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京波 李岩锋
语文学习兴趣原因措施一、学生失去兴趣的原因
1.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误解。高中学生对语文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自己语文基础水平高,上课时随便听一下、课后再做做练习就可以高枕无忧、得高分了,从不注意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还少读课外读物。
2.还有少部分学生偏科现象严重。上高中后,大部分学生认为理科才能显示我的智力,显示我的水平;再就是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唯一,而文科的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所以从思想上重理轻文。
二、改正措施与方法
1.从思想上重视起来。通过正反例对比,让学生明白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的道理。让学生明白,要想取得高分,必须要从现在做起,一丝不苟,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语文教学,让他们变成“我想学好语文,我要学好语文,我一定能学好语文,我要通过努力来学习好语文”的思想,并让他们付诸行动。
2.情境教学,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爱好和兴趣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上,我根据授课内容,模拟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地完成任务。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我灵机一动,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后,学生喜欢歌曲的《小芳》的歌词其实就是“赋”:“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不妨引用《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
3.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成功来找回自信。自信心是人们完成工作的重要保证,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工作的失败。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面对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考试,学生思想压力大,情绪起伏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我们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学中我们举行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这样,学生有了收获感、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