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2-09 08:42
文教资料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院体系院校

王 炎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王 炎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要素。从学院宏观层面出发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能够指导与规范学院所有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顶层设计,构建出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教育体系和实施体系在内的整体框架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顶层设计 目标体系 教育体系 实施体系

一、引言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质量问题,已越来越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高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最终目的是保障高职院校培养出满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行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然而,由于高职教育的质量观尚未统一,也由于学校实力和专业类型不同,不同的高职院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实施方式及评价手段等方面的差别较大,从而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褒贬不一。可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采用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近年来,在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引领下,各地高职院校都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获得很多的成功经验。但是,这些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基本上是从某个(或某类)专业的角度出发,探索适合本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与路径,一个专业的成功模式很难推广到所有类型的专业。很少有高职院校从学院的宏观层面出发,整体思考与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导致人才培养规范不统一,人才培养质量难以确保。

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具备三个内容,即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内容与人才培养方式。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学院紧扣“工程”二字,坚持“传承地质工程文化,培养高素质技能性工程人才”的办学理念,在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提出动态的人才质量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出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教育体系和实施体系在内的整体框架体系。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是学院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在此基础上,全院所有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能够从学院的目标体系中提取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学院的教育体系确定专业课程内容,根据学院的实施体系规范专业课程类型与课程标准,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可控,教育内容符合要求,教学规范有序,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笔者将结合学院实际,详细阐述人才培养模式目标体系、教育体系和实施体系设计过程,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学术视角和经验参考。

二、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设计

目标体系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建立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为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和程序。

目标体系的建立分为三个层次:一级目标是学院层面的目标体系框架的建立;二级目标是专业层面的目标分解与阐释;三级目标是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一二级目标设计属于学院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本文只涉及这两级目标的设计。

(一)一级目标体系设计

1.设计目标:使不同定位的高职院校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人才培养的目标,提供全院所有专业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的目标框架。

2.设计过程:根据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可以将人才培养目标的来源概括为三种,即人类文化传承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三个目标源表述得比较笼统,无法从中直接提炼目标,必须在目标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几个领域。

目标源一:“人类文化传承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人类文化中专门化文化传承和行业特色文化传承两个领域。

目标源二:“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划分为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两个领域。

目标源三:“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可以划分为身体、心理和生活三个领域。

不同定位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特色,进行目标点的提取,然后运用一定的决策程序(教学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对目标点进行筛选,保证目标点数量的合理性与优先级。由于不同高职院校学科领域跨度较大,下面仅展示部分目标点的提取示例。

(1)“人类文化中专门化文化传承领域”目标点的提取,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相结合,可包括对高职院校学生在人文艺术学科、社会自然学科等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2)“行业特色文化传承领域”目标点的提取,包括行业精神的树立与特色文化的养成。

(3)“职业生涯”目标点的提取,可包括获取、使用、处理信息的能力,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牢固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策略性技能,具有进行技术项目(任务)组织能力等。

3.设计示例:一级目标体系框架。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发了“3源、7域、21点”的一级目标体系框架,具体见下表1。

表1 湖南工程职院一级目标体系框架图

(二)二级目标体系设计

1.设计目标: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参照。

2.设计过程: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研讨,将学院每一个一级目标分解成2~5个最重要的专业二级目标,归纳统计后形成二级目标体系。从实施教学改革的策略出发,将那些有条件实施的、难度不大的、重要性大的目标进行优先选择,最终形成每个专业50个左右的二级目标。为让执行者清楚地了解这些目标究竟要达到什么效果,必须对每一个二级目标进行具体说明,提示可能的实施途径、教学重点、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等,这样做既是完善目标体系的基本内涵,又是对目标体系后教育体系、实施体系的建立给予指导性意见。这个过程需要由教育专家、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讨论才能最后确定。

3.设计示例:专业二级目标阐释(以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例)。

表2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二级目标阐释示例

二、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设计

培养目标确定后,接下来就是根据这些目标,对培养内容进行设计与选择。教育体系的设计目的,是对人才培养内容所包含的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文化养成等方面进行充分融合。

(一)专业学习领域与通识学习领域相融合的教育体系的设计

长期以来,通识学习领域的教育习惯于将所有专业的学生视为一个整体,实行统一化教学,很少专门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不同来源与不同基础,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及区分教学评价,以致造成学生接受知识的兴趣度与有效性无法保证,教师教学过程的实施与教学效果的检测困难重重。因此,公共通识课程必须解决好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及对专业的服务和支撑作用的问题。通过召开专业大类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公共通识课教师参加,与专业老师深入沟通,对构成专业课程体系的公共通识课程,根据专业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进行调整与改进。

