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课改需坐拥“三力”

2014-02-09 11:09许鹏浩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三力顶层执行力

许鹏浩

“自古庠序之教,莫备于中华。”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大变革,课堂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涌现了洋思、杜郎口等课改典范,吸引着全国教育人的追捧与仿效。北大、清华的“慕课”,杭二中的“翻转课堂”,鄞州区的幸福课堂、生命课堂等课堂模式层出不穷,课改的必要性已然成为全民的共识。静心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为了谁?它的落脚点在哪里?到底如何改?这已成为摆在我们校长面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校长既是课改的总设计师,又是课改的实践者,同时还是课改的引领者。当我们身体力行、身先士卒、高举课改的旗帜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课改要想获得成功,每一位校长需坐拥“三力”。

一、拥有顶层设计的构建力

所谓课改的“顶层设计”,就是对学校教学未来改革的整体谋划,是校长站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本校的教学现状,着眼于学校全局,根据自身的育人观,围绕课改工作,自上而下地对学校的办学思路、行政组织、师资队伍、管理制度、课堂模式、学生评价、部门工作等进行综合性的构建,使一切工作设计以课改为核心,保障课改的顺利开展。

因课改的顶层设计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可操作性,所以校长在推进课改中需具备极强的构建力,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1.脑中要形成清晰的育人理念

在课改推进中,校长必须认识到: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生命获得可持续全面发展。在这种彰显人生命的课堂中,尊重生命是课堂教学的前提,生命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依托,生命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改革必须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这样的变革才是有深度的。当然,以学为核心,并不意味着以学代替教,学需要教的点拨、点化、深化与提升,而教是为了不教,达到“不教之教”,使教学达到高水平、高境界。

2.心中要明确行之有效的课改方向

校长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时,应明确课改的抓手,做到胸有成竹。从学生自主学习的预习稿,到充分合作的学习小组,到以生为本的教学流程,到以人为本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到丰富多彩的课改平台搭建,从而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益高起来。

3.胸中有整合学校全方位工作的课改方案

校长注重顶层设计,决不应该是课堂教学改革单一领域的顶层设计,而是综合性的顶层设计。它涉及德育、课程、特色、师资、行政组织、学校制度等一系列内容的变革,牵涉到多个部门的工作调整,甚至于行政组织队伍的重新布局,从而全面围绕课改打造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科学有序、健康有效地发展。

二、拥有课改推进的执行力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包括学校,再好的决定,再好的发展策略,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显示其价值。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管理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执行力的高低对一个校长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决定着校长的办事水平,而且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水平;不仅决定着各级领导对校长工作的认可度,而且决定着广大教职工对校长的支持度和跟随度。可见,提高“执行力”对课改校长来说是多么重要。

但是,在课改具体执行时,有来自于校长瞻前顾后、畏难情绪的自身阻力,有来自于教师自私、惰性、保守的思想,更有来自于学生自主能力的缺乏和家长的功利心态。为使课改有序推进,作为校长,应该从三个“贵”字着手,体现课改执行力。

1.贵抓常规

老子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学校管理中,只有将易、细变成常规,不偏不斜,才能形成习惯,最终才能顺利、有效地推进课改。每天推门巡课,每周预习稿研讨检查,每月公示预习稿检查情况。教师开展预习稿解读、小组建设论坛,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参评课改先进,参加名校影子培训;学生每周开展小组反思,参加每月之星竞选。在抓常规管理的过程中,长期坚持,长期检查,长期熏陶,使精细化常规成为教师天经地义的事情。

2.贵借外力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有语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再能干的校长,同样需要他人的支持,再优秀的校长,也需要外部的援助。凡成大事者,都是借力的高手。校长借力的途径有很多,包括借形势、借人力等。

借形势,这种形势就是趋势、态势、位势。依据教育发展趋势,国家教育改革态势,利用区域课改形势,做好课改执行力文章。为在课改中达到更好效果,甚至在无中生有中学会造势,使势成为一种推动力。那么,怎么造势呢?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1)营造氛围,通过橱窗、展板、长廊、教室等全方位宣传;(2)反复讲、讲反复,小场合中讲、大场合中讲;(3)无限放大应造之势,通过课改展示月、学生评教、上达标课提升课等活动,来强化这种应有之势。造势很重要,但要特别注意,造势不是目的,用势才是目的,校长要在造和用上拿捏适度,使造势更好地为用势服务,使用势真正得到实现。

借人力,是一种重要的借力方法。人无全才,校长不可能什么都精通,己势弱、彼势强则借,借智、借力可以在校内起到集思广益、启迪智慧、活跃思维的作用。借上级之力,可获得人、财、物、政策的支持;借专家之力,可能因为“借”来的人脉、人势,起到“名人效应”的作用;借同伴之力,甚至与他校结成课改联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增添活力,激励斗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氛围或格局;借家长之力,开展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通过“借”来的地势,得到家长对课改的支持和认同,营造出良好的课改“气候”。

3.贵于协调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同样,在课改推进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课改出力与不出力的惰性矛盾,奖励不均的物质矛盾,检查结果公开的面子矛盾,教学行为不同的观念矛盾,不一而足。有了矛盾怎么办?那就解决,有效地解决,这是提高执行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有效协调,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协调得好,就能消除内部矛盾和纠纷,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调动诸多方面的因素,使学校课改各方和谐同心;反之,就会无事生非、小事变大、大事变坏,就会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学校课改的推进大局。

三、拥有课堂教学的引导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隐藏在课堂教学改革背后的各种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教学观念与传统惯性的冲突、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不对称、改革动力需求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强烈反差等,尤其是素质教育與应试需求的冲突更是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挑战着校长教学引导的智慧与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好校长,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名好老师。”作为校长,只有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成为“教师之师”,才能在课改中拥有对教师两方面的引导力。

1.对教学思想的引导

一所学校的教学,以什么为重、什么为轻,什么为主、什么为次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走向。深入了解本地区、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善于把自己的思想变成大家的思想,让思想在每个教师的教学行为中生根。校长可以通过讲座、论坛、阅读、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引导教师转变现有的质量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2.对课堂教学的指导

校长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从学校课改发展的角度,从教师成长的规律,从教师教学的普遍现象,从教师的工作态度、职业情感、精神生活等多角度,对教师进行听评课,亲自参与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摸清课改的真实情况,从而分析学校课改的动态,抓住主要矛盾,研究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时为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提供专业的支持,进一步激发教师课改的热情与信心。

总之,在扬起课改的大旗下,只要校长坐拥“三力”,把思考变为行动,在反思与行动中提升自我,给思想一把走进现实的梯子。我相信:在依然艰难的教育现实中,课改定会百花齐放,课堂教学定会焕发活力。

?誗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三力顶层执行力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求解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
顶层设计
加强“三性”建设 促进“三力”提升
加快顶层设计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