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结晶,不断从别人或者自己的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主动采集,猎取知识,获得学习方法,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其个性飞扬。
以生为本平等尊重认知程度一块石头,无论她是美的还是丑的,或许是平平凡凡的,但它都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充分的个性,都不能忍受失去“思想的自由”。学生的内涵修养,个性特质不是老师制造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结晶,是不断从别人或者自己的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逐渐积沉下来的。《新课程标准》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每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具潜力的思维主体,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尊重学生,并使之张扬个性呢?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一、尊重学生,张扬个性,必须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新课标明确指出,不仅要关注知识层面,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应该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从居高临下的教授者变成学生的合作伙伴。
尊重每一位学生,把他们都看作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懂感情,需要尊重和信任的人,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笨的……总之,他们都渴望老师的宽容,理解与爱护。老师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多关心他们,积极走到学生中间去,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睁大眼睛寻找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的肯定、鼓励、赞扬,使学生的潜质和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在课堂教学中,我制定了四个允许政策:答错了允许学生重新回答;答的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思考;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
例如,在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20*20=?,她毫不犹豫的写上得数是40。我笑着问她:“你仔细看看这道题,对吗?二十乘二十等于四十吗?”“嗯,二十乘二十是等于四十,她认真的说。”这是有同学开始举手想发表意见。我请了一名男生:“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男生站起来:“她计算的不对,二十乘二十应该等于八十。”全班都乐了,我也乐了:本来以为这个男生肯定知道答案和方法,會帮助这名女同学,结果……我在黑板上写下三个算式:2*2=? 2*20=? 20*20=?引导学生辨清2和20的倍数关系,这时,算错题的那两个学生抢着回答,二十乘二十得数是四百。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我纠错,通过旧知识的迁移产生新知识
二、尊重学生,张扬个性,要为他们提供充分的空间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愉悦、自由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提供具有现实性、挑战性的空间问题,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整合构建,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这种课堂文化才是以生为本,张扬个性,自主发展的教学归宿。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进位加法》时,我通过创设情境列出算式8+5=?,提问:你都可以怎样算呢?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的思考,动手操作,讨论。在汇报时,有的同学说:8和2组成10,再加3,等于13;有的说5和5组成10,再加3等于13,有的说:从8再往上数5个数是13……对这些结论,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三、尊重学生,张扬个性,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程度,促进学生发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生活当中的数学”这样的理念。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作为生活中的独立个体,具有一定生活实践经验,教师必须尊重和承认这一现实,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钻研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联结点,交叉点,从客观实际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同化-顺应的过程中不断建构、重组,在头脑中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发展。
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设计的是一节活动课。让学生们带来积木,动手操作。这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开始,在本课学习以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经验,我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如魔方、橡皮、足球、茶叶桶等,让他们观察,摸一摸,想一想,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然后让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积木,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再次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小组内分工合作,使学生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的探索新知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