程。在无意活动中诱发动机,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课堂,从而迅速地对学习内容作出反应。
三、演故事,欣赏中感
故事的确是学生乐于倾听的,但如果课堂一味地由讲故事构成,那就如同一桌子饕餮大餐,吃多反胃。活力教学提倡运用表演体会等手段,创设形神兼备、富于美感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受。
因此,我采用了让学生表演故事的手段,再现故事场景。如,“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这个故事特别强调人物的语气,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我让参与表演的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自创剧本,自行设计对白与动作,互相研究和指导表述语气。
四、写故事,尝试中获
写故事是本堂课的重点,我把它分成两个层次:(1)在文字中填上标点,构造完整的故事。此处我设置了三项练习,分别是:“无米面也可無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的情境练习“司马光砸缸”的文言文练习“可以清心也”的回文诗练习,每一个练习都有一个故事,让学生循着目标故事来完成标点添加。(2)根据视频图画来写故事。这是一个用标点符号与其他简单线条形成动画,表现环境主题的视频。我要求学生在欣赏完之后自创一篇简单的故事,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两个层次的练习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极富挑战性,如果撇开故事,题目着实也毫无意思。然而,在一个个故事的衬托下,学生摩拳擦掌,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时间,课堂上一派思考者的冥思苦想与成功者的欢呼雀跃。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而我最初设定的三个教学目标(加深对标点符号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有趣的实例练习,理解并掌握部分常用标点的使用及作用、感受标点符号文化的源远流长)无疑也水到渠成地实现了。
在“标点符号万花筒”一课中,我用故事为工具,引导学生快乐地朝前走。自始至终,我扮演的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来听、说、读、写、演,在游戏中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让我最为触动的是某个学生一反从不听课的常态,很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并接连几次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不由想到了夸美纽斯的那句话: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
之一。
喝下一杯糖水,看不到糖粒,但甜甜的味道却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否也应该是这样,在富有吸引力的自然圆润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和张力的学习活动中不经意地获得知识,濡染德性、增长智慧、激活潜能?
愿借杜威坚守的五大教育信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与各位同仁共勉。
作者简介:唐娟,女,本科,就职于广东省深圳市大学城丽湖实验学校,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誗编辑 郑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