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生活·物理·社会”教学

2014-02-09 00:39陆远军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解决问题自主学习

陆远军

摘 要:在苏科版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新教科书中,设置了一个栏目——“生活·物理·社会”。主要论述在新课程初中物理教材中“生活·物理·社会”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开展“生活·物理·社会”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爱国主义;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两个要求: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而物理又时时联系着生活,同时从物理走向社会,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苏科版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新教科书中新设的栏目——“生活·物理·社会”,巧妙地展现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的联系。教学中我们应充分了解编写者的意图,明确其教学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面本人对新教材中“生活·物理·社会”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开展“生活·物理·社会”教学的意义作一简要分析。

一、“生活·物理·社会”教学内容的特点

苏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中的“生活·物理·社会”栏目的内容编排与以往的教材截然不同,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美学情趣,是一套寓教于乐、寓教于思、寓教于趣的好教材。它主要是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学史料、联系实际的知识或深化与拓展,阐述一些物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使教材内容得以铺垫和延伸,突破了教材内容的孤立与局限,具有开放性,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它以阅读材料这样具有弹性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且呈现方式图文并茂,内容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可读性。

二、开展“生活·物理·社会”教学的意义

多年来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刻感受到“生活·物理·社会”栏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估量,其教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充分利用“生活·物理·社会”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指出: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各门学科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很多内容就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展”,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人奔向太空实现飞天梦。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再到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翟志刚实现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人”太空行走”,最后到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经历了四十多年,说明了中国人对航天事业的追求逐步深化的演变过程,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不断地发展。“生活·物理·社会”还介绍了“小孔成像”,大约两千多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比西方类似实验要早数百年。举世瞩目的高速磁悬浮列车,我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铁路在长沙开工建设,线路预定2016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这种先进轨道交通运营技术的国家。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使中国的航海事业在15世纪初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为世界近代文明和科技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学生通过这些材料的学习,可了解到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2.合理利用“生活·物理·社会”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學习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其中第4条: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大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介绍,内容本身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获得知识、结论和方法。例如,“生活·物理·社会”提供的“高压锅原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归纳,形成“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关系”的知识体系,从而明白高压锅能使食物更易煮熟,而高山上普通锅煮鸡蛋煮不熟的道理。又如“飞机的升力”,为什么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会掉下来呢?学生带着问题,通过阅读学会独立获取信息,通过自我思维、对比、联想,利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收获自主学习的成就,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再如“潜水艇的浮与沉”,教师提供盐水、鸡蛋、浮沉子,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交流平台,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生生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与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大胆、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由于教师影响力的减弱,教师反而可以放手让学生展现各种认知冲突,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掌握准确的物理概念及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

3.巧妙利用“生活·物理·社会”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大量内容介绍了物理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应用意识。例如,“曾侯乙编钟”的介绍,同时学生利用盛水量不等的玻璃杯(或啤酒瓶)模拟编钟演奏,巧妙地解决了音调与声源振动发声部分长度的关系。“超导现象及其应用”中,介绍了超导现象及超导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解决了磁悬浮技术发展的难题。“光具有能量”介绍了人类利用光能的三种途径,“大海中蕴含的机械能”介绍了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形状和前景,这些可以有效地缓解人类即将面临的能源危机;“废干电池污染与安全处理”,能有效地防止废干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废干电池提取钢、锌、二氧化锰等资源,变废为宝,利国利民。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总之,“生活·物理·社会”栏目是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的新一轮课改中,我们每位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物理·社会”教学,加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要着力加强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为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尽到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廖伯琴,张大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誗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解决问题自主学习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