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琼
学艺术的学生,一般文化基础薄弱,尤其是数学:即使想学,能听一两节课,就难以继续;基础相对强一点的艺术生,学数学按文科思维,记的公式定理不会灵活应用;偶有公式定理会灵活应用的,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获取高分。以上种种,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比较典型的几类学生。
结合对艺术学生的了解,我制定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观:
一、知识获取环节
1.课堂“活”。经常品《论语》,孔子与其弟子的课堂是在交流和讨论中进行的。引入班级授课制,这种交流少了。那么在我的课堂上试试看,没坏处。教学相长,学生成就老师,老师成就学生。
2.课堂“准”。曾经,我抱怨学生的基础差、没悟性。事实上,如果我在概念课上做足了功课,学生还是能掌握相关知识的。通过关键字的分析、辨析题的训练、变式题的思考,效果事半功倍。
3.课堂“实”。高三艺术生时间少、心态急。每节课应该出成绩,有针对高考实实在在的收获。所以教师在课本和第一轮复习资料中应酌情考虑,敢于取舍。
熟悉考纲,了解学情,挑出艺术生能得分的知识点:课本中的概念,抓住关键词,选取经典习题步步巩固。
待时机成熟,讲解一道经典习题,在黑板中间详细板书过程,在关键点用不同颜色的笔注明知识点和解题思路,两旁的位置留给学生板演。
上课之初,明确目标——本节课我需要明白什么,会什么?课堂结束时回归本节教学目标,这些我会了吗?学生以主人角色进入课堂,主动构建知识结构。
4.课堂“巩固”。艺术生时间有限,课堂上要效率。讲解过关后,短时间内不易遗忘,但进度不能太慢,更不能只搞一轮复习。即使时间少,也要多轮复习,反复巩固。
二、情感、价值观渗透
1.课堂“信”。如何在我的課堂上处理手机呢?因为手机报道的负面新闻不少。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在现有大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我和学生商量,每节课前一分钟我用一个可爱的袋子挨个收学生手机,下课前五分钟还给学生。学生很给力,基本上每节课都自觉交手机。即使不能保证每分钟都听,但总能听一些,对文化成绩总是有帮助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无处不在,我们如何处理手机和学习时间的冲突呢?关键还看心。
2.课堂“攻心”。万事攻心为上。每节数学课前,我让学生一起说:“我最棒,我能行,我一定行。”从潜意识里告诉学生只要不放弃,希望总是有的,只要不放弃,我不会差!因为在其他课上没有,所以我的数学课格外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3.课堂“人文味”。虽然是位数学老师,但我特别喜欢传统文化。在我的课堂上会经常穿插一些经典故事。教会知识的同时,也教一些人文常识,往往讲人文的时候学生注意力更集中。
4.课堂“鼓励”。我们的学生往往不自信,害怕,不愿意做,不敢做,我经常鼓励他们“不要怕,试试看”。试一试,天塌不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做,大胆想,大胆发表意见。
由于能力有限,我的课堂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梁琪雅.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