(二)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基本素质教育工程的设计

素质教育的范围较广,除对职业素质的培养外,还包括对一个社会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以及个人发展需要的身体、心理素质及生活能力的培养等。素质教育的开展一般以第二课堂为主。开展第二课堂,是学生工作部门的主要任务。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工作部门的传统职能主要为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专业教学提供服务,为学生个体发展提供服务的服务职能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

基本素质教育工程的设计,首先应把学生工作部门纳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学生工作各级机构应为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思想。然后对学生工作部门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内容进行设计,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外,为培养职业素质,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拓展、创业就业训练等活动;为培养合格社会人的素质,可开展文明养成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等。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根据专业特点指定或建议学生参与的素质教育活动内容。最后将学生参加各类素质教育活动的考评结果作为课外学分纳入学分体系,作为学生完成全部人才培养内容,达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必备条件。

(三)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相融合的地质文化教育工程的设计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尝试将企业先进文化、企业行为规范引入校园,试图通过在学校内营造职业氛围与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质。然而,企业文化终究是有局限的,其积淀时间一般较短,许多内涵未必能被全社会认可。而行业文化是一个时代甚至更长时间由某个行业凝练出来的文化精髓,它广泛被社会甚至国家政府认可和提倡,如地质行业的“三光荣精神”,建筑行业的“鲁班精神”等。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隶属国土资源 (地勘行业)的国有公办全日制高职学院,历经五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传承“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作为学院发展的优良传统。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学院形成了一整套开展地质文化教育的方法体系,进而设计出了完整的地质文化教育工程方案,将行业文化的传承深刻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

地质文化教育工程的设计,以地质精神为魂、地质元素为基、文化活动为韵,构建以地质专业、地质科普特色为品牌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建设与完善六个地质文化系列,即:“地质人文广场”、“地质展馆”、“地质科普长廊”、“地质文化公共通识课”、“地质文化节”、“地质人文科普网站”,推动“精神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综合建设,实现教育教学培养人才与社区科普文化传播的双重功能。

三、人才培养实施体系的设计

当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教育体系确定后,就要对实施主体、实施途径、评价方式进行设计与选择。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原则,力求将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从传统的模式,转变为学校企业多种途径、课内课外多种形式、学校社会企业多方评价的新型模式。

设计出比较完善的教育实施体系,是一个相当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一些已有的理论进行探索。实施体系的某些具体内容,目前在我院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已经贯彻执行,但还未作为一个整体方案来实施。从那些具体内容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我院工程类专业的实施体系设计进行示例说明。

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 (其前身为地质找矿专业)是我院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地质类专业的龙头专业,其极具国土资源行业特色,具有50多年的专业建设历史。该专业通过多年的积淀与研究,创新了“山水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了“课堂工地化”的教学模式。

“山水育人”的实质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山水”既是矿山企业、地矿单位,又是本专业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实践场所。“山水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体系和地质文化体系作为两条主链。职业能力体系从基本素质能力递进到专项能力(地质调查能力和矿产勘查能力),进一步形成综合能力;地质文化体系从地质文化初步认识(如野外性、艰苦性),地质行业基本认识(团队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客观求是的工作作风等),落实到地质三光荣精神,形成“敬业、爱业、创业、乐业”的职业文化素养。

“课堂工地化”教学模式是引入企业真实工地环境和项目,以情境教学工场为场地,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最终形成知识、技能、服务(产品)三种教学成果的交互式综合性教学模式。“课堂工地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依托“工程项目部式”地勘和建筑情境教学工场,引入真实产品作为教学载体,引入真实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引入真实流程改革教学方式,在学院内营造工程企业环境和氛围,实现上课与上班的紧密对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地勘、测绘等工程项目完整的施工工程,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行动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湖南工程技术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经验。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增强三个体系的适用性与操作性,并将我们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一个学校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需要更多的高职院校加入进来,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1]王伟廉,马凤岐,陈小红.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和目标平台建设[J].教育研究,2011(02).

[2]刘献君,吴洪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制约与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9(06).

[3]王伟廉.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9(08).

[4]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展报告[R].职业技术教育,2010(10).

[5]陈新一,许芳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5).

猜你喜欢
学院体系院校
初等教育学院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院校传真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