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辉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将合作学习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主动、活泼地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成果,在反复讨论、交流中,学生的解题思路将越来越明晰,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许多凭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集体合作,常常被顺利地加以解决。同时,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探索的能力。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还存在着不少误区。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误区对策新课程标准提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误区,如处理不好,将背离设计者的初衷。
误区之一:不顾实际,生搬硬套
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把它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为合作而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以显示课堂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造成了不管课堂教学实际需要不需要,一古脑儿照搬过来,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让学生探讨某一数学问题而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对此置之不理,仍然在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完成任务;还有的虽然几个人在一起讨论,说的却是与合作学习任务无关的事。合作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都是学生个体的意见,很难听到小组其他成员不同的意见。如有一堂课,教师让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大家在一起探讨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其中一个小组中有一个学生比较聪明,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基本上是那位同学完成的,其他同学只是作为陪衬。这种现象的出现确实令人担忧,教师不顾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生搬硬套地使用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是一种形式而已,活动的效果只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误区二:缺少深度
讨论的形式化:在一些数学课上我们看到,教师不管什么数学内容,有无合作的必要,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这样说:“这题可以怎样解决呢?请大家在小组中讨论讨论。”“大家先在小组中讨论一下,这题还有什么方法解答。”很多情况下是为了讨论而讨论,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讨论的表面化,有的合作学习表面看上去是热热闹闹,似乎每个小组成员都在踊跃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但仔细一听,才发现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讨论的简单化,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看似热闹,但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
误区三:组织无序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对小组成员不具体分工,或分工不明确。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马上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学生有的走来走去,有的相聚一团议论纷纷,教室里一窝蜂似地嗡嗡叫,看似学习讨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只有少数学生在讨论问题,大多数学生在凑热闹。这种分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的合作学习是毫无效果的。
误区四:指导乏力
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对较低,因而他们对知识的解理有深浅之分和正误之别。这就需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相机诱导,科学组织,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同时,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还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张志公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纵观我们的合作学习,教师布置学生合作学习内容后,在合作学习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东张西望地看学生讨论,就是在教室内走来走去,或者干脆坐在课堂上旁听。把教师置身于“讨论”之外,无疑淡化了教师作为课堂环境要素的功能,破坏了和谐课堂文化的构建,其合作必定是无序和低效的。
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能呢?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它的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1.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要將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我们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人数一般4~6人。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同时也要看到,并不是组建了小组自然就会合作,要避免开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的形式,需要教者进行长期的培训。
2.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小组合作技能水平低往往导致小组交往水平低:不善于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只关注自己的发言,个人主义泛滥;需要协作时“各自为政”,体现不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启迪……小组合作技能包括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技能。教师在平常训练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合作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确定什么样的合作任务至关重要,恰当的合作任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合作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任务中;牵强的合作任务更多地是为合作而合作,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合作效果,而且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厌倦和反感。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生活价值,活动形式可以生活化,从而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合作中感悟数学的运用性。同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的关键之一。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虽然影响合作学习实施效率的因素有许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仍然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对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关注。我们应当意识到合作学习这一发展性教学策略,给学生个体以及群体发展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能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创设合作学习的条件,让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